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u/Ag-Cu纳米颗粒混合催化剂的CO2电还原研究

来源 :重庆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aredchen1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电催化CO2还原在常温常压下可以利用可再生能源所产生的电能将温室气体CO2转化为具有工业价值的化学品或燃料,是实现化学储能以及碳中和的有效途径之一。但在CO2转化方面还存在诸多问题,如理想产物的选择性较差、过电势较高、催化剂活性较低等,这些问题制约着电化学CO2还原的工业化应用。目前,电催化CO2还原的主要研究方向仍然是探索高效的电催化剂;设计并改性催化剂来提高产物的效率以及选择性是一条可行之路。根据一些可能的机制途径,认为CO是生成CH4和C2H4等CO2深度还原产物最重要的中间产物之一。因此,本文将对CO具有高度选择性的催化剂(Au、Ag)与能够将CO转化为深度还原产物(CH4、C2H4)的催化剂(Cu)偶联,通过物理混合并调控与Cu混合的比例,构建一系列串联催化体系。具体研究内容如下:(1)Au、Ag及Au/Ag合金纳米颗粒的制备与电催化CO2还原的研究利用种子生长法和高温退火法制备了Au、Ag纳米颗粒和具有不同原子比例(Au3Ag1、Au1Ag1、Au1Ag3)的Au/Ag合金纳米颗粒。XRD、UV-vis和TEM表征结果证明此类催化剂的成功制备。通过将催化剂负载在不同的基底和是否使用粘结剂对其电催化CO2还原性能进行比较。结果发现,对于某一催化剂而言,选择合适的基底以及粘结剂使用与否对其所表现CO2还原性能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0.9 V~-1.3 V vs RHE范围内,Au、Ag纳米颗粒以及三种不同原子比例的Au/Ag合金纳米颗粒在电催化CO2还原为CO中均表现出70%~90%之间的较高法拉第效率。同时,还可以通过调节Au/Ag合金纳米颗粒的组成比例来控制其电催化CO2还原为CO最高法拉第效率的电势窗口。(2)Au-Cu、Ag-Cu及Au/Ag-Cu混合纳米颗粒电催化CO2还原的研究通过高温热还原法制备Cu纳米颗粒,将上述合成的Au、Ag及不同原子比例Au/Ag合金纳米颗粒与Cu纳米颗粒按所需摩尔比例(3:1、1:1、1:3、1:6)进行组合,制备出Au-Cu与Ag-Cu双金属混合催化剂和Au3Ag1-Cu、Au1Ag1-Cu、Au1Ag3-Cu三金属混合催化剂。结果发现,相较于Cu纳米颗粒,混合催化剂体系对CH4和C2H4具有更高的选择性。当Au1Ag3与Cu以摩尔比为3:1混合时,得到(Au1Ag3)3-Cu1三元金属混合催化剂,在-1.4 V vs RHE下,FECH4达到了49.0%,比Cu纳米颗粒在相同电位下(FECH4=30.4%)高出1.6倍。此外,Au/Ag合金纳米颗粒中Ag元素的含量和Cu组分分别决定了混合催化剂CH4和C2H4的选择性。具体来说,相似的Ag含量通常导致相似的FECH4,而在混合比例的研究中,较大的Cu比例(1:3、1:6)导致更高的C2H4选择性。特别地,(Au3Ag1)1-Cu3混合物催化剂在-1.0 V vs RHE下,CO2还原为FEC2H4达到了35.1%,(Cu纳米颗粒在-1.1 V vs RHE下,FEC2H4=19%)。研究发现,FEC2H4的增强可归因于Au3Ag1合金纳米颗粒向相邻的Cu纳米颗粒提供了高通量的CO,从而将CO转化为C2H4(即串联催化)。
其他文献
多孔硅是具有海绵状硅基结构的纳米材料,凭借其高比表面、高化学活性等优势成为重要新兴材料,其构建出的高密度复合含能材料能够发生高能燃烧爆炸,具有较大的应用价值。但目前多孔硅的传统工艺存在单片制备局限、对硅基复合含能材料爆炸基础研究不足等弊端。因此,实验以N型单晶硅片为基材,采用电化学阳极氧化法,研究了一次性制备四片多孔硅工艺,并以高氯酸盐及硝酸盐为氧化剂,构建多孔硅基复合含能体系,通过对比爆炸光谱、
学位
随着工业化进程的不断推进,我国工业园区的大气污染问题日益突出,诸如酸雨、温室效应、臭氧层空洞、光化学烟雾等环境问题频繁发生,严重制约了我国政治经济的发展,同时危害着人体健康。我国关于工业园区尤其是重点行业的大气污染排放现状研究较为匮乏,为打好蓝天保卫战,稳步改善环境空气质量,积极开展相关研究工作具有重要意义。针对以上现状,本研究选取某工业园区天然气化工行业为研究对象,从常规大气污染物排放清单建立、
学位
化学电源实现了电能与化学能可逆转换,是提高能源利用率的重要载体。金属锂因具有最低的电极电势与质量密度成为当前高能量密度储能系统,如锂电池负极材料的不二选择。然而,它在充放电过程中容易产生枝晶,形成“死锂”,降低了电池效率,存在严重的安全隐患,限制了其实际应用。自组装分子膜与含锂合金在抑制锂枝晶生长方面呈现出独特的优势,但二者热力学角度抑制枝晶生长的机制尚未明确。本文利用密度泛函理论(Density
学位
Ia类核糖核苷酸还原酶在所有的有机生命体中催化核糖核苷酸还原为脱氧核糖核苷酸,催化过程需要在活性位点上形成一个硫基自由基C439·,C439·的产生依赖于一个从β亚基Y122到α亚基C439的约32(?)的长程电子传递过程,其传递通路一般描述为β亚基上的Y122(?)[W48](?)Y356以及α亚基上的Y731(?)Y730(?)C439。该通路的传递机制至今未被阐明,其中主要的难点在β亚基部分
学位
在过去的几十年里,锂离子电池的发明和应用促进了技术和社会的巨大进步。虽然锂离子电池在广泛的应用领域展现出可观的前景,但随着科技的发展与进步现实对电池单位质量存储能量的能力提出了更高的需求。这促使人们将目光投向能量密度更高的新型电池体系,如锂硫电池等。锂硫电池使用的硫正极具有成本低、原材料资源丰富、比容量高等优势。然而,硫正极在充放电转化过程中伴随着多步电子转移反应,其产生的中间物种中的长链多硫化物
学位
镍基高温合金以镍为基体,在65℃~1000℃范围内具有较高的强度和良好的抗氧化、抗腐蚀能力,由于其高强度、高韧性等特点,以致在加工小孔时传统方法受到诸多限制,因此,进一步研究在镍基合金上的成孔技术有重要意义。主要工作为电解加工结合掩模板技术在镍基合金上形成小直径通孔,具体内容包括建立电解液体系,获取最佳工艺参数,分析阳极溶解过程和机理,讨论电解液循环可能性。(1)采用电化学法分析氯化钠、硝酸钠、硝
学位
环氧树脂作为一种重要的热固性高分子材料,除了应用于发光二极管(LED)、电器、工艺饰品、电子层压板、建材、涂料、风机叶片等民用领域,还广泛作为国防军工及航空航天的构件。在航空航天和军工国防等高端应用中,材料的稳定性和寿命是设备长期可靠工作和稳定性的保证。环氧树脂的使用环境恶劣,损伤因素复杂,包含高温、辐照、湿度、p H等多种因素。目前,环氧树脂损伤研究还存在微观损伤机理不明确,损伤退化关联性不清等
学位
由于4d10电子构型的Te6+不具有ns~2(Bi3+,Pb2+)与nd~0(Nb5+/Ta5+,Mo6+/W6+)离子的Jahn-Teller畸变效应,因此通常不能带来有趣的物理性质,使得人们对碲(Ⅵ)酸盐的关注和研究较少。本论文以双钙钛矿、石榴石及Ca Fe2O4型三种经典结构类型为研究对象,运用碱金属和稀土金属离子共取代原结构中阳离子的方法设计合成了一系列新型复合金属碲酸盐,并对其离子导电、
学位
卟啉及其衍生物由于具有良好的大π共轭体系、热稳定性和良好的生物医学活性,已被广泛的应用到非线性光学和生物医学领域。而目前大多数的研究集中在卟啉及其衍生物的三阶非线性光学性质,这是由于其具有中心对称。因此在卟啉中引入薁以期望打破其中心对称,从而增加其二阶非线性光学性质。而且目前在实验上已经成功合成薁基修饰的卟啉,这为本工作奠定了基础。本工作具体内容如下:在原始卟啉上以不同方式(单键相连、融合)引入薁
学位
交链孢霉烯及其衍生物作为丝状真菌的次生代谢物,其独特的结构吸引了众多科学家的研究兴趣。该类化合物广泛出现在食物链中,具有一定的毒性,即使在低浓度下,也会对人类健康构成严重威胁。具有交链孢霉烯骨架结的双酯化合物具有一定的生物活性,有重大的研究价值。例如,部分青蒿素衍生物中具有双酯结构,被认为是青蒿素在抗疟疾过程中的重要中间体。另外,鼠尾草属植物中含有大量具有生物活性的二萜类化合物,与具有交链孢霉烯骨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