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续断中常春藤皂苷元的衍生物合成及体外抗心肌缺血活性研究

来源 :吉林农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z910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常春藤皂苷元为五环三萜类齐墩果烷型化合物,具备抗癌、抗HBV、治疗高血脂等药理作用,且可从多种药材中分离提取得到。但是存在溶解性差、生物利用度低、口服给药效果不明显等缺点致使无法进一步应用于临床,为改善其弊端,本文以川续断药材为原料制备常春藤皂苷元;以常春藤皂苷元为先导化合物,首先对C-28位羧基进行亲核取代,随后引入哌嗪基合成中间体,哌嗪基与芳香酸发生酰胺化反应,合成了一系列哌嗪酰胺类化合物;另外以酰化的方式修饰其C-3、C-23位羟基,合成系列化合物;并应用心肌细胞缺氧/复氧模型探讨常春藤皂苷元及其衍生物体外抗心肌缺血,保护心肌细胞的作用,为抗心肌缺血新药的开发提供新的研究思路。
  本实验分别用10倍量、8倍量的70%的乙醇提取川续断药材2次,每次2h,获得续断总皂苷,续断总皂苷用14倍量2mol?mL-1的45%的盐酸乙醇液水解,时间为3h,最后制得续断总皂苷元;续断总皂苷元进行ODS柱分离得到常春藤皂苷元,常春藤皂苷元纯度在98%以上,可成为常春藤皂苷元衍生物合成的原料。常春藤皂苷元结构特异具有多个可修饰的位点官能团,根据结构特点本实验先对C-28位羧基进行取代引入哌嗪基,在哌嗪基基础上引入芳香酸共合成化合物14个;选用酸酐为酰化剂,在C-3、C-23位羟基进行O-酰化反应合成4个新的衍生物,最终经1HNMR、13CNMR、ESI-MS等多种分析方法确定了常春藤皂苷元各衍生物的结构,经查阅文献,18个常春藤皂苷元衍生物均未见报道。
  研究常春藤皂苷元及其18个衍生物体外抗心肌缺血的活性,采用心肌细胞缺氧/复氧损伤模型,首先培养原代H9c2心肌细胞,待生长数代后,进行给药分组,分为正常组、H/R组、不同浓度(20,40,80μM)常春藤皂苷元及其衍生物组,除正常组外,其他组均按心肌细胞缺氧/复氧模型的操作进行处理,MTT法检测各个组的细胞存活率,收集上清液,测定LDH含量,观察细胞中MDA渗出情况及其ROS水平,探讨常春藤皂苷元及其衍生物保护心肌细胞的活性情况,结果表明,与H/R组比较,不同浓度的常春藤皂苷元及其衍生物均具有保护心肌细胞的作用,可提高心肌细胞存活率,且随着剂量增加活性显依赖性,明显降低心肌细胞H/R损伤造成的上清液中LDH含量,细胞内ROS水平及其MDA的严重渗出;与常春藤皂苷元组相比,除化合物H1、H2、H3、H4、H17外,其他活性均高于常春藤皂苷元组,其中化合物H5、H6、H10、H11、H12活性明显,活性与结构中引入哌嗪基,不饱和芳香基团有关。
  综上所述,本次实验以常春藤皂苷元为先导化合物合成了新的衍生物18个,并研究了常春藤皂苷元及其衍生物体外抗心肌缺血的活性研究,希望本课题的研究能为常春藤皂苷元的进一步研究及抗心肌缺血的新药研发提供思路,随着科技进步发展未来运用于临床研究。
其他文献
短梗五加(Acanthopanax sessiliflorus)作为一种重要的传统中药-东五加皮的重要药源,在我国拥有着悠久的药用和食用历史。截止目前,国内关于短梗五加的研究多集中在栽培技术和茎皮根皮的化学成分及药理活性方面。此外,尽管短梗五加全株已被国家批准为可用于饮料生产的新食品原料,但在饮料生产过程中,由于其叶片苦,口感差,往往不被应用。课题组前期在探索短梗五加叶苦味物质的过程中发现,短梗五加叶中含有以chiisanoside为代表的大量的裂环羽扇豆烷型三萜皂苷,并发现其具有很好的抗肿瘤和抗急性肝损
伊犁贝母FritillariapallidifloraSchrenk为百合科Liliaceae贝母属Fritillaria植物,主要分布于新疆伊犁河流域。其鳞茎入药,味苦、甘、微凉,归肺、心经,在临床上是用于治疗呼吸系统疾病的良药。伊犁贝母被收录在《中国药典》中的“伊贝母”项下,是新疆维吾尔族传统维药之一,且产量较高,和同类贝母相比较具有较高的生物碱含量。现代药理学表明,伊犁贝母具有镇咳祛痰和抗炎抗菌等生理活性。为进一步了解伊犁贝母的物质基础,本实验对伊犁贝母95%乙醇提取物进行了系统的分离研究,为伊犁贝
阿尔茨海默症(Alzheimers disease, AD)是一种多因素、致死性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临床表现为记忆功能减退、认知学习能力下降。目前临床上能够有效治疗AD的药物较少,且多为治疗靶点单一,副作用较多的化学药物,因此从天然药物中开发多靶点治疗、副作用低的新药,已经成为国内外学者的研究热点。
  黄藤为防己科天仙藤属植物黄藤(Fibraurea recisa Pierre.)的干燥藤茎,主要成分为以黄藤素和药根碱为代表的异喹啉类生物碱,具有抗炎、抗菌、保护神经、增强免疫力等药理作用,我们课题
水母种类繁多,资源丰富,其具有的水螅世代(无性繁殖)和水母世代(有性繁殖)交替的特点造就其巨大的数量群体。水母具有强烈的生物毒性,其毒液主要由多种蛋白质、酶和多肽组成。由于水母毒素非常不稳定,极易失活,为后续的分离纯化研究带来了极大困难的同时也导致了水母毒素的鉴定、蜇伤的中毒机理以及防治策略研究进展的缓慢。近年来,随着组学研究技术的不断发展,构建水母转录组、蛋白组数据库并通过序列比对的方式筛选水母毒液中的毒素序列可以突破传统液相色谱活性检测需要大量活性样品、鉴定数量少的限制。与此同时,以构建多组学数据库及
人参(Panax ginseng C. A. Meyer)是我国极具特色的中草药,而人参皂苷是人参中最主要的活性成分。在蒸制过程中,人参皂苷的结构会发生转变,人参三醇型皂苷Rg1、Re等成分在高温或酶解状态下会转化为Rg2、Rh1、Rg6、Rk3等极性较小的次级皂苷,也被称为―热裂解皂苷‖。因具有抗肿瘤、抗氧化、调节神经及免疫系统等多重药理活性,被广泛应用于加工品及其相关剂型中。人参的传统功效“消渴症”与现代药理学中的“糖尿病”密切相关,原人参三醇型皂苷Re对2型糖尿病(T2DM)更是具有良好的改善作用。
真菌毒素是一类由真菌所产生的次级代谢产物,由于其具有较强的毒性,且广泛污染于食品,农作物,饲料等,严重危害人体健康,因此备受关注。近年来的研究显示,真菌毒素也在很多中药材中被检出,这使得中药材的质量和临床用药安全都受到一定的影响。其中,黄曲霉毒素是目前已发现的真菌毒素中毒性最强的一类,已被国际癌症研究机构(IARC)定义为Ι致癌物,因此关于中药材中黄曲霉毒素的污染研究报道最多。然而目前大多研究仅针对中药材中真菌毒素的污染情况,很少对其污染成因进行探究。由于缺乏对其污染途径的了解,因此尚无法做到通过防控环节
金针菇(Flammulina filiformis)是一种常见的药食两用真菌。金针菇子实体中含有蛋白质、多糖、甾体类、萜类、多酚类、黄酮类等多种化学成分,具有抗氧化、抗肿瘤、调节免疫、降糖、降血脂、抑菌、抗病毒、提高记忆力、抗炎、保肝护肝等多种药理活性,对阿尔茨海默症、饮食性肥胖症也有一定疗效。本文综述了金针菇的化学成分、药理活性,提取、分离、纯化了金针菇子实体中的化学成分,并对其进行了结构鉴定。
  1.不同产地不同品种金针菇品种筛选及提取条件优化收集不同产地不同品种的金针菇子实体共11种,每种金
蜜环菌[Armillariamellea(Vahl. ex Fr.)Quel]又称榛蘑、小蜜环菌、栎菌,是白磨科的药食兼用菌,在亚洲传统饮食和医药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倍半萜类化合物是蜜环菌的主要活性成分,具有多种生物活性。本论文对源于蜜环菌发酵液的原伊鲁烷型倍半萜芳香酯有效部位(Protoilludane sesquiterpenoid aromatic esters of A. mellea, PSAM)的含量测定方法及纯化工艺进行了研究,并依据前人关于蜜环菌乙酸乙酯部位抗炎抗氧化活性报道及课题组的预实验
靛红(isatin)是一种重要的天然产物,在自然界中广泛存在,分布在很多生命体中,比如在十字花科(Cruciferae)植物菘蓝(Isatis indigotica)、爵床科(Acanthaceae)植物马蓝(Strobilanthes quadrifaria)等植物。而且在很多微生物的代谢过程中也产生了靛红。伴随着现代天然产物修饰的深入研究,靛红及其衍生物因其具有多种生物活性,已近成为天然产物修饰的重点母核。五元氮杂环扩环反应将成为杂环化学的重要研究内容之一,靛红作为五元氮杂环代表化合物,在开环反应已取
本文基于秀丽隐杆线虫模型,通过各项生理指标,观察红参水提物(RGWE)对线虫抗衰老的作用效果。其次,利用TMT蛋白定量组学技术以及qRT-PCR技术,比较线虫在给药(红参水提物)前后的蛋白表达,筛选差异蛋白,运用生物信息技术,进行红参抗衰老作用研究。
  1、比较人参不同炮制品对秀丽隐杆线虫寿命的影响
  通过煎煮法提取红参、生晒参、大力参、鲜人参的水提物,药物置于NGM培养基和OP50菌液中(药物浓度设置为1.4mg/mL和5.6mg/mL),观察各组线虫的寿命。研究结果显示,生晒参、鲜人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