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DNAshuffling技术解除AroG的苯丙氨酸反馈抑制

来源 :复旦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ibang02712345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L-苯丙氨酸(L-phenylalanine,Phe)是人和动物的必需氨基酸之一,是目前全球普遍允许使用的甜味剂(Aspartame)的制造原料之一,并且其代谢与人类遗传疾病如苯丙酮尿症,黑尿症和白化病有关,因此Phe代谢研究始终是人们关注的热点。Phe生物合成的路径长,耗能大,产率低,因此生产成本高,价格昂贵,国内所需产品长期依赖进口,所以构建能用于直接发酵L-苯丙氨酸的高产菌株具有重大的实际意义,因此本论文的工作也将围绕获得苯丙氨酸高产菌的目的展开。  aroG基因编码的3-脱氧-D-阿拉伯庚酮糖-7-磷酸合成酶(AroG)是苯丙氨酸代谢途径中的关键酶,催化限速步骤E4P和PEP反应生成DAHP,受苯丙氨酸反馈抑制。此前本实验室研究人员通过定点突变Escherichia coli(E.coli)K-12 aroG基因的方法获得了可以解除反馈抑制的优势突变株。本论文在此基础上,以E.coli aroG野生型基因,可以解除反馈抑制的突变基因,以及Salmonella typhimnrium(S.typhimnrium)aroG野生型基因为亲本,通过DNAsuffling的方法对AroG进行改组,得到大量的aroG突变基因库。  通过使用苯丙氨酸类似物对氟苯丙氨酸(pFP)的筛选,我们获得了4株能够于10 mg/ml pFP平板生长的突变株(EC2、EC4、EC6和EC8),而在同样条件下培养的野生型菌株不能生长,因此这4株菌是已初步解除苯丙氨酸的反馈抑制突变株。对这突变株的aroG基因进行测序和序列分析,结果表明突变体Ec2发生了4个碱基突变,Ec6发生了4个碱基突变,Ec4有6个碱基突变,Ec8有7个点突变。对应氨基酸也发生了变化。其中Ec2突变基因的 T430G,T431C,T662C碱基突变为两个点突变aroG亲本改组产生,T222G为新引入的突变。EC6突变基因的 T662C碱基突变与亲本点突变同,T287C,G703A,G989A为新引入的突变。EC4突变基因的C449T,T644G,G645C碱基突变为两个点突变aroG改组产生,A315G,C435T,G853A为新引入的突变。EC8突变基因的T430G,T431C碱基突变与亲本点突变同,T114C,C197T,A212G,A404G,A925G为新引入的突变。本研究通过DNA shuffling技术有效的对aroG基因进行改组,积累并引入有益突变,实现分子的定向进化,解除AroG的苯丙氨酸反馈抑制,为工业上选育苯丙氨酸高产突变株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
其他文献
番茄(LycopersiconesclulantumMill)是重要的蔬菜和经济作物,在世界范围内广泛栽培。番茄病毒病使番茄的产量下降和品质降低,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番茄花叶病毒(Tomatomosaicvi
写生作品本身就是一门艺术。我们提倡深入生活,到生活中去看一看,去体验。沉浸下去后,你将发现人民群众中有许多可歌可泣的故事,祖国的河山是多么宏伟壮丽。我们提倡写生,因
灰翅浮鸥(Chlidonias hybridus)属鸻形目鸥科的小型鸟类。2013和2014年5-7月,对黑龙江七星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灰翅浮鸥巢址生境选择和繁殖行为进行了调查研究。利用瞬时扫描取样
本文阐述的是“苗芽菜的栽培”项目,此项目非常适合在我国北方地区实施。该项目技术简单,有无土地,土地大小,环境优劣,均可进行。该项目成本低投入少,劳动强度低,品种多,经济
小学概念教学是数学教学中一项重要的内容,是整个小学知识体系的基石,是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起点和保证.数学概念往往是抽象的,而小学生是以直观、形象思维为主,抽象思维能力
肠道病毒71型(human enterovirus 71,EV71)是微小RNA病毒科,肠道病毒属的重要成员之一,其基因组由单股正链RNA构成。人类感染EV71临床上可表现为:疱疹性咽峡炎,无菌性脑膜炎,
目的:研究叶酸代谢中的关键性酶:亚甲基四氢叶酸还原酶(Methylenetetrahydrofolate redllctase,MTHFR)基因677C/T、1298A/C及蛋氨酸合成酶还原酶(Methionine Synthase Reductase
请下载后查看,本文暂不支持在线获取查看简介。 Please download to view, this article does not support online access to view profile.
期刊
生物表面活性剂产生菌的选育是生产生物表面活性剂的前提和基础。原生质体电融合法以其独特优越性,在动植物菌株选育中应用广泛。但是现今的电融合技术在微生物细胞电融合研究
胞质分裂调控蛋白1(Protein Regulating Cytokinesis1,PRC1)是微管结合蛋白家族中的重要成员之一,是细胞周期依赖性激酶的底物。在先前针对有丝分裂中的研究发现PRC1对纺锤体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