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收支约束对偏向性技术进步的影响——基于进出口增长差异的视角

来源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g2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高质量发展”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时代大背景下,产业结构升级、技术进步成为我国经济持续迸发活力的关键因素。伴随着对外经济活动中资本、劳动和技术等要素的转移和配置,我国可能也复制了外国同样的技术进步偏向,且近年来,“逆全球化”、“新冠疫情”等多种原因使得我国的经济增速随同进出口增速放缓。因此,进出口能力和增速的不一致可能对经济增长形成约束,从而影响当前的产出水平和技术进步的偏向。鉴于此,相对于供给侧的要素使用效率决定技术进步的偏向,本文从需求侧探讨国际收支约束对我国技术进步偏向的影响,在此基础上衍生出三个问题:(1)我国工业行业偏向性技术进步的特征。(2)当前进出口增速失衡对经济增长的约束程度。(3)国际收支约束对偏向性技术进步的影响及机制。这些问题的解决有利于我国加快创新驱动、扩大对外贸易开放格局和提升贸易参与质量。本文沿着Acemoglu(2002)提出的偏向性技术进步理论分析框架,结合Thirlwall(1979)提出的“国际收支约束下的经济增长模型(BPCG模型)”,该模型是国际收支的动态模型,主要研究的是长期国际收支平衡时经济增长率的决定。偏向性技术进步是基于供给侧的CES生产函数,后者可推导出产出增长率介于要素效率增长率数值之间;而基于需求侧的BPCG模型将一国经济增长率认定为进出口相对增速和国外收入增长率的方程,本文将两侧增长率的相对差距描述为国际收支对经济增长的约束程度。将上述理论和模型联系并拓展构建了两个国家(“本国”和“外国”)、两种生产要素(资本和劳动)的国际贸易模型,主要的研究结论如下:第一,利用标准化供给面系统法测算出的出的中国工业行业的资本-劳动要素替代弹性均小于1,且资本效率增长率基本小于劳动效率增长率。各行业在样本期内均呈现出资本偏向性技术进步的特征。采掘业和制造业在各年度内的偏向性技术进步大小呈现出“上升-下降-上升”的特征,在2011年达到峰值后急剧下降为劳动偏向性技术进步,直到2013年后该指数符号由负转为正。第二,根据BPCG模型“强形式”测算出来的25个工业行业的经济增长率中,有21个行业与实际经济增长率存在明显差距,表明我国工业行业普遍存在着国际收支约束。可能的情况是当前进口的大量的消费和投资不能快速形成出口的增长,国内需求的扩张没有与之适应的生产和技术效率,从而就对经济增速形成了约束。第三,国际收支约束对偏向性技术进步的影响经数学证明、稳健性检验以及内生性检验均显著为负,实证结果一致、可靠。其中,相对于对照组,高贸易开放度行业分组、高资本密集行业度和低研发投入行业分组的约束指数对偏向性技术进步的影响更大。另外,将偏向性技术进步分解为资本效率增长率和劳动效率增长率,约束指数也分别与这二者负相关,也即国际收支约束是通过负向影响要素效率增长率从而负向影响偏向性技术进步指数的。根据本文的理论拓展和实证研究,为形成“双循环”内外需求良性互动的发展格局、提高我国要素使用效率和经济增速,本文总结出以下政策启示:(1)促进贸易收支动态均衡。对于垄断供给的高新技术产品,应尽快实现进口替代,增强偏向性技术进步的溢出效应。一方面能解决关键技术受制于人的问题;另一方面也能中断这类产品长期依赖进口、进出口增速不一致的问题。(2)提高企业收入,增强进出口能力。内外需求的增长与总体的经济增速具有对应关系,要实现内循环的稳定增长,也需要外循环的支撑作用。通过研发补贴或是企业税收减免的措施间接提高行业的收入,从而获得更强的进出口能力。(3)扩大行业要素投入,优化要素配置效率。以资本和劳动衡量的行业规模均能提升对应的要素使用效率,但不同要素提升的程度不一样,应将生产要素引导至效率高的行业。
其他文献
适宜的偏向性技术进步对于合理利用要素禀赋提升资源配置效率具有重要意义,现有文献在偏向性技术进步适宜性方面的研究主要侧重考察偏向性技术进步与要素禀赋之间的适宜性对经济均衡增长或者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反而对偏向性技术进步适宜性以及适宜程度内在机制的缺乏深入探讨。为了进一步丰富和完善偏向性技术适宜性的测算方法,揭开偏向性技术进步适宜性与否以及适宜程度如何变化的“黑箱”,本文首先基于标准化CES生产函数,
学位
近年来,日益严重的环境问题引起了各国的关注和重视。《巴黎协定》是全球为了应对日益严峻的气候变化问题于2016年签署的协定,它设定了本世纪后叶实现净零排放的目标,以此来推动经济的绿色低碳发展。同时,全球已经有超过120个国家和地区提出了碳中和目标。在当前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各国都在积极参与全球价值链分工,资源在全球范围内实现优化配置的同时碳排放也在各国间重新进行分配,从而导致各国间的碳生产率差异。提
学位
能源是人类赖以生存的物质基础,在各国国民经济中占据重要的地位。随着我国“一带一路”倡议的实施,“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能源贸易迅速增长,对全球能源贸易格局产生了重要影响。本文基于复杂网络分析方法,并依托Eora投入产出数据,对1995-2015年“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能源贸易进行系统模拟,分别通过指标分析和块模型分析的方法揭示沿线国家总能源贸易网络及其子网络即中间能源贸易网络和最终能源贸易网络的演变
学位
随着互联网经济的发展和全球生产模式的重构,全球制造业也不断朝着服务化,智能化,高端化的方向发展。制造业服务化已经成为世界经济增长的重要发展方向,而我国的制造业整体上大而不强,面临诸多困境,西方国家的“再工业化战略”也为我国的制造业发展带来了巨大冲击,新冠疫情的冲击更是使得我国制造业面临上游投入不足和下游需求萎靡的“双重挤压”,加快推进制造业服务化的发展进程是破除制造业发展困境,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关键
学位
近年,由于全球经济萎靡以及新冠疫情在全球范围内的蔓延,各国保护主义盛行,中国跨国并购无论从数量还是金额上都有大幅度的下降。在此背景下,保证并购质量,提升并购成功率成为中国企业并购的首要目标。中国跨国并购的主要目的在于获取资源和技术,容易受到东道国政府、企业以及群众的抵制,由于政治因素导致并购失败的例子屡见不鲜。股权限制作为东道国限制外资进入的常规手段,应该引起中国企业的重视,并且进行相关研究,以提
学位
粤港澳大湾区作为我国建设的世界级城市群,将能够更加有力的推动地方经济社会的发展,在国家战略支撑的基础上,进行公共资源的优化配置,进一步强化辐射带动功能,积极推动周边城市的崛起。创新是推动发展的重要力量,实行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切实增强关键技术创新能力的发展战略是我国的当务之急,而粤港澳大湾区规划大纲中也明确提出要将大湾区打造成全球的创新中心,并建设开放型区域共同体。粤港澳大湾区汇聚了世界级的金融服务
学位
2020年一场公共卫生危机席卷全球,全球经济普遍低迷,然而中国经济逆流而上,是全球唯一实现贸易正增长的主要经济体。据海关总署公布的数据显示,2020年我国进出口贸易总额达到32.16万亿元,其中出口17.9万亿元,增长4%,这很大一部分归功于我国数字经济的高速发展。2020年我国的数字经济规模超过了39万亿元,占GDP的38.6%,为我国疫情下的经济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中国加入WTO以来,出口贸易
学位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飞速发展,与此同时对外贸易量也是与日俱增,成为经济增长中最具活力和不可忽略的重要部分。对外贸易是技术进步的发动机,对外贸易的变化对于全要素生产率的增长的影响对于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走集约型道路来带动经济的增长具有重要意义。在有偏技术进步视角下探讨对外贸易对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可以为制定更适宜中国技术进步方向,促进全要素生产率提高的外贸政策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对于探讨提升全要素生产率
学位
“十九大”报告指出中国要全面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不仅要求内源式的技术创新,还需要外源式的技术吸收再创新,外商直接投资(FDI)是技术吸收再创新的重要渠道之一。现有研究已从不同角度系统考察了FDI对东道国技术进步的影响,并对FDI技术溢出效应出现差异的原因进行了解释,然而并未关注技术进步的偏向性问题。随着偏向性技术进步的理论研究日益成熟,大量实证也已从全国、行业、地区层面证实中国的
学位
近年来,人民币汇率的市场化程度增强,汇率的双向波动逐步成为常态,汇率的变动必然会通过价格渠道影响企业的成本与收入从而影响企业加成率,最终对中国的国际收支与经济发展产生影响。在全球化的背景下,中国的进口贸易规模逐步增长,其中,进口中间品的占比相对较高。探究汇率如何通过进口中间品的渠道影响企业加成率,从而制定有效进口策略提高企业经营效率,这已成为学者们重点关注的研究课题。本文从进口中间品价格的角度出发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