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声联合微泡促HGF修饰BMSCs靶向归巢抗肾纤维化的实验研究

来源 :第三军医大学 | 被引量 : 4次 | 上传用户:skt0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研究背景:肾小管间质纤维化是大多数慢性肾病的终末期表现,因此及早控制和逆转肾脏纤维化的进程是慢性肾脏疾病治疗中非常重要的治疗途径。研究表明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由于其高可塑,易分化等特性,在组织修复和器官再生的细胞治疗和基因治疗等领域表现出特有的优势。对于肾脏而言,骨髓干细胞可以分化为肾脏细胞包括系膜细胞、内皮细胞、足细胞和肾小管上皮细胞等,这就使得BMSCs成为修复受损肾脏最具吸引力的细胞。BMSCs还可以通过旁分泌的形式对局部缺血或再灌流造成的肾损伤进行保护,明显减少邻近细胞的坏死。然而,也有研究报道单纯BMSCs移植治疗受损的纤维化改变的肾脏效果不佳,究其原因可能与BMSCs的移植途径,靶向归巢数量少以及缺乏能够明显改善肾间质纤维化的肝细胞生长因子(HGF)等多方面因素有关。近年来,超声造影剂(微泡)的应用已从诊断领域向治疗领域拓展。微泡借助其在超声作用下的空化作用可以作为一种基因治疗的非病毒载体。超声靶向击破微泡(Ultrasound-targeted microbubble destruction,UTMD)介导药物靶向传输和基因转染是近年发展起来并被公认为有效而且很有潜力的方法。该研究设想以此特性用HGF修饰BMSCs,通过对基因转染后的BMSCs生物学功能评价优选声学参数,获得活性显著提高的目的细胞对肾纤维化动物模型进行移植。另外,UTMD还可能改变靶器官的微环境,增强靶器官微血管通透性,使内皮细胞间隙增加,促使细胞因子分泌的改变,为BMSCs“着床”于靶组织创造条件。通过超声联合微泡介导HGF修饰BMSCs移植,促进HGF-BMSCs向损伤肾脏选择性归巢与聚集,进而起到提高疗效和改善肾纤维化的作用。将基因治疗和细胞治疗相结合,提高移植效率,对于抗肾纤维化的可行性、安全性及靶向性进行研究,并对其机制进行探讨。研究目的:1.探讨微泡介导治疗超声联合聚乙烯亚胺(PEI)实现HGF修饰BMSCs的有效性,可行性及其机制。试图探索一种非病毒的方法来实现BMSCs的高效转染从而避免病毒转染将会引发的安全问题;2.探讨一定参数配比条件下的诊断超声联合微泡对于大鼠肾间质毛细血管通透性的改变情况以及对于肾脏形态结构和功能的影响;3.探讨诊断超声联合微泡作用下静脉移植BMSCs促进其归巢单侧输尿管梗阻模型受损肾脏的可行性及其机制;4.探讨诊断超声联合微泡介导BMSCs和HGF修饰的BMSCs移植应用于延缓大鼠肾纤维化进程的有效性、可行性、安全性及可能机制,为探讨肾纤维化新的治疗手段提供实验基础。研究方法:1.微泡介导治疗超声联合PEI转染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体外研究采用贴壁培养法对大鼠BMSCs进行分离培养。并通过生长曲线、细胞周期、透射电镜等检测其生物学特性。用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表面标记分子并成脂、成骨诱导分化进行细胞鉴定。构建质粒DNA:pEGFP-HGF。按照均匀实验设计,对超声强度,微泡浓度,超声辐照时间三个主要影响因素进行考察,通过对细胞密度,转染效率,细胞存活率的检测,最终优选出最佳的转染参数配比。对转染后BMSCs的细胞周期,分化能力进行检测。运用激光共聚焦荧光显微镜对转染后48h,7d的BMSCs荧光表达进行观察。扫描电镜观察超声联合微泡作用对于细胞造成的损伤以及细胞的自行恢复情况。2.微泡介导诊断超声对健康大鼠肾脏通透性的影响及安全性研究诊断超声联合微泡作用采用不同的超声发射方式(连续式超声辐照,间歇式超声辐照)于健康大鼠肾脏。采用Evans blue (EB)定量分析,HE染色,透射电镜对靶器官肾脏间质区毛细血管通透性的改变进行观察检测;通过激光共聚焦荧光显微镜对DIO标记微泡的靶器官释放的定位及相对定量进行观察分析;对尿蛋白进行检测,评价该方法对肾小球滤过、肾小管重吸收的影响。3.诊断超声联合微泡促进BMSCs归巢模型大鼠肾脏的研究构建单侧输尿管梗阻(UUO)模型,采用影像学和病理学方法评价模型的建立。于建模后7d,采用超声联合微泡介导HGF-BMSCs静脉移植。分组:模型大鼠移植HGF-BMSCs组(UM组);模型大鼠+超声+微泡+HGF-BMSCs组(UUM组),健康大鼠移植HGF-BMSCs组(CM组);健康大鼠+超声+微泡+HGF-BMSCs组(CUM组)。激光共聚焦观察示踪各组肾脏的绿色荧光阳性细胞计数和统计学分析。HE染色和透射电镜观察各组移植后靶组织形态结构和间质毛细血管超微结构。免疫组化对受损肾脏归巢相关因子SDF-1表达进行定量分析。4.诊断超声联合微泡经静脉移植BMSCs改善大鼠肾纤维化的研究构建单侧输尿管梗阻再通(RUUO)模型,采用影像学和病理学方法评价模型的建立。建模后7d进行干细胞移植治疗,于14d解除输尿管梗阻。在建模后7d,14d,21d,28d四个时相点分别对RUUO组, BMSCs组, US+MB+BMSCs组和US+MB+HGF-BMSCs组进行观察。采用影像学方法对肾脏形态进行观察;HE染色,Masson染色对肾小管间质损害进行观察和病理评分;Real time PCR检测肝细胞生长因子(HGF),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和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表达;免疫组织化学检测α-SMA表达;western blot检测SDF-1,α-SMA表达。生化检测血清肌酐,血清尿素氮和内生肌酐清除率评价肾脏功能改变。结果:1.微泡介导治疗超声联合PEI转染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体外研究成功分离培养BMSCs,检测结果显示绝大部分细胞表达CD44,CD29和CD90,几乎不表达CD34,CD45和CD11b。成脂诱导培养后油红O染色胞浆脂滴形成,成骨诱导后茜素红染色钙结节形成。超声联合微泡协同PEI转染BMSCs最佳参数:声强(Q)=0.6W/cm2,微泡(MB)=106/ml,辐照时间(T)=30s时,pEGFP-HGF转染效率38.81±2.58%和BMSCs细胞存活率82.10±1.77%达到一个相对比较匹配的数值。不同影响因素比较PEI:DNA+MB+US组同其他各组有统计学差异(P<0.05),激光共聚焦观察发现转染后直到7d仍可见绿色荧光蛋白表达。转染后7d,PEI:DNA+MB+US组的转染效率为57.43±1.56%(图12F),而细胞活性下降到78.98±3.11%。转染后的BMSCs细胞周期及分化能力检测G1期的细胞占82.93%,成脂诱导培养后油红O染色胞浆脂滴形成,成骨诱导后茜素红染色钙结节形成。Westernblot检测细胞中HGF蛋白的表达:转染pEGFP-HGF成功表达HGF蛋白,而对应的空白对照组和转染pEGFP-N1组未检测到目的蛋白。扫描电镜观察到超声联合微泡最佳条件作用后,BMSCs的细胞膜上可以看到微小的孔,大小不一,形态各异。7天后,BMSCs基本恢复,大多数的微孔已经消失,细胞表面基本光滑。2.微泡介导诊断对大鼠肾脏通透性的影响及安全性Evans blue定量分析连续式超声辐照组(CUS)和间歇式超声辐照组(IUS)同对照组比较没有明显差异(P<0.05)。超声联合微泡作用(UTMD)后,无论CUS+MB组还是IUS+MB组的EB含量同其它三组比较都呈现显著增加,组间差异显著(P<0.05)。UTMD后6小时,在IUS+MB6h组EB含量达到3.15±2.20μg/g,同IUS+MB组相比较,下降显著。UTMD后24小时,IUS+MB24h组EB含量达到0.690±0.540μg/g,这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病理学检测提示UTMD后间质受损,可见红细胞的漏出,肾间质内毛细血管连续性中断,肾小球未受到明显损伤。而肾间质的损伤在24h内能够自身恢复。激光共聚焦扫描荧光显微镜观察到DIO标记的MB在肾间质靶向释放,同其它脏器比较具有显著差异。其中IUS+MB组(IOD=2092.17±342.36)和CUS+MB组(IOD=943.48±179.07)同对照组和右肾比较显著增加,有统计学差异(P<0.05)。IUS+MB组同CUS+MB组相比较,呈现出显著的增加(P<0.05)。尿检结果显示各组的尿蛋白水平在正常范围内(-)到(++),均未观察到蛋白尿的显著变化。3.诊断超声联合微泡促进BMSCs归巢模型大鼠肾脏的研究成功构建UUO模型。激光共聚焦观察示踪静脉移植BMSCs归巢梗阻侧肾脏,在健康大鼠移植HGF-BMSCs组(CM组)和健康大鼠+超声+微泡+HGF-BMSCs组(CUM组)的肾脏组织切片上没有观察到绿色荧光表达;而在模型大鼠移植HGF-BMSCs组(UM组)和模型大鼠+超声+微泡+HGF-BMSCs组(UUM组)肾小管间质区内观察到胞浆内表达绿色荧光的细胞,分别为(16.41±5.37)个、(86.39±8.49)个,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HE染色光镜下观察发现UTMD作用后的模型大鼠肾间质的毛细血管破裂,大量红细胞漏出,间质结构疏松,水肿,肾间质通透性显著增加。透射电镜显示了类似的结果。免疫组织化学检测归巢相关因子SDF-1,CM组和CUM组SDF-1表达定位远曲小管和极少近曲小管的胞浆中,UM组和UUM组定位在大部分的肾小管上皮细胞胞浆中,甚至在个别细胞的膜上也有表达。UUM组(22146.49±1920.73)高于UM组(18643.94±2046.29),差异不显著,P>0.05,与CUM组(5528.36±1021.81),CM组(5162.38±1376.54)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诊断超声联合微泡经静脉移植BMSCs改善大鼠肾纤维化的研究成功构建RUUO模型。超声观察各组肾脏在不同时相点(建模后7d,14d,21d,28d)的形态变化,US+MB+BMSCs组和US+MB+HGF-BMSCs组同RUUO组和BMSCs组比较差异显著。肾小管间质病变的病理积分发现在术后21d和28dUS+MB+BMSCs组和US+MB+HGF-BMSC组的病理积分开始明显低于BMSCs组和RUUO组(P<0.05)。其中28d时US+MB+HGF-BMSC组较其他三组差异显著(P<0.05)。Real-time PCR检测不同时相点各组肾脏组织致纤维化转化生长因子TGF-β的基因表达:14d后移植BMSCs的三个治疗组与RUUO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诊断超声联合微泡作用的两个BMSCs移植治疗组表达减低,较单纯BMSCs移植组差异显著(P<0.05);在14d和21d两时相点,US+MB+HGF-BMSCs组与US+MB+BMSCs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肝细胞生长因子(HGF)的基因表达:在14d和28d两个时相点,US+MB+BMSCs组和US+MB+HGF-BMSCs组的HGF表达较RUUO组增高且差异显著(P<0.05);而14d后的各时相点,US+MB+HGF-BMSCs组的HGF表达均高于其余各组,差异显著(P<0.05)。从基因水平,蛋白水平(Western blot检测,免疫组化检测)分别检测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的表达(α-SMA被认为是成纤维细胞的标志,参与间质纤维化):主要定位在间质,7d时各组肾组织内α-SMA的表达差异不显著。在14d后时,US+MB+BMSCs组和US+MB+HGF-BMSCs组的α-SMA表达较RUUO组和BMSCs组减低,差异显著(P<0.05)。SDF-1表达:14d时各组达到峰值。而US+MB+BMSCs组和US+MB+HGF-BMSCs组的增加程度较RUUO组和BMSCs组更为显著(P<0.05)。随着时间的延长,表达逐渐下降,但US+MB+BMSCs组和US+MB+HGF-BMSCs组在相同时相点SDF-1的表达均显著强于RUUO组和BMSCs组(P<0.05)。各时相点各组血清尿素氮,血清肌酐以及肾小球滤过率(内生肌酐清除率Ccr)水平无显著性差异。结论:1.成功实现大鼠骨髓源性BMSCs的分离、纯化及培养。2.通过均匀实验设计进行实验,对超声强度,微泡浓度,超声辐照时间优选出最佳的转染参数配比。成功运用微泡介导超声联合PEI对大鼠BMSCs进行了转染,初步确定该方法未改变BMSCs的高增殖特性和多向分化能力,本方法对于细胞的损伤具有可恢复性且获得一段时间的持续荧光表达。3.对微泡介导超声联合PEI转染BMSCs的机理进行了初步探讨,空化效应是其中一个因素,但协同作用可能是造成转染效率提高的重要原因。4.通过诊断超声联合微泡作用成功实现对于健康大鼠肾脏间质通透性的一过性靶向改变,为肾间质的靶向释放提供了一个新的途径。另外对机制进行了初步探讨,认为超声联合微泡产生的空化效应可能是造成间质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强的主要原因。5.通过超声检查,HE染色,Masson染色等多种检查途径证实大鼠UUO模型和RUUO模型建立成功。6.运用诊断超声联合微泡介导外源性BMSCs移植,成功实现BMSCs向UUO模型大鼠肾脏间质的靶向归巢和聚集。其作用机理一方面可能是UTMD作用产生的生物学效应为提高BMSCs细胞在靶区的停留,粘附,迁移提供了更多的可能;另一方面移植到靶区的BMSCs所产生旁分泌作用分泌SDF-1,趋化更多的内外源性BMSCs黏附、归巢到达靶区肾组织。7.诊断超声联合微泡方式介导的BMSCs或HGF-BMSCs移植能够有效地延缓肾间质纤维化的发展进程,较单纯的BMSCs移植对于梗阻再通损伤肾脏的修复具有明显促进作用。诊断超声联合微泡产生的空化效应通过改变肾间质微环境,提高BMSCs在靶区的浓度成功实现延缓肾间质纤维化的进程和肾组织损伤的修复。8.诊断超声联合微泡方式介导的表达HGF的BMSCs,使HGF浓度在局部升高,抑制致纤维化转化生长因子TGF-β的表达,调控α-SMA,有效抑制肾间质胶原纤维形成,进一步促进肾脏间质纤维化的改善。
其他文献
随着我国科学技术的不断提升和农业水平的持续发展,信息技术在农业生产经营领域得到了大力推广和普遍应用。现代农业示范区作为当前我国农业建设的重点领域,不仅要推广园区的
将具有保温功能的医疗设备的温度控制在设定值的合适范围内具有重要意义。传统的温度监测方法主要是人工判断,对主观经验依赖性较大,而且过于简单,遇到复杂情况将无法判断温
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 H. pylori)在全球人口中的感染率超过50%,已被确定为慢性胃炎、消化性溃疡的重要致病菌,并被世界卫生组织列为胃癌的Ⅰ类致癌因子。表位是抗
目的观察哌甲酯联合多动宁胶囊治疗注意缺陷综合征的疗效。方法120例注意缺陷综合征患儿随机分为哌甲酯组(西药组),多动宁胶囊组(中药组),哌甲酯联合多动宁胶囊(综合组)各40
大学生村官工作作为中央立足长远作出的一项重大战略决策,正显示出积极效应。由于大学生村官其特殊角色身份的影响,他们的自身知识结构尚不全面、任职动机也有所偏差,有效融入农
随着现代通信技术的高速发展和通信新设备的出现,人们对测试方法和测试测量仪器的精度、测试参数、测试速度、频率范围等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矢量信号源作为重要的测试测量仪器
<正> 在伽利略的运动学研究中,自由落体运动是一个重要课题。他敏锐地认识到,通过打开自由落体运动这个缺口,会导致一门新科学的诞生。他在《两门新科学》(即《关于两门新科
目的:通过鉴定与人胃癌密切相关的microRNAs(miRNAs)表达谱,初步筛选出在人胃癌细胞株中高表达的miRNAs;探讨miR-374b-5p、RECK与胃癌侵袭转移生长的关系,进一步阐明miR-374b-5p
背景与目的:心肌梗死(myocardium infarction,MI)是由于冠状动脉狭窄、闭塞导致心肌坏死后引起的一种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疾病,其最终结果往往会导致心力衰竭,目前药物治疗、内科介
近年来,种种利好为中国物流技术装备企业提供了难得的历史性发展机遇和印的挑战。这种背产下,众多物流装备企业积极谋求上市,异于在资本市场助推下,实现新—轮更好更快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