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空隐喻之“日源说”绝对时间认知模式研究

来源 :陕西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fhg54h446jn6gf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汉语时空隐喻存在“前”、“后”时间矛盾指向,如“前天”(过去)与“前途”(未来)、“后天”(未来)与“往后看”(过去)。一直以来,这种矛盾指向都是研究的难点问题(Alverson,1994;Yu,1998,2012;Radden,2011;戴浩一,1991;张建理,2003;蔡淑美,2012;王灿龙,2016)。本学位论文在认知语言学视域下,以汉语时空隐喻“前”、“后”时间矛盾指向为切入点,对汉语时空隐喻展开全面、系统性的研究,以期提出一个能够对不同时空隐喻表达形式作出统一解释的时间认知模式,并在此基础上解决前后时间矛盾指向问题。为解决这一难点问题,本研究在已有认知理论模式,如“自我在动(Moving Ego)”/“时间在动(Moving Time)”和“自我参照点(Ego Reference Point)”/“时间参照点(Time Reference Point)”模式的基础上,特别吸收Levinson(1996,2003)绝对空间参照框架,提出时间表征中也存在与之相对应“绝对时间认知模式”。绝对时间具有自身运动规律,不受观察者(Ego)和视角(Perspective)影响,其运动方向从过去到现在再到将来。绝对时间在心理上表征为心理时间线(Mental Timeline),在社会生活中表征为日历、钟表等计时系统。已有研究显示绝对时间系统对时间认知有很大影响(Sinha et al,2011;Richmond et al,2012;Duffy,2014),而学界对绝对时间认知模式的内涵、演变过程、语言表征及与其他已有时间认知模式的关系都缺乏足够关注。追根溯源,绝对时间的源头是太阳,太阳是绝对时间的具现。本文将这种时间称之为“源于太阳的绝对时间”,将表征这种时间的模式命名为“日源说”绝对时间认知模式。这种时间认知模式的语言表征是以“时间”为动体,如“时间即将进入21世纪”的时空隐喻。“绝对时间”是已有不同模式关联的核心。具体看,“自我在动”模式的动体并非单纯观察者,而是绝对时间与全体观察者共同运动,观察者只是附属于其上,如“我们即将进入21世纪”中主语必须为集合名词,且句子所表时间不能停止,这都说明“自我在动”模式的底层意义为绝对时间。在绝对时间前提下,“自我在动”模式才能转化出“时间在动”模式,“时间在动”模式的时间运动方向是从未来到现在再到过去,是人类主观构拟。两种模式的转换机制是:观察者与绝对时间共同向着未来运动,此时观察者静止并想象未来时间向自己运动,如“21世纪马上就要到了”。“时间参照点”模式表达的是时间的序列性,其顺序不因视角的改变而改变,如“元旦在春节之前”,其实质是绝对时间的排序。从认知体验角度看,太阳运动事件为时空隐喻时间方位指向提供认知理据。太阳运动事件包含动静两种意象图式。动态图式中,太阳前方未走空间隐喻为未来,其后己走空间隐喻为过去;静态图式中,太阳运动轨迹组成不同空间点排列,太阳先经过的空间点为“前”为“早”,后经过的为“后”为“晚”。这一前后定位理据基于汉语空间前后认定时采用相对参照框架中的反射模式(郭锐,2004)。太阳上升为“上午”、太阳下落为“下午”,“上午”早于“下午”,因此汉语中“上”表早,“下”表晚。汉语“来/去”时空隐喻以话语时间“现在”为参照,观察者将视角置于“现在”,可以想象绝对时间从过去到现在再到未来,如“自古以来”、“自今以去”,或想象绝对时间从未来到现在再到过去,如“来年”、“去年”。“往/过”时空隐喻的认知理据是绝对时间从某个时间点到另外一个时间点;“远/近”时空隐喻指靠近话语时间“现在”的绝对时间,无方向性,因此“近日”既可指过去也可指未来。绝对时间设定了前后上下时间线,在此基础上,人类将主观能动性附加其上,表现为在心理上的时间旅行(Time Travel),我们可以将视角在时间轴上任意移动。简言之,以太阳作为实体化时间表征的绝对时间在人类的时间认知中占有举足轻重的作用,我们可以在其基础上加入人类主观性演化出其他时空隐喻表达。在认知语言学视域下的“日源说”绝对时间认知模式不仅对汉语“前/后”、“上/下”、“来/去”、“往/过”、“远/近”以及“往前/后看/说”等汉语时空隐喻表达能给予了一个统一的解释,而且在一定程度上揭示了汉语深层的时间认知机制。
其他文献
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的上海是中国无产阶级革命的重要阵地,亦是殖民统治恣意妄为的飞地,也是中国的经济中心、亚洲的经济枢纽,更是世界多国文化的汇聚之地,以其文化与文明的多样性吸引着西方各国的旅行者。彼时的魏玛共和国尚未摆脱第一次世界大战的阴影,又正值政治经济剧烈动荡、社会文化急剧革新的“现代性危机时代”。在对现实的不满与对西方文明的失望情绪中,众多德国旅行者涌向远隔重洋的“远东”,或逃避现实,或追寻异
探索编制自然资源资产负债表是十八届三中全会做出的重大决定。自然资源资产负债表编制是推进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实现社会经济与自然资源协调发展的重要举措。作为生态文明制度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不仅为开展自然资源资产确权、调查、统计、监测提供信息基础,还为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有效保护和永续利用自然资源提供决策支持。通过核算自然资源资产的存量及其变动情况,反映核算周期内各经济主体对自然资源资产的占有、使用、消耗、
2018年5月,易方达、嘉实等6家基金公司涉嫌内幕交易的“窝案”引发业界关注,涉案基金公司的基金经理通过分析师获取上市公司董秘传出的内幕消息并从中获利。2011年,炒作概念股开始盛行的时候,涉矿概念的华茂股份在利好消息公布前,大摩华鑫基金提前买入该股票就一度让外界生疑。近年来,A股市场炒作成风,股价往往在短期剧烈波动甚至出现“一日游行情”,投资者过度依赖利好和利空消息,甚至假消息,获取内幕消息的知
外来植物作为入侵生物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能够对生态环境、社会经济以及人类健康构成重大威胁。全球贸易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加剧了外来植物的入侵,由此引发更多的生物入侵问题,对外来物种入侵机制的研究为解决生物入侵问题提供重要的途径。外来入侵植物豚草(Ambrosia artemissifolia)严重危害人类健康和生态环境,是世界公认的恶性杂草。尽管近年来国内外研究从豚草的生物学特性或内在优势、竞争能力
学位
十八届三中全会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开始在战略层面寻求破局,其中最重要的谋局当属推行全面深化改革的方针政策。而在全面深化改革的大棋局中,国有企业改革又是重中之重,是必须牵好的“牛鼻子”。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这一自上世纪九十年代就提出的改革方案,因此又将迈向新的研究阶段。国企混改中国有资本和非国有资本的结合,一方面创新了现代企业的运作模式,使得大量企业迎来历史发展机遇,但另一方面也催
21世纪以来,信息、生物、新能源、新材料等学科技术的多点突破与交叉融合为新一轮产业革命奠定了基础,科技对经济社会各领域的渗透性、扩散性不断增强,重大颠覆性技术创新不断涌现。以信息和互联网技术为主的新技术体系与各行各业的深度融合,使得产品创新日益向多样化、复合化、智能化和微型化方向发展,技术融合作为产业发展另一个新的及决定性因素,已成为企业突破技术制约、应对市场变革、实现创新发展的关键出路。比如生物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学者意识到,一国的经济发展状况不仅仅受到劳动力、资本、土地等资源总量的影响,更为重要的是还受到这些资源配置情况的影响。我国改革开放后的经济发展,已深深地打上了土地的烙印。以土地保增长、以土地促工业化和以土地促城市化的土地发展模式,已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特有现象,土地资源在地方经济发展过程中发挥着特殊的作用。然而,随着我国城市规模的快速扩张,“18亿亩耕地红线”所带来的外部土地供给约
本论文采用微分方程的定性理论、Gr(?)bner基消元法、结式消元法、计算机代数与符号计算、动力系统的相平面分析法与多项式系统的完全判别法,研究了几类Lotka-Volterra扩散方程与非线性Schr(?)dinger方程行波解和动力学行为问题.主要工作有以下几个方面:第三章我们应用动力系统的定性理论,借助波前解的定义与性质(单调的行波解),得到了Fisher方程存在波速为(8的波前解充要条件,
风险投资不仅可以为企业提供资金支持,还为企业提供管理和增值服务(Bottazzi,Rin和Hellmann,2008;Hellmann和Puri,2002)。有风险投资背景的企业比无风险投资背景的企业表现地更好,比如企业的就业增长率(Bertoni,Colombo和Grilli,2011),专利数量(Kortum和Lerner,2000)和盈利能力(Guo和Jiang,2013)等。然而一些年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