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铁连通对劳动力要素空间错配的影响研究:理论与中国经验证据

来源 :胡玉坤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ruce_8_8_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目标下,提升全要素生产率是国民经济提质增效的重要措施,而改善要素错配则是提升全要素生产率的关键途径。错配指生产要素的配置发生扭曲进而偏离有效配置的状态,其本质是一种效率损失或资源浪费。在我国,要素错配是多维度的,体现在企业间、部门间以及区域间等不同维度。其中,企业间和部门间的要素错配已被广泛视为阻碍经济发展和全要素生产率提升的重要因素。相比之下,区域间的要素错配则往往容易被忽视。随着我国市场配置主导功能的确立,促进劳动力要素跨地区流动成为提高整体收入水平并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的重要举措,但与此同时,财政分权体制下地方政府的竞争性发展策略又导致我国各地区间长期面临着普遍的市场分割问题,这严重限制了劳动者在区域间的自发流动,致使劳动力要素在地区间的配置扭曲愈发突出,即产生劳动力空间错配,最终损害了整个区域乃至国家的要素使用效率和劳动者福利。因此,在当前我国追求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新阶段,降低劳动力要素空间错配可能是比技术创新更集约的发展手段。我国劳动力要素的空间错配主要源于制度扭曲造成的市场分割,而作为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长期博弈的结果,制度性市场分割往往需要通过长期的制度改革予以解决,在短期内无法消除。在此背景下,交通基础设施作为一种综合性目标的政策措施,可充当制度改革过渡阶段的政策缓冲工具。与针对性的改革措施不同,交通基础设施是涉及社会民生、区域经济、国家安全等多方面的综合发展措施,其对于生产要素的空间配置而言是一种相对外生的政策冲击。尤其在我国高铁网络快速发展的背景,充分发挥高铁在城市间的时空压缩效应,有助于削弱和规避市场分割对要素空间配置造成的负面效应。为此,本文系统考察高铁连通与城市间劳动力空间错配的因果关系,试图探索制度改革过渡阶段保障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有效措施。本文基于空间均衡理论以及我国区域市场分割的现实背景,不仅考察了高铁连通对城市间劳动力要素空间错配的影响,还分别从城市相对区位条件、劳动力流动和企业迁移三个方面检验了高铁的作用路径。同时,本文还考察了在不同的高铁便利度、劳动力转移障碍以及行业属性条件下,高铁连通在劳动力要素空间配置上表现出的异质性效应。由于改善空间错配的最终目的是促进区域经济发展,本文通过考察高铁连通在中心城市和外围城市之间的区域加总效应和分布效应,从更直观的角度进一步揭示了高铁在影响劳动力空间错配后所产生的区域经济效应,并据此探讨高铁“虹吸效应”的实际利害。为了获得更可靠的经验证据,本文结合城市层面的宏观数据和企业层面的微观数据构建了“城市对-行业”结构的面板数据和空间错配指标,并采用严谨的因果推断方法对理论假说进行了实证检验。本文共分为八个章节展开分析。第一章为绪论,主要介绍了研究背景与意义、研究内容与方法、基本概念以及主要创新点。第二章为文献综述,主要梳理并回顾了相关的研究发现与进展。第三章为理论分析,首先借助空间均衡模型解释了空间错配的内涵和测度方法,并证明了高铁连通对劳动力空间错配的影响,在此基础上构建了一个理论框架,从城市相对区位条件、劳动力流动和企业迁移三个方面解释了上述影响的作用机制。第四章为概念辨析和特征事实描述,首先介绍了高铁的标准范畴、发展历程以及区域分布状况;其次解释了空间错配的内涵和测度方法,并采用我国的微观企业数据进行测算,进而描绘了我国城市间劳动力要素空间错配的演化趋势和区域分布情况。第五章为基准实证部分,基于我国的经验证据检验了高铁连通对城市间劳动力要素空间错配的因果效应,并考察了上述效应的异质性。第六章为影响机制检验,基于理论分析部分提出的研究假说,采用中介效应模型和调节效应模型等方法检验了高铁连通对劳动力空间错配的影响机制。第七章为拓展分析,通过估计高铁在中心-外围城市之间的区域加总效应和分布效应,考察了在高铁影响下劳动力空间错配的改变所产生的区域经济效应。第八章总结了本文的主要结论,并据此提出政策启发和研究展望。通过本文的理论分析和实证检验,得出以下主要结论:第一,同行业的劳动生产率或工资在城市间的发散程度越大,则区域加总产出和劳动者福利的损失越大。因此,劳动力空间错配可由同一行业的劳动生产率或工资在城市间的发散程度来衡量。第二,从2005年到2013年我国制造业的劳动力空间错配程度整体上升了4.3个百分点,绝对水平达0.7以上。在区域分布上,东部地区的劳动力空间错配程度最低,中部地区的劳动力空间错配程度也相对较低,西部地区是劳动力空间错配程度最高的地区,东北地区劳动力空间错配程度略高于全国的平均水平。第三,高铁连通有助于抑制城市间劳动力的空间错配。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高铁连通可使劳动力空间错配的程度平均下降4.5个百分点,并且该效应表现出一定的空间溢出性和时间滞后性。同时,当高铁引致的时空压缩效应提升1个百分点,城市间劳动力空间错配程度平均下降1.33个百分点。第四,高铁连通对劳动力空间错配表现出异质性影响。首先,高铁运输的便利程度越高,其对劳动力空间错配的抑制效应越强;其次,城市间劳动力转移难度越大,高铁连通对劳动力空间错配的抑制作用越弱;最后,高铁连通对劳动力空间错配的抑制效应在技术密集型和资本密集型行业上更为强烈。第五,高铁连通可通过改变城市相对区位条件、劳动力流动和企业迁移三种机制路径抑制劳动力空间错配。首先,高铁连通提升了城市间加总的市场潜力,这相当于改善了城市的相对区位条件,有助于降低劳动力空间错配程度。其次,高铁连通显著增加了城市间的流动人口和劳动力,劳动力流动又可以显著抑制劳动力要素空间错配。最后,高铁连通促进了产业空间集聚和产业专业分工,这些企业迁移活动又进一步抑制了劳动力要素空间错配。此外,城市相对区位条件的改善也是高铁促进劳动力流动和企业迁移的重要机制。第六,高铁对空间错配的抑制效应不仅提升了行业的区域加总经济绩效,还在中心城市与外围城市之间产生分布效应。首先,高铁连通显著提升了整体制造业区域加总的劳动生产率水平、就业规模以及产出。并且,空间错配的改善有助于强化上述区域加总效应。其次,高铁开通后,中心城市和外围城市的行业劳动生产率均获得显著提升,同时也造成了中心城市与外围城市之间要素的“虹吸效应”。但从要素使用效率角度来看,两类城市均能够从中获益,表明“虹吸效应”本质上是纠正要素空间错配的过程。
其他文献
随着中国综合国力的提升,中国国际影响力的扩大,中国的企业在国际上的经营活动也越来越频繁。中国本身作为一个资源消耗大国,加之经济飞速发展,各方面建设速度加快,大量的基础性资源需要从国外进口,大宗商品类货物尤甚。同时经济全球一体化发展的趋势,使我们面临的经济环境越来越复杂,国际交易形式复杂多变,大宗商品作为反映宏观经济的微观基础之一,价格波动也越来越剧烈,企业面对的不确定性逐渐增多,这就更需要我们在复
学位
报纸
2019年底新冠疫情突然在武汉爆发,目前还在寻找新冠病毒的起源,病毒的起源仍无定论。2020年一季度,新冠疫情迅速蔓延至全国,打击了我国经济的发展,导致中国该季度GDP增速同比下降6.8%,为防控疫情,2020年1月底,全国大部分地区的售楼处关闭,房地产交易瞬间进入零成交的“冰点”时刻,这种“冰点”时刻是史无前例的。作为满足居民居住需求,购房对于居民而言是一件人生大事,而居民的购房决策受到诸多因素
学位
报纸
人脸识别作为近几年非常热门的技术概念,它被使用的安全与保障系数性却一直令人质疑。随着其应用领域的拓宽,被滥用趋势逐渐显现并加强,政府作为城市和社会的主要管理者,亟需对其进行有效规制。人脸识别技术蛰伏着巨大的经济利益,一味地禁止其使用并非明智选择。行政手段作为有力抓手如果作用发挥得当,对我国的大数据治理具有重大意义。但是目前行政规制机制的齿轮却运转不良,主要表现在行政规制依据针对性、体系性缺失;行政
学位
根据2021年我国公布的第七次人口普查数据,2020年我国流动人口总量已经达到3.7亿人,与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流动人口增长了69.73%。如此巨大的流动人口数量必将对我国的社会经济发展产生重大的影响作用,人口流动的趋势也在逐步影响着我国的城市经济格局。2020年,我国已经有16座城市人口超过千万,有91座城市人口超过500万,同时我国城市住宅均价过万的城市将近30个。人口是经济活动
学位
针对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特点,将在校师生分为无知者、传谣者和智者三类,建立了一类在线社交网络谣言传播模型;应用微分方程定性理论讨论了模型的边界平衡点和正平衡点的局部稳定性,仿真研究了通过控制模型参数达到控制谣言传播的策略.结果表明,只有教师(智者)经常联系学生、及时告知突发事件真相、正确引导学生,并通过网络舆情教育讲座等形式提升学生辨别是非的能力,努力实现“谣言止于智者”,才能有效抑制网络谣言的传播.
期刊
本文研究的主要内容是老龄化对经济增长要素的影响。通过查阅文献发现,无论是我国研究者还是外国研究者对于人口老龄化对经济发展影响的方向都存在着完全对立的两方。传统观点认为老龄化会导致劳动力投入减少从而对经济发展产生负向影响,另一部分学者则通过实证发现技术进步特别是人工智能的发展能够改变其影响路径,使老龄化对于经济发展产生正向的影响。为了探索老龄化对经济增长影响的方向和持续周期,本文选取1990年至20
学位
报纸
采用Kano问卷调查方法,分析不同使用目的用户对中医医院微信公众号各功能点关注度的优先级排序,提出建议,包括明确自身定位、针对性功能开发等,从而构建特色微信公众号服务平台,促进中医医院品牌建设和微信公众号长期发展。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