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铃薯皮渣中膳食纤维的提取、改性及功能特性研究

来源 :河北农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airyboy12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国是世界马铃薯生产第一大国,同时也是消费第一大国。马铃薯全粉作为马铃薯加工产品,在食品工业上得到了快速地应用与发展。但在马铃薯全粉加工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副产物皮渣,这些皮渣中膳食纤维含量较为丰富。为节约资源、避免环境污染、促进马铃薯资源的深度开发,本研究以马铃薯全粉加工中产生的皮渣为主要原料,优化超声波辅助酶碱结合法提取马铃薯膳食纤维的工艺条件,对提取的马铃薯膳食纤维进行复合酶法改性并优化改性工艺条件,对比分析改性前后两种膳食纤维的结构特征、热学性质、理化特性与功能特性,探究改性前后两种膳食纤维对小鼠肠道短链脂肪酸含量和肠道菌群的影响。主要研究结果如下:
  1.优化了马铃薯膳食纤维提取工艺。采用超声波辅助酶碱结合的方法,以总膳食纤维提取率为评价指标,设计单因素、响应面试验,并进行验证。结果表明,适宜的提取工艺条件为超声波功率180W、超声温度50℃、α-淀粉酶添加量为148U/g、酶解时间35min、NaOH浓度3.0%、碱解时间14min,此时总膳食纤维提取率达最大值66.56%。
  2.优化了复合酶法改性马铃薯膳食纤维工艺。采用纤维素酶-木聚糖酶结合的方法改性马铃薯膳食纤维,以其中可溶性膳食纤维含量为评价指标,设计单因素、响应面试验,并进行验证。结果表明,适宜的改性工艺条件为添加复合酶0.18%、酶解温度51.00℃、酶解pH4.9,酶解2h,此时可溶性膳食纤维含量达到最大值26.82%。
  3.研究了改性前后两种膳食纤维的结构表征、热力学稳定性、理化性质、生理功能。结构特征结果分析表明,改性前后两种马铃薯膳食纤维的主要单糖成分是葡萄糖和半乳糖,酶法改性后膳食纤维中甘露糖、半乳糖、鼠李糖、半乳糖醛酸、木糖和阿拉伯糖的含量增加;改性后膳食纤维表面结构粗糙、裂纹增加、形成疏松多孔的结构;在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分析中,改性前后两种膳食纤维均表现出典型的多糖吸收峰;X射线衍射分析中的尖峰表明它们都具有I型纤维素特征,改性后马铃薯膳食纤维的衍射强度降低,结晶区变小,可溶性成分暴露。热力学稳定性结果分析表明,在30.0℃升至790℃测试温度范围内,改性马铃薯膳食纤维表现出更好的热稳定性。
  理化性质结果分析表明,酶法改性后的马铃薯膳食纤维的持水力为9.03g/g、对葵花籽油持油力为2.95g/g、溶胀力为6.67mL/g,是改性前的马铃薯膳食纤维持水力的1.25倍、持油力的1.96倍、溶胀力的1.9倍,且马铃薯膳食纤维对葵花籽油的持油力高于大豆油与花生油。功能特性结果分析表明,酶法改性后的膳食纤维的葡萄糖的吸附能力为137.2mg/g,亚硝酸根离子的清除能力为88.9%,在pH7.0时的胆固醇吸附能力为28.12mg/g,pH2.0时为9.64mg/g,阳离子交换能力为0.56mmol/g,均显著高于未改性的马铃薯膳食纤维。
  4.探索了改性前后两种膳食纤维对小鼠肠道短链脂肪酸和肠道菌群的影响。短链脂肪酸含量的测定结果表明膳食纤维对短链脂肪酸整体上呈现促进作用,且改性膳食纤维的促进作用更明显。其中,膳食纤维对乙酸、正丁酸、异丁酸、戊酸、异戊酸呈促进作用,对丙酸呈抑制作用。对小鼠粪便中微生物群落结构变化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膳食纤维处理组能显著提高小鼠肠道菌群的群落个数与多样性,且改性膳食纤维组微生物种类丰富度高于未改性膳食纤维处理组。除膳食纤维高剂量组外,膳食纤维与改性膳食纤维各组均随剂量的增加,厚壁菌门相对含量下降,而拟杆菌门相对含量上升。毛螺菌科与瘤胃菌科微生物含量增加,普雷沃氏菌科微生物含量减少。
其他文献
肌球蛋白的杆状尾部是典型的双链超螺旋结构(coiled coil),肌球蛋白coiledcoil的结构与功能决定了肌球蛋白在溶液中的溶解性能(或聚集性能)、形成粗丝的能力及肉类蛋白的凝胶特性。目前国内外学者对肌球蛋白coiledcoil的研究主要集中在肌球蛋白coiledcoil的生物学功能方面,而关于肌球蛋白coiledcoil的自组装、解离的分子机制,以及环境条件对coiledcoil、coi
学位
水产品由于水分、蛋白及不饱和脂肪酸含量较高的原因而高度易腐。我国是世界最大的水产养殖和水产品生产大国,但水产品捕后的腐损问题依然突出。在我国水产品冷链物流尚未完善的条件下,采用一些天然保鲜剂作为低温保鲜的辅助手段仍然具有现实意义。  天然植物精油为我国食品添加剂使用标准GB2760规定可用的食用香料,大多具有抗菌和抗氧化活性,本实验室前期从精油抑制优势腐败菌生长的角度已经证实了其在冷藏海水鱼类中的
学位
本研究以太平洋牡蛎为研究对象,探讨了捕后处置对活品货架期的影响,并对牡蛎感官评价方案进行了初步建立。主要研究内容如下:  (1)现有流通模式下品质变化:为探究太平洋牡蛎捕后流通过程的品质变化,沿流通链在采捕船、码头、装箱、陆地运输及贮藏的各环节进行采样,分析了闭壳肌中ATP及其关联物含量、AEC值、软体组织中糖原、pH值、蛋白含量的变化。结果表明:离水时闭壳肌ATP和糖原含量分别为0.76μmol
在中国、日本及东南亚等地区,魔芋作为一种传统功能性食品的历史由来已久。魔芋多糖,是从魔芋中提取的一种水溶性的天然高分子多糖,因其含量丰富、可再生、成本低、可生物降解和具有多种生物活性等特征在多个行业得到广泛应用。对比魔芋多糖,魔芋寡糖因其分子量小、水溶性高等特性,更利于被机体吸收和利用,从而具有更为宽泛的生物活性。工业上,甘露聚糖酶是降解魔芋多糖制备魔芋寡糖的有效工具。  为了获得能够高效降解魔芋
为探究红鳍东方鲀死后早期生化变化规律,解读冷鲜河鲀产品的品质调控规律。本研究选取商品规格的健康活体红鳍东方鲀,离水后立即进行断髓速杀、放血、去脏及去鳃,清洗沥干后进行冰藏,重点研究其死后生化变化,探索死后肌肉组织学特性和蛋白质磷酸化特性,分析冷藏过程中肌肉品质变化规律;并探讨了易逝期冷却锁鲜处置对肌肉组织及其品质的延迟效应。  死后变化(商业致死)。活体离水后随即进行工厂化断髓速杀处理后设置冰藏组
鱼因肉质鲜嫩,富含营养成分而成为人们常见的消费食品,但其在冷藏过程中极易发生腐败变质现象。微生物尤其是优势腐败菌为导致冷藏鱼肉发生腐败的重要原因,常见的优势腐败菌包括希瓦氏菌(Shewanellaputrefaciens),假单胞菌(Pseudomonas)等革兰氏阴性菌,以及热死环丝菌(Brochothrixtherm mosphacta)等革兰氏阳性菌。通过天然生物抑菌剂抑制腐败菌的生长繁殖,
学位
肉类掺假一直是全球性挑战。近些年来,肉类掺假事件层出不穷,公众越来越关注食用肉类的质量和安全,并意识到肉类污染带来的危害。肉类掺假不仅对消费者的经济利益产生不利影响,还会对过敏体质者和宗教信仰者造成身心危害。传统检测方法灵敏度较低、操作复杂、需要较长的时间,对于肉类掺假问题不能进行快速检测。因此,开发一种可靠、有效的检测方法应用于肉制品掺假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本研究建立了针对牛肉中掺假马肉和猪
学位
我国每年肉牛出栏量巨大,同时也会产生大量的牛皮副产物。人类食用牛皮具有悠久的历史,从目前看,牛皮作为食用工业原料开发相较其作为制革行业来讲有着利用率高、商品覆盖面广以及环境保护性强等优点,对于肉牛屠宰加工行业来讲有着较为可观的发展潜力。但目前牛皮的食品开发利用主要以传统工艺开发为主,现代商品化、工业化技术开发缺乏理论指导与支撑。针对这一问题,本论文开展了热处理对不同品种以及不同部位牛皮食用品质、牛
富含脂肪、蛋白质、维生素和矿物质的核桃(胡桃)是世界上最常见的坚果之一,而核桃粕是核桃油加工生产中的一种主要副产品,其主要成分为核桃蛋白。当前,我国核桃粕往往会被用作饲料或直接丢弃处理,这使得核桃粕未得到高效利用。我国的核桃粕副产品来源丰富,对核桃粕这类副产品进行综合开发和利用具有积极的社会现实意义,同时也存在着广阔的市场前景。  为高效利用核桃粕资源,本论文开展了复合酶制备核桃肽工艺及产品功能性
学位
菲律宾蛤仔,我国产量最高的养殖贝类,其产量占世界总产量的90%以上。而扑草净是一种通过抑制植物光合作用而发挥作用的含氮均三嗪类除草剂,近年来却常被用作水产养殖业中的水草去除剂,导致水产品中扑草净积累、残留。臭氧具有很强的氧化性和环境友好性,在食品行业中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应用。本研究利用臭氧对菲律宾蛤仔中扑草净进行降解研究,探究了臭氧对扑草净的降解效率、降解影响因素、扑草净的臭氧降解途径、降解产物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