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金属纳米粒子多功能导电织物的构建及性能研究

来源 :武汉纺织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tinxti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智能纺织品在个人体温管理、可穿戴人体运动监测和医疗保健等方面的潜在应用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由于纺织品固有的亲水性导致纺织品易被污染,给实际使用带来很多不便。同时,柔性可穿戴纺织品在实际使用中容易受到机械和微生物的攻击,如出汗、磨损、弯曲、细菌交叉感染等。因此,如何制备具有防水、电热响应、机械敏感和抗菌性能的多功能电子纺织品仍是一个挑战。本文对多功能电子纺织品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和分析,以具有柔软、透气和弹性的针织棉织物为基材,以金属纳米粒子为导电材料和纳米结构单元,在室温下通过原位还原和无电沉积在微米级纤维表面构筑导电纳米结构,再对织物进行疏水化处理制备超疏水导电棉织物。主要展开了以下三个方面的研究:(1)以弹性针织棉织物为基材,在室温下采用单宁酸(TA)涂层对针织棉织物进行修饰,然后利用原位还原法在改性棉织物表面生长纳米银粒子,再经过聚二甲氧基硅烷(PDMS)进行疏水化处理,制备了基于纳米银粒子的超疏水导电织物(Cotton/TA/Ag NPs/PDMS)。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X射线衍射能谱(XRD)、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等测试手段对其表面形貌、化学组成与结构进行了表征,通过接触角测定仪表征了其疏水性,探究了不同PDMS浓度对疏水性和导电性的影响,探究了所制备导电织物的应变传感、焦耳加热和抗菌性能等及上述性能的稳定性。结果表明,所制备的多功能导电织物可以在较低的工作电压(2V)下可达到较高的平衡温度(118.7℃),导电棉织物表现出优异且灵敏的应变传感性能,具有好的循环稳定性并兼顾优异的电加热性能,可用于实时监测人体较大变形动作和微细动作,且具有优异的抗菌性能。(2)以弹性针织棉织物为基材,采用溶菌酶自组装体(PTL)涂层对其进行表面修饰,室温下利用无电沉积法在改性棉织物表面生长纳米银粒子,再经过聚二甲氧基硅烷(PDMS)进行疏水化处理,制备了基于纳米银粒子的超疏水导电织物(Cotton/PTL/Ag NPs/PDMS)。对其表面形貌、化学组成与结构进行了表征,采用视频光学接触角测试仪测量织物表面的水滴接触角,采用多功能万用表对改性织物的电阻率进行测试,采用计时电阻法对改性织物的传感性能进行探究,采用红外热成像仪对导电织物的焦耳加热性能进行了表征,采用Aglilent N5230矢量网络分析仪对导电织物的电磁屏蔽性能进行了表征。研究不同无电沉积时间对Cotton/PTL/Ag NPs/PDMS导电性的影响,探索PDMS浓度和涂覆时间对棉织物疏水性的影响。通过机械摩擦、酸碱溶液的浸渍和循环拉伸对改性棉织物的超疏水稳定性和导电性能进行评测。结果表明,制备的导电织物具有优良的加热性能和除冰性能。经多次弯曲和磨损后,织物的电导率和超疏水性能无明显变化。此外,所制备的多功能棉织物在潜在的人体运动监测中表现出优异的应变传感性能且具有优异的抗菌活性。(3)以弹性针织棉织物为基材,采用溶菌酶自组装体(PTL)涂层对其进行表面修饰,以硫酸铜为原料,利用钯催化室温无电沉积法在改性棉织物表面生长纳米铜粒子,再经过聚二甲氧基硅烷(PDMS)进行疏水化处理,制备了基于铜粒子纳米的超疏水导电织物(Cotton/PLA/Cu NPs/PDMS)。对其表面形貌、组成与结构进行了表征,采用多功能万用表对改性织物的电阻率进行测试,采用计时电阻法对改性织物的传感性能进行探究,采用红外热成像仪对导电织物的焦耳加热性能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制备的导电织物具有优良的加热性能,此外,所制备的棉织物在潜在的人体运动监测中表现出优异的应变传感性能。
其他文献
炎症性肠病(IBD)主要包括溃疡性结肠炎(UC)和克罗恩病(CD),是一种病理机制复杂的慢性肠道疾病,缺乏有效治愈方式,仅能通过外科手术、药物等手段进行缓解及延缓疾病复发。因此,明确IBD的发病机制,寻找有效药物进行IBD防治具有重要意义。白细胞介素33(IL-33)是IL-1家族的多功能细胞因子,在细胞内作为核转录因子调控基因表达,而在感染或细胞损伤时,IL-33作为“警报素”被释放到组织中,通
玛咖酰胺是玛咖中的一类特征性活性成份,富含玛咖酰胺的玛咖提取物具有抗氧化、提高免疫力和改善生殖健康等多种生物活性。N-苄基二十二碳六烯酸酰胺(N-benzyl docosahexaenoic acid amide,NBDHA)是已发现的玛咖酰胺中不饱和程度最高的一种新型酰胺类化合物,其结构与二十二碳六烯酸(Docosahexaenoic acid,DHA)相似。NB-DHA作为一种新型的具有高不饱
近年来,随着抗生素在临床上的滥用,耐碳青霉烯类肺炎克雷伯菌的临床检出率不断上升。耐碳青霉烯肺炎克雷伯菌具有高传播率、高致病率、高病死率等特点,并且对绝大部分抗菌药物耐药。因此,寻找具有新型骨架、新型抗菌机理的抗肺炎克雷伯菌先导化合物或药物具有重要意义。本课题前期从蜚蠊肠道分离到一株肠道内生菌WA5-4-31,其发酵液具有较强且稳定的抗肺炎克雷伯菌活性,但其抗菌物质基础不明。本文以菌株WA5-4-3
目的:探究双硫仑联合铜离子(DSF/Cu)的抗肺癌免疫活性及其对肺癌及结肠癌细胞免疫原性死亡的影响,为DSF/Cu在治疗肺癌和结肠癌方面的应用提供实验依据。研究方法:(1)采用0.05μM~1.6μM的DSF/Cu处理人肺癌细胞株NCI-H460和A549细胞,通过MTT法、Western blot、流式细胞术分别检测肿瘤细胞的细胞毒性、凋亡及免疫原性相关分子CRT、HSP70、HSP90和MHC
放射性肠损伤是高剂量辐射导致的一类疾病,由于辐射引起肠道干细胞急剧受损,上皮再生受阻以及粘膜屏障丧失,致使机体电解质紊乱、腹泻、细菌流入全身,引发败血症。肠上皮的高放射敏感性,使得针对腹部恶性肿瘤的常规放射治疗受到限制,并使核事故受害者的生存率大大降低。虽然使用抗生素,水合作用和骨髓移植的支持治疗可以避免因造血综合症而导致的死亡,但目前缺乏有效保护或缓解放射性肠损伤的疗法,因此探讨肠道放射损伤的新
广藿香[Pogostemon cablin(Blanco)Benth]以叶、梗入药,具芳香化湿、和胃止呕、祛暑解表的功效,是著名的“十大南药”之一,也是市场需求量最大的南药品种之一,目前资源较为紧缺。由Ralstonia solanacearum(青枯菌)浸染引起的青枯病(bacterial wilt),是广藿香种植过程中危害最为严重的系统性病害。目前青枯病的发病率居高不下,严重威胁广藿香产业的生
近年来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ethicillin-resistant Staphylococcus aureus,MRSA)不断增多,现已成为全球院内感染的首要病原菌,临床上可供选择的药物极少,已成为难以治疗的“超级细菌”,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糖肽类抗生素万古霉素是治疗MRSA感染的“最后防线”,但近来也发现耐万古霉素金黄色葡萄球菌。新近上市的利奈唑胺和达托霉素等抗MRSA药物也相继发现耐药菌
研究目的:分析广东省某市2013-2019年手足口病病例资料,并了解其发病流行特征及规律。基于移动流行区间法(mem)建立手足口病预警模型,制定流行阈值并划分流行期,实现流行水平分级。评价mem模型在手足口病双峰分布型资料上的可行性。基于分布滞后非线性模型(dlnm)建立以气温为主要自变量的逐日时间序列模型,分析日均气温对手足口病的非线性作用。研究方法:通过传染病报告系统收集广东省某市2013-2
智能纺织品是一种典型的智能材料,它能够感知各种来自环境的变化或刺激(如力、电、光、磁、热及化学环境等),并做出响应,目前已被广泛的应用于探测传感、航空航天、医疗保健、以及运动娱乐等领域。与传统的传感器相比,织物基传感器具有可拉伸、可弯曲、可穿戴、可折叠及可洗涤的特点,更适合于非平面结构的使用,且织物基传感器弹性好,作为应变传感器使用时比传统的金属应变片工作范围更广。但是目前的柔性应变传感器存在灵敏
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高功率的电磁辐射造成的环境污染问题引起人们的广泛关切。现有的屏蔽体材料(金属板)存在着比重大、柔性差等缺点,难以满足诸如轻量、可穿戴等复杂应用需求。而普通纺织材料的电磁学参数不能达到如金属、半导体所具有的数量级,不具备任何电磁功能。如何设计轻质多孔的电磁干扰屏蔽材料以满足与可穿戴电子相关的应用领域已经成为当前研究的热点。本文使用湿化学法、磁控溅射和冷冻干燥等技术得到了具有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