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GelMA构建三维血管网及其应用研究

来源 :南昌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uggmacc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第一部分基于GelMA构建三维血管网目的: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man umbilical vein endothelial cells,HUVECs)是构建组织工程人工血管最受欢迎的内皮细胞亚型,人表皮成纤维细胞(human derm fibroblast cells,HDFs)常作为辅助细胞,能够辅助内皮细胞形成新生血管。甲基丙烯酰化明胶(Gelatin Methacryloyl,GelMA)作为在明胶基础上进行改性的一种可光交联高分子,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和可调控机械特性,常用于组织工程水凝胶支架的构建。课题组前期已经构建了基于GelMA的微血管网,但采用海藻酸钠(Alginate)中空管作为牺牲材料仅能构建条状GelMA-微血管网体系,其应用受限。本研究的目的是在进一步优化微血管网成网条件的基础上,以聚二甲基硅氧烷(PDMS)构建不同形状模具,从而实现基于GelMA-血管网的形状定制,并探究血管网形成过程中HUVECs与HDFs的相互作用。方法:(1)本研究通过制备Alginate中空管作为牺牲材料构建条状GelMA水凝胶成血管网体系,并通过活死染色法验证GelMA水凝胶的生物相容性。在条状GelMA水凝胶成血管网体系的基础上,对比不同交联时间和不同HUVECs与HDFs细胞比例对GelMA水凝胶培养体系成血管网的影响,确定最优的成血管网条件。(2)在上述实验确定的最佳成网条件下,记录成血管网的过程中RFP-HUVECs与GFP-HDFs的细胞形态、细胞间相互作用。此外,将RFP-HUVECs和HDFs共培养,探究成网过程中细胞的基因表达。(3)制备不同形状的PDMS模具,将GelMA水凝胶注入模具中,在光交联后得到不同形状的GelMA水凝胶。在最佳成网条件下,构建圆形片状GelMA-微血管网体系,观察不同形状规格对体系成血管网的影响,并进一步验证上述实验得出的最佳成网条件。结果:(1)本研究应用Alginate制成的中空管作为牺牲材料,完成条状GelMA水凝胶成血管网体系的构建。40s实验组成网效果最佳。HDFs的加入对HUVECs在GelMA水凝胶中的成血管有促进作用。且当HUVECs与HDFs比例为2:1时,有最强促进成网作用。Calcein-AM/PI双染法结果显示,在第1、4、7和10天四个时间点,HUVECs细胞活力都大于95%,提示GelMA水凝胶拥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2)在GelMA水凝胶中HUVECs与HDFs之间相互作用研究中,我们发现细胞比例为2:1组能明显观察RFP-HUVECs与GFP-HDFs彼此联结,共同成网。免疫荧光结果显示,在共培养第7天时,表达VE-cad的细胞要多于RFP-HUVECs,且表达VE-cad的细胞能够与RFP-HUVECs彼此交融且共同形成类血管样网状结构。(3)应用PDMS模具能够制得的六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形片状GelMA水凝胶,实现水凝胶形状定制。HUVECs与HDFs在片状GelMA水凝胶中能够形成成熟的血管网,在第4、7和10天时,2:1组形成血管网状结构显著多于1:0组。结论:(1)GelMA水凝胶拥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HDFs的加入对HUVECs在条状GelMA水凝胶中的成血管有促进作用,确定成血管网的最佳条件为40s交联时间、HUVECs与HDFs比例为2:1。(2)在HUVECs与HDFs混合GelMA水凝胶体系的形成血管网过程中,相较于HUVECs,HDFs能够更早拉伸并辅助HUVECs共同形成血管网,且二者在此过程中彼此融合,相互联结。(3)通过PDMS模具能够实现水凝胶形状定制,从而适应不同实验需求。第二部分去铁胺(DFO)对血管网形成的影响目的:本研究拟筛选一种生物小分子药物应用于促进HUVECs混合GelMA水凝胶体系的成血管网功能。DFO是提取于海洋植物中的一种多糖,可通过模拟体内缺氧环境,提高HIF-1α含量,从而促进VEGF等因子的分泌,发挥促血管生成作用。故本研究探索DFO对HUVECs增殖能力、迁移能力及成血管倾向等行为的影响,并验证DFO对HUVECs成血管相关基因(HIF-1α和VEGF)表达的影响和DFO对处于GelMA水凝胶体系中的HUVECs成血管能力影响。方法:(1)本研究采用CCK-8法表征不同浓度DFO对HUVECs增殖能力的影响。实验组加入不同浓度DFO的HUVECs完全培养基,对照组的完全培养基不添加DFO。应用CCK-8法检测细胞的相对数量。从而筛选出对HUVECs增殖能力无影响的DFO浓度。(2)基于CCK-8实验结果,通过Transwell小室实验确定不同浓度DFO对HUVECs迁移能力的影响,通过Matrigel成血管实验确定不同浓度DFO对HUVECs成血管倾向的影响,以确定促进HUVECs迁移和成血管倾向的最佳DFO浓度。(3)通过Western-Blot和RT-q PCR实验研究最佳DFO浓度对HUVECs成血管相关基因(HIF-1α和VEGF)RNA水平和蛋白水平表达的影响,并进一步分析该浓度DFO对处于GelMA水凝胶体系中的HUVECs成血管能力影响。结果:(1)通过分析CCK-8法实验结果发现,相较于对照组(Control),当DFO浓度≥8μM时,DFO对HUVECs具有显著的增殖毒性,而当DFO浓度≤4μM时,未观察到显著的增殖毒性。因此,剔除DFO浓度为8、16和32μM的3个组别,仅保留DFO浓度为0.5、1、2、4μM的4个实验组和不添加DFO的对照组共5个组别进行后续实验。(2)通过分析Transwell小室和Matrigel成血管实验结果发现,当DFO浓度为2μM时,从Transwell滤膜上表面迁移至下表面的HUVECs细胞数量最多,且该条件下HUVECs在Matrigel表面的成网效果最优。(3)通过分析RT-q PCR和Western-Blot实验结果发现,当DFO浓度为2μM时,能够上调HUVECs成血管相关基因(HIF-1α和VEGF)RNA水平的表达;并且上调HIF-1α在蛋白水平上的表达。分析2μM DFO对处于GelMA水凝胶体系中的HUVECs成血管能力影响的实验结果发现,2μM DFO能够显著促进处于GelMA水凝胶体系中的HUVECs成血管作用。结论:DFO能促进血管生成,其机制涉及上调HIF-1α、VEGF表达,促进内皮细胞迁移。第三部分血管网化多孔PLGA管的构建目的:PLGA常作为组织工程支架材料,也有报道构建多孔PLGA管作为人工血管。人工血管的管腔内皮化并不是由血液中的内皮祖细胞粘附形成,也不是由宿主血管从吻合端爬行而形成,主要是通过宿主组织中的血管跨壁进入管腔而形成。为加快管腔内皮形成,本研究在PLGA孔隙中灌注GelMA和成血管相关细胞,旨在形成PLGA孔隙内血管网,可以迅速与宿主血管吻合,尽快实现管腔内皮化。方法:(1)通过盐析法应用粒径154-200μm的Na Cl盐粒作为牺牲材料制备PLGA多孔管状支架。观察支架的宏观结构,并使用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支架微观形貌。(2)将RFP-HUVECs与GFP-HDFs以细胞密度比例为1:0和2:1与GelMA混合后对PLGA多孔管状支架进行灌注。通过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观察RFP-HUVECs与GFP-HDFs在该体系中的生长情况和相互作用。结果:(1)PLGA多孔管状支架的颜色为白色,长度约为1.7cm,内径约为2mm,壁厚约为1mm。PLGA支架具备高孔隙率,且孔隙之间彼此连通。(2)在该体系中,相较于HUVECs,HDFs能够更早拉伸并辅助HUVECs共同形成血管网。有趣的是,第1天时,1:0和2:1组中的细胞均匀分布,但在第4、7和10天时,1:0组的细胞贴附于PLGA管壁,2:1组的RFP-HUVECs与GFP-HDFs既能贴附管壁成网又能在空腔中形成血管网,且随着时间的推移形成的血管网越发致密成熟。结论:多孔PLGA管灌注含内皮细胞的GelMA凝胶后,内皮细胞大量贴附于PLGA管壁。在凝胶体系中加入成纤维细胞后,PLGA孔隙中可形成血管网状结构。第四部分三维血管微环境与胶质瘤细胞球的相互影响目的:肿瘤组织中大多含有丰富的血管网,肿瘤细胞与血管微环境有着复杂的相互作用。肿瘤的生长发育与血管网密切相关。一方面,血管微环境对肿瘤细胞的生长、侵袭和转移起着重要作用,血管微环境能够在组织和细胞水平起作用,进行局部氧气和营养物质的交换。另一方面,肿瘤细胞对血管的形成也有着重要的影响。细胞球是多细胞共同组成的细胞聚集体,有相关报道称细胞球能够更好模拟机体细胞存在状态。本研究将U87胶质瘤细胞球与基于GelMA构建的微血管体系共培养,旨在探究血管微环境与U87胶质瘤细胞球之间的相互影响,并为后期基于此构建肿瘤药物筛选平台奠定基础。方法:(1)实验组将U87胶质瘤细胞球与三维微血管体系(HUVECs与HDFs在GelMA水凝胶中共同形成血管网)共培养,同时设置只含微血管网的GelMA水凝胶的组别以及只含U87胶质瘤细胞球的GelMA水凝胶的组别,观察并记录血管网形成情况和U87细胞球形态。(2)应用Cell Titer-Glo(?)3D试剂计算出抗肿瘤药物紫草素作用U87细胞24h的IC50浓度。实验组将含有HUVECs和HDFs的GelMA培养7天至形成成熟血管网时,将U87胶质瘤细胞球接种于其表面,对照组的U87细胞球铺种于不含管网的GelMA水凝胶表面。稳定12h后,两组均加入含IC50浓度紫草素的完全培养基继续培养24h。药物作用24h后,应用活死染色来表征U87细胞生存情况。结果:(1)实验结果显示,U87胶质瘤细胞球和微血管网共培养的实验组所形成的血管网更为稀疏,且U87胶质瘤细胞球周围的HDFs未出现明显聚集;细胞球更加凝实,U87细胞未发生明显迁移。提示当U87胶质瘤细胞球在三维血管微环境中培养时,该体系的成血管能力受到抑制,与此同时U87细胞球的迁移能力也受到抑制。(2)通过Cell Titer-Glo(?)3D试剂计算出紫草素作用24 h的IC50浓度为13.08μM。接种在含成熟微血管网GelMA水凝胶表面的U87胶质瘤细胞球的细胞存活率高于对照组U87胶质瘤细胞球。提示血管微环境能够提高U87胶质瘤细胞对于抗肿瘤药物紫草素的耐受性。结论:(1)胶质瘤细胞系U87可抑制血管网生成,U87细胞也未对HDFs产生趋化作用,提示U87可抑制血管网生成但不涉及成纤维细胞趋化作用;(2)血管网可提高胶质瘤细胞系U87对抗肿瘤药物紫草素的耐受性。
其他文献
目的:探讨CT检查在黄色肉芽肿性胆囊炎(XGC)与胆囊癌鉴别诊断中的价值。方法:收集经手术病理证实为XGC的患者(XGC组)和胆囊癌的患者(胆囊癌组)各50例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行多层螺旋CT扫描,比较两组患者CT图像特征,包括胆囊壁增厚范围、胆囊壁厚度、胆囊壁强化、黏膜线强化、胆囊壁低密度结节、胆囊结石、肝门及腹膜后淋巴结、与周围组织粘连或浸润等。分析各种CT征象对XGC与胆囊癌的鉴别效能。结
期刊
学位
目的:人胎盘间充质干细胞(human placenta-derived mesenchymal stem cells,hPD-MSCs)取自足月的胎盘,体积大可获得的细胞数量多,其功能和特性类似于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具有多向分化潜能,免疫源性低,是干细胞治疗的理想的种子细胞。但是在体外培养条件下,随着传代次数的增加,干细胞容易衰老、增殖和干性均显著下降,极大影响了干细胞的治疗效果。辣椒素(capsa
学位
药物筛选可在研究早期迅速排除不合适的先导化合物,减少不必要的时间和成本,从而在临床试验前识别和优化先导化合物以期获得候选药物。因此,如何建立一个可准确地复制病理生理行为并对先导化合物做出反应的疾病模型至关重要。传统的抗肿瘤药物筛选模型主要包括患者来源的癌细胞(patient derived cancer cells,PDC)和患者来源的异种移植物(patient derived xenograft
学位
目的:本研究旨在探讨支链氨基酸(Branched-chain amino acid,BCAAs)代谢在非酒精性脂肪肝病(Nonalcoholic fatty liver disease,NAFLD)发生过程中的作用,以及BCATc(Cytosolic branched chain aminotransferase,胞质支链氨基转移酶)抑制剂2对非酒精性脂肪肝病的治疗作用及其机制。方法:1、利用油酸
学位
乳腺癌是一类发生率较高的恶性肿瘤,其中三阴性乳腺癌(TNBC)是一种雌激素受体、孕激素受体和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均为阴性的乳腺癌。相比于其他类型的乳腺癌,TNBC患者更容易发生肺转移,预后相对较差,且对化疗药物易产生耐药,对免疫疗法的响应性很差,针对TNBC导致的肺转移治疗方法十分局限。肿瘤细胞的生长及转移是免疫抑制、肿瘤细胞有氧糖酵解、血小板与肿瘤细胞相互作用的结果。因此,解除肿瘤内部免疫抑制及
学位
<正>上市公司股票市值管理与市场发展关系紧密,上市公司应构建完善的市值管理制度,提高公司发展实力,彰显公司管理水平。我国上市公司缺乏对市值管理的重视,不能根据工作实践构建完善的制度,一旦面对市场经济波动,缺乏行之有效的应对策略。本文重点分析股票市值管理相关理论基础,包括价值管理和市值管理,针对研究行业背景,当前市值发展状况,客观分析上市公司市值管理问题,提出有利于公司发展的股票市值管理设计,最后阐
期刊
研究目的:心室重塑是心脏受到损伤后的一种机体适应性反应,是损伤修复和心室整体代偿及继发的病理生理过程,包括心肌肥大,心肌细胞凋亡,心肌纤维化,炎症反应和血管重塑,最终导致左心室功能障碍,发展为终末阶段的心力衰竭。近年来,防治心室重塑的药物逐渐增多,但其发病率和死亡率仍居高不下。因此迫切需要寻找一种更加有效的预防和治疗方法。干细胞疗法已成为治疗多种疾病的研究热点,人羊膜间充质干细胞(human am
学位
背景:胶质瘤的特点包括持续的血管生成、组织侵袭和转移、代谢重组或改变、免疫调节以及促进肿瘤微环境形成。这些特点使胶质瘤对放化疗具有高抵抗力,患者的总体预后有效较差,长期存活率较低,给临床治疗带来了不可忽视的挑战。因此,寻找针对胶质瘤治疗的药物及治疗靶点显得刻不容缓。Hh信号通路是一条从细胞膜到细胞核、在进化上高度保守的信号传递途径,对胚胎的发育起着重要作用。研究发现Hh信号通路对包括胶质瘤在内的肿
学位
目的:帕金森病(PD)是仅次于阿尔兹海默病的第二高发的神经退行性疾病,天然未折叠蛋白α突触核蛋白(α-syn)的聚集是帕金森病发生发展的关键。许多治疗方案旨在清除聚集的α-syn或者抑制其形成,但α-syn的清除仍然是一个值得探索的问题。此外,多巴胺能神经元退行性病变导致多巴胺(DA)合成减少。在这里,我们开发了一个简单而有效的策略,通过包覆神经细胞膜的载药壳核磁电纳米材料实现帕金森病的干预。方法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