蚯蚓-AMF-龙葵联合体系对Cd污染土壤的修复效能与机制

来源 :哈尔滨工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jh_qj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镉(Cd)因其高迁移性、持久性和植物毒性,含Cd土壤污染及其对人类健康的危害已成为全球严重的环境问题。植物萃取技术可用于解决我国大面积分布Cd污染问题,然而超积累植物在环境中定植、生长和提取功能的发挥都受到Cd胁迫的显著影响。丛枝菌根真菌(Arbuscular mycorrhizal fungi,AMF)和蚯蚓(Earthworm,E)是土壤生态系统中不同营养级的典型代表,在改善植物生理生化特性、增强植物对重金属耐受和吸收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是土壤生物修复中的关键因子。蚯蚓和AMF直接互作于根际,然而它们之间交互效应如何影响超积累植物提取修复重金属的效应与机制尚不明朗。本研究拟构建蚯蚓-AMF-龙葵联合修复系统,开展Cd胁迫下蚯蚓-AMF互作对龙葵生理生长、Cd吸收积累以及土壤环境功能改善的定向调控作用,揭示Cd在土壤-龙葵系统中的迁移转运机制,以期为多元生物联合修复系统应用于无机污染土壤植被恢复与生态重建提供理论与技术参考。蚯蚓-AMF-龙葵联合系统生长生理对Cd胁迫的响应结果表明,蚯蚓(E)和AMF(AM)单独以及联合接种(EAM)均可不同程度减缓Cd的生物毒性。生物量受损一半对应Cd浓度(Concentration for 50%of maximal effect,EC50)显示龙葵根部对Cd较敏感,且生物接种提高了EC50。E和EAM处理组蚯蚓半致死浓度(Median lethal concentration,LC50)分别为126和168 mg kg-1。在15~120 mg kg-1 Cd污染水平,各处理对地上部生长量促进效应为EAM(20.68%~134.62%)>AM(14.66%~84.62%)>E(-0.4%~53.85%),且接种效应随Cd胁迫浓度增加而增加;当Cd浓度大于15 mg kg-1,对根系的促进效应显示蚯蚓效应高于AMF效应。生物因子对磷(Phosphorus,P)浓度以及对生物量的接种效应之间正相关说明促进P吸收是提升宿主生长量的一个因素。蚯蚓和AMF可缓解Cd对光合器官亚细胞结构的损伤,显著削弱Cd对叶绿素、净光合速率、蒸腾作用和气孔导度的负面影响。接种蚯蚓和AMF后,龙葵叶片O2·-、H2O2和MDA含量均明显降低,且联合接种削减效应最佳。蚯蚓和AMF均能激活抗氧化系统,蚯蚓促进了CAT活性,而AMF提高了SOD和POD活性。此外,联合处理对多酚、黄酮和谷胱甘肽含量促进效应高于单独处理。Cd胁迫下联合修复系统对根际土壤质量评估指标和微生物群落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蚯蚓和AMF为龙葵提供不同的营养补给,蚯蚓增加速效钾,而AMF增加了有效磷和有机质。生物接种缓解了Cd对脲酶和过氧化氢酶的定浓抑制率,且联合接种缓解效果最佳。E处理降低了酸性磷酸酶活性,而AM和EAM处理表现为增加效应。蚯蚓和AMF均能抑制Cd对细菌群落多样性的毒害,二者可通过调控土壤p H、总碳、有机质和碳氮比来影响细菌群落结构。Cd在土壤-龙葵系统中迁移归趋的研究结果表明,土壤Cd整体分布为弱酸提取态(47.96%~68.85%)>可还原态(26.24%~42.04%)>可氧化态(2.50%~8.19%)>残渣态(1.81%~3.97%)。与单独种植龙葵相比,不同生物接种均显著提高了弱酸态Cd含量,降低了残渣态和可还原态Cd浓度。蚯蚓与AMF对可氧化态Cd的影响效应相反,二者交互显著影响了可还原态Cd浓度。土壤生物调控龙葵吸收转运Cd的效应与土壤Cd污染程度有关,低Cd水平(15 mg kg-1)下仅AMF促进地上部Cd浓度;而中高Cd(30和60 mg kg-1)水平下,单独或联合接种均显著增加了不同器官Cd浓度。在相同Cd胁迫下,AMF更容易增加根Cd浓度。生物接种处理对地上部和根系Cd的吸收量均有较明显的促进作用,联合处理较单一接种更能提高龙葵对Cd的积累量。AMF在低Cd水平下促进Cd的转运,在较高Cd胁迫下则抑制了Cd的转运,而蚯蚓的存在能抵消这种抑制效应。蚯蚓和AMF增强龙葵Cd富集能力主要贡献是增加了弱酸态Cd比例。对Cd去除能力大小为EAM(6.51%~10.42%)>AM(5.93%~10.47%)>E(3.43%~9.07%)>CK(1.07%~8.07%),且联合系统更易使根际土壤Cd向活性较高的形态转化。对龙葵叶片亚细胞分布以及根叶器官Cd形态特征的研究结果表明,叶片Cd分布模式为细胞壁(60.14%~79.56%)>可溶性组分(14.73%~31.72%)>细胞器(4.16%~12.56%)。不同生物接种模式在降低细胞器Cd剂量中发挥的作用途径不同,低Cd水平下(30 mg kg-1),E和EAM处理主要通过液泡区隔化Cd,而AM处理则是利用细胞壁沉淀作用。最高Cd水平下(120 mg kg-1),AM通过液泡区室化,而蚯蚓-AMF联合则通过细胞壁沉淀作用。龙葵根叶器官Cd主要赋存形态为Na Cl和去离子水提取态。对于叶片来说,蚯蚓降低了水溶态和乙醇提取态Cd比例,增加了Na Cl和HAc提取态Cd。而对于根系来说,蚯蚓增加了水溶态Cd比例,在高Cd水平下降低了乙醇提取态Cd比例,低Cd水平下则降低了Na Cl和HCl提取态Cd比例。AM和EAM处理对叶和根中Cd形态变化的影响效应一致,均降低了活性态Cd,增加了钝化态比例。本研究构建的生物联合修复体系可有效实现对Cd的去除和污染土壤质量的改良,这对于实际Cd污染土壤植物修复研究与工程应用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其他文献
近年来,被动式超低能耗建筑(以下简称被动房)受到建筑行业越来越多的关注,推动建筑物迈向超低能耗是建筑领域实现碳中和的重要途径。我国严寒地区冬季寒冷且漫长,供暖负荷较大。且由于燃煤供暖需求大,供暖季室外雾霾严重,影响室内空气质量。基于以上两个地域特征,严寒地区实现超低能耗同时保障室内空气质量存在巨大的挑战。目前,严寒地区被动房数目较少,且其设计与建造以技术措施为导向,缺乏能耗全局分析与生命周期的性能
学位
厌氧生物处理技术作为一种经济有效的废水处理方式,将污水处理与能源化相结合,得到了广泛关注与应用。废水厌氧生物处理技术在实际应用中存在着启动缓慢、产甲烷效率低等问题,目前利用电场、导电外源介体可有效促进厌氧产甲烷效能。但是这些方法对强化废水厌氧生物处理过程存在着局限性,例如过高的电流(>20 m A)与交流电易造成厌氧微生物的死亡;过量的外源介体易造成二次污染等。因此为了突破了单一强化方式的限制,进
学位
基于能源回收的发展需求,污水处理的模式从“以能消能”转变为能源回收、能耗自给。其中,甲烷作为一种可以从废弃有机物和废水中可持续回收的清洁能源和高效燃料,具有很高的工业利用价值。然而,传统厌氧消化产甲烷技术存在反应速率慢、周期长、调控难等问题。微生物电解作用的引入使系统更加稳定可控,在有机物去除和甲烷回收方面具有优势。反应过程中,电极不仅是电子传递的介质,还可以作为微生物的载体。前期研究发现,与电极
学位
高级氧化技术被认为是处理抗生素废水的有效方法之一。在诸多高级氧化方法中,电芬顿(EF)技术因无需外加H2O2和运行操作方便等优点,受到研究者们的重视。然而,电芬顿体系存在阴极催化氧还原反应(ORR)生成H2O2的效率低和p H条件严苛(p H=3)等问题,导致电芬顿技术难以推广应用。基于此,本研究通过将不同含量氮化碳掺杂到碳材料上,提供活性位点促进H2O2生成;将氮硫共掺杂到碳材料上,强化H2O2
学位
在“双碳”战略的时代背景下,厌氧消化(Anaerobic Digestion,AD)回收可再生能源甲烷的优势显著,促进了其在有机废水处理领域的广泛应用。维持产酸发酵、产氢产乙酸和产甲烷等主要功能菌群的生长代谢平衡是保障AD系统高效稳定运行的关键。本文以提高AD处理效能及运行稳定性为目标,以群体感应(Quorum Sensing,QS)理论为指导,基于升流式厌氧污泥床反应器(Up-flow Anae
学位
水体中硝酸盐氮污染一直备受关注,过量的硝酸盐氮及亚硝不仅使水环境质量恶化,而且会严重危害人类、动植物的健康。目前多通过生物反硝化作用去除水体中过量硝酸盐,然而由于电子供体的匮乏,贫电子供体水中硝酸盐氮的完全去除常常受到限制。近年来,国内外研究人员利用微生物电化学系统电子补偿的优势,为贫电子供体水中硝酸盐氮的脱除提供了新的解决思路。但传统生物阴极自养反硝化过程常产生亚硝酸盐氮的累积,且存在微生物之间
学位
PTEN-induced kinase 1(PINK1)基因是导致隐性家族性帕金森病(PD)的主要原因。近年来多项研究表明,PINK1能够通过调节线粒体自噬、线粒体动力学、线粒体代谢等影响线粒体的功能,进而促进细胞生存以及发挥神经保护作用。此外,由于PINK1本身是在肿瘤抑制因子PTEN过表达后上调而被鉴定的基因,所以近年来PINK1在肿瘤中的作用也被广泛关注。神经退行性疾病与肿瘤的发生均与患者年
学位
我国海洋藻类资源丰富,藻类中含有丰富的生物活性物质。其中,条斑紫菜作为一种常见的红藻,含有丰富的高附加值活性物质—R-藻红蛋白(R-phycoerythrin,R-PE)。目前,R-PE的纯化方法具有操作较复杂、耗时长且得率较低等缺点,这些缺点导致纯化成本较高。基于此,本研究建立了一种使用低共熔溶剂-双水相体系(Deep eutectic solvent-Aqueous two-phase sys
学位
随着全球经济化进程加快,工农业废水、生活污水的排放逐年增加,水环境中有机污染物的种类及数量呈指数型增长,由此引发的健康风险更是本世纪的主要环境挑战之一。药物与个人护理用品(PPCPs)、全氟化合物(PFCs)和持久性有机污染物(POPs)是典型新有机污染物(EOCs)的重要组成部分,频繁出现在发达及发展中国家的水循环系统中,具有分布范围广、生物累积性强等特点,难以通过传统的水处理方法将其彻底降解。
学位
胰腺癌(pancreatic ductal adenocarcinoma,PDAC)是一种恶性程度极高的消化系统肿瘤,其平均5年生存率低于8%。由于其早期的解剖部位隐匿、临床症状不典型、肿瘤标志物特异性不高等问题,早期诊断极为困难,大多数胰腺癌患者确诊时已属晚期,不适合进行手术切除。化疗是其治疗的首选治疗手段,其中吉西他滨是胰腺癌的的一线治疗药物,但胰腺癌患者往往会对吉西他滨产生耐药,最终导致化疗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