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颖溶液法制备铋基卤化物薄膜太阳能电池

来源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e77ha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卤化物薄膜太阳能电池具有制备工艺简单和转化效率高等优点,成为当前的研究热点。其中最为成功的是有机-无机杂化钙钛矿太阳能电池(PSCs),但是铅的毒性、二价锡的易氧化性和材料的水氧稳定性限制了它的应用前景。因此,迫切的需要寻找无毒无变价的金属卤化物吸光层材料来制备新型的薄膜太阳能电池。铋基卤化物正是满足这样要求的吸光层材料。铋基卤化物包括碘化铋(BiI3)、银铋碘(Ag-Bi-I)、甲胺铋碘(CH3NH3-Bi-I)、铯铋碘(Cs-Bi-I)和双钙钛矿(Cs2AgBiBr6)等。这些材料具有较好的空气稳定性,吸光系数高和带隙合适等优点,使得铋基卤化物薄膜太阳能电池引起了研究者们广泛的兴趣。但是,目前铋基卤化物电池主要存在如下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第一,有机电荷传输层降低了器件的稳定性。有机电荷传输层无法阻隔空气中的水氧扩散,并且本身稳定性也差,所以选择更稳定的电荷传输层材料成为需要解决的技术难题。第二,材料结晶性高,很难制备高质量的吸光层。尽管借鉴了 PSCs的成膜技术,制备致密连续无孔洞的吸光层薄膜仍然是巨大的挑战,需要寻找新的吸光层的制备方法。第三,器件结构不合理。目前铋基卤化物太阳能电池的结构基本都是借鉴PSCs,但是其导带价带位置和载流子扩散长度和钙钛矿有很大的区别,所以还需要结合实际情况选择更优的电池结构。第四,碱金属离子和同主族的锑元素掺杂对吸光层和电池效率影响的研究还不充分。同主族金属离子和碱金属离子掺杂对铜铟镓硫硒、铜锌锡硫硒和PSCs的性能提升已经取得了成功,但是对于铋基卤化物太阳能电池的研究还很不充分。本论文针对铋基卤化物太阳能电池存在的问题,创新性的从无机电荷传输层制备、吸光层制备、器件结构和碱金属以及同主族锑元素掺杂等角度,对BiI3和Ag2BiI5太阳能电池进行了研究,取得了如下成果:1.开发了丁酸/丁胺盐离子液体溶液法来制备V2O5,MoO3,WO3,NiO,ZnO和SnO2电荷传输层。丁酸和丁胺混合后能够形成粘度高、溶解能力强的离子液体盐,能够直接溶解多种金属氧化物和金属盐,从而形成前驱体溶液。通过简单的旋涂和退火过程就能够制备高质量的金属氧化物薄膜。与传统的溶胶凝胶法相比,该方法具有溶解能力强、成膜质量好、迁移率高和电阻率低等优点。为了验证这些电荷传输层的性能,我们以NiO和SnO2分别为空穴传输层和电子传输层,制备了标准的PSCs,获得了比传统溶胶凝胶法更高的转换效率,证明了我们方法的优越性。2.开发了一种新的两步法制备BiI3薄膜。成功解决了传统的DMF和DMSO溶液法只能够单次旋涂和成膜质量差的难题。利用丁基氨基二硫代甲酸、碘单质和Bi(OH)3来制备前驱体溶液,在glass/ITO/V2O5基底上旋涂后退火制备BiSI预制膜,再经过150℃碘化处理得到高质量的BiI3吸光层。然后磁控溅射ZnO电子传输层,热蒸发Ag电极,制备成全无机的BiI3太阳能电池,获得了1.33%的光电转换效率,是当时全无机BiI3太阳能电池的最高效率。3.开发了乙酸/丁胺溶液法和后碘化法来制备BiI3吸光层,并且研究了锑掺杂对吸光层晶体生长取向和电池性能的影响。利用乙酸/丁胺溶解Bi(OH)3、硫脲和碘单质,旋涂退火得到Bi-S-I的预制膜,再碘化处理得到碘化铋薄膜。在研究锑掺杂的时候,以氯化锑为锑源,掺杂比例为5%,10%,15%和20%,成功地改变了吸光层的取向,(113)晶面的XRD峰随着锑的引入而增强,电池效率也得到提升。当锑的掺杂比例为15%的时候,获得了 1.25%的光电转换效率。与未掺杂的相比,效率提高了 64.5%。4.研究了碱金属掺杂对Ag2BiI5太阳能电池性能的影响。基于文献的报道,我们把(Alkali/(Ag+Bi))的摩尔比例设定为3%,将碱金属离子直接添加到Ag2BiI5的丁基氨基二硫代甲酸前驱体溶液中。我们发现,碱金属离子的掺杂能够显著地增加晶粒的尺寸,提高薄膜的电学性能。但是,吸光层的带隙基本没有变化,证明在本工作中,碱金属离子主要以间隙掺杂的方式掺杂到Ag2BiI5中。碱金属离子主要位于吸光层的表面和晶界处,能够钝化表面和晶界缺陷。并且,我们发现了不同碱金属离子对Ag2BiI5太阳能电池性能的提升能力是不同的,对于电池效率的促进作用顺序为K+>Rb+>Na+>Li+>Cs+。本论文为制备高质量的铋基卤化物太阳能电池吸光层、高质量的电荷传输层和提升铋基卤化物太阳能电池的效率,提供了一系列新颖的解决方案,并且取得了一些创新性的结果。
其他文献
重离子辐射具有独特的物理学特性,在植物新种质创制上表现出较为明显的优势。重离子入射细胞具有很高的线传能密度(LET)和径向能量分布,加之细胞核DNA的聚集性(染色体),重离子在击中DNA的靶点区域内通常诱发复杂的团簇状损伤,这些损伤如何演化成基因突变至今没有明确的结论。而解决这个问题的关键是能准确、特异地表征重离子击中基因组靶点的序列突变情况(类型、频率和分布)。但目前尚缺少在基因组序列水平定位重
学位
在遥感领域,SAR具有全天时、全天候采集数据的优势,是目前最先进的传感器之一。随着航天航空任务的增多,可以获得大量的SAR图像,这些图像的自动解译变得越来越重要。变化检测和地物分类是遥感图像理解中两个非常活跃的研究课题,它们在农业监测、城市规划、灾害评估、环境调查等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近年来,深度学习方法在自然图像分类、目标检测、语义分割等领域取得了突破性的成果。在遥感领域,研究基于深度学习的方法
学位
将能源(如化石能源、太阳能等)转化成可为社会生产和生活提供动力的热能,是其使用最重要的方式之一。据统计约90%的能源使用涉及到热能的产生与操控。从化石燃料发电,到废热回收利用、建筑物供暖,再到动力电池热管理、微电子器件散热等,皆离不开热量的产生与传输。因此,控制热量按需、有序传输,以及对工业和日常生活中产生的废热以及太阳能等能源的高效储存与再利用,不仅可以显著地提高能源利用率,也可以解决能源供给的
学位
本论文完整地描述了搭建一套超冷原子光晶格实验系统的过程,这一实验系统可以用来对其他的量子体系进行量子模拟,以及制备用于普适量子计算的核心资源——大规模量子纠缠态。具体来说,我们选择了当前调控技术较为成熟的87Rb原子作为实验的载体。首先使用磁光阱(MOT)从热的铷源中将原子收集到一起,随后在梯度磁场的帮助下将这些原子装入到偶极光阱之中,并在偶极光阱中进行蒸发冷却。完成蒸发冷却后的原子团将进入玻色爱
学位
雷达(Radio detection and ranging,Radar)作为微波遥感中一项成熟且发展潜力巨大的重要技术手段,自第二次世界大战发明以来,经历了从一维距离像到二维SAR成像的快速发展。然而,面对当前信号化战争中目标检测、识别及分类等更抽象层面的需求时,三维立面目标一/二维投影像中信息丢失的缺陷被无限放大,已难以满足更深层次的需求。因此,近年来,科研工作者们开始逐渐把目光投向雷达三维成
学位
近年来,无人机由于其强大的机动性和实用性被广泛应用于交通监控、安全防控以及摄影测绘等诸多领域。其中,无人机视角下的车辆实时检测是车辆跟踪、实时路况获取以及安全巡查等许多应用方向的关键核心技术,具有实际的研究意义和应用需求。但是,由于无人机所拍摄的高度不定,场景复杂多样化,加上外部多变的环境因素如恶劣的天气和建筑物的遮挡等的影响,使其拍摄的车辆目标存在遮挡、模糊、尺度较小以及背景复杂等实际问题,从而
学位
本博士论文研究完全交环上有界导出范畴的厚子范畴的结构.主要包含以下三部分内容.1.对于紧生成三角范畴:环的导出范畴、内射模复形的同伦范畴以及内射模正合复形的同伦范畴,在第三章我们将这三个例子实现为微分分次范畴的导出范畴.通过比较微分分次的BGG对应与经典的BGG对应,在第三章我们明确地建立了它们的联系.2.我们通过外代数的基本事实研究了完全交环上的同调性质.在第四章我们证明了完全交环上有界导出范畴
学位
随着电子信息技术的发展,雷达与通信设备在装备平台得到了广泛应用。当前雷达与通信设备主要采用相互独立的发展方式,然而该种方式容易导致装备资源冗余、电磁兼容性差、系统资源利用率低、频谱相互干扰等问题。雷达通信一体化作为当前电子系统的一个发展趋势,可对雷达、通信两种系统架构进行整合,从而实现硬件设备共用,降低系统的体积、重量、成本、能耗等资源,有效缓解电磁兼容问题,提高系统资源的利用率。实现雷达通信一体
学位
本文主要研究图的圈长分布和染色数之间的联系.全文共分五章,具体安排如下:在第一章绪论中,我们简要地回顾了图论的发展起源,并概括介绍了本文相关主题的研究背景及主要研究成果.在第二章中,我们简单介绍了图论的基本定义和常用符号,以及将要用到的一些概念和已知结果.第三到第五章是本文的主体部分,我们详细地介绍了主要研究成果.在第三章中,我们研究了连续长度的圈与染色数的关系.首先,我们将A-B路定理推广到最小
学位
深度神经网络通过模拟人脑层次化处理信息的机制,随着软硬件资源及大规模数据库的发展,已经在图像识别、自然语言处理、生物信息工程等多个领域甚至它们之间的交叉学科引发了巨大的变革,并将持续产生深远的影响。基于深度神经网络的模型学习大多依赖于大规模高质量的标注样本,而满足该条件的数据标注成本(时间成本和资金成本)往往是高昂的,如雷达目标识别中非合作目标数据库的建立。在这类样本规模受限的任务场景下,传感器采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