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智能体系统主动容错控制及其在无人机编队中应用

来源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 被引量 : 1次 | 上传用户:tanxiaoin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控制科学的发展以及工业化进程的加快,依靠单个智能体系统很难完成复杂的控制任务,需要引入多个相互协作的智能体系统,即多智能体系统,各个智能体彼此分工合作、协同完成复杂的控制任务。由于多智能体系统具有更好的性能、更全的功能和更强的适应性,多智能体系统在无人机编队中的应用得到了广泛关注。多无人机的紧密编队飞行是特殊的近距离编队飞行,由于无人机紧密编队飞行中存在涡流效应,处于涡流中合适位置的无人机可以获得更小的诱导阻力和更大的升力,因此节省了紧密编队系统的燃油消耗以及增加了多无人机的续航里程从而达到了更好的经济效益。不可忽视的是,多智能体系统易受到故障的影响且故障容易在多智能体系统中传播。多智能体系统及多无人机紧密编队系统要安全且可靠运行,需建立主动容错控制机制来保障多智能体系统在遭受故障时依旧能维持稳定性、可靠性和安全性。本论文研究多智能体系统的主动容错控制及其在无人机编队中的应用,建立了同构多智能体系统、异构多智能体系统和多无人机紧密编队系统的主动容错控制的理论框架,为提高多智能体系统和紧密编队系统运行的可靠性和安全性提供有力的解决方案。首先针对多智能体系统进行了故障机理分析,包括同构多智能体系统和异构多智能体系统的故障描述及建模。然后给出了多无人机紧密编队系统的建模,包括涡流效应、多无人机紧密编队系统以及一字型“长-僚机”紧密编队系统的分析与建模,为后续章节关于多智能体系统的主动容错控制及其在无人机编队中应用的适用性提供模型基础。在多智能体系统中主要提出了三类主动容错控制方法,分别是基于分布式自适应补偿的同构多智能体系统的主动容错控制、基于分散式故障估计的同构多智能体系统的主动容错控制以及基于分散式滑模控制的异构多智能体系统的主动容错控制,主要研究内容如下:针对带有系统非线性、不确定性和执行器故障的同构多智能体系统提出了一类基于分布式自适应补偿的主动容错控制方法。故障检测层、健康控制层和主动容错控制层构成同构多智能体系统的层级结构。当故障检测层检测到执行器故障时,容错一致性控制策略从健康控制层切换到主动容错控制层。根据瞬态和积分叠加的估计信息,在主动容错控制层中提出一类基于分布式自适应补偿的主动容错一致性控制算法来同时补偿系统非线性、不确定性和执行器故障,以及实现同构多智能体系统的均分一致性控制目标。针对带有执行器故障和传感器故障的同构多智能体系统提出了一类基于分散式故障估计的主动容错控制方法。在故障估计系统中引入分散式未知输入观测器来同时估计同构多智能体系统的状态和故障信息。在容错控制系统中提出渐近稳定目标下的分布式主动容错控制器和渐近跟踪目标下的分布式主动容错控制器。在渐近稳定目标下的容错控制器中提出基于常值增益和基于点增益的主动容错控制算法。在渐近跟踪目标下的容错控制器中增加一类基于边增益的主动容错跟踪控制算法。分布式主动容错控制器中的容错控制算法和容错跟踪控制算法都能有效处理双向耦合交互,以及实现同构多智能体系统的渐近稳定和渐近跟踪性能。针对带有匹配干扰、不匹配非线性交互和执行器故障的异构多智能体系统提出了基于分散式滑模控制的主动容错控制方法。通过设计积分滑模观测器以及引入自适应上界律,基于分散式输出滑模控制的主动容错控制中的迭代和非迭代算法能有效补偿匹配和不匹配项,以及实现异构多智能体系统的渐近稳定性和估计误差的一致有界性。在多无人机紧密编队系统中主要提出了三类主动容错控制方法,分别是基于多模型自适应状态反馈控制的“长-僚机”紧密编队系统的主动容错控制、基于∞自适应输出反馈控制的“长-僚机”紧密编队系统的主动容错控制以及基于分散式和分布式一体化设计的异构多无人机紧密编队系统的主动容错控制,主要研究内容如下:研究了带有部分失效、卡死/失灵和未知乘性执行器故障的涡流效应影响的“长-僚机”紧密编队系统的位置和姿态跟踪控制问题。一方面,根据标称∞控制设计,提出了一类基于多模型自适应状态反馈控制的主动容错控制方法来实现“长-僚机”紧密编队系统的渐近稳定性,误差信号的有界性以及位置和姿态的渐近跟踪性。另一方面,引入未知输入观测器和设计带有投影函数的自适应律来实现对执行器故障参数的辨识,并提出了基于∞自适应输出反馈控制的主动容错控制方法来实现在长机机动指令下“长-僚机”紧密编队系统的渐近稳定性以及姿态和位置的渐近跟踪性。研究了同时带有执行器和传感器故障的涡流效应影响的一字型“长-僚机”异构多无人机紧密编队系统的位置和姿态跟踪控制问题。通过引入故障估计系统中未知输入观测器的状态和故障的估计信息,以及获取邻接异构无人机的相对输出信息,提出了一类基于分散式故障估计和分布式主动容错控制的一体化设计方法来处理故障估计系统和容错控制系统之间的双向耦合,以及来实现在长机机动指令下一字型“长-僚机”紧密编队系统的渐近稳定性和∞性能。本论文将所设计的主动容错控制算法成功应用于多无人机紧密编队飞行模型,仿真结果验证了所提多智能体系统和紧密编队系统主动容错控制算法的有效性。
其他文献
齿轮轴承等旋转部件广泛应用于现代工业的各个领域,其健康状态是机械装备能否安全、高效、持续运行的重要保证。由于机械设备结构复杂、工作环境恶劣,车辆旋转部件的早期故障往往会淹没在背景噪声中,造成误诊或漏诊。因此,噪声环境下车辆旋转部件的故障诊断和健康监测的研究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随着测试设备的发展和机械装备的高效、智能化,机械装备故障诊断进入大数据时代,并因此带来了新的挑战。因此,本文将以车辆传动
学位
在航空航天器制造及任务实施过程中,中子探测及其关联技术是一项重要的研究内容。基于中子技术的样品元素成像检测对于航空航天设备的大型部件制备、装配和检测具有重要意义,同时对新型材料的研发,材料性能的评价以及生产过程具有指导作用,是目前人机环境领域的一大前沿研究热点。瞬发伽马射线活化成像(Prompt Gamma Activation Imaging,PGAI)技术由于可以对大体积样品内部的元素成分和位
学位
汽车悬架系统性能的优劣直接影响汽车的乘坐舒适性和运行安全性能。半主动悬架具有结构简单、能耗少、制造成本低等特点,其动态特性可以通过电参数来改变及控制,能够明显改善车辆的减振效果,因而受到了广泛的关注。磁流变阻尼器(Magnetorheological Damper,MRD)是一种智能半主动控制装置,具有快速响应、低功耗、易于控制、结构简单和失效安全性等优点,在土木结构、汽车、轨道车辆的应用成为目前
学位
随着载人航天器电性能测试技术的不断发展,柔性测试体系通过采用通用化、统一化标准技术构建开放式的体系结构,具备快速适应测试需求,提供完善测试解决方案和服务的能力。建立柔性测试体系,对适应未来规模不断扩大功能面向复杂的航天器发展有重要意义,是测试技术发展的必然趋势。本文通过载人航天器柔性可扩展的测试系统构架,研究测试系统多用户自主接入技术,解决载人航天器平台高安全性、高可靠性的测试需求和载荷参试数量多
学位
随着“互联网+”战略深入发展,协同创新网络已成为创新驱动发展的重要推力,且呈现出规模大、分布广和动态演化的特征。协同创新网络促进专业化分工和社会化协作,是推动低成本型集群向创新型集群转型升级并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关键。然而,多数协同创新网络在发展过程中不可避免地存在机会主义、“搭便车”、利益纠纷等问题,进而影响到协同创新网络整体的协同性与稳定性。协同创新网络宏观层面的“成功”或“失败”通常可以借助形式
学位
蓝宝石衬底研磨加工中存在加工效率低和工艺稳定性差等问题,制约了蓝宝石应用产业的发展。本研究以实现蓝宝石高效稳定研磨加工为目标,将固结磨料加工技术、游离磨料加工技术和模式识别方法有机结合。主要开展了固结单晶/聚集体金刚石磨料垫研磨加工机理及性能、单晶/聚集体金刚石磨粒磨损对研磨加工的影响机制、固结金刚石磨料垫研磨加工性能智能监测技术和游离磨料辅助固结金刚石磨料垫研磨加工技术的研究。首次应用了自研的高
学位
双降压式逆变器(Dual-Buck Inverter,DBI)以其特有的高效率、高可靠性优势,在新能源发电、机载/舰载电源、国防军工装备电源等领域备受关注。在各类DC/DC级联DC/AC两级式逆变系统、多源互补能源系统等应用中,双输入双降压型逆变器(Dual-Input Dual-Buck Inverter,DI-DBI)扩展了DBI的输入端口数量,能够进一步优化系统结构、提升系统电能变换效率、减
学位
三相开绕组永磁同步电机采用共母线双逆变器驱动,具有驱动功率大、可控性好的优点,特别是具备很强的故障容错能力,被认为是电动汽车驱动具有竞争优势的方案,得到了研究界的重视。本文针对开绕组永磁同步电机驱动系统(Open-End Winding Permanent Magnet Synchronous Motor,OEW-PMSM)直接转矩控制(Direct Torque Control,DTC)进行深入
学位
铝金属涂层在空气中易发生自钝化作用,在其表面生成一层具有保护性的氧化膜,已广泛应用于金属材料表面的腐蚀防护。由于铝具有较负的还原电位(–1.66 V vs.SHE),因此,铝涂层的电化学沉积需要在非水性的电解液中进行。目前,电化学沉积铝涂层用电解液可分为无机熔盐、离子液体、深共晶溶剂及有机溶液。本论文以乙二醇醚(glyme)为有机溶剂,加入AlCl3后得到了用于电化学沉积铝涂层的有机溶液。Glym
学位
气膜冷却是实现高效冷却的必要手段,在先进燃气涡轮发动机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气膜冷却技术的一个主要发展是异形孔概念的应用,它通过控制射流与主流的相干作用实现减弱主流和冷却射流的剪切混合以及冷却射流向主流的法向穿透,进而增强冷却射流的展向覆盖和流向延伸能力。本文以有效增强异形孔气膜冷却能力为目的,选取扇形孔和圆转缝形孔两种典型结构,采用多目标优化方法,以流量系数和冷却效率为目标函数,对扇形孔和圆转缝形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