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in1与CyclinD1在子宫内膜癌中的表达及意义

来源 :泰山医学院 | 被引量 : 1次 | 上传用户:xiaoxiaohaizi31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子宫内膜癌(Endometrial Cancer)是一种上皮性的恶性肿瘤,发生于子宫内膜,是女性生殖系统最常见的肿瘤之一,一般多发于围绝经期和绝经后妇女。全球每年均有大量子宫内膜癌的新发病例,且子宫内膜癌的发病率有逐年升高的趋势,排在常见致死的妇科恶性肿瘤中的第三位。子宫内膜癌的发生、发展及转移是一个复杂的、多阶段的、多因素累加的过程,其发生、发展是多种因子和基因共同作用的结果,涉及多个抑癌基因及癌基因和多条信号转导通路的调控紊乱,是一个非常复杂的过程。pin1是肽基脯氨酰顺/反式异构酶(PPIases)家族一员,其可通过调节的蛋白质的顺反异构化可以影响酶的催化活性、蛋白质稳定性、蛋白质间的相互作用和亚细胞的运输等功能。Pin1的失调已经证实和许多病理过程相关,包括老化、免疫反应、细胞凋亡、阿尔茨海默病和多种癌症。在肺癌、乳腺癌、子宫颈癌、卵巢癌、食管鳞状细胞癌(ESCC)和前列腺癌等许多癌症中监测到Pin1的高表达,并且普遍认为pin1是一种预后不良的标志物。CyclinD1是已明确了与各种人类癌症的发生发展有直接关系。CCND1是人类的致癌基因,在乳腺癌、肺癌、黑素瘤和口腔鳞状细胞等中均存在CCND1超表达。人类的癌症发生与发展常常是由于CCND1基因在细胞周期调控紊乱导致的。Pinl在多种人与动物肿瘤中均有过度表达,并可通过至少三种以上途径促使CyclinD1等下游基因的高表达,从而促使细胞代谢异常、过度增殖、周期紊乱、甚至肿瘤发生。研究通过免疫组化SABC法来检测Pin1和CyclinD1在子宫内膜癌和正常子宫内膜的表达,并研究其两者在子宫内膜中表达的相关性。材料与方法本研究中所使用的病例取自泰安市中心医院2013年1月至2015年6月手术切子宫组织标本且临床资料齐备,其中诊断明确的完整子宫内膜癌标本42例,术前均无放、化疗。其中腺癌31例,腺癌伴磷化8例,浆液性腺癌3例。I期19例,II期14例,III-IV期9例。在42例子宫内膜癌组织标本中癌组织浸润子宫肌层≤1/2者占有24例,占57.14%,癌组织浸润子宫肌层>1/2者占有18例,占42.86%。淋巴结转移者5例,占11.90%,无淋巴结转移37例,占88.10%。另取10例因其它良性妇科疾病(如子宫平滑肌瘤等)而手术切除子宫,取此10例的子宫内膜组织为对照组。在同一条件下应用光学显微镜阅片,所有切片均由两位拥有丰富经验的病理科医生采用双盲法检所有已染色的切片。用免疫组化SABC法来检测Pinl和CyclinD1在正常子宫内膜和子宫内膜癌中的表达。结果判定判断标准采用积分综合计量,即按照细胞着色深度和阳性着色率来计分。Pinl阳性的细胞染色部分存在于胞浆,而主要存在于胞核。依细胞染色的深度计分:无染色和细胞内见淡棕黄色颗粒的为(-),计0分;存在棕黄色染色且明显高于背景为弱阳性(+),计1分;存在较多黄色颗粒于细胞内的为中等阳性(++),计2分;存在大量的深棕黄色颗粒于细胞内或者胞浆胞核都有着色的计为强阳性(+++),计3分。每张染色切片都镜下随机取5个观察视野,计数视野中500个细胞中染色阳性的细胞数,并求这5个数值的平均值进行计分,如下:未见染色阳性的细胞,即占0%,即阴性(-):0分;存在10%33%的阳性染色细胞数,即弱阳性(+):1分;存在34%-66%染色阳性的细胞数,即中等阳性(++):2分;存在67%以上阳性染色细胞数,即强阳性(+++):3分。两个计分相加≤2的是低水平表达,≥3的为高水平或过表达。细胞中CyclinD1的表达主要存在于细胞核,少部分存在于胞浆,每张切片都镜下随机取5个观察视野,应用如下方式判断结果:细胞染色强度的评判标准:没有染色的为0分;存在浅棕色染色的为1分;存在棕色染色的为2分;存在深棕色染色的为3分。细胞阳性染色的评判标准:存在≤4%细胞有阳性染色的计0分;存在5%-25%细胞阳性染色的计1分;存在26%-50%的细胞阳性染色的计2分;存在51%-75%的细胞阳性染色的计3分;存在大于75%的细胞阳性染色计4分。两个计分相加:在0-1分之间者为(-);在2-3分之间者为(+);在4-5分之间者为(++);在6-7分之间者为(+++);其中(+)+++即为CyclinD1阳性表达。在切片的边缘部位、肿瘤坏死部位、肿瘤组织和良性组织交界部位均不取视野计数。应用SPSS19.0医学统计软件,对Pin1和CyclinD1在子宫内膜癌中的表达和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应用卡方检验,取P<0.05为有统计学意义。子宫内膜癌组织中Pin 1与CyclinD 1表达的相关性采用相关性分析。结果(1)Pinl在子宫内膜癌中的表达:Pin1表达在子宫内膜癌细胞的胞核和(或)胞浆,可有部分细胞膜染色,镜下表现为细胞核呈黄棕色或者棕色颗粒散在分布或集中于细胞浆中(图3)。此次试验显示pin1在10例正常子宫内膜中未有高水平表达。而在42例子宫内膜癌组织中有23例存在pin1的高表达,其表达率为54.76%,显示pin1在子宫内膜癌中的表达明显高于其在正常子宫内膜中的表达率,此两组间的比较存在统计学差异(x2=6.512,P=0.014)(表2)。而在子宫内膜癌中Pinl的过表达与患者年龄、绝经与否、组织学类、病理分级型、淋巴转移等无明显的相关性(P<0.05)(表4),而与子宫内膜癌的临床分期呈正相关(x2=8.922,P=0.030)(表3)。(2)CyclinD1在子宫内膜癌中的表达:CyclinD1在子宫内膜癌细胞中表达主要存在于细胞核,部分存在于细胞质(图9)。在10例子宫良性病变的子宫内膜组织中有1例存在CyclinD 1蛋白的阳性表达,表达率为10%;在42例子宫内膜癌组织中有18例存在CyclinD 1蛋白的阳性表达,表达率为42.86%,表明子宫内膜癌中CyclinD 1的表达明显高于其正常子宫内膜中的表达,此两组间的比较存在统计学差异(x2=6.555,P=0.010)(表5)。在子宫内膜癌中CyclinD1的表达与临床分期呈正相关(x2=11.559,P=0.009)(表6),而与患者的年龄、绝经与否、组织学类型、病理分级、淋巴转移等无显著的相关性(表7)。(3)子宫内膜癌细胞中Pinl和CyclinD 1的表达的相关性:在Pinl过表达的23例子宫内膜癌中有15例cyclinD1阳性表达,阳性率为65.22%;而在Pinl低表达的19例子宫内膜癌中仅有3例存在cyclinDl阳性表达,阳性率15.79%。表明在Pinl过表达的子宫内膜组织中cyclinDl表达的阳性率明显增加,二者在子宫内膜癌中表达存在显著的正相关(x2=10.380,P=0.001;r=0.497,P=0.001)(表8)。结论:(1)在子宫内膜癌中Pinl的表达显著高于其正常子宫内膜中的表达,此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在子宫内膜癌中CyclinD 1的表达显著高于正常子宫内膜中的表达,此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Pinl的过表达与子宫内膜癌患者的年龄、绝经与否、组织学类型、病理分级、淋巴转移等无显著相关,与临床分期呈正相关。CyclinD1的过表达与子宫内膜癌患者的年龄、绝经与否、组织学类型、病理分级、淋巴转移等无显著相关,与临床分期呈正相关。(P<0.05)(3)Pinl与CyclinD1在子宫内膜癌中的表达存在正相关性,高表达的Pinl可能促进了CyclinD 1的表达的提高,Pinl可能是CyclinD 1的上层调控因子。两者的异常表达可能共同参与子宫内膜癌的发生、发展。
其他文献
航空膜片类零件是一种精密的弹性元件,广泛应用于航天航空领域,他能通过感受压力的变化来控制阀的运动,这种弹性元件是一种疲劳寿命较长的耐震元件,为保证其精密性,试验过程
目的:本研究主要通过对子宫肌瘤患者行腹腔镜子宫肌瘤切除术时,应用宫颈峡部套扎和宫体注射垂体后叶素前后的各项指标进行比较,以归纳、总结腹腔镜子宫肌瘤切除术术中止血方
随着我国高速铁路的快速发展,列车运行速度不断提高,中国列车运行控制系统(Chinese Train Control System,CTCS)作为监督、控制和调整列车速度的技术装备,其安全性至关重要。
等离子体羽流在稀薄环境中扩散时,连续流数值方法不再适用,羽流场中组分复杂,碰撞种类多,发生复杂的化学反应,同时粒子运动到壁面,与壁面发生碰撞,部分粒子被反射回流场中,部
目前中小型车辆上采用的常流式EHPS系统难以协调提升助力响应特性和减小助力电机能耗之间的矛盾;大中型车辆采用的常压式EHPS系统液压管道始终处于高压状态,系统内部泄漏及液
背景:甲硫氨酸亚砜还原酶A(Methionine sulfoxide reductase A,MsrA)是广泛分布在动植物细胞内的氧化还原调节蛋白,在有氧环境下参与细胞防御和抗衰老过程,是细胞内重要的抗
水下无线传感器网络被认为是探索海洋的重要技术,因其监测和探索水环境的潜力而受到科学界和工业界的关注。然而,水下传感器网络有别于传统的地面传感器网络,在通信方式上利
航海雷达模拟器广泛应用于船员培训、雷达教学、工程论证和评估考试中,已经成为航海教育培训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但目前的雷达模拟器都是基于传统PC机设计和研发,不适应当前
湿地作为人类社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重要自然资源,在存储碳氮、调节气候涵养水源、保护物种多样性及维护区域生态安全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七星河湿地(132°5′-132°26′E,46
微波任意波形发生在高速通信、雷达、电子对抗等领域有广泛的应用前景,目前商用的任意波形发生系统一般采用电子学方法产生,但是这种方法受限于“电子瓶颈”,难以产生高载频、大带宽的微波信号,而光子学方法却有天然优势,因此成为研究热点。其中,基于绝缘体上硅(SOI)的光子集成技术由于其小尺寸、低重量、低功耗、高稳定性以及与CMOS工艺兼容等优点引起了国内外研究者的极大兴趣。本文针对基于光子集成的微波任意波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