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人称代词研究

来源 :上海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ask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以汉语人称代词为研究对象,以三个平面(句法、语义和语用)为基础,采用共时与历时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分别从数范畴、功能表现、历时演变和类型学等几个角度展开研究。共计七章,具体如下:第一章介绍了本文的研究对象、主要内容、理论基础、研究方法、研究意义以及语料来源。第二章汉语人称代词概况。首先,对相关概念进行了解读,如:人称(person)、人称范畴(personal category)、人称代词(personal pronoun)和人称标记(personal maker)等。其次,对以往学界所做的关于人称代词的研究进行了综述,并指出现有相关研究中的不足表现,并以此为切入点,展开本文的相关研究。第三章汉语人称代词的“数”考察。在汉语人称代词“数”分类的基础上,对其表现形式进行了描写,并分别从历时演变和共时分布两个角度加以考察,同时对“人称代词+们”所构成的合音字“俺”、“您”和“偺(喒、昝)”进行了历时和共时两方面的描写和分析,认为导致这一合音的直接动力是汉语人称代词系统内部竞争的结果。就汉语人称代词的合音现象来说,造成其合音的关键因素是“们”的存在。文章用“斜坡”理论来解释“人称代词+们”这一结构的合音演变过程,并认为:合音是作为分析型语言的汉语语法词或附着词的后续阶段的虚化模式,这不同于具有形态变化语言的屈折形态。于人称代词而言,其复数表达是以“后加形式”为主,形成“人称-数词干+数词缀”型(person-number stem with a plural affix)。第四章汉语人称代词的功能浮现考察。本章主要以动态浮现语法(emergent grammar)为理论基础对汉语人称代词的功能进行了探讨。人称代词的基本功能是指称和替代,而在此基础上会“浮现”出很多功能,即“转指”、“虚化”以及“标记”。文中对汉语人称代词中的第一人称代词、第二人称代词和第三人称代词分别进行了考察,得出三者之间的不同功能虚化程度的高低。其次,对汉语人称代词功能浮现的原因加以阐释。最后,对汉语人称代词功能的未来浮现趋势进行了预测,即“叹词化”。本章重点讨论的是由“人称代词+动词”所构成的话语标记的叹词化问题,以“X看(X)”为例。第五章汉语人称代词的语法化不平衡性考察。本章主要从历时角度出发,运用语法化等相关知识对汉语人称代词的演变发展进行描写并加以解释。同时,运用类型学的研究方法对汉语人称代词的语法化演变轨迹进行考察。在建立古今汉语人称代词系统之上,对汉语人称代词的来源进行探寻,并从语言类型学的角度入手,在世界语言范围内寻找出汉语人称代词的共性和特殊性,且加以说明。本章立足于汉语实际,认为汉语人称代词的来源主要有两方面:一是,第一人称代词和第二人称代词来源于名词,包括关系名词和通指名词;二是,第三人称代词来源于指示代词。同时,认为句法语境是影响指示代词到人称代词演变的根本原因,而指示代词和人称代词来源上的密切关系在多种语言中均有所映证。其次,对汉语人称代词系统内部的不平衡性表现进行描写和解释。最后,以“尊称”为专题研究,对其类型学意义进行分析。总的来说,本章立足于汉语人称代词所表现出的语法化演变路径的本身,同时也融入世界语言人称代词的语例,从类型学的角度更为清晰地描绘出汉语人称代词的整体脉络。从古至今,虽然汉语人称代词系统内部成员由繁入简,同时其虚化也是在不断地进行。也就是说,汉语人称代词的虚化实质上是语法不断演变的动态过程。第六章汉语人称代词的语言接触及类型学考察——以包括式和排除式为例。该章重点强调的是个案分析,即以汉语中的包括式(如:“咱们”)和排除式(如:“我们”)为例,讨论了汉语人称代词的语言接触角度和类型学方面的相关问题。文章对中境内的“包/除”分布进行了考察,即分别对中国境内少数民族语言和方言中的“包/除”情况加以分析,同时也对二者在世界语言中的分布进行了描述。从中得出中国境内“包/除”的六大类型,并对每一类型的分布做了统计分析。进而得出二者在中国境内的情况,并分别从语言地理类型学角度、语言接触角度以及历史角度对此分布情况进行深入地探索。同时,也对中国境内“包/除”对立的原因做了解释。总的来说,中国是一个多语国家,其语言结构异常复杂,而“包/除”对立的存在一方面反映中国历史上的语言底层问题,同时从语言类型学角度也再次证明了中国境内语言从南向北的地理推移正是古汉语到现代汉语历史发展的结构复制品。第七章结语。该部分得出本文的具体结论,如下:(1)将复数标记“们”与人称代词结合时的合音表现分为四类,得出造成这一现象的关键因素是“们”的存在,并从“斜坡”(cline)角度来解释“人称代词+们”这一结构的演变过程;(2)对汉语人称代词的转指、虚指、标记三大功能表现进行描写,得出造成其不同功能表现的直接原因是人称代词的主客观意识体现,同时以“X看(X)”结构为例,证明出人称代词的叹词化功能趋势;(3)从类型学视角出发,得出汉语人称代词的两个来源,即名词和指示代词,并证明句法语境是影响指示代词到人称代词演变的根本原因;(4)在中国境内,汉语“包/除”模式的分布以徽语为界分为南、北两部分。在这两部分中,二者的表现形式各异,导致其语法化和词汇化程度均有所不同,即“北高南低”。且“包/除”产生的根本原因是汉语为了完成表达的需要而进行的自身内部结构调整,对上古汉语继承的同时辅以北方阿尔泰诸语言的影响。总的来说,古今汉语中的人称代词是呈现出从繁到简的趋势,而这一趋势也正体现出汉语的“融合趋简”的发展方向。
其他文献
本文重点借鉴构式语法理论对现代汉语中与数量结构有关的构式展开研究。在具体研究中,努力做到理论多元化,方法多样化。理论基础方面,以构式理论为主线,同时借鉴原型范畴理论
盐胁迫下甜菜M14品系叶片中涉及胁迫和防御的ROS清除机制中抗氧化酶系统7种主要酶的变化最为显著包括:GO、Prx R、Trx、APX、MDAR、DHAR及CAT。本实验所选择的就是Prx R/Trx
国家对资本项目的开放一直是谨慎而行。然而,由于当今市场的国际化,难以避免资本开放下,货币政策和汇率政策的冲突,严重影响国家的经济发展。基于大数据关注“是什么”的相关
菌根就是植物和真菌形成的一种共生体,对其一或者双方来说都是非常有益的,迄今为止,超过80%的陆生植物根部都能够与土壤中的球囊真菌共生在一起,形成嵌合的器官—菌根,最常见
土壤盐碱化问题目前在全球是个普遍存在的现象,也是非常棘手的问题,严重制约着农业、林业的发展,而我国东北平原地区也存在着大量的盐碱区域。丛枝菌根真菌(Arbuscular Mycor
骨髓微环境除调控HSC功能外,其在急淋发生发展及耐药复发中也扮演重要角色。已发现,化疗诱导的病理性骨髓微环境可保护残留急淋细胞躲避化疗杀伤。然而,关于该微环境对化疗后
研究背景和目的特发性肺纤维化(idiopathic pulmonary fibrosis,IPF)是特发性间质性肺炎中最常见的类型,病因不明,预后差,目前除肺移植外没有有效治疗方法。IPF被认为是环境
本研究主要运用文献资料法、专家访谈法、数理统计法、个案研究法等综合研究方法,理论研究与实证研究相结合,结合中国男篮国家队后备人才培养体系的具体实践,综合运用多学科
含油污泥是石油生产的副产品,主要是由石油开采、炼制附带而成。由于生产工艺的不同,含油污泥的成分也不尽相同。这些含油污泥成分复杂、形态多变、产量大、难处理的含油污泥
多铁性材料是一种同时具有磁、电性能的多功能材料,材料的同一个相中包含两种及两种以上铁的基本性能,并且存在磁电耦合效应。但是,铁电性和铁磁性在有些情况下是难以共存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