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公共艺术研究——以帕斯奎罗和波莱托生态事务所为例

来源 :南京艺术学院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schx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全人类都在大力倡导环境保护的今天,“绿色”已然成为“环境保护”“生态”“可持续发展”的代名词。这得益于澳大利亚的“Green ban”和德国绿党,对“绿色”深层次含义的赋予与传播。现如今环境保护已迫在眉睫,海洋垃圾、塑料袋污染、光污染、温室效应等诸多环境问题皆成为人类和自然和谐相处的阻碍,亦体现在人类生活的方方面面。在此大环境下,画家、动画设计师、服装设计师、产品包装设计师都实现形式和理念的转变,公共艺术家们也改变思路,设计过程中融入更多绿色元素,环境中就地取材、废物的二次利用、拆卸和回收等都成为设计过程中的一部分,贴近时代主题,应用于大地艺术、城市装置、雕塑当中。在此背景下,克劳迪娅·帕斯奎罗和马克·波莱托的生态事务所应运而生,其专门从事建筑设计,设想打造“未来城市生物圈”,但呈现的作品多是以装置形式,且善于结合生物学、仿生学等专业进行创作设计。其主要针对藻类生物研究,在此基础上提出生物数字设计方法,运用最新的数控技术,或数字化技术等,应用于作品中。而观众往往能成为作品中能源的提供者,运用藻类植物吸收二氧化碳,释放出氧气,在改善环境的同时,人与装置、周遭环境产生互动与影响。生态事务所利用独特的表现手法传达环保理念,艺术家们不应仅拘泥于表象的形式,而应注重绿色环保理念,寻找新能源,新表现,鼓励大众了解和关注身边“绿色”公共艺术的发展,提升个人的文化素养;政府在政策和经济上支持“绿色”公共艺术的发展,使城市产生新面貌和新内涵;大众也努力提升个人素质,鼓励和支持绿色公共艺术的发展并积极参与互动。通过对克劳迪娅·帕斯奎罗和马克·波莱托的生态事务的部分作品分析,“绿色”公共艺术也可将其运用至创作理念、思路与方向中,实现跨专业的结合,以此缓解环境问题并且发展成为造福环境的发展新趋向,同时引发大众对环境污染问题的重视和对“绿色”公共艺术的了解和思考。
其他文献
随着社会迅猛发展,各式技术与材料等建筑要素井喷式出现,各类风格主义大行其道、各自展露头角,这其中包括有机建筑。以巴特·普林斯提出的“有机性”建筑为代表,其内在的核心观念是连续的现在,显著的风格特征不断受到学界的关注。本篇论文从普林斯“有机性”建筑风格的形成背景出发,论述有机概念下建筑学界所历经的系列发展,从而引出经由普林斯发展后的有机建筑观。论文涵盖了普林斯自身所处的社会环境,包括其在生活上所收到
学位
本课题主要研究的内容为犹太建筑师弗雷德里克·基斯勒在20世纪20至60年代之间所提出的“生物建筑理论”,这种理论指向一种内向性的建筑学,注重建筑空间与人的身体需求和精神需求的深度结合,强调人、建筑、环境三者的复杂关联与有机融合,自下而上、由内而外地揭示了生物建筑的形态迭代机制以及空间自组织原理,对当代数字建筑的发展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因此基斯勒被称为前数字时代探索非线性建筑的先驱。本课题将基斯勒的“
学位
中国银壶的设计在新时代背景下产生了更广泛的意义,追踪银壶在历史上的发展溯源,并与不同材质的茶壶:瓷器茶壶、紫砂壶、玻璃茶壶进行多维度的对比,探究银壶在材质、功能、工艺、形式上的独特性。而当代银壶在复兴之路上在消费群体、审美造型、制作工艺在都产生了较大的变化。银壶能够得以复兴,离不开手工艺人对传统金属工艺的传承以及当代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变。创新成为了这一时代银壶发展的潜在动力,而这股动力的源泉来自于金
学位
随着经济发展,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需要愈发强烈,在这一背景下,社会对艺术设计领域的人才需求日益突出。首饰因其与人类身体紧密关联,具有与材料、技艺、文化和精神符号相互包容的复杂性,作为艺术设计范畴中较为特殊的一个门类,极能体现一个民族的文化、艺术意识水平乃至社会精神文明发展状况。中国高校也越来越重视首饰设计及相关专业的建设,教育者也在不断汲取西方的经验。因此对西方首饰设计教学理念的分析是具有一定借鉴性的
学位
《肌肤之目》是由芬兰当代建筑理论家尤哈尼·帕拉斯玛所作的一部建筑学经典理论著作,该书于1996年首次发行,一经问世就在世界范围内投掷了一枚温柔的炸弹。《肌肤之目》以建筑现象学为理论基础,重点讨论了建筑与人类感官之间的紧密联系,倡导一座静默的感官建筑。本课题是基于《肌肤之目》的实验性空间设计研究。首先,从三个方面对《肌肤之目》的写作背景进行分析,分别是:作者的写作和实践经历、书作内容的来源和参照、书
学位
伴随着世界各国文化的交融,大众的审美越来越趋向于多元化,各种风格的不断衍生,使得人们能够体验设计作品丰富的视觉呈现和个性化的情绪表达。近年来,时尚界掀起了一波数字艺术“复古”潮流,随着扁平化风格以及像素艺术等风格的出现,low-poly风格也逐渐走入大众的视野中。low-poly原本是三维数字模型中运用计算机建模的一种方式,由于早期的计算机技术发展不成熟而形成的一种复古的艺术风格,时隔多年,low
学位
长江流域(长江及其支流流经区域)是我国最具代表性的流域之一,内涵丰富的文化资源。自新中国成立(1949年)以来,长江沿岸经济文化建设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尤其近年来,国家相继出台一系列政策纲要用以推进长江流域内政治、经济、文化等多领域的协调发展。长江文化是一个时空交织、多层次多维度的文化复合体,与黄河文化对应代表了中国南方的文化体系,因此,对长江文化体系的研究、传承与发展逐渐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话题
学位
本课题主要研究内容为托马斯·赫斯维克多种设计作品,研究内容基于动态建筑和装置的角度出发,联系赫斯维克作品与“动态”之间的关系,包括生成与呈现等设计策略,探寻如何通过建筑空间设计不同方式对“动态”进行不同效果的表达与阐述,增强建筑和空间丰富性趣味性,更好运用设计策略进行实验设计。论文包括四个部分。第一部分:主要以赫斯维克相关经历及设计理念和动态建筑相关概念解读为主,从中总结出赫斯维克的设计理念以及“
学位
中国是世界上最早发现并使用大漆的国家,漆艺术的发展对世界各国艺术都有着深远的影响。漆画作为从漆器中脱胎而来的独立画种,其根基与前提是以大漆为中心进行的创作,漆材料为漆画的成长提供了根源性的能量。传统文化既有独特的艺术吸引力也有其局限所在,漆器在过去七千多年的历史中,一直呈现出的是实用与装饰两种样貌,形成了以工艺与技法为重的大环境。而这样环境下的刻板思维也被夹带进了漆画的创作,画面中呈现出的是材料与
学位
都铎王朝(Tudor dynasty)是英国君主专制的黄金时期,女王伊丽莎白一世(Elizabeth I)的统治时代同样是英国服饰刺绣发展的重要时期之一。此时服饰刺绣的繁荣与当时社会历史环境密切相关,都铎王朝正处于社会剧烈变革阶段,宗教改革、经济发展、文艺复兴、社会风俗的变化使得该时期服饰刺绣从宗教刺绣向世俗刺绣发生转变,英国历史上盛行的宗教刺绣也为世俗刺绣的发展铺垫了坚实基础。同时,伊丽莎白一世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