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1.分析缺血性脑卒中后癫痫的临床特点,以便做出正确癫痫分型,指导临床诊治。2.探讨缺血性脑卒中后继发癫痫的相关危险因素,以便早期预防,从而改善卒中患者预后。方法:对2014年09月至2016年02月在山西大医院神经内科住院治疗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进行随访,随访时间均≥1年。收集缺血性脑卒中后继发癫痫患者72例(病例组),同时随机抽取同期在神经内科住院治疗的缺血性脑卒中后未发生癫痫的患者72例(对照组)。回顾性分析病例组患者缺血性脑卒中后初次癫痫发作时间,癫痫发作分型,病灶的具体部位,以及病灶部位与初次癫痫发作时间和癫痫发作分型的关系,初次癫痫发作时间与癫痫发作分型的关系。记录病例组和对照组患者的基本信息(年龄、性别)、卒中发病危险因素(吸烟史、体重指数BMI、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心房颤动病史、其他相关心脏疾患史)、电解质指标(血清K+、Na+、Cl-)、缺血性脑卒中TOAST分型(大动脉粥样硬化型、心源性脑栓塞型、小血管闭塞型、其他明确原因型和不明原因型)、病灶部位(皮质、皮质下)、受累动脉系统(颈内动脉循环系统、基底动脉循环系统)、入院时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IHSS评分)以及脑梗死后渗血情况,分析缺血性脑卒中后继发癫痫的相关危险因素。结果:1.病例组中,早发性癫痫13例(占18.1%),晚发性癫痫59例(占81.9%);初次癫痫发作时间在缺血性脑卒中以后6个月到1年者34例(占47.2%);局灶性发作继发全面性发作者52例(占72.2%),局灶性发作者20例(占27.8%),其中局灶性发作不伴意识障碍者13例(占18.1%),局灶性发作伴意识障碍者7例(占9.7%);皮质受累者48例(占66.7%),其中额叶受累19例(占皮质组39.5%),皮质下受累者24例(占33.3%),其中基底节区受累17例(占皮质下组70.8%)。2.癫痫发作分型在皮质和皮质下病灶者之间比较,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皮质病灶患者癫痫发作分型以局灶性发作继发全面性发作多见,而皮质下病灶患者癫痫发作分型以局灶性发作多见;初次癫痫发作时间在皮质和皮质下病灶者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癫痫发作分型在早、晚发性癫痫者中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病例组和对照组患者在缺血性脑卒中TOAST分型、病灶部位、受累动脉系统、入院时NIHSS评分以及脑梗死后渗血情况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提示,皮质病灶(OR:6.938,95%CI:2.698-17.840)、颈内动脉循环系统受累(OR:11.347,95%CI:3.052-42.194)、脑梗死后渗血(OR:6.610,95%CI:1.731-25.233)、入院时NIHSS评分>4分(OR:4.927,95%CI:1.827-13.287)是缺血性脑卒中后继发癫痫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1.缺血性脑卒中后癫痫以晚发性癫痫多见,且高发时期为缺血性脑卒中后6个月到1年。2.缺血性脑卒中后癫痫发作分型以局灶性发作继发全面性发作多见。3.缺血性脑卒中后癫痫的发生与病灶部位有关,皮质病灶多见,其中以额叶受累者最多见。皮质病灶患者癫痫发作分型以局灶性发作继发全面性发作多见,而皮质下病灶患者癫痫发作分型以局灶性发作更多见。4.病灶位于皮质、颈内动脉循环系统受累、脑梗死后渗血、入院时NIHSS评分>4分的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容易继发癫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