负性事件对社交焦虑的影响及其大脑结构功能基础

来源 :西南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99207000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长期以来,人类在日常工作、学习等生活状态下会面临着各种挑战,而生活事件(life events)就是在一定时间内个体生活中所经历的刺激的综合,它也是生活的基本组成单元。国内外已有大量研究文献表明,负性生活事件与焦虑情绪关系密切。社交焦虑(social anxiety)是指个体在社交情境下由于主观上害怕自我表现窘迫而被他人评价关注进而产生的负面焦虑情绪。社交焦虑不仅仅指代主观的焦虑情绪感受,也涉及个体在行为上倾向于远离社交情景,表现出社交回避的行为表现。社交回避及苦恼问卷(Social Avoidance and Distress Scale,SAD,下同)包括了社交回避和社交苦恼两个维度。其中,社交苦恼表征主观上的苦恼,而社交回避则表征行为表现上的回避,两者共同反映社交焦虑程度。大脑是中枢神经系统中最复杂的结构,它不仅是调节各个机体功能的器官,也是认知、情感、行为等高级神经活动的生理基础。得益于核磁共振成像技术,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研究者开始分别考察和负性生活事件、社交焦虑有关的神经机制。作为后天生活中重要的压力源,负性生活事件与社交焦虑的关系还尚未有相关的研究进行机制上的探究。虽然已有少量行为研究探讨负性生活生活事件和社交焦虑的关系,但仍鲜有神经机制的研究,此外未考虑负性生活事件相关的大脑结构及功能连接对社交焦虑的影响。综上,本文拟通过三个研究从行为和神经机制角度探讨负性生活事件及其与社交焦虑的关系。研究一旨在探究负性生活事件与社交焦虑的行为关系。由于量表建立时间较早,对青少年生活事件量表和社交回避及苦恼问卷进行信度、验证性因素分析以确保其可靠性和有效性。首先采集659名被试的负性生活事件程度以及同期及后6年两个时间点的社交焦虑程度,首先将负性生活事件与社交焦虑在横断时间点做相关确定其关系,此外通过中介模型确定被试特质焦虑程度能否解释负性生活事件对社交焦虑的影响,最后通过机器学习支持向量回归(Support Vector Regression,SVR)方法,基于第一时间的负性生活事件来预测第二时间点的社交焦虑。结果发现:1)青少年生活事件量表总体一致性为0.952,社交回避及苦恼量表总体一致性为0.904。在该样本的表现上,青少年生活事件量表问卷结构尚可,社交回避及苦恼量表的问卷结构良好。2)负性生活事件的总分及各维度与同时间的社交焦虑呈显著正相关(r负性时间总分=0.165,p<0.001)。3)负性生活事件对社交焦虑基于特质焦虑的中介成立。4)时间点1的负性生活事件预测了时间点2的社交焦虑情况(r=0.319,p<0.05)。综上,负性生活事件与社交焦虑在时间尺度上具有稳定的行为关系。研究二的目的在于揭示负性生活事件及其大脑结构与社交焦虑的关系。本研究采集了697例年龄范围在16岁至26岁大学生个体青少年生活事件(Adolescent Self Rating Life Events Checklist,ASLEC)及其在校间隔一年以上的两次磁共振结构像数据,通过处理得到每位被试的皮层体积、密度及表面积等结构指标。将全脑各脑区与生活事件量表做相关确定其关系,并通过大脑变化量来建立其与生活事件的关系确定其发育趋势。最后通过SVR建立大脑结构及变化量对社交焦虑的预测模型。结果发现:1)青少年生活事件总分及其各维度与右侧颞中回(Middle Temporal Gyrus,MTG)的灰质体积(Gray Matter Volume,GMV)正相关(r=0.186,p<0.001)。2)右侧颞中回(MTG)的灰质体积的变化量和生活事件负相关(r=-0.151,p<0.01)。3)负性生活事件相关脑区的灰质体积(r=0.527,p<0.001)及其灰质体积变化量(r=0.483,p<0.01)可以预测社交焦虑。结果表明,负性生活事件不仅促进与焦虑密切相关的颞中回的提前成熟,还会导致其发育减缓,且其灰质体积和变化量能够预测社交焦虑。研究三旨在探究负性生活事件及其大脑功能连接对社交焦虑的影响。本研究中招募662名大学生被试,采集被试静息态功能像数据,此外每位被试填写青少年生活事件量表和社交回避及苦恼问卷。根据前人文献选择与负性生活事件相关的杏仁核(Amygdala)和楔前叶(Precuneus)作为种子点,然后进行基于感兴趣脑区(regions of interest wise,ROI-Wise)水平的种子点功能连接(seed-based Functional Connectivity)分析。结果发现:1)负性生活事件与杏仁核-楔前叶功能连接显著相关(r=0.092,pFDR=0.034[X=-4,Y=-58,Z=30];r=0.100,pFDR=0.027[X=-11.33,Y=-56.51,Z=30.33])。2)负性生活事件对社交焦虑基于杏仁核-楔前叶功能连接的中介成立。结果表明,与社交焦虑呈正相关的功能连接主要存在于默认网络内部。这些结果表明,社交焦虑与负性情绪加工过程中参与自我参照加工、执行控制和情绪调节以及奖赏加工的脑区之间的功能交互有关。综上所述,本研究在行为层面上从纵向的角度探究了青少年生活事件与社交焦虑的关系及预测作用,在神经机制层面上探讨了负性生活事件是如何通过相关大脑结构及其变化特征、大脑功能连接,进而影响社交焦虑。这些研究结果对于探明负性生活事件与社交焦虑之间关系的神经机制,对于日后负性情绪的改善和调节、提高个体的心理健康水平有着重要的意义,也为发展相应的干预方法提供了神经科学证据。
其他文献
<正>·主持人语·课程综合化与跨学科主题学习是新课程方案中的两个独立观点,但两者同时也具有很强的关联性。《义务教育课程方案(2022年版)》提出:“设立跨学科主题学习活动,加强学科间相互关联,带动课程综合化实施,强化实践性要求。”
期刊
<正>[课前思考]人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植树问题”是一个经典课例,老师们在长期的教学活动中,形成了稳定的“教学共识”:根据教材的编排顺序,第一节课重点讲解“两端都栽”的情况,及至第二节课,有经验的教师往往会利用迁移教学法讲授“两端不栽”的情况,其中“一端栽一端不栽”“环形植树”等内容的教学,一般放在第三、第四节课。这样教学,有明显的优势,分门别类,各个击破,通过大量题型的反复练习达到攻坚克难的
期刊
学位
期刊
学思结合、用创为本的语法教学有助于解决当前语法教学脱离情境、轻视探究、忽略语用等问题。本文阐释了学思结合、用创为本的内涵,并结合课例探讨了其在语法教学中的实施路径,即学思结合,在建立关联中感知语法形式和意义;学用结合,在多种操练中理解并初步运用语法;学创结合,在真实任务中实现语法知识的迁移运用。
期刊
<正>1.问题提出笔者拟以“植树问题”教学为例,探究如何在课堂的教与学的师生互动过程中引导学生自主探究,经历观察、猜想、归纳和推理等数学思维活动,发现植树问题模型中的一般规律,在其中渗透化繁为简、数形结合、归纳推理、数学模型等数学思想方法。
期刊
学位
学位
2018年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奥尔加·托卡尔丘克是当代波兰最出色的作家,也是世界闻名的、最具原创性的作家之一。由于个人生活经验和受到波兰民族历史文化的影响,她对“跨越边界”的问题十分关注,这使得“跨界”主题成为她小说的显在之义。她在不同的小说中都自觉表现“跨界”的主题,并借助小说话语来表达自己的文化诉求和社会关切。“边界”是一个内涵丰富并不断发展的概念,本义是地理学中区分两个主权国家领土的地理界
学位
个体日常的生产和生活需要时间和空间两个维度信息的整合,心理学界对于时空信息整合和干扰的研究一直备受关注,时空信息相互干扰的一个经典效应是Kappa效应。Kappa效应是指个体知觉刺激间的时间信息时受到刺激间空间信息的影响,对时间信息的认知产生系统性偏差的现象,具体而言,当刺激间实际的空间距离增加时,个体知觉到的时间长度也会随之增长,反之亦然。在Kappa效应的研究范式中,部分研究设置了准确性反馈,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