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动者、公共空间与城市环境问题——以上海A城区为个案

来源 :上海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16873001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迅速发展,环境状况却日益恶化;环境问题已经成为严重制约我国现代化建设的一个重要社会问题。本文试图以社会行动者的环境行为这一新的理论视角为切入点,通过揭示环境行为与环境问题的关联,对城市环境问题做出一种初步的解答和理论阐释。 本研究选择上海某一中心城区(A城区)为研究基地,充分查阅与掌握相关的文献资料,深入田野进行观察,开展深度访谈,了解与环境行为相关的焦点事件。同时,研究还进行了问卷调查,以便更准确地把握带有普遍性的资料。 以往的环境社会学研究大都是宏大叙事式的,本研究独辟蹊径,立足于人们的日常环境行为,以日常生活的经验为基础去揭示当代中国环境城市问题产生的深层原因。本文认为,所有的环境问题都是人“制造”出来的,都以这样或者那样的方式与人的行为相关。由此,本文以“行动者及其环境行为”作为理论分析视角,以行动者、空间、环境行为三个变量为核心建构了研究的理论分析框架。这一独特的研究视角和理论框架有助于理解和解决中国城市的环境问题,是对拓宽环境社会学的理论视域所做的一种新的探索。 本文仔细描述了发生在大城市城区内各种典型的环境污染事件,分析了个人、企业法人和政府法人等各类社会行动者在不同环境空间中的环境行为,阐述了各相关行动者之间的互动与博弈,从而试图全面解析转型期我国城市环境问题的产生、演变及其解决的复杂的社会过程。揭示隐藏在这一过程背后的行动者们各自所运用的行动策略和行动逻辑,以及行动者之间的互动所建构出的一系列的社会关系、利益冲突、权力结构和协调机制等等,是本文的重点,也是本研究的特色。 论文共分七章,七章内容简要概括如下: 第一章在简要介绍研究的背景并系统地梳理和评述了国内外围绕环境问题开展的社会学研究及其存在的薄弱环节的基础上,具体地提出本文所要研究的问题和选题的目的与意义,介绍了研究的方法以及研究个案的情况。 第二章以“理性选择理论”为理论分析基础,同时结合空间与社会空间理论,提出本文“行动者及其环境行为”的理论视角,同时以“城市公共空间”概念作为分析人们环境行为取向的概念工具建构了本文的理论分析框架,并对该理论分析框架和研究中涉及的核心概念进行了界定。 第三章运用对大量鲜活的调查数据和访谈资料,透视生活方式的变迁、居民环境意识总体水平的低下为城市环境造成的巨大压力,指出生活者正日益成为城市环境的致害者和新污染源;同时展现了居民作为环境问题的受害者,其“维权”行动中所体现出的在城市公共空间与私人空间两种不同的环境空间中环境行为的明显差异及其对自我空间的保护策略。 第四章追寻改革开放前后工业化发展和产业结构的调整与都市环境污染关系的脉络,分析了企业作为环境问题的主要行为主体之一在对待环境问题上的态度及表现的变化。描绘了社会转型这一特定历史时期,企业为追求自身经济效益的最大化,而与作为环境管理者的政府和作为受害者的居民间开展环境权益博弈的生动社会图景;进而阐发了企业作为法人行动者在这一动态过程中所运用的在企业收益与社会成本之间求平衡的行动逻辑及其所造成的环境成本转移与环境问题外溢的后果。 第五章研究了政府的环保主导性及其环境管理的权能,对政府环境管理的绩效进行了总体分析;同时探究了由于环境保护制度的局限性造成的成本倒挂、依据滞后、社会控制力弱化以及社会化激励政策缺位等种种环境政策和环境管理的失灵问题,论证和分析了政府法人行动者在公共性与自利性,亦即社会公共利益与部门本位利益之间求均衡的行动逻辑支配下而带来的其在双重角色与目标选择上的困顿。 第六章重点分析和归纳了行动者环境行为的主要特征,在此基础上,揭示了环境行为与环境问题的关联,推导出本文的基本论点,即城市环境问题究其实质主要是由于理性行动者从个体利益出发引起的环境行为失当而造成的城市公共空间的环境破坏问题,是相关行动者通过一系列个体理性行为的博弈构建出的一个集体非理性的结果。进而从这一论点出发,在理论上对城市环境问题的形成机制与社会根源进行了探讨。 第七章对生态理性行为规范原则以及社区环境保护与社区发展的关系进行了分析,强调公众环境意识的提高和城市公共空间的保护对解决城市环境问题、建设生态城市的重要性,提出了塑造生态行动者、建构生态社区和环保社会力等缓解城市环境问题、促进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对策思考。
其他文献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已经成为当今时代必然的选择。新农村的主要特征是:生产发展,生活富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可见,新农村的“新”不仅应该表现为生活水平的提高,更应当是
国家与社会理论是宏大开放性的理论,国家与社会两个概念及各自对应的实体十分繁杂。以国家与社会作为理论框架研究时,如何选择合适、具有实体形态的研究对象,成为了首要解决的问
本文旨在对我国城市社区管理体制进行全面剖析,力图为我国城市社区管理找到合适的发展道路,促进我国城市社区建设的健康发展以及社会的和谐与稳定。全文主体内容共分四个部分,第
期刊
期刊
学位
90年代以来,很多农村女性走出家门,参与社会生产,越来越多的农村女性获得受教育机会,拥有婚姻自由权。在经济发展较快的农村地区,以江苏省L村为代表,父权制、男权制得到削弱的同时,
随着新千年的到来,我国已正式跨入老龄化国家的行列。在短短的几十年的时间里,我国完成了有些发达国家需要百年才完成的人口结构转变。这支日益庞大的银发军团越来越引起国内外
教育地位是衡量农村妇女社会地位的一个重要变量,是指个体受学校教育的多少和受教育水平的高低。出于对农村妇女发展权和社会整合的关怀,本研究力图以社会排斥理论为基础,以社会
本文旨在通过对故事的详细描述,阐释标书的重要性和出租车司机群体、公司、政府之间的博弈。通过分析研究集体行动是如何在这样一个分散经营、流动性大、话语权不断缺失的出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