胰腺癌根治术后吉西他滨单药或白蛋白结合型紫杉醇联合吉西他滨辅助化疗的临床研究

来源 :吉林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yhope00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探究胰腺癌根治术后应用白蛋白结合型紫杉醇联合吉西他滨或吉西他滨单药辅助化疗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回顾吉林大学第一医院肝胆胰外二科胰腺癌化疗数据库,根据纳入与排除标准筛选出2018年12月至2020年6月行胰腺癌根治性切除术后行吉西他滨(G)方案和白蛋白结合型紫杉醇联合吉西他滨(AG)方案辅助化疗的患者共43例,其中AG方案共23人、G方案20人。收集患者性别、年龄、体重指数(BMI)、术前CA199、高血压病史、糖尿病病史、冠心病病史、肿瘤部位、术后病理、有无神经、脉管浸润、分化程度、临床分期、手术日期、化疗开始及结束日期、化疗完成疗程等基本信息,将两组患者基本信息进行统计学分析,显示两组患者基线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根据随访数据收集患者复发及转移情况及时间、总随访时间、化疗不良反应(白细胞减少、中性粒细胞减少、血小板减少、贫血、恶心、呕吐、腹泻、疲劳、发热、外周感觉神经障碍)和等级,以无病生存时间(DFS)评价两种化疗方案疗效,并作为主要研究终点。以化疗相关不良反应发生率及等级评价其安全性。将安全性指标及疗效指标进行数据整理和统计学分析。结果:AG方案辅助化疗组:随访至2021年1月30日时中位随访时间为17.3个月。中位DFS(m DFS)为14.9个月[95%置信区间(CI):12.2-17.6个月]。期间共死亡5(22%)例,由于随访时间不足,无法计算中位OS(m OS)。G辅助化疗组:截止到2021年1月30日最后一次随访,随访时间位于7.1-22.9个月,中位随访时间为15.4个月。mDFS为12.0个月[95%CI:11.1-12.9个月],随访期间共发生死亡4(20%)例。经统计学分析AG方案较G方案m DFS长且有统计学意义(14.9个月VS12.0个月,P=0.048)。辅助化疗期间无相关死亡病例,不良反应严重程度在1-3级间。AG方案化疗组18例(78.3%)患者发生不良反应共发生68次,其中5(21.7%)例发生严重不良反应共12个。G方案化疗组17例(85.0%)患者发生不良反应共42个,其中3(15.0%)例患者共严重不良反应3个。发生率较高的不良反应主要包括(AG组vs G组)周围感觉神经障碍(47.8%vs15.0%)、白细胞降低(43.3%vs35.0%)、贫血(43.5%vs35.0%)、中性粒细胞降低(39.1%vs30.0%)、疲劳(30.4%vs25.0%)。经统计学分析显示两组周围感觉神经障碍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AG方案组较G方案组发生率较高(47.8%vs15.0%,P=0.022),但3级及以上发生率较低仅有2(8.7%)例。其余不良反应发生率AG方案均较G方案略高,但经统计学分析显示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在胰腺癌切除术后患者中行AG方案辅助化疗较G单药方案比可延长其DFS,虽然会增加周围感觉神经障碍的发生率,但其余不良反应无明显差异,化疗总体不良反应安全可控,由于本研究为单中心回顾性研究,且样本量较少,可能存在选择偏倚,且目前随访时间未能计算m OS,但AG方案仍然是胰腺癌患者一种潜在可行的辅助化疗方案。
其他文献
目的:该研究通过回顾性分析129例胰头癌患者的围术期临床资料,并长期随访统计远期肿瘤结果。分析胰头癌神经、脉管浸润的危险因素以及与腹腔镜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并发症的关系,分析与胰头癌根治术后生存预后有关的临床指标。有助于胰腺癌临床手术方式的选择及其他诊疗措施的科学性决策,对患者预后的改善以及生存率的提高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可更优、更及时的为临床干预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4月至202
目的:通过对分别采用单、双枚融合器植入的腰椎单节段椎间融合的邻近节段的CT评估,探讨单、双枚融合器植入对邻近节段结构对称性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03月01日到2020年10月31日,90例腰4-5或腰5-骶1腰椎间盘退变患者,均为单节段责任病灶。采用腰椎后路椎间植骨融合内固定术(Posterior Lumbar Interbody Fusion,PLIF),均为致病侧开窗减压、间盘切除并融合
狂犬病(Rabies)是由狂犬病病毒(Rabies virus,RABV)引起的人兽共患病。RABV是典型的嗜神经性病毒,侵入中枢神经系统后,引起明显的神经系统症状,并导致宿主死亡。近年来,我国RABV毒株的多样性明显增加,出现了北极相关群、世界群草原型和印度次大陆群等新的进化分支,不同毒株的生物学特征存在一定差异。目前对流行时间较长的亚洲群RABV的毒力检测和生物学特性的研究较多,但是目前尚没有
研究背景:膀胱癌是第十常见的恶性肿瘤,目前临床治疗方法的效果没有达到理想预期,纳米科学和纳米技术的发展可能提供新的治疗方式。目的:研究具有核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化疗、光热治疗(Photothermal therapy,PTT)功能的靶向多功能纳米材料用于膀胱癌诊断和治疗的效果。方法:制备兼具膀胱癌靶向性、MRI、PTT、化学治疗功能的叶酸修饰
目的:本研究利用质谱分析方法寻找直肠癌患者肿瘤组织与正常组织之间的差异性代谢产物,并比较筛选后的差异性代谢产物随距肿瘤不同距离的相对丰度聚类结果和变化规律,用以判断直肠癌肿瘤的安全切缘,为临床准确判断手术切缘的安全性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方法:应用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LC-MS)对25名直肠癌患者(包括:T1期患者2例、T2期患者3例、T3期患者16例、T4期患者4例)共150个组织样本(每名患
研究目的:研究克氏针张力带、半螺纹空心螺钉、全螺纹空心螺钉、半螺纹空心螺钉张力带、全螺纹空心螺钉张力带治疗髌骨横形骨折的生物力学特性。研究方法:共使用30枚膝关节标本进行生物力学研究,所有的髌骨均模拟标准化的髌骨横形骨折(AO-34-C1)建立模型。随机分为5组,每组6枚标本。A组为克氏针张力带固定,B组为半螺纹空心螺钉固定,C组为全螺纹空心螺钉固定,D组为半螺纹空心螺钉张力带固定,E组为全螺纹空
目的:通过回顾性分析吉林大学白求恩第一医院泌尿外科2019年1月—2020年9月245例行经皮肾镜取石术(PCNL)的肾结石患者病例,探究肾脏解剖因素与经皮肾镜取石术后结石残留的相关性,以制定合理的手术方案及降低PCNL结石残留风险,提高结石清除率。方法:针对吉林大学白求恩第一医院泌尿外科2019年1月—2020年9月245例行经皮肾镜取石术(PCNL)的肾结石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病例中男性患者1
单增李斯特菌是重要的食源性人兽共患病病原,是食物感染病原中致死率最高的一种,平均可达30%,在食品安全上具有重要意义。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的食物样品来源多样。单增李斯特菌对环境适应能力强,可在4℃缓慢生长,所形成的生物膜有利于其产生持久性污染。人类一旦感染发病后,易出现败血症、脑膜炎、流产等临床症状,严重影响人类身体健康,同时相关食品召回和环境消杀也造成了一定的经济损失。由于食品动物在生产、屠宰、
研究背景:脑胶质瘤是颅内最常见的原发性恶性肿瘤,但由于其高度侵袭性及浸润性生物学行为特点,难以实现手术全切,且即使在术后应用放化疗患者依然有很高的复发率及死亡率。因此,我们有待进一步探索高复发率的原因,并寻找新的治疗方法及药物。近年来研究发现,MGMT及耐药相关蛋白在原发及复发胶质瘤中不同程度的表达决定了脑胶质瘤细胞的耐药性,并影响着患者的预后。所以,下调脑胶质瘤MGMT及耐药相关蛋白表达或抑制其
肝片吸虫是一种重要的人畜共患寄生虫,对畜牧业,尤其是养羊业,会造成重大的经济损失。肝片吸虫感染人后可导致贫血和黄疸等症状,对人类的健康造成严重的威胁。肝片吸虫的检测是防治该病的前提和重点,目前用于检测肝片吸虫感染的方法主要有病原学检测方法、分子生物学检测方法和免疫学检测方法等。其中免疫学检测方法作为常用的方法之一,因其具有稳定性好、敏感性高和特异性强等优点而被广泛使用。其原理为抗原与抗体可发生特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