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三全育人”:内涵、路径与机制研究

来源 :河北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1次 | 上传用户:yangyuxxxx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功以才成,业由才广”,大学生作为国家发展的中坚力量,只有拥有丰富的知识和广阔的见识才能具备承担时代大任的能力。大学生的本领与担当会对国家的发展、民族的复兴产生直接的影响,要成为新时代下德才兼备的人才,其先导是立德,具有高尚的品德才能正确的运用自己的知识、发挥自己的能力,使理论与实践得到更精准的结合。德育工作是一项长期性和系统性的工作,需要形成教育合力推动德育工作的进行。“三全育人”模式作为培养时代新人的新的工作路径,其遵循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规律、落实了立德树人的根本要求,是教育发展的必然之需。在模式的运用中出现了形式化和标签化的问题,暴露了育人队伍不健全、育人过程有断点、育人方位不全面等问题,为此要探索开展“三全育人”模式的途径与机制,解决新时代下德育工作中出现的问题。
  高校是进行德育工作的主要阵地,高校德育成效如何关系到整个社会的发展方向以及全员的道德素质,本文则从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出发,依据相关的理论知识以及当前德育工作的问题,探索和创新在高校内部实现“三全育人”的路径和构建机制,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开展以及立德树人的落实提供新思路。本文主要分为三个部分,主要包括:
  第一部分主要是对“三全育人”基本理论问题的梳理和阐释。首先,对高校“三全育人”的内涵进行了界定,分析了三者之间的关系;其次,从奠基期、萌芽期、探索期、发展期和完善、创新期五个方面对高校“三全育人”的提出过程进行了梳理,清楚了“三全育人”的演变历程,并了解了在新时代背景下,对“三全育人”的完善和创新。第三,分析了高校“三全育人”的理论依据,主要从当代西方道德教育理论、马克思主义的相关理论以及其直接的理论依据即思想政治教育的协调控制律出发,系统分析了“三全育人”的理论基础。最后,对高校“三全育人”的现实意义进行了进一步的探究,高校“三全育人”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内在要求、培育时代新人的有效路径以及提高高校思政工作成效的有力对策。
  第二部分论述了高校“三全育人”由理论到实践的具体操作路径。从高校“三全育人”实施的状况出发,提出具体的实现路径。笔者认为高校“三全育人”的实施路径应包括四个方面,首先从总体上来说,要深化教学改革,优化育人模式,要大力发挥立德树人的指引作用,将立德树人思想与教育教学实践、与课程评价标准相结合;打造全学科育人的教学体系,加强思政课程的主渠道建设、充分挖掘各学科育人元素;构建立体化的科学育人模式即“三全育人”模式;其次,针对高校全员育人,应加强思政课教师队伍建设,注重其政治素养、科研能力、育人能力的培养;推进辅导员队伍建设,增强其育人职责、理论素养、能力素质;强化专业课教师的思政修养,增强其德育意识、提高其思政理论水平;第三,针对高校全方位育人,应创新教学手段,推进课程育人,注重“精准灌输”;开展实践育人,加强思想引领、进行实践活动基地建设并丰富实践活动形式;加强心理育人,运用网络调研,了解学生心理现状、通过网络平台,消除学生心理障碍、利用线上课程,实现育心育德统一;最后,针对高校全过程育人,应增强德育各环节的针对性,开展引航教育、针对性教育和就业创业教育;强化两种课堂的有效衔接,更新教育理念、加强实践指导;做好课余时间的育人工作,采取多样化的育人方式、提高学生的自我教育能力。
  第三部分对高校“三全育人”的构建机制进行了探究。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长期性,要求我们对其保障机制进行探索。笔者从四个方面出发,对高校“三全育人”的构建机制进行了探究。首先要构建协同育人机制,坚持党委部门的统一领导,加强高校领导班子建设以及基层党组织建设;强化课堂教学的主战场地位,坚持思政课程与时俱进、以专业课程进行德育;提升职能部门的育人意识,进行管理育人与服务育人;其次为确保育人工作的顺利进行,应主要完善育人监督制度,设立监督目标、组建监督队伍;健全育人激励制度,明确激励宗旨与原则、采取多样的激励方法;改进育人评价制度,运用科学的评价方法、构建课程思政评价体系;第三要通过优化环境机制即优化立德树人的物质环境,进行校园环境和基础设施建设;完善以德为首的制度环境,坚持以人为本、育德为先;抓好品德教育的文化环境,强化优秀传统文化的宣传、发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引领作用;最后,要与时俱进,拓展健全网络教育机制即搭建网络思政育人平台,进行师生互动平台和思政资源平台建设;打造自我教育媒体环境,进行网络监督和价值引导;实现线上线下教育融合,发挥线上线下各自优势、进行线上线下有机融合。
其他文献
当前社会发展日新月异,社会的剧烈变化给大学生的思想带来了严峻的挑战,大学生需要在日益复杂的社会中时刻保持清醒,否则就会被社会上的消极事物所影响。作为社会的中流砥柱,这既是对大学生的充分肯定,又是对大学生提出更高要求的基础,因此,大学生应该全面发展自己,除了具备良好的专业素质,还应该具有完善的思想品德,尤其是思想品德意志。良好的思想品德意志可以确保大学生做一个可持续发展的人,拥有拒绝诱惑的勇气和看清
学位
社会主义精神生产是马克思精神生产理论在中国的时代回响。随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程的不断推进,马克思精神生产理论在我国得以运用与发展,成为了新时代推进我国社会主义精神生产建设的重要思想基础。本文立足新时代背景,全面把握社会主义精神生产发展实际,深入分析我国社会主义精神生产的系列基本问题,全面探寻新时代我国社会主义精神生产的发展路径,主要分为四个方面。  第一部分:社会主义精神生产概述。通过对“精神”、
学位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在一系列重要讲话中多次提到党的自我革命,并且进行了系统全面的论述。他强调我们党要坚持真理,修正错误,站在时代前列,不断进行自我革命,始终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使我们党成为领导人民进行革命、建设和改革的领导核心。从国际形势看,世界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时代潮流不可逆转,我们党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经济上,逆经济全球化趋势有所上升,某些西方国家对我国进行
《中庸》云:“诚者,天之道也。诚之者,人之道也。”孟子曰:“车无辕而不行,人无信则不立。”诚信作为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个人为人处世的基本道德准则,也是国家跻身于世界强国之列的重要精神力量。大学生作为国家的希望、民族的未来,承担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历史重任,大学生的诚信道德素养不仅关乎大学生个人的成长成才,更关乎国家的前途命运。然而,身处新时代的大学生,面对突如其来的社会变革和国家市场经
学位
在中华民族五千多年的历史卷轴上,爱国主义一直是凝聚和鼓舞中国人民团结奋斗的一面旗帜。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的民族心、民族魂,是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是青年茁壮成长的基石。习近平总书记多次提到爱国,也非常重视对青年进行爱国主义教育。2019年,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五四运动100周年大会上指出,对新时代青年来说,热爱祖国是立身之本、成才之基。2019年11月12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
学位
当今信息技术发展日新月异,互联网已经深刻影响了人类生活和社会发展进程。2021年2月3日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发布《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勾勒出了我们的网络“自画像”:“截至2020年12月,我国网民规模达9.89亿,手机网民规模达9.86亿,互联网普及率达70.4%。其中,40岁以下网民超过50%,学生网民最多,占比为21.0%。”我国互联网发展速度飞快,互联网普及率高,网民年龄偏低,既是
学位
西柏坡时期,中国革命进入了两种命运、两个前途决战的转折关头,我们党也肩负着带领全国人民将革命进行到底、实现中国的伟大历史转折的历史新使命,在这关键阶段,就要求我们党在党性意识、自身素质、斗争精神上都必须时刻保持良好状态。为此,我党充分认识到了党性修养的重要性,针对当时在土地改革中、在解放战争中、在组织领导中出现的问题,尤其注重从理论上、政治上、纪律上、作风上在全党开展广泛而又系统的党性修养实践,有
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是一项推动新时代思想政治理论课守正创新的战略工程。2019年3月1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指出,在大中小学循序渐进、螺旋上升地开设思想政治理论课非常必要,是培养一代又一代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要保障。大中小学思想政治理论课一体化建设,是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讲话精神的重要举措,是深化新时代思政课改革的重要部署,是整体提升思政课立德树人实效性的重要
学位
马克思责任政府思想作为马克思主义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个亟待深入研究的课题。通过研究马克思责任政府思想的理论价值、实践价值及其在中国的实践和发展,不仅可以呈现马克思责任政府思想的本意,而且有利于促进马克思责任政府思想中国化,加快中国服务型政府建设进程。  马克思立足于无产阶级和劳动人民的立场,在《共产党宣言》、《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1848至1850年的法兰西阶级斗争》、《法兰西内战》、《
学位
人无德不立,国无德不兴,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集体高度重视公民道德建设,立根塑魂、正本清源,作出了一系列重要部署,推动我国思想道德建设取得显著成效。习近平关于公德私德的相关论述,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中关于道德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基于新时代发展条件下,我国经济实力和综合国力显著提升,道德建设相对滞后的现状,习近平总书记结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前瞻性的眼光,针对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