拟南芥甘油-3-磷酸酰基转移酶(GPAT)参与表皮脂类合成的功能解析

来源 :湖北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oyixi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表皮脂类赋予陆生植物一定的机械强度、抗旱性和抵御病原体入侵的能力,因此研究植物表皮脂质的合成在生产实践中具有重要意义。甘油-3-磷酸酰基转移酶(glycerol-3-phosphate acyltransferases,GPATs)催化甘油酯合成的第一步反应,主要参与表皮脂类、膜脂和油脂等的合成。前人研究显示GPAT4、GPAT6和GPAT8均参与角质的合成,但这些基因是否参与木栓质和蜡质的合成并不清楚,因此本研究围绕拟南芥中这三个GPAT成员如何参与木栓质和蜡质生物合成过程的机制,开展了以下研究:(1)已知木栓质在植物根的内皮层细胞中合成,为了探讨GPAT4、GPAT6和GPAT8三个基因是否参与拟南芥根木栓质的合成,我们首先利用拟南芥细胞类型特异性表达数据库(http://efp.ucr.edu),分析GPAT4、GPAT6和GPAT8在根不同类型细胞中的表达模式。结果发现GPAT4和GPAT6在根的内皮层细胞中特异高表达,尽管GPAT8也在根内皮层细胞中特异表达,但其表达量却显著低于GPAT4和GPAT6。这暗示GPAT4、GPAT6和GPAT8三个基因可能参与拟南芥根木栓质的合成,并且存在功能冗余。为验证这一推测,我们获得了已发表的这三个基因的单突变体gpat4、gpat6-1、gpat6-2、gpat8-1和gpat8-2。在此基础上构建了gpat4 gpat6-1、gpat4 gpat8-1和gpat6-1gpat8-1三个双突变体和gpat4 gpat6-1 gpat8-1三突变体。(2)我们进一步利用GC-FID方法对野生型Col-0和上述所有突变株系的木栓质单体进行分析。结果显示,与野生型相比,gpat4和gpat6单突变体都显著影响了根中木栓质的合成,且主要抑制了木栓质单体C16:0α,ω-DCA和C16:0ω-OH的合成,并且gpat4 gpat6-1双突变体根中C16:0α,ω-DCA和C16:0ω-OH木栓质单体的下降与单突变体相比更为显著,表明GPAT4和GPAT6在木栓质C16单体合成过程中存在加和效应。我们的研究还发现尽管GPAT8突变后对木栓质单体成分的影响较小,但和GPAT4在C16:0ω-OH、C18:1ω-OH和C18:1α,ω-DCA单体合成过程中存在加和效应,而与GPAT4和GPAT6在木栓质C18:2α,ω-DCA和C18:1α,ω-DCA单体合成过程中存在加和效应。总之,我们的研究表明GPAT4、GPAT6和GPAT8均参与拟南芥根木栓质的合成,其中GPAT4和GPAT6的作用更为显著。(3)我们在研究过程中发现gpat4 gpat8-1和gpat4 gpat6-1 gpat8-1的花序茎与野生型相比,呈现出光亮(glossy)的蜡质缺失表型。进一步的扫描电镜观察结果显示这两个突变体的蜡质晶体结构与野生型相比显著减少。蜡质组分化学分析结果显示,gpat4、gpat6-1和gpat8-1三个单突变体的蜡质组分与野生型相比没有显著差异,但gpat4 gpat8-1中的C29烷烃和C29酮均显著降低,而且蜡酯的所有组分均极显著降低。在gpat4gpat6-1 gpat8-1突变体中,蜡质各组分的含量与gpat4 gpat8-1相比没有显著差异。这些结果表明,GPAT4和GPAT8协同参与蜡质的合成,且主要影响蜡质组分中酯的合成,而GPAT6并没有参与蜡质的合成。(4)前人和我们的结果证实,GPAT4、GPAT6和GPAT8参与角质和蜡质的合成,因此我们推测突变体中角质层组分的改变会影响植物角质层的通透性。我们利用甲苯胺蓝染色实验和失水实验对各突变体叶片角质层的通透性进行了检测,结果显示三个单突变体角质层的渗透性与野生型类似,gpat4 gpat8-1的渗透性显著高于野生型,但是低于gpat4 gpat6-1 gpat8-1。此外,我们还发现gpat4 gpat6-1 gpat8-1与gpat6和gpat4gpat8-1相比,育性更低,完全不结实。主要原因是角质层缺陷导致花器官完全粘连,花瓣无法正常张开。
其他文献
近年来,卤化铅钙钛矿材料因其具有高载流子迁移率、高光吸收系数、低缺陷态密度等优点,在太阳能电池、光电探测器、发光二极管等领域取得了巨大成就。然而,受限于卤化铅材料的不稳定性和毒性难以在光电领域进一步发展。因此,开发高稳定的环保型无铅钙钛矿材料成为一项研究重点。Bi基钙钛矿材料由于其较高的热稳定性及无毒等优点,成为研究的热点。本文基于简便的溶液法制备Bi基钙钛矿薄膜,并构筑具有自驱动特性的光电探测器
学位
作为一种高效且极具应用潜力的电化学储能装置,超级电容器受到了广泛的关注。然而,相较于锂离子电池,目前超级电容器的能量密度还相对较低,限制了它的大规模商业应用。因此,本文设计了一种高容量的氮掺杂碳与镍钴层状双氢氧化物复合的纳米片阵列电极(N/C@Ni Co LDH),用于组装高能量密度的超级电容器。该电极以沸石咪唑酯骨架(ZIF-67)纳米片阵列为模板,通过水热法在ZIF-67上原位衍生得到N/C@
学位
利用可再生能源产生的富余电力电解水是获得氢气的有效途径。近年来,Ni Fe基层状氢氧双化物(LDHs)被广泛作为在碱性水电解析氧反应中的高效催化剂。然而传统的Ni Fe LDH催化剂仍存在许多问题:其一是合成方法复杂不利于大规模商业化应用;其二是电导率较低、催化活性位点暴露少;其三是催化剂容易脱落导致催化剂稳定性差、催化效率下降。基于此,本文开展了以下工作:首先,采用室温下硼氢化钠一步还原法在泡沫
学位
铋层状陶瓷作为一种居里温度较高的无铅压电陶瓷,具备高温高频条件下的应用前景,比如用于航空航天、军工建设、地质勘测等领域,所以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和研究。但是由于其钙钛矿层超长c轴阻碍电偶极子翻转,导致压电性能难以提高,所以本文提出以铋层状结构Na0.5Bi4.5Ti4O15陶瓷为研究对象,通过钙钛矿层的A/B位多元素取代调节晶格畸变程度来降低极化难度,提高材料的电学性能,同时探究掺杂引起的缺陷调控
学位
传感器作为一种检测装置,通过感受外界的信息拓宽了人们的感知范围。在高度信息化的当代,为了满足各行各业的需求,人们研发了多种形式的传感器。而柔性压力传感器因在可穿戴设备和电子皮肤等诸多领域的潜在应用,也受到国内外学者的重视。基于无铅压电低维纳米材料的压力传感器在柔性感知领域的应用是近年来该领域研究人员关注的热点,但无铅压电材料的压电性普遍不高,如何提升材料的压电常数是该领域面临的最大挑战。本文以铌酸
学位
伴随着电子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电子产品的更新换代速度越来越快,其中柔性可穿戴、可植入的小型智能化电子器件成为新型电子产品的一种发展趋势,在生物医疗、运动时尚、智能家居等领域显示出强劲的发展势头和广阔的应用前景。针对柔性电子产品进行结构功能优化、集成化、智能化等方面的研究成为近年来的热点。与此同时,如何使这类柔性电子器件持续稳定的工作成为该类产品面临的重要问题。柔性压电纳米发电机利用压电效应将人类生
学位
移动电子产品的快速普及对现有电源管理芯片的充电功率以及充电时间提出了新的要求,电源管理芯片需要支持大功率快速充电并对片外器件进行精简,但是现有的电源管理芯片存在充电电流较低,需要片外时钟源输入,或保护电路不够完善等问题,难以满足低成本大功率快充市场需求。因此,本文设计实现了支持大电流充电,并且具有片上时钟和多种保护电路的大功率电源管理芯片。所设计的大功率电源管理芯片由低压上电系统、高压大功率充电系
学位
水系锌离子电池(AZIBs)因其绿色安全、低成本和高的理论容量而极具应用潜力,可用于经济、可持续和安全的大规模储能。醌类有机化合物以其较高的理论容量、反应高度可逆和较高的资源可利用性被广泛应用,然而醌基材料在实际应用中存在以下问题:一是醌在电解液中稳定性较差;二是导电性差,使得倍率性能不好。为进一步解决上述问题并实现醌类有机化合物的应用价值,本论文采用高导电性的科琴黑来修饰小分子醌类化合物,并系统
学位
传统电介质电容器具有功率密度大、循环次数多、使用寿命长等优点,在新能源、医疗设备、航空航天、电磁脉冲等领域应用广泛。但传统电介质电容器的储能密度偏低、体积偏大,不能满足目前市场对储能设备的需求。聚合物基复合电介质材料具有可加工性和灵活性,在储能领域占据一席之地,但依旧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如储能密度偏低。针对以上问题,本文以聚偏氟乙烯-三氟氯乙烯(PVDF-CTFE)和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
学位
植物表皮蜡质是覆盖在陆地植物地上部分表面的一层疏水性脂类物质,作为植物应对外界环境变化的第一道屏障,在植物应对病虫害、紫外线辐射和干旱等生物和非生物逆境胁迫因子方面起着重要作用,是农作物抗逆遗传改良的潜在通用型靶标。因此研究植物表皮蜡质的合成机制不仅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同时也在农作物基因工程改良方面有很高的应用价值。植物表皮蜡质在表皮细胞中合成,其组分主要包括超长链脂肪酸(VLCFA)及其衍生物如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