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输入双降压式逆变器研究

来源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 被引量 : 1次 | 上传用户:super56x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双降压式逆变器(Dual-Buck Inverter,DBI)以其特有的高效率、高可靠性优势,在新能源发电、机载/舰载电源、国防军工装备电源等领域备受关注。在各类DC/DC级联DC/AC两级式逆变系统、多源互补能源系统等应用中,双输入双降压型逆变器(Dual-Input Dual-Buck Inverter,DI-DBI)扩展了DBI的输入端口数量,能够进一步优化系统结构、提升系统电能变换效率、减小系统体积、降低系统成本。本文对DI-DBI拓扑及其控制策略进行了深入研究。针对现有DI-DBI拓扑衍生方法的缺失,提出了DI-DBI电路拓扑的两类系统构成方法。第一类方法首先从单输入DBI拓扑中分离出降压型脉冲电压源单元,包括正单元和负单元两类。然后,以双输入直流变换器为基础,构造了双输入降压型脉冲电压正单元和负单元。在此基础上,通过将传统DBI中的单输入脉冲电压源单元替换为双输入脉冲电压源单元,推导出一系列DI-DBI电路拓扑,包括两象限型、四象限型、非隔离型、隔离型等。第二类方法则将单输入DBI电路拓扑分成直流输入电压源和逆变单元两部分,通过将直流输入电压源替换为双输入直流电压源,并与逆变单元级联,推导得到了一族DI-DBI电路拓扑。针对现有两级式DC/AC系统功率两级处理、效率较低的问题,提出了基于DI-DBI的准单级DC/AC变换系统架构。通过将所提出的DI-DBI的两个直流输入端口,分别连接低压直流源和高压直流母线,使得低压直流输入源的部分功率无需经前级DC/DC变换器升压处理,就可以直接向DI-DBI供电,从而实现了部分功率的单级变换。相比于传统Boost直流变换器级联DBI的两级式架构,所提出的准单级架构有效减小了系统功率变换的级数,减小了前级直流变换器的功率容量、损耗、体积和成本,实现了逆变系统整体能效的提升。分别以所提出的DB6型和DB5型DI-DBI为例,详细分析了逆变器在准单级架构下的工作原理和特性,提出了与之相适应的载波层叠SPWM调制策略,并与传统两级式DC/AC系统进行了对比研究。相比于两象限DI-DBI,四象限DI-DBI的工作模式、特性和调制控制更加复杂。本文首先从所提出的四象限DI-DBI中选取典型电路,对其工作原理进行了分析,并进行了实验测试。基于理论分析和实验测试结果,指出该类电路在四象限运行模式下所存在的无功环流问题,这导致器件电流应力增加、损耗增加、效率降低。针对该问题,本文进一步对四象限DI-DBI电路拓扑进行优化,提出了一类结构更加简洁、且能够实现无环流运行的四象限DI-DBI电路结构。在此基础上,对基于无环流四象限DI-DBI的准单级DC/AC逆变系统进行了深入研究,详细分析了电路的工作原理,设计了与其工作特性相适应的调制策略和电压电流控制策略,分析了四象限DI-DBI特有的能量回馈方式和负载功率因数角对单级功率传输比的影响,指出其在非单位功率因数下能够进一步提高系统单级功率传输比。针对分布式光伏发电等更多直流输入的需求,提出了基于分裂逆变桥臂方法的多输入DBI电路拓扑结构。对于单相DI-DBI,通过将其正负半周逆变桥臂分别连接不同的低压直流输入端口,形成了具有两个独立低压直流输入端口、一个高压直流端口的多输入DBI。同理,基于三相DBI,则构造了具有三个独立低压直流输入端口、一个高压直流端口的多输入DBI。以单相多输入DBI为例,详细分析了变换器的工作原理、运行模式和特性,提出了适应两个低压直流端口独立控制的自适应调制控制策略,实现了逆变器在各模式下的稳定运行及不同运行模式间的平滑切换。针对以上研究,开发了相应的实验平台,包括DB6、DB5与传统单相两象限DBI构建的DC/AC系统、DB8、FQ-DB6与传统四象限DBI构建的DC/AC系统,TI-DBI构架的DC/AC系统与传统双直流输入DC/AC系统,对提出的电路拓扑,调制控制策略、效率特性等进行了充分的实验验证,证明了上述理论和分析的正确性和有效性。
其他文献
影像遗传学(imaging genetics或imaging genomics)是结合多模态神经影像学和遗传学方法,检测与影响神经疾病、认知和情绪调节等行为相关脑结构和功能的遗传变异。随着机器学习方法的快速发展,基于机器学习方法的影像遗传学是当前研究的热点问题之一。本论文是在机器学习的基础上开展影像遗传学分析,针对结构核磁成像对感兴区域的遗传研究和静息态功能核磁成像对功能连接的遗传研究,研究如何充
学位
复杂装备具有研制周期长、研制风险大等特征,是一个涉及多主体的协同过程,从设计、研发,到推向市场,复杂装备研制的供应链质量管理面临着巨大的挑战。供应链质量成本管控是提升质量竞争力的主要策略之一。本文结合Fuzzy-QFD、灰色决策理论、演化博弈理论、Stackelberg博弈等方法,从供应链质量协同设计、协同研制演化与惩罚机制、质量保障成本及价格决策、质量成本优化几个方面建立复杂装备研制供应链质量成
学位
随着新型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各行各业中数据快速的增长和变化形成了动态复杂数据。如何高效的从动态复杂数据中获取关键有用的信息已成为各领域重要研究课题之一。基于粗糙集理论的特征选择方法已成功应用于机器学习、数据挖掘、模式识别和知识发现等领域的数据预处理过程。在粗糙集领域中,特征选择被称为属性约简,其主要目的是在保持原始数据分类能力或近似刻画不变的前提下,从原始数据中删去冗余或者不必要的属性。基于粗糙集
学位
在本文中,我们运用有限差分方法、三角谱配置方法、能量二次化方法、Runge-Kutta方法及预估-校正方法对非线性Schr?dinger方程及其相关方程,包括耦合Gross-Pitaevskii方程、带波动算子的非线性Schr?dinger方程及耦合Klein-Gordon-Schr?dinger方程的定解问题开展数值研究.对上述几类问题给出有效的高精度数值算法及理论分析,并通过数值实验验证算法的
学位
齿轮轴承等旋转部件广泛应用于现代工业的各个领域,其健康状态是机械装备能否安全、高效、持续运行的重要保证。由于机械设备结构复杂、工作环境恶劣,车辆旋转部件的早期故障往往会淹没在背景噪声中,造成误诊或漏诊。因此,噪声环境下车辆旋转部件的故障诊断和健康监测的研究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随着测试设备的发展和机械装备的高效、智能化,机械装备故障诊断进入大数据时代,并因此带来了新的挑战。因此,本文将以车辆传动
学位
在航空航天器制造及任务实施过程中,中子探测及其关联技术是一项重要的研究内容。基于中子技术的样品元素成像检测对于航空航天设备的大型部件制备、装配和检测具有重要意义,同时对新型材料的研发,材料性能的评价以及生产过程具有指导作用,是目前人机环境领域的一大前沿研究热点。瞬发伽马射线活化成像(Prompt Gamma Activation Imaging,PGAI)技术由于可以对大体积样品内部的元素成分和位
学位
汽车悬架系统性能的优劣直接影响汽车的乘坐舒适性和运行安全性能。半主动悬架具有结构简单、能耗少、制造成本低等特点,其动态特性可以通过电参数来改变及控制,能够明显改善车辆的减振效果,因而受到了广泛的关注。磁流变阻尼器(Magnetorheological Damper,MRD)是一种智能半主动控制装置,具有快速响应、低功耗、易于控制、结构简单和失效安全性等优点,在土木结构、汽车、轨道车辆的应用成为目前
学位
随着载人航天器电性能测试技术的不断发展,柔性测试体系通过采用通用化、统一化标准技术构建开放式的体系结构,具备快速适应测试需求,提供完善测试解决方案和服务的能力。建立柔性测试体系,对适应未来规模不断扩大功能面向复杂的航天器发展有重要意义,是测试技术发展的必然趋势。本文通过载人航天器柔性可扩展的测试系统构架,研究测试系统多用户自主接入技术,解决载人航天器平台高安全性、高可靠性的测试需求和载荷参试数量多
学位
随着“互联网+”战略深入发展,协同创新网络已成为创新驱动发展的重要推力,且呈现出规模大、分布广和动态演化的特征。协同创新网络促进专业化分工和社会化协作,是推动低成本型集群向创新型集群转型升级并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关键。然而,多数协同创新网络在发展过程中不可避免地存在机会主义、“搭便车”、利益纠纷等问题,进而影响到协同创新网络整体的协同性与稳定性。协同创新网络宏观层面的“成功”或“失败”通常可以借助形式
学位
蓝宝石衬底研磨加工中存在加工效率低和工艺稳定性差等问题,制约了蓝宝石应用产业的发展。本研究以实现蓝宝石高效稳定研磨加工为目标,将固结磨料加工技术、游离磨料加工技术和模式识别方法有机结合。主要开展了固结单晶/聚集体金刚石磨料垫研磨加工机理及性能、单晶/聚集体金刚石磨粒磨损对研磨加工的影响机制、固结金刚石磨料垫研磨加工性能智能监测技术和游离磨料辅助固结金刚石磨料垫研磨加工技术的研究。首次应用了自研的高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