边缘人物“班”的悲剧成因——从文学伦理学批评视角解读《第五个孩子》和《浮世畸零人》

来源 :辽宁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angcx198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多丽丝·莱辛是英国当代最伟大的女作家之一,同时也是一位高产且写作风格多变的作家。2007年诺贝尔文学奖的授予便是对其文学成就的肯定。《第五个孩子》和其续集《浮世畸零人》时隔十二年出版。这两部作品虽然不是莱辛最具代表性的作品,但因其细腻的心理描写,巧妙的故事构思以及社会边缘人物生存状况的社会现实问题的主题而受到读者的广泛关注。多丽丝·莱辛在这两部作品中先后以“班的母亲”和“班”的视角讲述了具有返古特征的边缘人物“班”在家庭和社会中遭遇的各种不幸,最后以跳崖的方式结束生命的悲剧。这两部作品的独特之处除了叙述视角的转换,还有故事情节中蕴含的多种伦理因素,例如,主人公的伦理身份,各种人物做出的伦理选择等等。笔者将结合文学伦理学批评理论探究代表社会边缘人物缩影的班的悲剧原因,旨在揭示如何避免更多边缘人悲剧的发生。
  文学伦理学批评是以聂珍钊教授为首的中国学者在本世纪初提出的,是以伦理的视角解释文学作品中不同的生活现象及其存在的伦理原因为目的,并被广泛应用到文学作品分析当中的一种理论。本论文将《第五个孩子》和《浮世畸零人》置于文学伦理学理论中,从人与自我、人与他人、人与社会三个方面探究造成班悲剧的原因。首先,本文从人与自我的层面上,对班的令人困惑的伦理身份及对伦理身份的追寻过程进行分析,从而得出结论:无法清楚地认识自我是导致其悲剧的内在原因。其次,从人与他人的层面上,对班的家人陷入的伦理困境及做出的伦理选择进行分析,得出结论:家庭伦理责任的缺失是导致其悲剧的一个外在原因。再次,从人与社会的层面上,对社会中个人及机构组织的行为进行分析,得出结论:社会伦理规范的缺失是导致其悲剧的另一个外在原因。
  多丽丝·莱辛通过这两部作品表达了同为边缘人的她对社会边缘人生存现状的忧思。通过结合文学伦理学分析班的悲剧原因得到了道德启示:只有个人不断地完善自我、认识自我,家庭与社会均承担起其伦理责任,才能让社会边缘人获得更多的归属感和认同感,从而避免更多悲剧的发生。
其他文献
概念隐喻理论(Lakoff&Johnson, 1980)提出人类的概念系统是隐喻性的,所有语言中的隐喻都是思维中潜在隐喻结构的表达。然而,CMT忽视了隐喻在交流中的作用。因此,一些学者提出在CMT的语言和思维的二维隐喻模型中增加第三个维度—交际(Steen, 2008)。隐喻的三维模型促成了蓄意隐喻理论的形成(Steen, 2015)。DMT提出隐喻不仅体现于思维中潜在隐喻结构的语言表达中,还体现
女权主义乌托邦小说出现于19世纪,它是一种以小说为载体反映女权主义思想的文学体裁。女性乌托邦主义的价值取向是消除除性别差异和男女社会地位的不平等。《她乡》是著名作家夏洛特·珀金斯·吉尔曼的一部重要的女性乌托邦小说。不少学者从女性乌托邦主义,生态主义和对比分析角度对其进行研究,但是从功能语法角度对小说的人物做研究的却几乎没有。因此,本文采用功能文体学理论探索《她乡》中三个男性人物对女性的态度及其变化
学位
大学英语等级考试是一项大规模标准化考试,每年有成百万考生参与考试,其影响不容忽视。自2016年四级考试听力理解部分把短对话和听写题去掉改为新闻听力之后,鲜有人对此进行研究。本论文旨在研究自改革后,大学英语四级考试听力理解部分试卷是否与考试大纲及课程标准的要求相符,探究其内容效度如何。通过此研究,作者希望能够给大学生复习四级考试以及大学英语教学提供些许帮助。因此,本文开展了以下研究:  首先,作者根
随着我国国际地位的不断提高,中国日渐成为国际关注的焦点。一年一度的《政府工作报告》作为我国最权威的外宣资料之一,不仅是外国了解我国方针政策一个重要的窗口,也是我国对外进行文化传播,扩大影响力的一个重要途径。然而,由于中西方语言和文化的巨大差异,给翻译工作带来了很大的困难。而《政府工作报告》的英译版本由中央编译局翻译完成,水平极高,选取其翻译进行研究,对从事政治文本翻译的研究者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学位
英语名词的“可数性”问题,即英语名词数范畴的确定问题,一直是困扰中国学习者词汇习得以及句法表达的一个难题。而英语名词“数”范畴的误用,不仅影响句法结构,更影响语义的表达与连贯。认知语言学从语言动态性角度解释语言本质,这为英语名词数范畴的动态转换提供了另一视角。从认知的角度看,名词作为“事体”图示的语言表征,有可数和不可数之分。可数名词标示有界的物体,而不可数名词则标示无明确界限的物质。然而,人在特
学位
英语名词属格是一种重要的语法格,主要分为前置s属格(s-genitive)和后置of属格(of-genitive)。恰当选用属格可使语言表达趋于地道和多样化。笔者在阅读国内学术论文英文摘要中发现,中国英语学习者在属格语用方面存在违反属格制约因素或原则的现象,这与学术论文语用规范要求相背道。为全面了解中国英语学习者属格使用情况,本研究拟把国内英语学习者语料与英语本族语者语料中的属格使用情况进行对比分
学位
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使人类的交际方式发生革命性变化。传统的以语言为主的交际扩展为语言、图像、声音、动作等多种交际方式并行的模式,和语言一样,每一种交际方式都为思考、表达思想和抒发情感提供了新的渠道,从而产生出不同的话语符号。因此传统的以语言为研究对象的话语分析也就发展为多模态话语分析,其探讨语言、图像、声音等多种符号系统的意义构建,经过二十多年的发展,逐渐从广告、海报、杂志封面等静态语篇转向对电影、
学位
政治话语是政治信息的重要载体,其在把政治愿望转化为社会行为的过程中发挥着关键作用。美国总统演讲作为政治话语的一种形式,一直受到学界的广泛关注。前人关于美国奥巴马总统与特朗普总统的演讲的研究成果颇丰,但较少从受众的视角,结合认知语言学对两位总统的演讲进行隐喻架构分析。本文以概念隐喻理论和架构理论为指导,选取奥巴马总统的八篇演讲和特朗普总统的八篇演讲作为研究语料,以经济、移民及国家安全为研究主题,对两
学位
随着翻译研究的“文化转向”,翻译主体的研究逐渐取得了“合法”地位。主体的本质表现在于其能动性、受动性和为我性,这些特征也共同构成了翻译主体-译者的主体性。译者主体性本身的内在要求在于积极与消极方面的辩证结合。在翻译过程中,向任何一个方向倾斜都会导致对主体性的片面理解,或对译者主体性的压制或夸大。只有全面理解了译者主体性的内容,才能对译者和译者主体性有着合适的理解。在翻译过程中,译者作为翻译的主体可
学位
中国共产党的良好形象于内有助于赢得人民群众支持,增强民族凝聚力和认同感,于外有益于赢得国际社会认可,提升国际影响力和话语权。但目前国际社会中歪曲中国共产党形象的现象仍然存在。因此,为消除误解、树立良好的中国共产党国际形象,外宣翻译连接中外的桥梁作用不容忽视,既须坚决表明立场又须严谨遣词用句。  本研究以操纵论为理论基础,选取《中国日报》和《经济学人》上涉及中国共产党的报道为研究语料,描述中国共产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