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型时期我国制度变迁的非中性与政府的责任透视

来源 :中南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aollxia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二十多载的改革历程,就“改革”这一词汇表达出的历史感而言已不算短暂,这场改革带来的震荡与冲击也已远远越过经济领域之藩篱,造成我们思想观念、政治体制和社会整体结构的内在变动。制度变迁非中性研究是借用制度分析范式对我国转型时期社会政治经济形态所表现出的特征进行的一项综合性研究。“非中性”是从货币理论借用到制度变迁范式的重要概念,它极富穿透力的为我们揭橥了转型时期我国制度变迁的内在逻辑,彰显了转型背后蕴藉的深层脉动。 在转型过程中,我国制度变迁并非始终遵循“帕累托最优”的改进原则,在现实中表现出一系列具有强烈非中性特征的事件与政策安排,正是这些事件与政策充分展示了制度变迁非中性的现实存在。通过对这些事件与政策的归纳和透视,使我们从整体上把握了制度变迁非中性的内在发生机制与其带来的现实社会后果。 我国的制度变迁是一种典型的政府主导的强制性制度变迁,在变迁过程中政府具有角色的双重性:由于政府角色的历史规定性、寻租的自利性和理性的有限性,它可能会造成变迁的非中性;由于其合法性、自主性和能力的需求,它又必须调控制度变迁的非中性。因此,政府既是造成我国制度变迁非中性的重要原因,又是调控我国制度变迁非中性的根本力量。 政府的角色双重性决定了政府肩负调控制度变迁非中性的重要责任。为有效调控制度变迁的非中性,政府必须承担起对社会基本正义的维护、公平博弈框架的建构、制度创新精神的激发、合理阶层结构的培育、公民可行能力的培养等诸多责任。在责任履行的路径选择上,政府要重塑其发展理念和角色定位,推动制度由政府强制性变迁向诱致性变迁转换,完善政府公共性财政体系的型构与转变政府职能,拓展政府制度整合框架,建构法治政府,培育公民社会和激发全社会的公共精神,以达到和谐社会建构之旨归。
其他文献
在高校内部分配制度改革过程中,教师激励的有效性问题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对该问题的研究,有益于进一步深化改革,完善高校校内津贴制度,从而达到对高校教师的最大激励。本文从
重大疾病保障是一项重大民生工程,尤其是农村居民重大疾病保障工作,关系着占我国半数人口的农民群众的幸福安康,也关系着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大局。为进一步减轻参合农民患重大疾
期刊
行政审批作为国家管理公共事务的重要手段,在维护社会稳定、促进经济发展方面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但是,行政审批制度在市场经济全面发展的今天,已经与现在的生产力发展有了矛盾
随着社会形势和经济形势的迅速发展变化,人力资源管理的重要性日益凸显。国税部门作为公共管理部门的重要组成部门,承担着为国聚财、为民收税的光荣使命,把握着社会经济发展
工伤保险,是指政府管理机构通过法律明文要求,对于在上下班途中以及在上班过程中收到伤害的职工提供医疗救助,并通过一定的赔偿手段减轻职工的生活压力的一项社会强制性保险
慕课是“互联网+教育”的联合产物,是近年来随着互联网渗透近人们生活生产方方面面以及社会各界对于教育的不断关注,而催生的一种在线课程开发模式.慕课因其不受时间、地域局
众所周知艾滋病问题已成为我们社会的一个重大的公共问题,血液传播是艾滋病病毒的传播途径之一。目前我国因献血和输血引起的艾滋病病毒感染的无辜者越来越多,鉴于血液安全与艾滋病的相关性,研究我国献血工作的现状、分析目前血液市场中存在的问题,探讨净化血液市场的策略和方法也就显得异常重要。自1998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献血法》实施以来,正式将我国的无偿献血制度纳入法制化管理的轨道。然而在《中华人民共和国献血法》
期刊
21世纪人才竞争趋势日益明显,人才的竞争主要还是为了解决发展中的竞争问题。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的愿望,关键要靠教育,靠培养的人才。高等学校培养的人才规格如何,直接影响到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