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巴斯汀抑制黑素瘤细胞生长及YTHDF2对黑素瘤作用的研究

来源 :山东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ittyleung197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背景黑素瘤是一种来源于皮肤黑素细胞的恶性肿瘤,虽发病率相对较低,但具有发生转移早、病死率高、致死年龄低和预后差的特点,严重威胁人类生命。在疾病早期,通过手术治疗尚可获得较好的效果,一旦进入转移期,即使经过放化疗等手段也难以得到满意疗效。因此,深入探索黑素瘤发生发展的分子机制,寻找新的治疗手段及分子靶标,对黑素瘤的临床治疗尤为重要。依巴斯汀(Ebastine)是经典的强效H1型组氨酸受体(H1-Histamine Receptor)拮抗剂,具有长效的抗组胺作用,在抗过敏、抗炎等多方面表现出色,目前是慢性荨麻疹、过敏性鼻炎和其他过敏性疾病的常用药物。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依巴斯汀在肿瘤治疗中也发挥着重要作用,但在黑素瘤中的作用尚未有相关报道。自噬是真核细胞生物中一种“自我消化”现象,属于Ⅱ型程序性细胞死亡方式。通过清除受损或过剩的细胞器、病原体和蛋白聚集体等成分,实现细胞及组织的自我更新,维持内环境稳态和细胞存活。自噬与肿瘤的发生发展具有密切联系,可以通过促进肿瘤适应应激条件和抑制先天性和适应性免疫应答的激活来影响肿瘤与宿主之间的相互作用。多个研究证明肿瘤细胞可通过自噬降解癌蛋白,抑制肿瘤的发生和发展。寻找可以引起“自噬性死亡”的治疗药物,已成为研究热点。N6-腺苷酸(m6A)甲基化是真核细胞生物中最普遍的RNA表观遗传修饰,也是一种动态可逆的转录后修饰方式,由甲基转移酶(Writers)、去甲基化酶(Erasers)和甲基化阅读蛋白(Readers)组成。YT521-B同源结构域家族2(YTHDF2)是阅读蛋白中的重要成员,通过识别特异性m6A修饰位点,介导mRNA的降解。YTHDF2已被发现参与了多种癌症的发展,包括膀胱癌、肝细胞癌、胃癌、乳腺癌、骨肉瘤、宫颈癌、前列腺癌、胰腺癌、白血病等。目的基于目前研究发现依巴斯汀在多种肿瘤中发挥一定的治疗作用,我们将进一步明确其对黑素瘤细胞的影响作用及机制,为研究开发黑素瘤的治疗药物提供更多的理论依据。明确YTHDF2在黑素瘤组织和正常皮肤组织中的表达情况;研究YTHDF2对黑素瘤生物学行为的影响,进一步探索其调控机制,以期寻找更有效的治疗靶点。方法1.用CCK-8法检测依巴斯汀在黑素瘤细胞A375和M14中的半数抑制浓度(IC50),同时验证其对黑素瘤细胞活力的影响。2.通过转染mCherry-EGFP-LC3B双荧光质粒检测在黑素瘤细胞中依巴斯汀对自噬流的影响,统计不同实验组中荧光斑点的数量,判断自噬流的发展。3.利用蛋白质免疫印迹检测对照组和依巴斯汀处理实验组的自噬相关蛋白(LC3和Beclin1)和AKT/mTOR通路蛋白变化,明确依巴斯汀对黑素瘤细胞自噬及信号通路的调控。4.利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检测YTHDF2在正常皮肤组织和黑素瘤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分析其表达水平与临床参数之间的关系。5.通过慢病毒和质粒构建YTHDF2稳定表达及YTHDF2干扰的黑素瘤细胞系,利用CCK-8和克隆形成实验检测YTHDF2对黑素瘤细胞增殖能力的影响;Transwell实验检测YTHDF2对黑素瘤细胞迁移能力的影响。6.利用ENCORI数据库预测YTHDF2的下游基因,经蛋白质免疫印迹及RNA结合蛋白免疫沉淀(RIP)验证,初步筛选出MCL 1作为下游靶基因。结果1.经CCK-8法测定依巴斯汀在黑素瘤细胞A375和M14中的半数抑制浓度IC50分别是 3.353μmol/L 和 3.785μmol/L,选取 2.0μmol/L 和 4.0μmol/L 依巴斯汀开展后续实验;选择2.μmol/L的药物浓度处理黑素瘤细胞进行CCK-8细胞增殖实验,与对照组(0μmol/L)相比,药物处理组的细胞活力明显降低。2.转染mCherry-EGFP-LC3B双荧光质粒后通过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观察:与对照组相比,依巴斯汀组黑素瘤细胞的自噬水平明显升高,自噬小体和自噬溶酶体数量均出现明显的增加。3.通过蛋白质免疫印迹结果发现:与对照组相比,经过依巴斯汀处理之后,自噬相关蛋白LC3-II/I和Beclin1表达明显升高;使用不同浓度(2.0μmol/L、4.0μmol/L)的依巴斯汀处理黑素瘤细胞后发现,p-AKT/AKT和p-mTOR/mTOR显著降低。4.免疫组织化学检测结果显示:在黑素瘤组织中YTHDF2的表达明显高于正常皮肤组织;统计分析表明,YTHDF2的表达水平与黑素瘤患者的年龄、性别和是否淋巴结转移无相关性。5.在黑素瘤细胞中稳定过表达YTHDF2后,相比于对照组,细胞的增殖和迁移能力明显下降;沉默YTHDF2后,黑素瘤细胞的增殖和迁移能力显著提升。6.通过ENCORI数据库和阅读文献,预测相关下游靶基因,根据蛋白质印记及RNA结合蛋白免疫沉淀结果,最终选择MCL1作为下游靶基因进行研究。结论1.依巴斯汀通过抑制AKT/mTOR通路而活化黑素瘤细胞中的自噬途径,降低黑素瘤细胞的活力。2.YTHDF2在黑素瘤组织呈现高表达;YTHDF2在黑素瘤中发挥抑制肿瘤增殖和迁移的生物学作用,并调控MCL1的表达水平。
其他文献
目的:本研究探索抑郁障碍患者的童年创伤、依恋关系与抑郁程度及躯体疼痛的关系,进一步通过调节效应检验分析依恋关系在童年创伤与躯体疼痛之间的调节作用。方法:选取成年抑郁障碍患者192例,入组后先由研究人员通过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RSD-17)进行抑郁严重程度的评估并完成人口统计学信息调查。符合入组标准后由患者完成童年创伤问卷(CTQ-SF),修订版成人依恋量表(RAAS),数字疼痛评分表(NRS)。选
学位
目的分析定量磁敏感图(Quantitative Susceptibility Mapping,QSM)、三维伪连续式动脉自旋标记(3D pseudo-continuous arterial spin labeling,3D-PcASL)及扩散加权成像(Diffusion-Weighted Imaging,DWI)在鉴别原发性高级别胶质瘤进展和假性进展中的诊断价值,探讨胶质瘤术后进展及假性进展病灶在
学位
一、研究目的分析少见类型慢性髓系肿瘤患者的临床特征、分子遗传学特征和二者之间的关系,及其对患者预后的影响。二、研究方法回顾性分析了 2014年12月12日至2021年10月27日于我院接受治疗的符合WHO 2016年诊断标准的83例少见类型慢性髓系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该组患者临床特征、基因突变特征及预后因素。三、研究结果1.临床特征本组患者均具有较高的白细胞、中性粒细胞计数和乳酸脱氢酶水平,其
学位
目的本研究旨在探讨动态对比增强磁共振成像(dynamic contrast-enhanced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DCE)与扩散张量成像(diffusion tensor imaging,DTI)联合,多参数在区分复发性胶质瘤及治疗后反应的准确性及其临床价值。材料与方法本研究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至2021年9月间于山东省立医院,经手术病理组织学证实的脑高级别胶
学位
研究目的比较三维酰胺质子转移加权成像(3D-amide proton transfer weighted imaging,3D-APTWI)与动态对比增强磁共振成像(dynamic contrast enhanced-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DCE-MRI)及二者联合在早期乳腺癌中的诊断价值并探讨APT相关参数MTRasym值与乳腺癌预后因子之间的相关性。资料与方法本
学位
研究背景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是世界上第六大癌症,当肝细胞癌出现微血管侵犯(Microvascular invasion,MVI)后,发生转移的风险较大,提示着预后较差。精准预知肝细胞癌患者是否发生MVI,能够在今后的治疗中,掌握先机,使用深度学习人工智能(Artificial Intelligence,AI)的模型,利用影像学获取的特征信息来建立模型
学位
[研究背景]咖啡牛奶斑(Café-au-laitmacules,CALMs)表现为相比较未累及的皮肤颜色深两至三个色调的色素沉着斑疹或斑片。在人群中发病率约为10%,约3%的新生儿有一片或者多片咖啡牛奶斑。Ⅰ型神经纤维瘤病的最典型的临床特征是咖啡牛奶斑(常≥6片),99%的患者以咖啡牛奶斑为首发症状,多于2岁前出现。Ⅰ型神经纤维瘤病(neurofibromatosis type Ⅰ,NF1,OMI
学位
研究背景:随着全球人口老龄化,近年痴呆患病率正在明显增加,我国对60岁及以上老年人群痴呆患病率的最新估计为6.0%。痴呆正在给全球和家庭带来沉重的经济压力和社会负担,寻找痴呆的防治方法已成为迫切需要。在缺乏可用治疗方法的情况下,越来越多的研究人员通过调查可改变的危险因素将注意力转移到预防阶段。针对认知障碍人群中已识别的危险因素制定预防策略,从而减缓疾病进展已成为当前共识。血脂作为血液学检查中常见的
学位
目的探讨基于计算机断层扫描(computed tomography,CT)、高分辨率T2加权成像(high resolution T2-weighted imaging,HR-T2WI)和弥散加权成像(diffusion weighted imaging,DWI)建立的多模态影像组学模型在术前预测直肠癌淋巴结转移中的临床应用价值。资料与方法本研究回顾性收集了山东省千佛山医院2018年7月至2020
学位
研究目的:本研究通过脑电微状态分析,研究慢性失眠患者与健康对照组的脑功能状态的动态变化,以确定亚秒级脑活动的脑拓扑结构和时间特征,并探讨脑电微状态时间参数与认知功能之间的相关性,进一步探索慢性失眠患者认知功能损害的脑网络机制。研究方法:我们对慢性失眠组及正常对照组进行基本信息采集、睡眠质量量表及认知功能评估,之后进行一整夜的标准多导睡眠监测,分别提取W期、N1期、N2期、N3期、R期2-5分钟的睡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