芽孢杆菌的筛选及在复合菌肥中应用研究

来源 :吉林农业大学 | 被引量 : 1次 | 上传用户:zzz999z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农田人参种植量逐年增加,但是肥料施用没有标准,滥用肥料,劣质肥料导致人参品质下降,产量降低,病害逐年加重。复合微生物肥料对增加人参产量、提高人参品质、发展绿色人参产业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通过筛选人参根际土壤中的功能菌株并通过单因素试验、正交试验探索复合菌株发酵的最佳条件,结合菌糠等载体的筛选结果,研制菌肥,并对菌肥的肥效、病原菌拮抗效果做出评价。主要结论如下:(1)通过人参根际土壤微生物的分离,共分离出45株解磷菌、64株解钾菌、30株固氮菌,共139株功能菌株,选取了其中活性较强的4株细菌用于菌肥研制。(2)拮抗试验表明四种细菌之间不存在拮抗作用,可以混合培养四种细菌的配比为1:1:1:1。通过生长曲线的测定,混合培养后的细菌到达对数生长期的时间比单独培养的细菌达到对数生长期的时间提前了6.67h,说明4种细菌之间存在协同作用。(3)单因素试验结果表明,蔗糖为最适合复合微生物发酵的碳源,最适合复合微生物发酵的氮源为牛肉膏。正交试验结果表明最适合复合微生物发酵培养基配比为蔗糖0.5%+牛肉膏1.5%+磷酸二氢钠0.2%+磷酸氢二钠0.2%。当培养温度为30℃,转速200r/min,初始接种量为3%,发酵液装瓶量125ml(250ml锥形瓶)时,复合菌株发酵液中的活菌数可达6.67×10~9CFU/ml(4)载体筛选试验表明,菌糠、生物炭、硅藻土三种材料对复合菌株生长无毒性。菌糠吸水性良好,但是菌体释放率及菌体存活时间结果表明菌糠不适于作为菌肥载体。硅藻土吸水能力适中,菌体释放率高,采用硅藻土作为载体可以有效延长菌肥货架期(5)在人参种植保护地种植的草莓中分离出一种引起草莓叶斑病的真菌。根据形态学与分子生物学学鉴定为燕麦镰刀菌。该种病斑严重影响草莓产量及品质。(6)本研究创制的菌肥能够有效提高人参的产量,对人参锈腐病和根腐病以及草莓叶斑病具有良好的防治效果。除此之外,该种菌肥适应性强,效果明显,较少的用量即可达到良好的病害防治及增产效果。
其他文献
~~
会议
环氧苯乙烷(SO)是一种重要的有机中间体,其用途广泛主要用于药物合成、精细化工品等领域,同时可作为环氧树脂稀释剂、紫外线吸收剂等。目前,环氧苯乙烷的主要生产方式为卤醇法,
目的共济失调毛细血管扩张突变基因(ataxia-telangiectasia mutated,ATM)可以控制基因组稳定性、调节氧化应激反应、自噬和癌症干细胞存活。现已证实ATM多态性可增加癌症的易感性,尤其与乳腺癌的发生发展具有密切相关性。目前关于ATM如何影响乳腺癌的发生发展尚无统一的结论,针对同一地区不同民族乳腺癌患者ATM的研究较少。本研究检测ATM基因rs1801516、rs180005
目的:采用Meta分析的方法评价中医药治疗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所致排卵障碍性不孕的有效性和安全性,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方法:计算机检索CNKI、CBMdisc、VIP、Wan Fang、Pub Med、Embase、Cochrane Library数据库中有关中医药治疗PCOS所致排卵障碍性不孕的随机对照试验(RCTs)的文献,检索时限均以电子数据库的建库之日期到2019年4月,共获得文献1
石油被誉为“工业的血液”,是不可再生的宝贵资源。随着石油需求的日益增加,我国各油田的石油储量日益减少。我国低渗透油藏资源的储量丰富,开发潜力巨大,因此对其合理有效地
丙烯是现代化学中一系列化学品和塑料的主要化学构件,通常一个国家的化学工业水平是由丙烯的产量来衡量的。近年来随着丙烯需求的的快速增长和工业市场对丙烯衍生物需求的不
具核梭杆菌(Fusobacterium nucleatum)是一种较为常见革兰氏阴性的厌氧菌,在口腔,肠道等以及其它身体部位中均有被发现。它有着很强的成膜性通过共聚作用形成生物被膜,加剧疾病的发展和治愈难度。同时F.nucleatum具有黏附和侵入功能其菌体表面特有的毒力因子能够增强黏附上皮细胞的能力。F.nucleatum已经被发现能够破坏牙周组织和牙龈组织,导致口腔疾病包括口臭和牙周炎等,最近
在国际投资仲裁实践中,投资者挑选条约是一个较为普遍的现象,由此导致的问题也较为突出。一方面,东道国需要应对原本不具备资格的投资者提起的投资仲裁,并可能最终承担巨额的经济赔偿;另一方面,投资者挑选条约往往针对东道国的公共政策,严重影响了东道国的经济发展计划和对外资的管制权。作为对投资者提起的投资仲裁有管辖裁定权的仲裁庭通过裁判解释给出解决方案,即在国籍表征的基础上区分合法挑选与条约滥用,进而决定是否
本研究选择健康、体重相近的50日龄中国荷斯坦母犊牛12头,试验期共31d(断奶前10d和断奶后21d),在犊牛55日龄起通过每天减少20%的混合牛奶的方法刺激其增加开食料及苜蓿干草的采食量,于60日龄断奶,分别在断奶当天、断奶后7天、14天和21天采集瘤胃液。本试验目的在于通过高通量测序技术研究犊牛断奶后瘤胃微生物区系的多态性变化,旨在探究瘤胃微生物的建群与自我平衡过程,初步研究犊牛断奶后瘤胃发酵
近年来,在冀东和冀北板栗主产区发生了一种俗称“板栗小叶病”的病害,可导致板栗大量减产,且传播速度快,严重威胁着板栗产业的健康发展。本研究试图明确“板栗小叶病”病原菌及分类地位,探索一套有效的综合防控技术。通过巢式PCR扩增、克隆、测序后进行Blastn序列比对分析,所获得的植原体16S r DNA序列与北京怀柔区板栗植原体Candidatus Phytoplasma castaneae CnY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