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洛河流域蝽类(Pentatomoidea)昆虫物种多样性研究

来源 :陕西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6次 | 上传用户:uuuuurzm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蝽类(Pentatomoidea)是昆虫纲一个较大的类群,属于昆虫纲半翅目(Heimptera)异翅亚目(Heteroptera),其大多数为植食性种类,是重要的农林害虫,发生期危害种类多、数量大,常使农作物减产,有关蝽类昆虫的多样性研究得到了广泛的关注。北洛河流域地处陕北黄土高原,水土流失十分严重,近些年,该地区实行退耕还林,生态恢复成效很大,作者于2008年5月至9月期间,对北洛河流域的蝽类昆虫进行了调查研究,以期为该地区生物多样性保护、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和农业害虫防治提供一些基础资料。本文运用物种多度、种-多度模型、多样性指数、相似性系数、PCA、聚类及多元逐步回归等分析方法,对北洛河流域蝽类物种多样性的现状进行了研究,结果如下:1.调查共采集到蝽类昆虫标本3893号,隶属18科63属74种,17种为陕西省新记录种。其中,黾蝽科Gerridae 1属1种,负子蝽科Belostomatidae 1属1种,蝎蝽科Nepidae 1属1种,盾蝽科Scutelleridae 2属2种,蝽科Pentatomidae 20属24种,盾蝽科Stenocephalidae 1属1种,异蝽科Urostylidae 1属2种,同蝽科Acanthosomatidae 1属2种,盲蝽科Miridae 5属7种,猎蝽科Reduviidae 5属5种,缘蝽科Coreidae 14属15种,网蝽科Tingididae 1属1种,花蝽科Anthocoridae 1属1种,龟蝽科Plataspiddae 1属1种,长蝽科Lygaeidae 5属6种,红蝽科Pyrrhocoridae 1属1种,瘤蝽科Phymatidae 1属1种,土蝽科Cydnidae 1属1种。蝽科和缘蝽科的物种数量最多,占到总数的37.73%和24.35%,负子蝽科、蝎蝽科和狭蝽科的物种数量最少,不到0.1%,横纹菜蝽Eurydema gebleri Kolenati和褐伊缘蝽Aeschyntelus sparsus Blote的数量最多,在北洛河流域居于优势地位。统计还显示,北洛河流域蝽类单属种多达55属,占到总种数的75.34%。2.对不同月份、地点和生境的蝽类进行了数量和物种多度分析,不同月份数量排序为9月份>7~8月份>6月份>5月份;不同地点数量排序为富县>甘泉>志丹>洛川>黄陵>吴起;不同生境数量排序为灌草丛>农田道路>河滩草地>溪流。蝽类物种多度分析显示:各月份的优势种不同,且季节性共有种和特有种比较丰富,9月份特有种最多;不同地点中甘泉的物种数量最多且特有种最多;不同生境中,灌草丛的物种最丰富,数量最多,溪流的物种分布比较单一。3.对蝽类物种及不同月份、地点、生境的蝽类种—多度模型进行了拟合,分析结果显示,北洛河流域蝽类昆虫的分布基本上服从Preston对数正态分布,这反映了蝽类群落中富集种和特有种的数量都比较少,即处于中间状态的物种比较多,说明了该研究区域环境比较均质,适合多个蝽类物种共存。4.不同月份、地点、生境的多样性分析显示,(1)不同月份的H′和R的变化趋势一致,与月份增加呈正比,即9月份>7~8月份>6月份>5月份;Dm与H′和R的变化趋势恰好相反;Jsw是9月份>5月份>7~8月份>6月份。(2)不同地点H′的变化趋势是洛川>黄陵>甘泉>富县>吴起>志丹;R是甘泉>洛川>黄陵>富县>志丹>吴起;Dm是吴起>富县>甘泉>志丹>黄陵>洛川;Jsw是洛川>黄陵>吴起>富县>甘泉>志丹。(3)不同生境的H′的变化趋势是农田道路>灌草丛>河滩草地>溪流;R是灌草丛>农田道路>河滩草地>溪流;Dm与H′的变化趋势恰好相反,即溪流优势度最高为0.9709,而农田道路的优势度最低;Jsw是农田道路>河滩草地>灌草丛>溪流,溪流的物种多样性和丰富度最低,其优势度最高,物种分布及不均匀。5.对不同月份、地点和生境的蝽类物种分布进行了相似性及聚类分析,结果表明:(1)各月份之间的相似性均极显著(P<0.01),6月份与7~8月份的相似性最高,5月份与6月份的相似性最低;(2)吴起和富县的相似性显著(0.01<P<0.05),其他各县之间的蝽类物种相似性均为极显著(P<0.01);志丹和甘泉的相似性最高。(3)农田道路、灌草丛、河滩草地三种生境之间的蝽类物种分布相似性都为极显著(P<0.01),其中灌草丛与河滩草地的相似性系最高,而溪流与其他三种生境的相似性不显著(P>0.05),且都呈负相关。6.采用主成分分析(PCA)对不同地点的气候因素与蝽类物种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不同地点气候因素和蝽类物种的主成分累计方差贡献率分别达到了94.820%和90.477%,占取了绝大多部分信息量,可以代表北洛河流域不同地点的整个气候和物种特征。此外,还列出了各个气候因素和蝽类物种因子的载荷矩阵,主成分分析结果比较理想。7.对气候因素和蝽类物种进行了多元逐步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入选回归方程的气候因素有5个,其中5~9月份平均气温、极端最高温和5~9最低降水量这三个因素是本实验蝽类昆虫物种数量和多样性的主要阻碍因素。而5~9月份最高温、5~9月份最低温、年平均日照时数这三个因素则对蝽类昆虫的物种数量、多样性、优势度和均匀性有较大的影响。
其他文献
三波混频过程中的非线性频率转换是非线性光学领域的一个基本感念。获得具有可调谐特性的相干光源依赖于晶体中的非线性频率转换,在转换过程中,两束不同频率的光入射到非线性晶体中,会以和频(SFG)或差频(DFG)的形式产生第三束光。由于在三波耦合过程中,影响频率转换效率的相位匹配条件对入射光频率非常敏感。因此,必须以适当的入射角度,温度和其它调谐机制来保证有效的频率转换。实际中,宽带频率的转换在超短脉冲光
神经编码是神经科学领域的一个重要课题。对于神经编码的认识已经建立了基本框架:频率编码和时间编码等。长期以来,神经纤维作为神经编码的基础,被认为起着传导通道的作用,其功能在于将携带信息的、具有一定时间先后顺序的电位变化信号转换为动作电位序列串,并忠实地传导到神经中枢,或是将神经中枢的信息传递给外周运动神经或是中间神经元。然而,轴突重复兴奋后表现的兴奋后抑制(Postexcitatory Depres
骨骼肌是哺乳动物运动系统的重要组织,哺乳动物通过骨骼肌舒缩来完成躯体运动。甘肃鼢鼠(Myospalax cansus)是我国黄土高原特有地下鼠,终身营严格地下生活,为适应地下低氧环境,其结构和功能都出现了很多变化特征。本文拟通过对低氧条件下甘肃鼢鼠和SD大鼠骨骼肌特征进行比较,旨在探讨甘肃鼢鼠骨骼肌低氧适应机制。研究结果如下:1.运用形态学方法对常氧、低氧2周和低氧4周后甘肃鼢鼠及SD大鼠骨骼肌形
小波分析是近二十年来受到科技工作者密切关注的一个领域,它是研究调和分析和处理信号图像的重要的崭新的非常有效的工具。从数学角度看,小波实际上是在特定空间内按照小波基函数对函数的展开与逼近。小波基函数不仅具有快速衰减、充分光滑、能量集中在局部的特性,而且还拥有傅里叶变换无法比拟的重要思想,时间频率的联姻,尺度变焦,更多的基,稀疏表示,非线性对角化等。由于小波分析被广泛应用于基础科学、应用科学尤其是信息
大力发展农业生产需要有效地控制农业害虫.通常情况下,人们通过周期性地喷洒杀虫剂或引入天敌来控制害虫数量.害虫综合管理是综合应用生物,化学,人文和机械控制等策略来防止害虫爆发,并保护生态环境.在本文中,我们建立害虫-天敌生态系统,并在模型中引入脉冲式生物控制和化学控制的同时允许害虫和天敌种群在斑块间扩散.主要目的是研究种群在斑块间的扩散速率,农药喷洒的时间,杀死害虫的比例及投放天敌的数量对害虫控制的
设压缩函数族其中(?)i,有0<|ri|<1,则存在非空紧集T满足称T为自相似集,为自相似集T的迭代函数系.分形是一种特殊的集合,自相似集又是一种特殊的分形,把由一个集合的局部进行适当放大,可得集合本身的性质,称为自相似性.本文主要考虑迭代函数系,p是奇数,且p≥3,则存在自相似集Ep,满足受相关文献的启示,讨论自相似集Ep与其平移的并集的自相似性.李艳晓研究了五分康托集与其平移的并集的自相似性,
热电子效应是当今凝聚态物理学研究的前沿课题。纳米管是一个非常广泛的结构,其具有独特的力学、光学、和电学性质,研究其中的热电子效应,对于深入理解其物理性质、探索其应用途径都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在建立薄圆柱型纳米管模型的基础上,用理论推导的方法,得出了三维电子—一维声子模型中能量转移速率的一般表达式,并将结果应用到碳纳米管上。如今,集成电路和半导体电子器件的尺寸已经越来越小,单位面积上芯片的电子元件密度
行为神经内分泌效应是指神经内分泌系统能调节个体行为的发生和改变,个体的行为也能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其神经内分泌系统的功能。田鼠属动物由于种间亲缘关系密切,但其婚配制度及繁殖特性有很深刻的种间差异,再加上不同婚配制度田鼠具有明显的行为神经内分泌差异,通过比较研究可揭示田鼠不同婚配制度社会行为形成的机制,并可提供丰富的神经生物学信息,所以田鼠属动物成为社会行为神经内分泌学比较研究的理想动物模型和热点研究对
超声检测法与目前广泛使用的基于光散射、电子透射等原理的方法相比具有操作简单、不损伤待测对象的优点,可以实现在线检测。本文在详细总结了目前对软物质凝胶形成过程研究工作的基础上,运用超声检测法和流变学方法对明胶和丙烯酰胺凝胶形成过程进行了研究,得出如下结论:1.以戊二醛(Glu)交联明胶形成的软物质凝胶材料的成胶过程为模型,用超声衰减检测法检测了不同体积的交联剂和不同浓度的明胶溶液形成凝胶的变化过程。
水是宝贵的自然资源,是整个生物界存在的基础。随着社会的发展,人类的生活和生产活动对可供利用的水资源造成了污染,并进一步危害着人类的健康,因此,高效的水处理方法是人们探求的热点。在传统的水处理方法不能满足新的环境标准要求时,声空化和水力空化技术作为新的水处理方法诞生了。现有的超声实验处理装置存在机电转换效率低、能耗大等缺点,并且空化效应只发生在超声发生器附近,空化范围被限制在有限区域内,因此,声空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