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当归醇抑制肝癌细胞的转移和侵袭机理的研究

来源 :青岛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angle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研究目的:本次研究的目的是检验查尔酮化合物黄当归醇(Xanthoangelol,XAG)的抗肝癌效果,并探索XAG在肝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中的有效靶标及作用机制。研究方法:细胞实验:我们用不同浓度的XAG(0,10和20μM)和不同时间(24和48h)分别作用于Bel7402、SMMC7721、Hep3B和Huh7细胞,采用CCK-8法检测细胞活性,运用流式细胞仪检测了细胞凋亡率,运用Transwell实验检验细胞迁移和侵袭的能力,运用Western Blotting实验检测了凋亡相关蛋白以及差异蛋白的表达,运用JC-1染色法探究XAG对线粒体膜电位(MMP)的影响。动物实验:通过在小鼠左腹注射SMMC7721细胞构建体内HCC异种移植模型,评价XAG在体内的抗肿瘤活性,TUNEL法检测肿瘤组织中细胞凋亡情况,并观察XAG对肺、肝脏、脾脏、肾及心脏组织的毒副作用,采用免疫组化(IHC)检测小鼠肿瘤组织与癌旁组织中CCNB1、CCNB2、CDC20、MCM2、MCM3、MCM4、MCM5、MCM6、MCM7、PLK1蛋白的表达。采用尾静脉注射Huh7细胞的方法构建体内肝癌肺转移异种移植模型,以评估XAG对肺转移灶的影响,HE染色检测肺组织切片的病理变化。临床组织样本实验:于2016年6月至2018年2月期间,收集了21例HCC患者的癌组织及癌旁组织,采用IHC检测癌组织和癌旁组织中CCNB1、CCNB2、CDC20、MCM2、MCM3、MCM4、MCM5、MCM6、MCM7、PLK1蛋白的表达及其差异。蛋白质组学实验:我们利用蛋白质组学技术和纳米质谱-色谱联用技术检测SMMC7721和Huh7经XAG处理后蛋白质的变化,并使用Western Blotting和PCR技术进行验证。借助TCGA数据库中HCC患者的数据信息,对上述实验中检测到的差异蛋白进行再次验证。研究结果:HCC细胞在含有XAG(0、10和20μM)的环境中温育24小时和48小时,发现XAG能有效抑制HCC细胞生长以及诱导内源性细胞凋亡。HCC细胞经XAG(0、5和10μM)温育24小时和48小时后,未检测到细胞活力的显著差异,但XAG(5和10μM)能显著抑制HCC细胞的迁移、侵袭和上皮细胞向间质转化(Epithelial-mesenchymal transition,EMT)。在小鼠体内,进行腹腔注射(40和80mg/kg),结果显示XAG能显著抑制肿瘤生长以及肺转移,并且对肺、肝脏、脾脏、肾及心脏组织均无急性损伤作用。蛋白质组学结果显示130个蛋白呈现上调、167个蛋白呈现下调,GO分析、KEGG分析、以及PPI网络图显示差异蛋白主要集中在细胞周期和DNA复制等生物学过程。免疫组化染色测定21例临床病人的HCC组织和正常癌旁组织中10个候选基因的表达结果与蛋白质组学测定结果一致;Kaplan-Meier生存分析结果与蛋白质组学测定结果一致;免疫组化染色测定肝癌异种移植模型小鼠的HCC组织和正常癌旁组织中10个候选基因的表达也与蛋白质组学测定结果一致。结论及意义:利用体内外实验,我们发现XAG可以有效抑制HCC细胞生长、侵袭迁移、EMT以及诱导HCC细胞的内源性凋亡;XAG对小鼠肺、肝脏、脾脏、肾和心脏组织均无急性损伤作用,表明XAG在体内具有显著抗肿瘤作用并且其对小鼠的毒副作用较弱。蛋白质组学结果显示差异蛋白主要集中在细胞周期和DNA复制等生物学过程。因此,我们推测XAG可通过作用于细胞周期而发挥抗肿瘤作用,并且有望与其他抗肿瘤药联合使用,以降低肝癌细胞的耐药性。
其他文献
背景:胃癌(GC)在全球仍然是一种难以有效治疗的具有挑战性的疾病[1]。手术治疗是潜在可治愈的进展期胃癌唯一的治愈选择和长期疾病控制的最佳机会,但复发率和相关疾病特异性致死率仍然很高[2-6]。D2胃切除术是可治愈的局部进展期胃癌的推荐手术[7-8]。日本学者以胚胎学以及膜解剖为理论提出了应用于胃癌手术的基于D2胃切除术的系统性胃系膜切除术(Systematic Mesogastric Excis
目的:进入21世纪以来,由于人均寿命延长和出生率下降,我国已逐步迈入老龄化社会。伴随着年龄增长而日渐退化的日常生活生活活动能力是衰老的一个重要特征。无法完成日常活动可能会使老人产生无用感,从而诱发抑郁情绪,损害心理健康。虽然已经有很多关于老年人日常生活活动能力与抑郁症状关系的国内外研究,但很少有研究探索两者之间关联的中介因素。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减退的老人休闲活动频率减少,而休闲活动有助于缓解老年人的
目的:本课题旨在探讨吴茱萸碱(EVO)对人肺癌NCI H-1299细胞的增殖抑制并诱导细胞死亡的作用及其可能的作用分子机制。方法:体外培养人肺癌细胞株NCI H-1299,应用细胞计数试剂(CCK-8)法检测EVO(1、2.5、5、7.5、10、12.5、15μmol/L)对NCI H-1299处理24h、48h、72h后细胞活力的影响;分析不同浓度的药物及时间因素对NCI H-1299细胞存活率
目的:年龄相关性白内障(age-related cataract,ARC)是全球主要的致盲性眼病。随着当今社会人口老龄化程度日益加重,ARC的患病率也逐渐增高,成为我国主要的医疗公共问题之一。环状RNA(circular RNA,circRNA)因其能够参与眼部疾病的多种调节过程而成为目前的研究热点。然而,circRNA在ARC组织中的表达特征,调控作用和功能机制尚不明确。本研究旨在探讨ARC患者
目的:利用DNA条形码技术建立河鲀鱼物种溯源鉴定的方法,建立河鲀毒素(TTX)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检测法(UPLC-MS/MS),对所收集河鲀鱼样品进行物种鉴定和毒素检测,以期实现基因-鱼种-毒素的有效链接,为河鲀鱼食物中毒快速溯源、鉴定与临床治疗提供技术支持。方法:1.河鲀鱼样品收集及形态学鉴定:委托海洋生物学专家在2019年秋季至2020年春季于中国黄海、东海及南海海域收集河鲀鱼并通过形态
目的:中药材巴戟天(Morinda officinalis How)在中国以及世界各地的传统医学中广泛用作治疗药材和保健食品。常见易混药材因外观与巴戟天相似,常规手段难以区分且存在诸多弊端。本课题设计一组环介导等温扩增(loop-mediated isothermal amplification,LAMP)引物,通过条件优化确定反应体系,建立使用LAMP技术快速鉴别巴戟天的方法,为中药材品种的分子
目的探讨孕妇血清代谢产物水平与子痫前期发病及肾功能损伤的相关性,为诊断及检测疾病进展提供新的有效指标。方法1.选取2019年5-12月在青岛大学附属医院就诊的子痫前期患者40例设为观察组,包括重度子痫前期患者20例,轻度子痫前期患者20例,根据肾小球滤过率(the glomerular filtration rate,e GFR)将子痫前期患者分为肾功能损伤组(n=14)和肾功能正常组(n=26)
研究目的:课题组前期研究发现RFX3是中国汉族人群痛风易感基因,但其参与痛风炎症过程的机制不清。本研究拟构建单核细胞RFX3条件性敲除小鼠模型,并应用该小鼠模型及原代骨髓单核细胞研究RFX3对痛风发病过程中的炎症细胞及炎症因子的调控作用及机制。研究方法:1.基于同源重组原理,本研究采用受精卵同源重组的方式,对RFX3基因进行flox修饰,获得条件性敲除RFX3基因的flox小鼠;将该flox小鼠和
目的:探究子痫前期(Preeclampsia,PE)胎盘组织长链非编码RNA(Long noncoding RNAs,lncRNAs)的差异表达,并对子痫前期胎盘中高表达的lncRNA MIR210HG的作用机制进行探究,为PE的发生发展提供新的视角。方法:(1)采用RNA-seq技术分析子痫前期和正常妊娠的胎盘组织的差异表达lncRNAs。(2)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验证lncRNA MIR21
研究目的:大动脉粥样硬化型脑梗死已成为我国最常见急性缺血性卒中发病原因之一,且呈现年轻化趋势,尤其颅内血管狭窄,即使采取了积极的内科综合治疗,因其复发率高,给患者的家庭和社会带来沉重负担。Jam-a为免疫蛋白家族成员之一,表达于各种血细胞膜表面,通过不同细胞间的相互作用参与炎症反应。本研究主要探讨血清可溶性Jam-a浓度水平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不同TOAST病因分型表达的差异性,观察与LAA型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