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EMD的湖北省耕地压力不同时间尺度分析与预测

来源 :华中农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12309828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民以食为天,耕地是粮食生产的物质基础,只有保障耕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才能确保粮食安全。随着改革开放进程加快,大量耕地被建设占用,人地矛盾异常突出,耕地等级不高、分布细碎化、后备资源不足,加之自然环境和人为活动的影响,造成优质耕地资源持续减少,我国耕地资源面临巨大压力。耕地资源压力状况受多种因素影响,表现出典型的非线性特征。经验模态分解(Empirical Mode Decomposition,简称EMD)是目前处理非平稳、非线性信号的较好的方法,可以克服传统分析方法无时域分辨率的缺点,能较好的应用于耕地压力的多时间尺度分析和预测研究中。选取湖北省为研究对象,运用修正的耕地压力指数模型测算其1978-2018年的耕地压力指数,并进行耕地压力的时序特征和重心迁移特征分析。运用经验模态分解方法,对1978-2018年耕地压力指数进行分解,并进行Hilbert变换得到周期和方差贡献率,进行不同时间尺度的波动性和趋势性分析。运用灰色关联度分析方法,初步筛选出11个与耕地压力指数密切相关的指标,数据标准化后,对驱动因子进行EMD分解,根据周期和方差贡献率确定各时间尺度驱动因子,并绘制了不同尺度的波动频谱图,运用逐步回归方程,构建不同时间尺度耕地压力变动的最优方程,探讨不同时间尺度变化的主要驱动因素。将经验模态分解的分量加入动力预测模型,分别从原始增长率不变和增长率变化两种角度,进行耕地压力指数的预测,并与传统的灰色预测模型进行对比,实现精度验证。得出了以下结论:(1)运用改进的耕地压力指数模型计算出湖北省1978-2018年耕地压力指数。从时间特征上来看:耕地压力指数在1978-2003年呈现波动上升趋势,压力逐渐增大;2003年达到峰值,为1.163,耕地压力状况为低压力;2003-2018年耕地压力逐渐减轻,到2018年减轻为0.859,实际人均耕地面积大于最小耕地保有量,耕地压力状态为无压力。从耕地压力的空间分布及迁移特征来看:中部最为乐观;西部最差,且有加重趋势;东部除武汉外,均处于中压力以下。1978-2018年耕地压力重心由孝感市移到武汉市,在纬度方向上,从北纬31.591°向南移动到30.229°,经度方向上,从东经114.245°向东移动到114.339°,累计移动距离为151.66km,其中1996-2006年重心迁移速率最快,为11.91km/年。(2)对1978-2018年的耕地压力指数进行EMD分解,共提取出2个本征模态函数和1个趋势量。在IMF1尺度,大约经历了16.7个周期波动,平均波动周期为2.4年,其中在1978-1995年周期长、振幅大,随后频率变快、周期缩短,振幅变小;在IMF2尺度,经历了5个周期,平均波动周期为8.2年,波动频率先慢后快,振幅由大变小;在趋势项尺度,1978-2003年耕地压力逐渐增大,到2003年左右达到峰值,随后,压力逐渐减轻。从各尺度的方差贡献率来看,主要以递增趋势为主,8.2年周期波动为辅。(3)根据周期和方差贡献率确定不同时间尺度的驱动因子,运用EMD和逐步回归方程相结合的方法,对不同时间尺度波动的驱动机制进行分析。得出:短期尺度各因子对耕地压力指数影响程度从大到小排序为:人均耕地面积>农民人均纯收入>机械化水平>化肥施用量>粮食单产>复种指数>灌溉水平。中期尺度各因子对耕地压力指数影响程度从大到小排序为:粮食单产>化肥施用量>城镇化率>人均GDP>建设占用比>农业产值比。长期尺度各因子对耕地压力指数影响程度从大到小排序为:粮食单产>人均GDP>农民人均纯收入>机械化水平>人均耕地面积>灌溉水平>农业产值比。短期尺度应关注粮食生产能力的提升,实行最严格的耕地保护政策,确保耕地数量不减少;优化种植结构,提高复种指数;中长期尺度特别注重社会经济因素,采取减少建设占用耕地,增加农业科技水平的投入,提高粮食生产力,减少化肥施用量等措施。(4)将各驱动因子的IMF分量加入预测模型,结合回归方程,预测了2019-2028年的耕地压力指数。若按原始年均增长率预测,未来10年,耕地压力指数有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2021-2025、2028年耕地压力为警报压力状态,其余年份为无压力状态。若原始增长率发生变化,提出了从社会经济和粮食生产角度的两种假设,若从社会经济角度进行假设,则耕地压力指数会有减轻,但2021年、2023年和2028年耕地压力指数仍然大于0.9,耕地存在不安全状态。若从粮食生产角度进行假设,耕地压力指数会大幅减轻,但2024年、2025年、2028年耕地仍然存在压力。并从平均模拟相对误差、RMSE、MAE三个指标,与传统的灰色GM(1:1)模型进行精度对比,数值均低于灰色预测模型,预测结果较好。
其他文献
纳米光子学的逆向设计在许多领域有广泛的应用,如超材料、纳米光学天线、光学分束器与模式复用解复用器等。这对纳米光子学器件的逆向设计算法提出了挑战。神经网络作为一种数据驱动的方法,在加快纳米光子器件的逆向设计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但直接通过神经网络进行逆向设计会导致输入的目标电磁响应的鲁棒性和稳定性问题。在逆向设计中我们无法先验的得到设计目标的准确信息,因此要求神经网络对输入的目标电磁响应具有鲁棒性,即对
糖尿病已经发展成为全球公共健康问题,具有发病率高和并发症严重的特点,胰岛素抵抗是其核心。随着饮食结构的改变,碳水化合物摄入量逐渐加大,正常人餐后血糖和血胰岛素快速升高,体内持续的高胰岛素水平可能导致胰岛素抵抗从而引发高血糖,最终发展为2型糖尿病。胰岛素抵抗与高尿酸血症具有紧密的联系,人群逐年上升的果糖摄入引起以胰岛素抵抗和高尿酸血症为代表的代谢综合征的流行。控制餐后血糖的临床药物(例如阿卡波糖等α
SiCp/Al复合材料相比于传统合金材料具有较高的比模量、比强度和比刚度,以及更好的尺寸稳定性等特点,被广泛应用于现代航空航天、光学精密仪器、电子、医疗等领域。Si C增强颗粒的存在导致在加工过程中刀具磨损严重且表面质量较差,使得该材料成为一种典型的难加工材料。采用有限元建模方法对SiCp/Al复合材料展开微细切削过程仿真,并研究微量润滑和激光表面熔融改性工艺对该材料可加工性能的改善,对该类材料在
牛顿反平方定律作为引力理论的基石之一,描述了小到日常物品大到天体间的相互作用,但在极小范围内它的正确性并没有得到足够高的验证。除此之外,自然界还存在着其他基本相互作用,趋于最朴素的想法,物理学家们致力于寻找一个统一理论去包含所有的相互作用形式。在漫漫统一路途上,出现了如等级问题、宇宙常数问题需要填补的鸿沟。由此提出的弦理论、膜世界理论、M理论等频频预言着额外维的存在,反平方定律在一定范围内将出现破
在基因组技术飞速发展的时代,蛋白质组学渐渐成为了研究者们着重研究的对象。蛋白质作为一种直接参与生物体生理生化活动的基础大分子物质,通常需要翻译后修饰(PostTranslational Modifications,PTMs)这一过程,才能转变为可以正常行使功能的成熟蛋白。糖化(Glycation)是一种很重要的翻译后修饰类型,蛋白质发生糖化的过程是一种由一系列生化反应组成的非酶反应过程,糖化反应最
实现农业高质量发展必须进一步强化科技支撑的作用。农业科技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是实现这一目标的关键环节。虽然基层农技推广力度在不断加大,但农业新技术在农村地区的扩散速度仍较为缓慢。因此,当前基层农技推广方式在技术扩散中的作用亟待深入研究。柑橘产业是桂林地区实现脱贫攻坚的重要产业之一,为促进柑橘产业可持续发展,基层政府采取多种措施有针对性地推广柑橘种植和柑橘覆膜技术。这两种技术的成功扩散对于发挥柑橘种
随着电脑手机的普及,互联网已经与人们生活紧密相连,持续影响着人们的思维方式与行为习惯,同时带来互联网经济的高速发展。在利好的大环境下,我国一些凭靠高新技术与创新商业模式的互联网企业如雨后春笋般应运而生,随之迸发的是互联网企业在资本市场的频繁运作,但新兴的互联网企业与成熟的传统企业相比,发展特征明显不同。例如:互联网企业大部分处于高速发展的成长期、风险系数大、无形资产比重大、未来收益具有较大的不确定
水果是农产品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日常消费中占据重要的地位。研究水果国内外市场整合程度,不仅有利于保证国内水果生产和消费的平衡性,而且有利于提高资源配置效率,优化水果市场的布局。基于此,在分析主要水果生产、消费和贸易情况的基础上,具体分析了水果国内外价格变动情况,国内主要水果市场空间相关性以及主要水果国内外市场整合,对于水果市场价格稳定、促进水果产业健康发展具有积极且重要的作用。本文梳理相关的理论和文
“十四五”规划中除了明确保障我国粮食安全及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外,还指出新五年计划的重点发展方向是实现农村和农业现代化。农业技术创新在此发展过程中的地位至关重要,其在要素替代、设备升级、生产方式转变等方面发挥着跨越式的促进作用。但由于农业技术创新本身不仅带有农业属性,还具有技术创新高投入、高风险等特征,仅依靠创新企业、科研机构和高校等的自身资本投入将无力为继,需要稳定且持续的资金支持。而包含政策性金融
秸秆焚烧会释放出各种气态污染物和颗粒物,严重影响到生态环境和人类的身体健康。虽然有研究采用系数法及统计数据推算我国秸秆燃烧对各种主要污染物的排放清单,也有研究关注秸秆燃烧季节中颗粒物的变化。但是很少有研究关注在秸秆燃烧季节,所有的主要大气污染物的变化及其相关健康风险。主要大气污染物包括颗粒粒径小于10μm(PM10)和2.5μm(PM2.5)、二氧化硫(SO2)、二氧化氮(NO2)、臭氧(O3)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