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的交流和融合——以基督教在大同的发展为例

来源 :山西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ianxia10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以基督教在大同的发展为例,论述了基督教这一外来文化怎样融入当地文化,在当地又以怎样的形式表现出来。全文分为五个部分。  第一部分是引言。主要列述了已经出版的有关山西基督教的著作和论文。这些文献有的是叙述介绍性的,有的是研究论述性的。基于对它们所涉及内容的总结,笔者提出本文的研究对象和地域范围。  第二部分回顾了基督教在大同的发展史。大同教区建立于二十世纪二十年代,这一时期中国正处于社会转型期从基督教在大同的发展历程中,我们也可以清楚地看到时代的烙印。  第三部分是对基督教在大同的发展过程中与本地原有宗教佛教的交流与融合的)把握。基督教传入大同时佛教在当地已经成功地融入了当地的社会与文化。在此种情形下,基督教如何与佛教共处并逐渐后来居上,在当地文化中占据一席之地,是本章讨论的重点。  第四部分主要论述基督教在大同的本土化。基督教在大同的本土化体现在两个方面,第一方面是本地神职人员的培养。本地神职人员的出现是基督教本土化的一个重要特征,笔者将从为什么要培养本地神职人员、怎样培养本地神职人员以及本地神职人员所起的作用等方面来分析。第二方面是基督教教徒在传统风俗婚丧嫁娶和传统节日中所表现出的对本地传统的继承。大同地区有着鲜明的地方文化。加入基督教,不光是信仰的改变,许多生活习俗也要进行重新界定。教徒在信仰基督教的同时也继承了本地主要的传统习俗和文化。这是两种文化相遇后的碰撞与融合,是基督教本土化的重要特征。  第五部分总结了大同基督徒的共有特点,并对其蕴含的深层文化原因进行分析。由于大同地区的基督教徒普遍文化不高,加上受传统信仰所具有的世俗功利性的影响,所以他们在选择基督教时很明带上了实用的色彩。  第六部分是论文的结语,在对整篇文章进行总结的基础上得出结论:文化的流动是双向的。当两种文化发生接触时,均会发生变迁,只是双方互受之影响可能大小不同而已。文化的交流能否实现取决于传播对象的文化抵触程度和外来文化对本土文化环境的适应程度。
其他文献
本文精心选取了两套有代表性的教材--《实用汉语课本》和《汉语初级教程》作为研究对象。对生词表中的词语在每一篇课文中的每一次出现作了认真细致地记录和汇总。主要考察了
《儒林外史》的叙事结构是学术界研究的一个热点话题,本文着重从叙事学的角度,分三部分进行评论。 第一部分,先从时间顺序和空间结构去分析《儒林外史》叙事结构。作品描写了
摄影师通过每天拍摄来完成365天的摄影计划,这不仅是一种坚持,更是心怀记录光影的美好渴望与信念。在光影旅途之中,在凝神的风景里,与平凡的人邂逅,用日日不同的故事来诠释生
中国机床工具工业协会锻压机械分会第六届会员大会于2013年12月12~14日在安徽省合肥市召开.来自75个单位的90余名代表参加了本次年度行业盛会.rn中国机床工具工业协会常务副理
本文主要梳理了天主教在太原市晋源区的传播情况,以及天主教与晋源区乡土文化相融合这两方面内容。全文分为五个部分。  第一部分是导论,主要介绍了中国学者对天主教这种外来
目的分析四川省2007~2008年麻疹减毒活疫苗(Measles Attenuated Live Vaccine,MV)强化免疫活动的预防接种异常反应发生特征,探讨MV强化免疫活动的安全性及减少预防接种异常反
作为大众传媒和大众艺术,影视实际上是一种特殊形态的商品。影视节目的竞争,就是对观众注意力的竞争。悬念正是作用于观众的牵引力,它强化了观赏时的审美快感,是一种增强影视作品
本文穷尽性考察描写了唐末宋初时期禅宗文献《祖堂集》、《景德传灯录》中连词的使用情况,通过共时和历时比较,探讨了晚唐五代和北宋初期连词的特点,并理清其发展脉络。《祖
本文通过对魏碑文字的全面调查,考察了共时关系下魏碑异体字现象。汉字构形学认为共时关系下,异体字可为异构字和异写字,异构字有构形属性的差别,而异写字仅有书写属性的差别
在路遥的小说中,可以清楚地看到三种空间结构:乡村空间、都市空间以及城乡结合部。在这三种空间结构中,乡土空间在路遥小说中的重复具有一种个体记忆的功能,它暗示着个体对自我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