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细胞癌组织中FGF 3/4/19共同扩增与患者临床表型及预后的关系

来源 :青岛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eryann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本研究旨在调查FGF3/FGF4/FGF19基因共同扩增在中国肝细胞癌(HCC)患者中的分布情况,探索HCC患者发生FGF3/FGF4/FGF19基因共同扩增与临床病理特征、预后之间的关系,进而为临床管理不同基因状态的HCC提供新思路。方法:本研究收集了2016年4月1日至2019年12月30日因HCC在青岛大学附属医院行根治性肝切除术且患者同意行二代基因测序的组织标本共253例,使用QIAamp?DNA FFPE组织试剂盒(Qiagen,Hilden,Germany)分别提取FFPE肿瘤组织和配对癌旁组织中的DNA。通过二代测序产品元溯450TM(中国上海至本医疗科技公司)完成测序和基因组分析。本研究利用Nova Seq 6000(美国加利福尼亚州Illumina公司)测序平台对基因进行捕获和测序,平均深度为1000×。主要鉴定的基因变异类型包括:单核苷酸变异(SNVs)、短和长插入/缺失(In Dels)、拷贝数变异(CNV)、基因重排(Arrangement)和基因融合(Fusion)。同时,收集并分类整理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和变异基因信息。将无病生存期(DFS)、复发后生存时间(SAR)和总生存时间(OS)作为研究的终点。肝功能良好(Child-Pugh A)且吲哚菁绿清除试验(ICG-R15)<30%的可切除的复发性HCC(r-HCC)患者再次行肝切除术;肝功能为Child-Pugh A或B的肝内或肝外多发肿瘤、伴大血管侵犯的不可切除者行经动脉化疗栓塞(TACE)联合靶向治疗;靶向治疗进展者或无法耐受者给予免疫治疗;不愿或不能接受手术治疗或系统治疗的患者(高龄、经济条件差等)给予单纯TACE治疗。所有患者的临床资料和随访信息均通过我院His系统、电话回访获得。变异基因(FGF3/FGF4/FGF19共同扩增)在分类变量组间的分布差异采用Pearsonχ2检验,不满足卡方条件者使用连续校正χ2检验或Fisher精确概率法。采用寿命表法估计累积复发率和累积生存率,生存分析采用Kaplan-Meiers法计算DFS、SAR和OS,并用对数秩检验进行比较。单因素分析中P<0.1的因素纳入多因素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以确定影响HCC患者根治性切除术后无病生存时间的独立危险因素。本研究的所有数据分析均采用SPSS 24.0统计软件(美国纽约市IBM公司)完成。所有的数据分析都是通过以双侧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在253例癌组织中发现有30例存在FGF3、FGF4、FGF19基因改变:其中单独发生FGF19突变者6例(4例发生基因扩增,2例发生点突变:c.398T>C、c.214C>T);单独发生FGF4突变者1例(变异形式为SNV:A:T>C:G);未观察到FGF3单独变异;FGF3、FGF4、FGF19基因同时发生变异者23例(三者变异形式均为CNV),该变异发生率约为9.09%(23/253)。FGF3/FGF4/FGF19扩增主要发生在染色体11q13.3区域,并且通常伴随CCND 1基因的扩增(χ2=43.481,P<0.000)。253例癌旁组织中均未检测到FGF3、FGF4、FGF19基因变异。在本组HCC中突变率排名前十的基因依次为:TP 53(56.13%)、TERT(42.69%)、CTNNB1(24.11%)、AXIN 1(15.42%)、ARID 1A(11.46%)、RB 1(11.07%)、TSC 2(10.67%)、ATM(9.09%)、CCND 1(4.74%)、MYC(3.95%)。本研究发现,在CD 10(-)、TP 53突变、CCND 1扩增的患者中发生FGF3/FGF4/FGF19基因共扩增的频率明显更高(P<0.05);然而,在年龄、性别、血型、BMI、服用核苷酸类药物、吸烟史、酗酒史、高血压、糖尿病、乙型病毒性肝炎、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术前腹水、恶性肿瘤家族史、Child-Pugh分级、ALT、AST、STB、GGT、ALP、AFP、PNI、CNLC分期、肿瘤数目、肿瘤最大直径、肿瘤分化程度(Edmondson分级)、MVI、PVTT、卫星病灶、肿瘤坏死、TERT突变、CTNNB 1突变、AXIN 1突变、TMB等因素分组间,FGF3/FGF4/FGF19基因共同扩增的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通过Kaplan-Meier法估计基因扩增型和野生型患者之间DFS和OS的差异,结果提示:FGF3/FGF4/FGF19基因共扩增组患者的中位DFS时间明显比未发生FGF3/FGF4/FGF19基因共扩增组患者的更短(10.5个月vs.43.6个月,P=0.003);FGF3/FGF4/FGF19基因共扩增组患者的1年、2年和3年累积总体生存率分别为89.1%、76.2%和68.6%,明显低于未发生FGF3/FGF4/FGF19基因共扩增组(98.5%、92.0%和84.6%)(P=0.020)。将单因素分析中影响HCC患者DFS的因素(P<0.1)纳入多因素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分析提示,肿瘤多发(HR=2.457,95%CI=1.441-4.188,P=0.001)和FGF3/FGF4/FGF19共同扩增(HR=2.114,95%CI=1.028-4.347,P=0.042)是独立于其他因素并能预测HCC患者外科根治性切除术后不良无病生存期的独立危险因素。而对于FGF3/FGF4/FGF19共扩增组患者而言,血清AFP≥400 ng/ml、肿瘤多发、未服用核苷类药物抗病毒治疗、术前ALP>125 U/L是影响其术后DFS不佳的重要因素(P<0.05)。本研究中位随访时间26.6个月(6.0个月-64.4个月),随访期间观察到91例患者复发,复发率为62.6%(91/243);该91例HCC患者的复发后中位生存时间(m SAR)为34.9个月(95%CI:20.05个月-49.75个月)。相对于未发生FGF3/FGF4/FGF19共扩增的r-HCC患者,FGF3/FGF4/FGF19共扩增的r-HCC患者对TACE联合靶向治疗有较好的响应(P=0.025),而对单纯TACE治疗(P=0.000)或免疫治疗(P=0.025)的响应较差。结论:我国HCC患者组织中FGF3/FGF4/FGF19基因共扩增在CD10(-)、TP 53突变和CCND 1扩增的肿瘤组织中发生频率更高,但本研究尚未发现FGF3/FGF4/FGF19基因扩增状态与任何患者临床参数之间的相关性。肿瘤组织中FGF3/FGF4/FGF19基因的扩增状态与HCC患者外科根治性切除术后的DFS和OS密切相关。相对于未发生FGF3/FGF4/FGF19共扩增的r-HCC患者,FGF3/FGF4/FGF19共扩增的r-HCC患者对TACE联合靶向治疗有较好的响应(P=0.025),而对单纯TACE治疗(P=0.000)或免疫治疗(P=0.025)的响应较差,本研究的这些发现可能为HCC的临床管理策略提供新的见解。
其他文献
研究目的:本次研究的目的是检验查尔酮化合物黄当归醇(Xanthoangelol,XAG)的抗肝癌效果,并探索XAG在肝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中的有效靶标及作用机制。研究方法:细胞实验:我们用不同浓度的XAG(0,10和20μM)和不同时间(24和48h)分别作用于Bel7402、SMMC7721、Hep3B和Huh7细胞,采用CCK-8法检测细胞活性,运用流
G蛋白偶联雌激素受体(G protein-coupled estrogen receptor,GPER)属于七次跨膜G蛋白偶联受体家族,在海马、纹状体、下丘脑和黑质等多个脑区均有表达,其介导的雌激素神经保护作用已得到许多研究的证实。淫羊藿苷(Icariin)是中草药淫羊藿的主要活性成份,在淫羊藿总黄酮中含量最高。淫羊藿素(Icaritin)是淫羊藿苷主要的代谢产物,属于植物雌激素中的黄酮醇类。本课
手性吲哚衍生物是具有多种生物活性的天然产物及药物的核心结构。在有机催化反应中,吲哚醇已被广泛用于合成具有光学活性的吲哚衍生物,特别是环加成反应和1,4-或1,6-共轭加成反应。近些年来,已有多个课题组报道了3-吲哚醇和2-吲哚醇参与的不对称反应,但其他类型的吲哚醇,如6-吲哚醇或7-吲哚醇,却很少受到关注。在此背景下,开发新型吲哚醇及其相关反应,特别是以对映选择性的方式合成吲哚衍生物是非常需要的。
光动力学疗法(Photodynamic therapy,PDT)是一种利用光敏剂(Photosensitizers,PSs)介导的光源辐射,产生高水平的活性氧(Reactive oxygen species,ROS)或单线态氧(Singlet oxygen,1O2)从而有效杀伤细胞的肿瘤治疗方法,其具有选择性高、无侵袭性、全身毒性低等优点,已成为实体瘤治疗的主要策略之一。然而,乏氧肿瘤微环境和PD
生长激素促泌受体GHS-R1a是迄今为止发现的、促进摄食和调节能量平衡的肽类激素ghrelin的孤儿受体。GHS-R1a广泛分布于大脑内外,酰基化的ghrelin能够穿过血脑屏障与中枢GHS-R1a结合发挥其生理功能。除被ghrelin激活外,GHSR1a还具有强大的配体非依赖性自发活性,即在无配体存在时也可激活进而发挥生理功能。大量前期研究表明,ghrelin及其受体GHS-R1a对学习和记忆具
目的:深入研究两种数字化咬合导板的设计和制作流程,提高数字化咬合导板的颌骨定位精度。方法:选择30例牙颌面畸形患者,采集患者的基本信息并行临床检查,同时完善头颅正、侧位片、全景片、上下颌牙列模型和颅面CT扫描等检查,CT数据以DICOM文件形式存储和传输,并分别通过扫描口内天然牙列与体外石膏模型两种方法获取两组数字化牙模型,将数字化牙模型及颅面CT数据的导入Mimics Medical 20.0软
研究背景:肝移植作为治疗终末期肝病的首选方法,近年来越来越面对着捐献器官短缺的困境,因此扩大供肝应用标准,将边缘供肝应用在肝移植手术中的方式逐渐被人们所接受。但是相比理想供肝来说,边缘供肝更容易受到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影响,通过各种方式减少缺血再灌注损伤对于边缘供肝移植后功能的恢复具有重要意义。Micro RNA作为长度约22个核苷酸的非编码单链RNA,在生物体体内起到重要的调节作用,在多项生命活动中
目的通过研究达芬奇心脏手术患者经股动脉、股静脉置管建立体外循环后,置管血管及周围组织的近中期恢复情况,探究达芬奇心脏手术中的体外循环技术可能导致的并发症问题。通过对达芬奇心脏手术后患者分组抗凝治疗,评估抗凝治疗是否具有临床意义,并进一步比较阿司匹林、华法林以及抗血栓压力泵的使用对下肢静脉血栓并发症的预防效果,进而为改善达芬奇心脏手术后患者的血栓并发症提供思路和策略。方法对在青岛大学附属医院心血管外
目的:肝癌是世界上最常见的恶性肿瘤类型之一,恶性程度高,病程进展快,已成为全球第四大癌症致死病因,每年的发病率和死亡率都很高。作为一个受基因调控的、精细协调的选择性细胞存活和细胞凋亡的过程,自噬能够降解和回收利用不必要的和功能失调的细胞成分。自噬发生在各种恶性肿瘤细胞中,在肿瘤的发生发展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研究自噬与肿瘤相互作用的机制具备重要意义。本研究通过自噬抑制剂氯喹(CQ)改变肝癌细胞的自噬
目的:缺血性脑卒中是全球范围内引起致残和死亡的重要原因。近来众多学者通过高通量测序技术研究发现长链非编码RNA(Long non-coding RNA,LncRNA)在缺血性脑卒中病理生理过程中发挥着无可替代的作用。SNHG17(Small nucleolar RNA host gene 17,SNHG17)参与结直肠癌相关血管新生,其能否参与缺血性脑卒中后血管新生有待进一步证实。本研究分别检测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