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高者解构--读德里达《庞大者》

来源 :中国美术学院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swde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自康德以来,“崇高”一直是非常重要的美学论题,却在20世纪下半叶受到了解构主义的挑战。代表人物德里达1978年出版的《绘画中的真理》展示了解构主义的文艺思想。其中《附饰》(Parergon)的最后一章《庞大者》(the Colossal)聚焦于康德的崇高美学。论述表明,崇高是一个虚构概念,其构成来自“外框”(parergon)对它的支撑。康德“图型法”、“想像力”、“合目的性”、“判断力”等概念作为种种“外框”,是相同结构在各个不同层次上的相似变体,是无价值的赘余,即先验唯心主义的臆造物。除了形而上学的包装(parergon),崇高的合法性还来自神学对无限性的许可。德里达通过从符号的能指与所指之间的分裂来解剖崇高概念,最终向我们提示出,崇高与其外框都是无效的淤积物。在肢解崇高概念的同时,他也在试图肢解理性、逻各斯和传统形而上学。
其他文献
传统中国绘画作为传统艺术的一个门类,是中国传统文化这棵大树上的一弯枝桠。  宋代院体画臻于完美,士夫画奇峰凸起,宋代绘画无论在实践与理论上都是中国传统绘画的高峰。  “根深而能枝繁,枝繁方能叶茂。”本文在序言与第一章中着力于分析宋代的社会环境、思想源流,是为论证宋代的文化与思想成就涵养宋代的绘画攀登上高峰。  伴随山水画成熟,夜山水在北宋滥觴,且在南宋形成一独立的类别。夜山水不可被视为仅仅是一种题
学位
本文以山西太原龙泉寺、普光寺两寺传统壁画的重建工作为契机,对传统寺观、石窟壁画的题材、内容、风格、制作技术及空间展示方式等做了相对深入的考察。在此基础上,提出两寺传统壁画新的重建方案,并以此方案为指导付诸创作实践。  本研究建立在两寺壁画创作实践的基础之上,对壁画创作前期调研、创作理念和过程进行了论述,主要分为四部分:第一章对两寺历史沿革进行考证,通过考证论述了两寺在唐代的兴盛,从而进一步论证了以
学位
赵孟頫作为中国书画史上之巨擘,不仅留下诸多名迹,同时其书画理论亦对后世产生着巨大的影响,而赵氏的书画鉴藏活动往往被研究者们所忽视。  本文试图从较少研究者涉及的赵孟頫书画鉴藏活动及相关问题入手,重构赵氏的书画鉴赏与收藏活动的发生,从地域和时间两个角度展开调查,进而探讨其鉴藏观念、鉴藏能力、鉴藏交游以及审美趣味的形成,并在此基础上探究赵氏在绘画理论上的见地以及其在绘画实践中所做出的种种选择。  希望
学位
自上个世纪90年代以来,全球化的发展与中国的深化改革和持续开放,使得中国经济产值总量已跃居世界第二的位置。伴随中国经济的腾飞,随之而来的是过去30年中国文化和艺术的繁荣。物质财富的积累,促人们对精神文明的进一步需求,在这样的大时代背景下,中国艺术场馆建设遍地开花。其中私立美术馆的发展方兴未艾,在社会财富的积累和产业转型为私立美术馆带来的投资冲动中,美术馆管理体制却一直存在着乱象丛生的问题。由于我国
艺术管理工作是公共文化服务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移动互联环境下,艺术管理者应建立数字化服务新理念。伴随移动信息技术的发展,以网络文化为背景,文化呈多元形态,大众文化需求趋于数字化转向,日常生活审美化现象愈发明显,艺术机构顺应时势拓展线下实体展示活动至线上,以虚-实相生的展示理念最大程度地为大众提供高质量的、全时空的文化服务。手机APP作为这一时代的融媒介、传播媒介和交流媒介,已成为大众获取艺术信息最便
学位
许多长期的研究项目,试图揭示女性每天所面临的性别歧视问题。这些由非政府组织主导的项目显示出,女性不但要努力成为学校和商业生活中的一部分,并且要把握男性和女性之间的平衡。虽然我认为所有这些项目都是有用的,以解决问题与概述,统计的成功可能是误导。在论文的第一部分中,讨论了土耳其妇女的身份问题;第二章则阐述了视觉隐喻和个人象征艺术产生的心理和文化原因,探讨了女性身体在木刻艺术创作过程中的象征意义和形象化
学位
20世纪捷克定格动画艺术家杨·史云梅耶(Jan Svankmajer)的作品丰富了动画作品对感受的表现,运用舞台剧和电影手法,通过雕塑、陶器、木块、面包多种形式组成图像完成创作,定格动画可以成为艺术家与观众对社会和文明发展交流的媒介。他的这种创作形式与观念影响了很多艺术家,比如蒂姆·伯顿和奎氏兄弟都是在向他的作品致敬。  本文以研究史云梅耶定格动画创作中的图像、主题与创作者之间的关系,来探寻艺术创
学位
本文上半部分通过梳理横尾忠则的个人生平、时代背景、设计风格,提取出其海报的三个风格特点:波普、激进、本土,并分别论述特点形成的背后原因。文章后半部分,结合具体作品,分析横尾忠则海报中反复出现的传统图案和文化符号及其意义,窥探传统图案与民众感知、文化符号与民族自信之间的关系。最后,从国外国内双重视角,总结横尾先生创造的艺术、商业、文化多层价值。
学位
本文的核心在于探究僧安道壹佛教铭刻作为一种图式,其风格的形成、传播及传播成因。僧安道壹及其僧团刊刻之所以被公认为北齐书法艺术之最,除高绝的艺术造诣之外,是因其为北齐历史发展的写照和缩影。  绪论通过简述北齐历史背景,交代了北齐时期朝代更迭之间艺术与思想层面上的坍塌与留存,并阐述了前辈学者们的研究现状。  正文第一章从社会文化思想背景以及皇室贵胄对佛教的接受和推动两方面论述,北齐在史学研究中被定位为
学位
荆浩《笔法记》是唐末五代时期留存至今的重要画学文献,它产生于唐宋山水画的过渡期,在要求用笔的基础上,强调墨法的运用。今见《笔法记》诸全本皆刊刻于明清时期,其中以明嘉靖刻本为最佳版本。  《笔法记》在传抄刊刻过程中存在脱漏、讹误及异文等问题,往往造成解读上的困难或偏颇。本文采用目前所见最早的明嘉靖刻本为底本,对《笔法记》作校勘。在梳理其版本源流和研究史的同时,清理《笔法记》在文献着录中的同书异名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