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心室室壁瘤外科治疗效果的临床研究

来源 :北京协和医学院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y272020444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左心室室壁瘤(left ventricular aneurysm,LVA)是急性心肌梗死后的一种严重并发症,发生率为8%~15%。关于左心室室壁瘤的定义目前仍有争议,经典定义是指心肌梗死后瘢痕组织形成、呈囊袋样矛盾运动的室壁瘤。目前,我国仍有庞大的冠心病人群,尽管随着目前溶栓、冠脉介入的发展以及胸痛中心的建立,室壁瘤的发生率有所下降,但心肌梗死后发生室壁瘤的患者临床症状往往较重,如不进行干预,可导致室性心律失常、左室重塑、心力衰竭、心室破裂等,这带来了巨大的社会和经济负担。对于心肌梗死后室壁瘤的外科治疗已有六十年的历史,但目前关于室壁瘤的外科治疗仍存在争议。2018年欧洲心脏病学会/欧洲胸心外科学会(ESC/EACTS)指南建议,对于左室功能低下的患者而言,若纽约心功能分级(NYHA)Ⅲ/Ⅳ级、室壁瘤较大、大块左心室血栓形成、室壁瘤造成心律失常,则在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oronary artery bypass grafting,CABG)同时可行室壁瘤切除(推荐等级Ⅱa,证据等级C)。然而,指南对于室壁瘤手术方式的选择没有具体的推荐和指导,目前学术界对于室壁瘤手术策略的制定也尚无定论。多数学者认为,较小的室壁瘤可以选择标准线性缝合技术,而针对较大的室壁瘤可以选择左心室几何重建技术。对这两大类主流手术方式的疗效比较研究,孰优孰劣目前尚有争议,且既往很多研究样本量均较小,随访时间较短。因此,我们有必要开展研究进一步探讨左心室室壁瘤的治疗方案。本研究回顾性分析1999年1月~2021年3月期间于我院住院接受左心室重建术(left ventricular reconstruction,LVR)的室壁瘤患者的基本资料并随访术后远期恢复状况,分析患者临床特点,比较采用不同术式行左心室重建术的临床疗效。本研究纳入的人群为狭义室壁瘤患者。首先比较两大类主流手术方式——线性缝合术和左心室成形术的治疗效果。其次,对左心室心内膜环缩法与心室内补片法这两种左心室成形术再行进一步比较分析。再者,我们探讨二尖瓣成形术对合并中大量及以上二尖瓣反流同期行左心室重建术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患者预后的影响。此外,在这些室壁瘤手术患者中,存在少部分因为冠状动脉严重病变等原因无法同期行再血管化治疗的患者。研究发现,因冠状动脉远端广泛而严重的动脉粥样硬化而不能进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的患者死亡率高,而对无法同期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的室壁瘤患者远期预后的报道甚少。鉴于这个临床问题,我们进一步分析这一比较罕见人群的临床特征和远期预后,为室壁瘤外科治疗提供临床证据。本研究共分四个章节进行论述:第一部分线性缝合术和左心室成形术治疗左心室室壁瘤的远期疗效分析目的:研究线性缝合术和左心室成形术对左心室室壁瘤的远期疗效。方法:连续性收集我院1999年1月~2021年3月期间行左心室重建术的缺血性左心室室壁瘤患者,按照室壁瘤手术方式将患者分为两组:线性组(线性缝合术),成形组(左心室成形术)。用Kaplan-Meier法分析生存率。采用单因素Cox分析影响患者预后的潜在混杂因素,并用多因素Cox回归进行校正。研究主要指标为主要心脑血管不良事件(major adverse cardiovascular and cerebrovascular events,MACCE)发生率。结果:本研究共纳入1614例患者,平均年龄58.1±9.8岁,女性占比15.0%。其中线性缝合术1138例(70.5%),左心室成形术476例(29.5%)。两组围术期死亡率之间无明显差异(1.2%vs 1.9%,P=0.307)。中位随访时间为71.0[40.0,117.0]月。远期随访中,与线性组相比,成形组死亡率(风险比[hazardratio,HR]:0.83,95%置信区间[confidence interval,CI]:0.64-1.08,P=0.165)和 MACCE 发生率(HR:0.88,95%CI:0.72-1.07,P=0.208)之间无明显差异。同时,在多因素Cox分析中,成形组仍显示未降低全因死亡率(HR:0.92,95%CI:0.70-1.20,P=0.534)和 MACCE 发生率(HR:0.95,95%CI:0.78-1.16,P=0.627)。然而,术后早期超声心动图结果显示,左心室成形术后左心室射血分数改善程度明显优于线性缝合术(P<0.001)。结论:在冠心病导致的左心室室壁瘤患者中,左心室成形术和线性缝合术后患者远期免MACCE生存率相当,而前者能更有效改善心脏收缩功能。第二部分左心室心内膜环缩法与心室内补片法治疗室壁瘤的疗效比较目的:在冠心病导致的左心室室壁瘤患者中,比较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同期行心内膜环缩法和心室内补片法对患者远期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过去22年在我院因缺血性左心室室壁瘤行左心室成形术的患者,共476例(心内膜荷包环缩法401例,心室内补片法75例)。采用倾向评分匹配(propensity score matching,PSM)实现基线资料的平衡,得到73对患者。用Kaplan-Meier法分析生存率。主要研究指标为全因死亡率,次要指标为术后早期情况及免MACCE发生率。结果:本队列患者平均年龄57.1±10.1岁,以男性为主(85.8%)。与环缩组相比,补片组明显延长了体外循环时间和主动脉阻断时间(P<0.05)。中位随访时间为74.5[49.0,123.0]月,随访期间共有76例(16.0%)患者死亡,137例(28.8%)患者发生MACCE事件。在PSM前,与环缩组相比,补片组术后明显增加了远期死亡率(HR:2.75,95%CI:1.63-4.65,P<0.001)和 MACCE 事件发生率(HR:2.20,95%CI:1.44-3.36,P<0.001)。PSM后补片组显示增加远期死亡率的趋势(HR:1.93,95%CI:0.94-3.94,P=0.067),且增加了远期 MACCE 发生率(HR:2.13,95%CI:1.17-3.90,P=0.011)。结论: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同期行左心室重建术治疗缺血性室壁瘤时,与左心室心内膜荷包环缩法相比,心室内补片法可能与远期死亡率和MACCE发生率增加有关。第三部分二尖瓣成形术对合并中大量及以上二尖瓣反流同期行左心室重建术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患者预后的影响目的:探讨二尖瓣成形术对合并中大量及以上二尖瓣反流同期行左心室重建术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本研究为单中心回顾性队列研究,纳入1999年7月至2021年3月于我院同期行左心室重建术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且合并中大量或大量二尖瓣反流的患者,根据是否行二尖瓣成形术,患者被分成两组。生存分析采用Kaplan-Meier法进行分析。采用LASSO回归筛选MACCE的潜在危险因素,然后进行多因素Cox分析。主要研究终点为MACCE发生率。结果:106例患者平均年龄59.2±10.4岁,女性占17.9%。所有患者均行CABG和LVR,合并MVr者占58.5%,无MVr者占41.5%。术前LVEF平均为41.1±8.5%。中位随访时间为61.0[27.3,95.0]月,24名患者(22.6%)在随访期间发生了全因死亡,而30名患者(28.3%)发生了 MACCE。同期行MVr与总体死亡率(HR:1.02,95%CI:0.45-2.29,Plogrank=0.967)和发生 MACCE(HR:0.96,95%CI:0.46-1.98,Plogrank=0.907)的风险降低无关。经LASSO回归筛选,心室血栓和LVEF是预测MACCE发生的影响因素。将年龄、心室血栓和LVEF纳入多因素Cox分析后发现,心室血栓(HR:0.21,95%CI:0.04-0.94,PCox=0.042)和 LVEF(HR:0.92,95%CI:0.88-0.97,PCox<0.001)仍是 MACCE 的预测因素。结论:同期二尖瓣成形术无法降低缺血性室壁瘤合并中大量及以上二尖瓣反流患者的远期死亡率和MACCE发生率,术前心室血栓和LVEF可能是MACCE发生的潜在预测因子。第四部分无法同期再血管化的室壁瘤手术患者远期疗效分析目的:在合并严重冠状动脉病变的左心室室壁瘤患者中,探讨左心室重建术对无法同期行再血管化治疗的患者早、远期结局的影响。方法:连续性收集我院1999年1月至2021年3月期间因缺血性左心室室壁瘤行左心室重建术且同期无法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的患者71例,分析其围术期结果和远期生存情况,采用Kaplan-Meier法分析生存率,Cox 比例风险模型分析MACCE的影响因素。结果:纳入的71例患者中,平均年龄54.7±11.4岁。EuroSCORE评分平均为10.3±3.1分。围术期低心排综合征发生率为15.5%,均行主动脉内球囊反搏辅助治疗。围术期二次开胸止血1例(1.3%),围术期心肌梗死和死亡各1例(1.3%)。与术前相比,术后左心室射血分数明显改善,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明显缩小(均P<0.001)。中位随访80.0[60.0,119.0]月,总体5年、10年免MACCE生存率分别为 87.8%和 66.1%。结论:无法同期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的左心室室壁瘤患者临床症状偏重,左心室重建术能有效改善心脏收缩功能并获得满意的早期和远期疗效。
其他文献
针对当前激光干涉高分辨率位移测量误差大的问题,设计了基于PLC的激光干涉高分辨率位移测量系统。首先接收激光干涉仪发射信号,然后将激光干涉信号进行光电转换,通过可编程逻辑控制得到激光干涉高分辨率位移测量结果,并将结果显示给用户,测试结果表明,本系统的激光干涉高分辨率位移测量精度超过92%,激光干涉高分辨率位移测量灵敏度高,获得理想的测量结果,并且激光干涉高分辨率位移测量结果明显优于其他系统,具有更高
期刊
研究背景:睡眠是周期出现的一种自发和可逆的静息状态,表现为机体对外界刺激的反应性降低和意识的暂时中断。睡眠占据人生三分之一的时间,有重要生理功能,可消除疲劳,提高记忆力,增强机体免疫力,调节情绪,促进儿童成长发育,加快皮肤再生等。严重的睡眠障碍会导致神经反射受损,疼痛阈值下降,记忆力减弱,葡萄糖耐量受损、激素分泌紊乱,免疫力低下,交感神经活性升高等。手术和麻醉是对机体的伤害性刺激,经历全身麻醉及手
学位
单纯疱疹病毒Ⅰ型(Herpessimplex virus 1,HSV-1)感染是人类所面临的重要公共卫生问题。根据世界卫生组织报道,目前约70%的人口感染了单纯疱疹病毒。HSV-1感染后会引起口唇疱疹、疱疹性咽颊炎和疱疹性脑炎等疾病,且在新生儿和免疫缺陷病人感染后发病和死亡率增加。这类病毒通过在神经元中建立潜伏而导致终生感染,并可以经历再激活,从而促进复发性疾病和新的感染。HSV在机体中可以持续存
学位
SARS-CoV-2引起的新冠肺炎在全球的迅速蔓延,对全球公众健康构成前所未有的威胁。疫苗是抗击新冠肺炎最有效的公共卫生工具之一,在已被批准用于预防新冠肺炎感染的候选疫苗中,灭活疫苗在抗原结构的完整性和免疫原种类的多样性方面具有独特优势。临床试验表明,目前批准的灭活疫苗可以预防95%以上的重症感染,但灭活疫苗如何刺激免疫系统以引发保护性免疫反应,特别是在组织中如何发挥作用尚不清楚。另一方面,当前对
学位
登革病毒(Dengue virus,DENV)通过蚊媒传播,感染人类后会引发登革热(Dengue fever,DF)。非编码 RNA(Non-coding RNA,ncRNAs)参与了 DENV感染过程,作为ncRNAs的重要组成部分,长链非编码RNA(Long non-coding RNA,LncRNAs)在DENV感染的研究还处于起步阶段,本论文旨在探讨LncRNAs在登革感染过程中的作用机制
学位
主动脉夹层发病急、致死率高,常合并多种严重并发症,是人们生命安全的重要潜在威胁之一。对主动脉夹层起病与疾病进展的认识将影响治疗策略的制定。本研究将系统、全面地介绍主动脉夹层这一疾病的特点与治疗历史的发展,以期加深人们对该疾病的了解,同时,通过对本中心近十余年主动脉疾病的收治情况,统计并分析主动脉夹层在我国的流行病学特点和治疗现状,特别是不同手术方式的选择,并与国外情况相比较,为日后治疗策略以及研究
学位
近年来,随着工业检测技术的不断快速发展,非接触式激光测量技术因其无损检测、实时性以及良好的精确性等特点,在测量领域得到广泛应用。针对工业生产线上产品质检、设备监控以及轨道变轨轨距检测等应用测量环境,存在测量范围较远、多节点铺设等测量需求。高精度的激光三角位移传感器设备测量范围小,而精度高、测量范围大的激光三角位移传感器设备存在光路复杂、价格高昂等缺点,不符合大规模布设设备的要求。本文基于激光三角法
学位
第一部分 心脏磁共振特征追踪技术评估梗阻性肥厚型心肌病患者心肌纤维化程度及其与室性心律失常的相关性研究目的:既往研究表明超声斑点追踪技术评估的心肌应变参数与肥厚型心肌病(Hypertrophic cardiomyopathy HCM)患者心肌纤维化(Myocardial fibrosis,MF)和室性心律失常(Ventricular arrhythmias,VA)有关。心脏磁共振特征追踪技术(Ca
学位
背景:心力衰竭(HF)是各种心脏疾病的晚期阶段。近年来,越来越多研究表明免疫系统,包括免疫细胞、免疫活性物质(如细胞因子)、免疫器官,在HF的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免疫系统的失衡可加速HF的进展,并产生不良预后。各种免疫器官(如骨髓、脾脏)产生的免疫细胞及其分泌的免疫活性物质可以通过外周血运输到心脏,并影响心脏的稳态。研究发现,心脏和脾脏间的相互影响或“对话”(被称为“心脾轴”)可能参与缺血性HF
学位
(第一部分)全身成像三维量化法定量评估主动脉瓣反流:与心脏磁共振的对比研究目的:探讨全身成像三维量化(general imaging three-dimensional quantification,GI3DQ)法定量评估主动脉瓣反流(aortic regurgitation,AR)严重程度的可行性及准确性,以及GI3DQ法测量的主动脉瓣反流容积(aortic regurgitant volume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