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r基非晶复合材料的断裂与氢致环境断裂微观损伤演变过程研究

来源 :北京科技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aliluluy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金属玻璃即非晶,由于缺乏长程有序性,室温塑性变形通常由单一或有限数量的剪切带控制,会导致宏观脆性。局部化的剪切带以塑性流动形式扩展是非晶合金非均匀塑性变形最主要的特征。由于剪切断裂时,材料已经发生破坏,使得在显微原子尺度上研究塑性流动受到限制。通过向金属玻璃中引进晶态相,可制成非晶复合材料,这种复合材料既具有很高的强度,同时在断裂时表现为多重剪切带破坏,从而大大改善非晶类材料的延性和断裂韧性。但非晶复合材料精确的剪切带发展过程仍不清楚,缺乏更微观的证据来证明枝晶相及其与玻璃基体的界面对剪切带萌生和增殖的影响。目前,非晶复合材料已经在氢储存及运输等领域得到了应用,但其氢致环境断裂的微观损伤演化过程尚不清楚。因此,研究非晶复合材料的多重化剪切带形成发展过程以及氢对复合材料剪切变形演化过程的影响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本文用铜模吸铸法快冷制备了成分为Zr60Ti12Nb8Ni45Cu5.5Be10的Zr基非晶复合材料。首先利用带原位加载台的扫描电子显微镜(SEM)进行原位拉伸变形,观察复合材料剪切带的起源位置、枝晶阻碍剪切带发展的方式及剪切带的多重化过程,并研究氢对复合材料多重化剪切带的影响;其次利用X射线衍射仪(XRD)、透射电子显微镜(TEM)、同步热分析仪(STA)以及MTS材料试验机等对非晶复合材料铸态及充氢态进行物相分析、微观组织、热力学性能以及压缩性能的对比研究,重点研究氢对复合材料微观组织、变形过程、力学性能及变形机制的影响,分析非晶复合材料氢脆的主要机制;进一步把氢鼓泡预先引入材料中,在TEM下观察鼓泡破裂后引起的剪切带,以期研究剪切带的塑性流动物理起源。得到的主要结果如下:1)利用SEM原位拉伸观察非晶复合材料的剪切带形成过程,发现剪切带优先在玻璃基体与枝晶界面处的非晶基体中形核;枝晶通过两种不同的模式阻挡剪切带,枝晶改变剪切带的传播方向或者使剪切带终止于枝晶内;在枝晶间的非晶基体中出现多重化的剪切带;复合材料优先在非晶基体中产生裂纹。而充氢后,枝晶在较低应力下发生平面滑移,枝晶滑移和非晶基体多重剪切带同时产生,导致非晶复合材料拉伸强度下降,但仍具有较好的延性。2)对充氢前后非晶复合材料的结构、热力学性能研究表明,20 mA/cm~2充氢不改变复合材料的结构,但会阻碍原子迁移,影响玻璃化及晶化动力学过程,导致玻璃化转变温度Tg与晶化温度Tx升高。100 mA/cm~2充氢后复合材料内形成氢化物,氢化物分散在枝晶中,或以颗粒状分布于枝晶边界。3)Zr基非晶复合材料在压应力下具有良好的抗氢脆性能。充氢对压缩屈服强度不产生影响,最大压缩应变由39%下降到25%。复合材料的压缩呈现塑性流动为主要特征的多重剪切破坏,充氢后呈现塑性流动和平面滑移为特征的多重剪切破坏。充氢导致BCC枝晶相中产生层错,氢降低枝晶内层错能,促进平面滑移和滑移局部化,分析表明Zr基非晶复合材料氢脆符合氢增强局部塑性变形机制。4)把氢鼓泡引入至复合材料薄膜样品中,在TEM下观察到氢鼓泡破裂后导致的剪切带,剪切带可以穿过界面进入晶体相中而保持塑性流动特征;发现剪切带呈多层线性流动特征,证实了剪切带塑性流动事件是多层原子的重排,在物理图像层面上给出了非晶剪切带STZ(剪切转变区)模型的实验证据;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剪切带塑性流动的流体片层结构模型。
其他文献
煤炭是我国的主要能源,然而在煤炭的开采、运输和使用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生大量的粉煤,这些粉煤的利用效率相对较低,如果处理不当会形成粉尘污染空气。型煤技术是提高粉煤利用效率、优化原煤性能、减少环境污染问题的重要途径。粘结剂的加入有助于粉煤的顺利成型,并提高其机械强度。然而,使用传统型煤粘结剂,如生物质、膨润土、淀粉、沥青、糖蜜、高分子聚合物等,制成的型煤或灰分含量高,或机械强度低、热稳定性差,难以用
学位
H13钢中含有0.4%左右的碳元素和总和为8%左右的Cr、Mo、V等合金元素,在凝固过程中由于合金元素的偏析非常容易生成大尺寸的一次碳化物,在后续的热处理过程中这些大尺寸的一次碳化物难以完全消除,仍然会残留在最终的产品中。在H13钢的使用过程中,大尺寸的一次碳化物很有可能成为裂纹源,导致模具钢疲劳失效,一次碳化物的尺寸越大,模具钢的使用寿命越短。为此,如何有效地降低H13钢中大尺寸一次碳化物的尺寸
学位
锰作为钢中最常见的合金元素,可显著改善钢的机械性能。兼具高强塑积和能量吸收性的4~12%锰含量的中锰钢和15~33%锰含量的高锰TRIP/TWIP钢,已成为下一代汽车用钢的主要发展方向。冶炼过程锰的稳定化和高收得率控制决定着含锰钢冶炼的成本和质量,然而锰元素在高温真空下大量挥发损失,导致成分控制难度加大,影响最终产品性能,且锰挥发相还会使耐材使用寿命下降。因此,本文以锰元素为研究对象,围绕真空精炼
学位
随着金属基增材制造、热喷涂、金属注射成形、微电子封装等高新制造产业的快速发展,对优质球形金属粉体的需求也与日俱增。然而,目前几种主流的球形粉体的制备工艺仍存在一些缺陷问题,制备性能优良的球形金属粉体引起了国内外的广泛关注。我国球形金属粉体的种类、产量在近几年有了显著增长,但与国外传统优势企业差距较大,高端产品仍不能满足市场需求,尤其是增材制造领域的优质球形金属粉体原料仍依赖进口。因此,研究具有自主
学位
火法炼铅过程中产生的铅冶炼渣具有成分复杂、重金属含量高、环境危害大的特点。目前铅冶炼渣综合利用率较低,堆存量逐年攀升,已成为铅冶炼行业绿色发展的重要瓶颈之一。本论文以典型鼓风炉铅冶炼渣为研究对象,通过碳热还原挥发实现了铅冶炼渣中铁与重金属的分离与综合回收。重点研究碳热还原过程中多金属元素的相态演变规律,特别是重金属的挥发机理及动力学特性。在此基础上验证了工艺放大的可行性,为实现铅冶炼渣的资源化综合
学位
随着厚钢板越来越广泛地应用于海洋工程、桥梁工程、核电、风电、军工、高层建筑、重大技术装备制造等领域,对厚钢板性能要求也越来越高,特别是焊接性能。为了改善焊接热影响区的组织和性能,日本学者提出了氧化物冶金技术,即通过向钢中加入Ti、Ca、Mg、Zr以及RE等元素,利用这些元素形成细小弥散的高熔点氧化物质点诱导晶内针状铁素体的形核以提高焊接性能,对诸如EH36船板钢等碳当量较低的钢板效果明显。但是,对
学位
钛及钛合金性能优异,可应用于航空航天、石油化工、生物医疗等诸多领域,但受限于高昂的价格,目前仅在少数高端领域有应用。粉末冶金钛合金避免了复杂的熔炼过程,无需开坯锻造,是降低钛合金成本的有效方法。然而,粉末冶金钛合金由于氧含量难以控制、难以实现全致密,导致性能不理想,无法满足许多对强度、塑性以及疲劳性能有高要求的场合。虽然目前也提出了热等静压等一系列性能提升技术,但往往造成生产成本的大量增加,与降低
学位
产教融合背景下,高职院校应该建立多元主体教育质量评价体系,以此为社会培养高质量技术人才。基于此,文章从高职院校教育质量评价的多元主体入手,概括学校、社会、政府三大多元评价主体,再提出三大多元主体评价体系构建框架,分别阐述不同主体的评价建设情况。在全面了解相关问题基础上,提炼多元主体评价体系的建设策略,不断深化产教融合,提升高职院校人才培养质量。
期刊
硬质合金是由硬质相(如WC、TaC、TiC等)和粘结相(如Co、Ni、Fe等)经烧结后制备的合金块体材料,因其兼具高硬度、高强度、高韧性、良好的耐磨性和化学稳定性等综合性能,被认为是最重要的金属陶瓷材料之一。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WC基硬质合金广泛地应用于各个领域,不同的应用环境也对硬质合金的性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研究表明通过细化WC晶粒到超细甚至纳米级时,可显著提升WC-Co硬质合金的力学性能。而
学位
铝合金灰是铝加工、铝再生过程中产生的危险固体废弃物,我国铝工业每年产出铝合金灰约100万吨。目前所产生的铝合金灰一般只能采取堆存掩埋的方式处理,不仅浪费资源,更会造成环境污染,危害人类健康。铝合金灰含有大量的铝及其他有价元素,但因其物相及组成复杂,从而导致资源化利用非常困难。铝合金灰的无害化处置及资源化利用是保障我国铝工业绿色生态化的关键。当前国内外对铝合金渣中金属铝的回收技术及装备研究较多且技术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