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脊液生物标志物在原发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及原发眼内淋巴瘤中的应用价值研究

来源 :北京协和医学院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aods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背景及目的原发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PCNSL)是原发结外非霍奇金淋巴瘤的一种少见类型,预后较差,发病率逐渐升高。原发眼内淋巴瘤(PIOL)是PCNSL的一种特殊类型,很容易出现中枢进展,是大多患者的死因。PCNSL及PIOL的共同点是容易复发,预后差,早期诊断困难。因此寻找高效而敏感的诊断及疾病监测指标有着重要的临床意义。前期研究发现脑脊液IL-10对于PCNSL有着重要的诊断及监测价值,但在PIOL中的价值尚不明确。游离DNA(cfDNA),即“液体活检”,是近些年的研究热点。有研究在复发难治(R/R)PCNSL患者脑脊液中检测到cfDNA与肿瘤组织一致的突变,并且发现脑脊液cfDNA对于R/RPCNSL患者有动态监测价值。但初治PCNSL及初治PIOL患者脑脊液cfDNA突变谱不详。因此,本研究将对初治PCNSL及初治PIOL患者的脑脊液cfDNA及IL-10进行动态监测,探索其诊断及疾病监测价值。方法1)对初治PCNSL患者石蜡包埋的肿瘤组织及基线脑脊液cfDNA分别进行二代测序,检测其突变谱重合率。对初治PCNSL、其他中枢淋巴瘤及初治PIOL患者基线脑脊液cfDNA进行二代测序,比较不同疾病基线脑脊液cfDNA突变谱的差异。动态监测初治PCNSL患者脑脊液cfDNA的变化趋势,并与脑脊液IL-10进行比较。2)对初治PIOL患者脑脊液IL-10动态监测,评估其动态变化与病程的关系。3)对初治PIOL、其他眼内淋巴瘤及疑诊眼内淋巴瘤患者基线脑脊液cfDNA进行二代测序,比较不同患者的差异。动态监测初治PIOL患者脑脊液cfDNA变化趋势,评估其与脑脊液IL-10在疾病监测方面的优劣。结果1.脑脊液cfDNA在PCNSL中的诊断及疾病监测价值(1)纳入2018年7月至2019年12月期间于北京协和医院诊治的初治PCNSL 10例;其他中枢淋巴瘤8例,包括R/RPCNSL3例、PIOL中枢进展2例、DLBCL中枢复发1例、SCNSL 1例;初治PIOL患者3例。(2)肿瘤组织与脑脊液cfDNA突变重合率为40%;重合基因为MYD88 L265P和TBFRSF14突变。(3)7例初治PCNSL患者有基线脑脊液,其中6例患者cfNDA突变阳性,均存在≥1种突变,且部分基因突变为多点突变,包括PIM1及ETV6等。3例患者MYD88 L265P阳性,变异频率3.4%-71.5%;仅1例存在CD79B突变。另外1例初治PCNSL患者脑脊液cfDNA突变阴性。(4)初治患者基线脑脊液存在多种基因突变及较高的变异频率,而复发患者脑脊液cfDNA突变基因数及变异频率极低或者突变阴性。(5)脑脊液cfNDA突变动态变化与病程明显相关,且敏感性优于IL-10。(6)基线脑脊液IL-10水平与cfNDA最大变异频率之间存在正相关关系。2.脑脊液IL-10在PIOL中的疾病监测价值(1)15例初治PIOL患者中,13例(86.7%)基线脑脊液IL-10升高。(2)脑脊液IL-10治疗后下降或转阴,疾病复发时再次升高。脑脊液IL-10升高早于疾病复发/进展,其中位提前时间为99d(37~253d)。(3)脑脊液IL-10持续转阴组、转阴后升高组、未转阴组PFS依次变差,但无统计学意义。3.脑脊液cfDNA在PIOL中的诊断及疾病监测价值(1)研究纳入初治PIOL患者10例,DLBCL眼部复发2例,疑诊眼内淋巴瘤1例。(2)4例可获得基线脑脊液的初治PIOL患者中,3例MYD88 L265P突变阳性,变异频率波动为21.3-62%;2例患者CD79BY196突变阳性,变异频率波动为10.3%-61.8%。而疑诊眼淋巴瘤患者突变均为阴性。(3)脑脊液cfDNA突变转阴者持续缓解,而脑脊液cfDNA未转阴或者持续升高者出现复发。在病程监测方面,脑脊液cfDNA敏感性较IL-10略低。结论脑脊液cfDNA在一定程度可以反应肿瘤组织的基因信息,对PIOL及PCNSL可能有潜在的诊断价值。脑脊液IL-10及cfDNA变化趋势与病程明显相关,甚至可早于影像学预测复发/进展,对于PCNSL及PIOL均有重要的疾病监测价值。
其他文献
研究背景软骨组织缺乏自我修复的能力,曾被认为是单一细胞成分。随着生物技术的发展,不断有研究者从关节软骨、鼻中隔软骨、软骨膜、椎间盘等组织中分离得到具有自我更新和多向分化能力的细胞群,称之为软骨干/祖细胞(cartilage-derived stem/progenitor cells,CSPCS)。CSPCS在软骨分化、软骨表型稳定和细胞外基质沉积方面具有优势,是软骨组织工程理想的种子细胞,逐渐应用
研究背景:NRF2在肝癌中的作用已被广泛研究。它的激活既可以保护正常宿主细胞免受致癌物的侵害,也可以帮助肿瘤细胞抵御氧化应激和化疗的损伤。作为一个转录因子,NRF2主要是通过调控其下游基因实现功能的。以往的研究大都关注于其下游的编码基因,而对其下游长链非编码基因研究较少,该部分将从分子层面上阐明NRF2和长链非编码基因LUCAT1的关系,并探索LUCAT1在肝癌中的作用。实验方法:根据课题组已拥有
目的:临床部分:周围血管功能障碍导致组织低灌注在感染性休克器官衰竭的病理生理学中起重要作用。多普勒鼻烟窝桡动脉阻力指数(SBRI)可用于评估周围血管系统的状态。我们探讨了 SBRI是否与动脉血乳酸水平、外周组织灌注(PI)相关,以及其在预测脓毒症患者乳酸清除率的能力。基础试验:解偶联蛋白(uncoupling protein 2,UCP2)在维持细胞线粒体形态和功能方面具有重要意义。研究提示UCP
目的:评估快速序贯器官衰竭评分(quick Sequential Organ Failure Assessment,qSOFA)筛查成人软组织感染致脓毒症和预测脓毒性休克及病死率的准确性,与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评分(Systemic Inflammatory Response Syndrome,SIRS)的诊断效能进行比较,并分析比较qSOFA和SIRS评分在脓毒症发展至脓毒性休克病程中的动态改变。
目的: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是重症急性胰腺炎(SAP)常见的并发症,也是早期死亡的重要原因。本研究旨在探究SAP相关ARDS(SAP-ARDS)患者临床特点及早期预测指标。方法:回顾性纳入2000年1月至2020年1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SAP住院患者,采用多因素Logistic分析和受试者工作曲线分析早期预测SAP-ARDS的指标。结果:共纳入313例SAP住院患者,平均年龄为45(14,9
学位
研究目的:糖尿病视网膜病(diabeticretinopathy,DR)是常见且严重危害生活质量的糖尿病慢性并发症之一,其早期特征性病理改变为高血糖引起的视网膜微血管周细胞(pericytes,PCs)凋亡。研究显示血清促甲状腺激素(thyroid stimulating hormone,TSH)水平与DR存在关联,并可能是DR的独立危险因素之一,然而这一观点尚未得到一致认可,且其潜在作用机制尚未
背景肠道微生物代谢产物氧化三甲胺(trimethylamine N-oxide,TMAO)能够促进动脉粥样硬化和心血管疾病的发生、发展。既往研究报道在稳定型冠心病患者中血浆TMAO水平可以反映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负荷程度。然而在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AMI)人群,两者的关系尚不明确。方法本研究纳入2组队列人群,包括335例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
目的半侧颜面短小畸形(Hemifacial microsomia,HFM)是一种常见的先天性颅颌面畸形。患侧下颌骨和颞下颌关节结构和功能异常是其最为显著的临床表现之一,是Pruzansky-Kaban分型的依据,始终是HFM研究和治疗的重点。但是,对于不同分型HFM的上颌骨发育异常的畸形特点、上颌骨与下颌骨畸形间的相互关系,目前尚不明确,同时缺乏专门针对HFM上颌骨形态学的测量体系。此外,儿童严重
背景与目的:高敏C反应蛋白(hsCRP)升高、体重指数(BMI)及左室射血分数(LVEF)水平与老年人死亡率独立相关,但这三个因子与老老年(≥80岁)高危心血管病(CVD)患者预后不良的关系尚不明确。本研究目的是探究hsCRP、BMI及LVEF与老老年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全因死亡的预测价值及此三种因素的联合预测价值,旨在为老老年高危CVD人群的风险预测提供新的临床信息。方法:自2012年1月
目的:通过对小耳畸形下颌发育不良综合征双胞胎小家系行二代测序,采用多种生物信息学分析方法,寻找其可能的致病基因,为进一步探索其致病机制及开展遗传诊断、遗传咨询提供数据支持。方法:临床上收集了6个小耳畸形下颌发育不良综合征双胞胎小家系,分别采集家庭成员的静脉血2ml,应用核酸提取试剂盒提取全基因组DNA,并利用Agilent 51M、Agilent SureSelect对提取的基因组DNA进行质量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