橙盖鹅膏组的物种多样性、网状进化及生物地理——兼论玫耳属一新种

来源 :中国科学院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angluojishu080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研究以鹅膏属橙盖鹅膏组(Amanita sect.Caesareae)真菌为主要研究对象,采用多基因片段(4个核基因和1个线粒体基因),对来自27个国家的330个样品进行了DNA提取、PCR扩增、直接测序、克隆测序和数据分析。直接测序共得到900余条序列,克隆测序共得到9000余条序列。基于nrLSU序列,重建了较以前更为全面的鹅膏属分子系统发育,确定了一些特征较为独特的类群的系统位置。在广泛取样的情况下,重建了橙盖鹅膏组的分子系统发育,对该组的物种多样性、网状进化、生物地理等作了探讨。描述了玫耳属的一个新种。具体研究结果如下:   1.鹅膏属至少包括10个主支   采用nrLSU片段序列,重建了较为全面的鹅膏属的分子系统发育,在增加北半球热带及南半球样品后,鹅膏属中的共生类群仍然是单系。在共生类群中,主支由原来的7个增至10个,新增3个,其中一支作为1新组提出,即大孢鹅膏组Amanita sect.Amarrendia(Bougher& T.Lebel) Liping Tang,Zhu L.Yang,&Qing Cai comb.nov.et stat.nov.,该新组只分布于南半球,含9-11种。   2.橙盖鹅膏组含有4支系80种   在广泛取样的基础上(样品来源覆盖了该组已知的分布区),采用多基因分析的方法,首次对橙盖鹅膏组进行了深入的系统发育研究。研究表明橙盖鹅膏组为一单系,由/hemibapha、/imazekii、/princeps、/yuaniana4个支系组成。其中/hemibapha支系的物种最为丰富,且分布广泛,古热带至北温带均有分布;/imazekii支系的物种最少,发现仅分布东亚、北美及中美洲;/princeps支系的物种较为丰富,但仅分布于古热带;/yuaniana支系的物种较多,主要分布于北半球暖温带至北温带,个别种见于古热带。发现新分类群35个,主要分布于热带亚洲,少数分布于北美洲、非洲和澳洲。该组物种数由原来的45种增加至80种。   在分子系统发育中,发现了少量样品存在明显的基因冲突现象,还有少数物种存在并系/多系现象,以及一些支系的节点表现出明显的零枝长(或枝长极短)现象,这与橙盖鹅膏组经历了网状进化过程有关。   3.杂交是橙盖鹅膏组物种形成的主要方式,物种间存在复杂的网状进化关系   多基因系统发育分析显示橙盖鹅膏组真菌经历了复杂的网状进化,其中杂交成种是橙盖鹅膏组物种形成的主要方式。对橙盖鹅膏组56种和鞘托鹅膏组1种研究后,发现并证实杂交种达53个(占研究物种的92%)。杂交成种极其错综复杂,一个物种的形成往往涉及多个亲本物种,一个物种的亲本最多可达19个;杂交不仅发生在同组内物种间,也发生在同亚属不同组的物种间,甚至亚属间;有些种的分布区与现存亲本种的分布区是重叠的,而多数物种与现存亲本种的分布区并不重叠,意味着这是古杂交。本研究首次提供了外生菌根真菌存在广泛杂交的有力证据。   4.橙盖鹅膏组可能在晚白垩纪至古近纪之间起源于古热带(热带亚洲)   橙盖鹅膏组分布于澳洲、非洲、亚洲、欧洲、北美洲以及中美洲,南美洲未见报道。初步分析表明,该组起源古老,可能在晚白垩世和古近纪,起源于古热带(印度次大陆)。现有的地理分布格局具有复杂的起源历史,是多次形成的。四个主要分支的分化时间大约在始新世-渐新世(Eocene-Oligocene)。在起源之后,橙盖鹅膏组的祖先类群在北半球发生快速辐射演化,并沿不同路线进行迁移扩散。有些祖先类群在东亚产生剧烈的物种分化,形成该组最重要的分化中心。向东南方向迁移,小量亚洲后裔扩散至澳洲。向西迁移,另一部分亚洲后裔很可能在始新世时期通过欧亚大陆的联系,进入欧洲拓殖,并依次南下进入非洲。还有一些亚洲后裔在不同的地质时间分别向西和向东迁移,经北大西洋陆桥和白令陆桥扩散至北美洲,并形成第二个次生分化中心,有些种还深入到中美洲。作为橙盖鹅膏组的迁移途径,北大西洋陆桥作用可能较为有限;相比之下,白令路线更为重要,到晚中新世该通道仍发挥作用。   5.橙盖鹅膏组中几个种的类学修订及鞘托鹅膏组特征的重新界定   结合形态解剖学和分子系统学的证据,在对部分物种模式标本进行研究的基础上,对橙盖鹅膏组中几个分类单元作了分类学修订,提出了1新组合和2个新异名:即黄褐鹅膏A.ochracea(Zhu L.Yang)L.P.Tang& Zhu L.Yang,com.nov.、A.zambiana Pegler& Piearce syn.nov.、A.tanzania H(a)rk.& Saarim.syn.nov.。   在现有分类系统的定义中,鞘托鹅膏组的界定特征为孢子非淀粉质,无菌环和锁状联合。根据新的分子系统的研究结果,一些具有菌环的物种也位于该组中。因此,鞘托鹅膏组的分组特征应作相应的修正,即该组中多数种类无菌环与锁状联合,少数热带种类虽具菌环但无锁状联合。   6.玫耳属新种的发现   玫耳属Rhodouts曾被置于鹅膏科,现一般作为膨瑚菌科成员。该属成立近90年来,仅发现一种。本研究发现了该属的第二个种,即糙孢玫耳R.asperior L.P.Tang et al.。该种的孢子较小,呈宽椭圆形至近球形,表面具较长而密集的疣突,分布于云南热带至亚热带地区。
其他文献
蔓虎刺属(Mitchella L.)与虎刺属(Damnacanthus Gaertn.f.)是茜草科中亲缘关系很近的两个属。蔓虎刺属仅包含两个种,是茜草科中唯一一个呈东亚(Mitchella undulata)-北美东部(
在向用户提供以微处理器为核心的软硬件开发平台时,需要开发出相应的编译工具链?由于编译器的原理复杂,开发周期长,成本高,开发全新编译器需要付出高昂的代价,满足不了嵌入式
随着MEMS技术的迅速发展,人们制造出许多的MEMS器件,但是如何给MEMS器件提供电能成为目前亟待解决的问题。因为传统的电源结构尺寸大、使用寿命短、难以集成到MEMS器件中,所
目前,环境污染问题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作为四环素类广谱抗生素的一种,四环素在土壤、水体中的大量残留造成了严重的环境污染,并且给人类的健康带来了巨大的隐患。因此,基于四环素的环境监测有着重要的社会意义。环境监测具有实时实地的特点,而常规的四环素测量是在实验室环境下进行的,所以必需研制快速便携的测定仪,来实现四环素的现场监测。本文所设计的便携式四环素测定仪是基于分子印迹技术制备的传感器与三电极电化学
LiZn铁氧体具有饱和磁化强度可调范围宽、居里温度高、微弱的应力敏感性和低廉的成本等特点,是制造微波锁式移相器及其它微波器件的优良材料。移相器作为相控阵天线的关键组件之一,对驱动器和插入损耗的要求较高,进而需要应用于其中的LiZn铁氧体具有低矫顽力和低损耗,以及优异的温度稳定性。因此,本论文研究了低矫顽力LiZn铁氧体材料,通过优化材料成分和制备工艺来降低材料的矫顽力和介电损耗。采用氧化物陶瓷工艺
棉花是一种重要的工业原料、纺织原料以及战略物资。而棉花植株最重要的部分当属棉纤维。棉纤维细胞由胚珠外层珠被上表皮细胞分化而来,是一类独特的单细胞,其发育过程可分为
电磁兼容是以电磁场理论为基础,包括信息、电工、电子、通讯、材料、结构等多个学科,研究在有限时间、空间和频谱资源条件下各种电器、电子设备或系统在同一电磁环境中相互兼容
CD4+T淋巴细胞根据标志性转录因子和分泌的细胞因子不同,可分为Th1,Th2,Th17和Treg四个细胞亚群。Th1细胞亚群中标志性转录因子为T-bet,分泌的主要细胞因子是IFN-γ和IL-12。DC细
下一代(4G)移动通信系统需要为用户提供不同种类不同QoS需求的多媒体业务。一方面,4G系统在空中接口物理层采用MIMO和OFDM技术,能够增强无线链路的可靠性,以及大幅度提高系统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污染物排放量剧增,水体中营养盐含量不断增加,浮游植物快速增长,水体透明度下降,使沉水植物同时面临高浓度营养盐的毒害和弱光胁迫。沉水植物碳氮代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