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轨道交通快慢车停站方案优化研究

来源 :西南交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upercow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由于城市土地资源稀缺与中心城区高昂的房价,促使城市功能布局的调整,越来越多的人们选择职住分离的生活模式。由于职住分离后,人们往往需要长距离的出行,而城市轨道交通快慢车运行模式可满足人们短途直达的出行需求,也可满足中长途旅客快速直达的出行需求,因而有必要对快慢车模式进行深入的研究。
  本文在吸取国内外快慢车成功运营经验的基础上,研究了城市轨道交通实施快慢车模式实施条件,基于随机效用理论构建出快慢车模式下乘客路径广义费用函数并借助Logit模型对各类乘客的路径选择概率进行测算,在此基础上建立以乘客出行时间净节省与企业成本节省最大化的非线性停站方案优化模型并设计模拟退火—遗传算法求解,主要做了以下工作:
  (1)总结概括了快慢车模式的相关概念,详细分析开行快慢车模式后会造成的利与弊,重点分析了城市轨道交通线路的客流特征,指出快慢车模式适用于客流时、空不均衡系数较大,且中长途旅客所占比例较大时,开行快慢车模式比较有利并且对越行站布局设计做了深入研究。
  (2)分析乘客在快慢车选择行为的影响因素,同时考虑快慢车之间越行,引入乘客不同时间感知系数,构建了乘客出行路径选择的广义费用函数,借助Logit模型测算出各类乘客的路径选择概率。
  (3)在各类乘客路径概率的计算结果的基础上,以快车停站序列、越行站序列为决策变量组,考虑乘客换乘及快慢车越行对乘客出行时间的影响,同时兼顾企业成本的节省,最后建立了非线性0-1整数规划模型并设计模拟退火—遗传算法求解。
  (4)以重庆市轨道交通5号线作为案例分析对象,首先分析5号线的断面客流特 征以及各个车站的乘降量;然后运用第四章建立的优化模型对 5 号线的停站方案进行设计,并将模型的约束条件嵌入到模拟退火—遗传算法中以限制产生过多的不可行解;最后对最优解进行综合效益分析。
其他文献
目前基坑传统的稳定分析方法多以相对简化的、基于基坑剖面的二维失稳破坏模式为基础,无法反映基坑支护结构局部失效后连续破坏在时间和空间上的发展过程。本文主要采用数值模拟,结合模型试验的方法,针对基坑内支撑体系的连续破坏导致的整体安全性问题,及防连续破坏措施进行了研究。主要内容如下:  (1)建立单道撑排桩支护基坑试验模型,并通过数值模拟进行了验证。试验模拟了支撑发生局部初始破坏的过程,研究了破坏前后支
装配式钢结构建筑有自重轻、抗震性能好、环保等诸多优势,也逐渐在多高层民用建筑中推广应用。其中薄双钢板剪力墙(厚度<200mm)是性能优良的抗侧力体系,但与组合楼板的连接节点的研究一直处于不成熟的阶段。本课题以此为研究背景,首先提出了四种新型双钢板组合剪力墙与组合楼板连接节点,后针对不同节点形式进行纯弯、剪切、弯剪和拟静力四种试验研究,并进行静力加载方式的有限元模拟和43组参数化分析。最终不同受力阶
钢管混凝土就是在钢管中填入混凝土所得到的构件形式,钢管混凝土构件结合了钢和混凝土各自的材料优势和优良力学性能且产生了一加一大于二的效果,具有型钢混凝土没有的很多优势。隔板贯通节点是目前在钢管混凝土框架结构中采用的较为普遍的一种节点形式,现阶段国内外对此种节点性能研究较多,但对于其抗剪承载力仍研究较少,且现有试验的剪切破坏不明显,以及并未考虑节点在框架中的破坏模式以及框架整体性能对节点承载力发挥的影
伴随着社会的进步,装配式建筑及其优势正日益受到广泛的关注,模块建筑是一种高度预制化的建筑形式,并且已有了多年的探索与发展,具有绿色环保、能耗低、施工效率高、劳动力需求少等诸多优势。  目前国内出现一种新型打包箱式模块单元,在运输与拆装等方面具有其独特优势。但由于其冷弯薄壁非对称的截面形式,箱体单元在水平荷载作用下的抗侧性能不同于传统模块单元,且单元内立柱与顶底框连接处的节点为螺栓端板连接,其节点的
坐落于地震多发地区的跨海深水桥墩往往同时受到地震与波浪作用。由于地震起振时刻、作用方向的不确定性,导致地震与波浪共同作用期间产生了不同的相位差和斜交角,而目前这两者对结构动力响应影响的大小和规律尚不明晰;加之地震与波浪间的耦合作用导致两者单独作用下的动水压力不可直接叠加,因此在分析其动力响应时应考虑耦合作用的影响。本文以组合桥墩为例,采用理论推导、数值模拟和简化模型的方式,分析地震—波浪耦合作用下
超临界CO2 流体技术的应用日渐普遍 ,已广泛地应用于分离、提纯、分析化学、材料制造以及化学反应等各个方面。本文阐明了超临界CO2 流体的基本性质 ,介绍了超临界CO2 流体技术在医药工业、食品工业、高分子科学和加工以及制革工业中的具体应用
以重油在不同共生矿物表面解离过程为研究对象,依据界面润湿动力学及胶体界面化学理论,对矿物表面化学不均匀性、油组分组成、沥青质中所含杂原子、水溶液环境特别是所含离子对重油解离动力学特性的影响等基础科学问题展开研究,进一步理解了重油解离的界面规律及油固间相互作用。具体内容有:  (1)采用光学图像分析方法系统地研究了重油组分在石英、云母表面的解离规律;并对石油组分与矿物间的微观相互作用力进行测试,与动
学位
聚甲醛(英文缩写POM)是一种有着广泛应用领域的工程塑料,具有很好的物理性能以及机械强度,是世界上公认的三大工程塑料之一。高浓度甲醛是合成聚甲醛单体的原料,甲醛反应器的转化效率,电解银催化剂的寿命,直接影响到整个聚甲醛装置的物料消耗水平。甲醛具有在较低温度下易自聚的性质,对生产的工艺要求很高,同时,高浓度甲醛生产过程中也面临着管线清洗和废液处理的难题。目前国内的聚甲醛生产企业普遍面临着甲醛浓度波动
学位
本论文以氨基酸和短肽类衍生物为研究对象,合成了新型的自组装分子:二茂铁-氨基酸/短肽、卟啉-氨基酸,并设计了自组装和共组装体系。通过从自然界获取灵感,开发了光引发的聚合自组装调控策略,实现对自组装和共组装体系的可重构性组装。进一步,从分子本身的结构和功能入手,探索了自组装体在仿生矿化、仿酶催化、手性催化,和手性拆分等方面的应用。  (1)设计合成新型自组装氨基酸衍生物:二茂铁-酪氨酸(Fc-Y)。
半导体光催化技术因其绿色、经济、反应条件温和的优点可以用于高效的处理废水中的Cr(VI),导带上光激发产生的电子将高毒致癌的Cr(VI)还原为低毒Cr(III)。太阳能利用率低、光催化反应效率低的问题限制了半导体光催化剂的实际应用。单斜晶系BiVO4是一种绿色、经济、可见光响应的半导体材料,且{010}和{110}晶面之间微小的能级差构成了晶面节实现了光生电子和空穴定向迁移并累积在{010}和{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