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生主体间性视阈下的中学德育课教学过程探析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hinmag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师生关系是教育教学中最基本、最经常、最活跃的人际关系。师生关系的状况直接决定师生的教学态度,影响教育活动的过程、方式和最终的教育成效。不同理论指导下的师生关系有不同特性。如何认识和把握师生关系的本质与特性,历来是教育工作者们研究的重大课题。从20世纪80年代初开始,我国教育理论界对师生关系展开持久的讨论,但不论是主导与主体论,还是双主体论等都没有脱离笛卡儿的主客二元对立思维模式。师生关系被理解成是知识授受关系、控制与被控制的关系。在这种理论指导下的教育实践,使得教学活动在一定意义上陷入单向性行为过程之中。教育的主体性,时常被理解为仅仅强调教师的主体性。近年来,主体间性理论逐渐为更多学者所认同。主体间性理论打破了传统“主客二分”的哲学思维方式,从根本上重置了师生关系,并引发了一系列教育理念的变革,既在根本认识上恢复了师生关系的应然面目,又在具体操作上提出了新的教育主张。用之指导中学德育课教学研究,有利于实现师生关系的优化与和谐,及中学德育课教学实效性的增强。本论文主要采用文献研究法、比较研究法、图表法等研究方法,从四个部分对师生主体间性视阈下的中学德育课堂教学过程进行探究:第一部分为主体间性理论的概述。主要从主体间性的内涵、主体间性与师生关系等方面对师生主体间性作总体的介绍,得出师生主体间性是中学德育课教学的应有之义这一结论,提出了师生主体间性视阈下的中学德育课教学过程的指导思想、主要特征和基本环节。第二部分为中学德育课主体间性教学过程建构的必要性。在对不同理论指导下的中学德育课教学过程现状分析的基础上,分析了构建中学德育课主体间性教学过程的必要性及意义。第三部分是师生主体间性视阈下中学德育课教学过程的建构途径探析。分别从构建主体间性师生关系、立足交往实践、回归生活世界以及创新主体间性的教学方法四个方面进行探究。第四部分提出了师生主体间性视阈下中学德育教学过程中应该注意的几个问题,从注重“创设言语的有效性基础”、注意保留教育主体间的差异性以及避免新的交往方式对主体间关系的异化等三个方面对师生主体间性视阈下的德育课教学探究作进一步的补充和完善。中学德育课教学不仅是对知识和道德规范的传承,更要关注对人的塑造。因此,构建一个合理、科学的师生主体间性德育课教学过程,对受教育者健全主体人格的培养以及教育的现代化都具有重大的理论与现实意义。但是,由于目前国内关于师生主体间性的研究还不够深入,加之中学德育课教学过程本身的复杂性,因此针对如何在德育课教学中构建师生主体间性,如何提高德育课教学实效性等问题,需要我们进一步地探索。本论文尝试从师生地位、教学交往、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等方面进行探究,这是一个创新点,也是本论文研究的难点。
其他文献
以RS、GIS技术手段,1995年、2000年和2004年LandsatTM遥感数据为主要数据源,分析研究区域景观结构、主要景观要素的时空演变、景观组分变化和转移过程,并定性分析景观动态变
本课题主要以“海难救援产品”作为对象,来研究社会性设计模式。生存系统是指与人类生活、存在、发展息息相关的自然环境与社会人文环境,因此社会性群体的生存方式构成了生存
在21世纪,电视仍然是大众传播中的强势媒体,随着电视制作技术的不断发展以及受众对于电视娱乐节目的认同,电视娱乐节目的内容和形式也越来越丰富多彩。在市场化经济的今天,文
在信息化环境下,中小学教师的知识是学校乃至整个教育界的宝贵的资源,如何对教师知识的学习、储存、吸收、分享、运用和创新过程进行有效地管理,成为教师个人知识管理的重要
后现代无论是最为一种现象、还是一种文化思潮都早已成为研究或者说解读的对象,它引起了哲学、社会学、神学、教育学、美学、文学领域经久不息的论争,当代许多重要的思想家都
父母殴打子女致死的案件每每出现都引发了极大的社会反响,法院在审理过程中对该类案件如何认定存在争议,从对现有已收集到的案例进行整理发现,个案裁判结果差异极大.由于在该
高级英语教学中运用文体分析和语篇分析,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语篇和文体意识,加深对课文的分析、理解和欣赏。语篇分析从语篇的题目、结构和衔接及连贯三个层面进行探讨,文体分
<正>一竖靠在竹木椅子上,几乎快要睡着了。和年轻时候相比,他的身材几乎没有走样,甚至更加瘦骨嶙峋了。我们约在上海复兴路上一家不显眼的咖啡馆。我走近唤醒他,微微握手,已
欧阳修是北宋的文坛领袖,也是北宋诗文革新运动的领导者,开创了宋代文学的新体制、新格调。但是欧阳修在宋初的词坛上,仍然不失为大家,他是北宋第一代词人,在北宋的词史上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