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场地微生物分解容量的石油烃类污染源区微生物降解评价方法

来源 :合肥工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mashnj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石油烃类(Petroleum hydrocarbons,HCs)泄漏至地下环境后,作为低密度非水相液体(Light nonaqueous phase liquids,LNAPLs)在重力的作用下向下迁移至地下水面,沿迁移路径形成残余相,在地下水面形成自由相。LNAPLs自由相随着地下水迁移扩散降低浓度后转换为残余相存在于含水层孔隙内。LNAPLs残余相作为长期污染源,通过吸附、挥发和溶解等方式继续扩散,形成土壤气相污染带以及地下水污染羽,并对土壤和地下水造成长期更大范围的污染。对于HCs污染场地,监控自然衰减方法(Monitored natural attenuation,MNA)和强化微生物修复方法作为修复措施,已成功应用于地下水污染羽的修复与管控工作中。由于污染含水层源区LNAPLs残余相通过溶解等形式持续供给可溶性污染组分,包括以苯为代表的芳香烃类等,MNA措施可以控制污染羽的稳定性,但为了准确预测其衰减速率和存续时间,有必要准确评估污染源区的衰减过程。微生物降解是污染源区衰减的最重要因素。在HCs污染源衰减的研究中,以分解产物例如CO2、CH4以及其它电子受体浓度的变化作为标识物,但由于污染产物以及电子受体等浓度的变化受到地下水的水位波动和自身迁移弥散等作用的影响,具有很大的不确定性,该类方法预测精度难以满足实际工程的需要,进而影响微生物修复方法在实际工程中的应用。微生物种群构造和微生物量在降解污染物过程中的动态变化是微生物降解的重要证据。在相对稳定的场地环境条件下,污染源区存在依存场地环境条件的微生物分解容量。本文拓展了微生物分解容量的概念,提出依存场地的微生物最大分解容量和阈值分解容量,并建立了新型微生物动力学模型,在对模型原位微生物降解理论分析的基础上,采用数值模拟方法,对自然条件下和强化条件下的微生物降解过程和不同场景的应用案例进行了探讨。本文提出的方法可以对石油烃类污染源区整体的降解过程进行定量精确预测,并利用现场监测数据,即分解微生物量和污染物浓度的动态变化进行验证,在实际工程中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完成的主要研究工作和成果总结如下:1)拓展了微生物分解容量的概念:在综合分析定义石油烃类污染含水层源区环境条件和微生物分布特征的基础上,提出在相对稳定的环境条件下,依存场地的微生物分解最大容量和阈值容量的概念。以场地氧浓度为主要影响因子,定义饱和氧浓度条件对应最大微生物分解容量,定义阀值氧浓度以下即厌氧条件对应微生物分解阀值容量,并提出定量描氧浓度与微生物量的函数关系,构建了涵盖污染源整体的新型微生物动力学模型。2)根据污染源区的污染物存在特点,详细讨论了拓展后的微生物分解容量的概念、以及基于分解容量的新型微生物动力学模型的物理意义。对现场微生物容量的确定方法,以及微生物容量的验证方法进行了论证,最终确定了新型动力学模型的使用范围和使用方法。3)根据研究文献,考虑石油烃类污染含水层源区污染物浓度、污染规模以及典型水文地质条件,总结了代表性污染源特征,设定了不同的场景并进行了模型概化。污染源自然衰减场景考虑了地下水流从上游边界供给溶氧,采用一维迁移弥散模型模拟溶氧的迁移过程,与新型微生物动力学模型耦合,模拟微生物增殖、地下水中溶氧消耗以及污染物的降解过程。通过对模拟结果综合分析,定量评价了不同污染浓度、污染规模和水文地质特征条件下的污染源的衰减速率,构建了评估自然环境条件下的污染源存续时间的方法。4)针对各种强化技术,以高性价比的纯氧微纳米气泡(MNB)技术为例,考察了高浓度溶氧注入后的微生物降解过程。首先计算了与自然衰减同样的溶氧供给条件下,高浓度溶氧的迁移弥散、微生物增殖以及污染物的降解过程。在此基础上,考虑在污染源管控的场景下,评价分析了加强高浓度供氧量的措施对污染源区微生物的降解过程以及污染源存续时间的影响。在模拟结果分析的基础上,系统阐述了本文提出的新型动力学模型在强化微生物修复工程中的应用方法。5)提出了通过实际场地采样检测数据确定新型动力学模型中模型参数的方法,包括实际场地采样时间、采样位置和模型参数的推导过程等,为新型动力学模型的实际应用提供了指导方法。
其他文献
锌是植物生长发育所必须的微量元素之一,作物缺锌会出现幼叶变小、节间缩短等情况,影响植物的生长发育。不同的锌肥施用方式对作物产量和品质的影响不同。本研究在同等锌肥施用量的条件下,设置滴灌施肥、叶面喷施、底施处理,以不施锌肥作为对照,研究不同锌肥施用方式对设施番茄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滴灌施肥、叶面喷施和底施3种锌肥施用方式均提高了设施番茄的产量,降低了果实酸度,提高了可溶性糖、维生素C和锌含量
期刊
摇青是乌龙茶品质形成的关键工序,通过机械力刺激青叶,结合晾青工序,利用机械力、失水等环境胁迫最终形成乌龙独特的风味品质,特别是机械力摇青工序还广泛应用于花香红茶、花香白茶、花香绿茶等其他茶类的加工改善品质。植物在环境胁迫下可以迅速启动自我保护与适应机制,在生理、转录、蛋白、代谢水平产生一系列应答调控,从而导致丰富的初、次生代谢物积累。为系统研究青叶对摇青机械力的响应机制,本研究以铁观音青叶为材料,
学位
行人搜索是指给定待查询人员的图像,从不同场景摄像机拍摄的图像库中定位并识别出同一行人,主要由行人检测和行人重识别两个子任务构成。该技术在智慧安防、目标跟踪、视频分析以及人机交互等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潜力。尽管近年来的研究已取得巨大进展,该任务仍然面临众多挑战。除了子任务本身固有的难点,比如视角变化和姿态差异、遮挡和复杂背景、误检和不对齐等,行人搜索任务还面临着如何平衡检测和重识别的优化,以及标注更加
学位
背景:结直肠癌(CRC)的术后复发和转移导致患者预后不良,亟需开发一种安全有效的术后治疗策略。免疫治疗由于毒副作用小、能靶向杀死肿瘤、生成免疫记忆响应,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此外,近年研究发现,长非编码RNA浆细胞瘤变异异位基因1(Pvt1)介导CRC的发生发展和肿瘤微环境(TME)中的免疫抑制。利用纳米技术负载药物能有效提高其生理稳定性和进胞效率,更重要的是,仿生纳米粒子不仅具有同源靶向性而且含有
学位
脑胶质瘤(Glioblastoma,GBM)是临床最常见的颅内恶性肿瘤,生长迅速,难以根治。根据其临床症状或病理性质,归入中医学“头痛、癫痫、厥逆或积证、瘤”等疾病范畴。胶质瘤的高恶性程度及其对常规化疗药物的拮抗导致其预后极差,发掘新型抑制脑胶质瘤细胞增殖的药物仍尤为重要。中医学脑为清窍,脑胶质瘤的病机与清窍“浊阴不降”密切相关。具有沉降特性的理气中药川楝子在临床被用于多型肿瘤的配伍治疗,且其主要
学位
目的:缺氧是肿瘤微环境的重要特征,与细胞增殖、转移、肿瘤免疫反应和耐药性都有着密切的关系。而这些因素都将进一步促进了肿瘤进展并最终导致病人预后不良。然而,在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中缺氧应激对于肿瘤微环境(Tumor microenvironment,TME)、药物敏感性和免疫治疗的潜在作用仍不十分清楚。方法:通过无监督聚类在HCC中区分出不同的缺氧表型
学位
研究背景血小板是一种直径2~5μm且呈圆盘状的无核小细胞,在血小板细胞浆中发现大量的细胞器和具有分泌功能的颗粒。血小板是机体循环血液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功能作用主要体现在维持出血和止血的动态平衡,并且参与组织修复、炎症反应和肿瘤生长等病理生理过程。巨核细胞是由骨髓中造血干细胞分化形成的,主要负责产生血小板,它是人体骨髓中唯一的多倍体细胞,占骨髓有核细胞总数的0.05%。巨核细胞分为:颗粒型巨核细胞
学位
新疆具有丰富的矿产资源,其矿产的种类和数量都较为丰富,具有一定的开发前景。本文对新疆的铜矿成矿体系进行了分析,首选对新疆新生代的成矿体系和特征进行了概述,然后对新疆的三个主要成矿体系的演化模式进行了研究。
期刊
2001年《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施行)》颁布后,学生的学习方式变革成为重要的教改方向与要求。倡导课程教学要以实现学生的主动、探究等学习为主,达到培养学生的信息获取与处理、知识建构、问题分析与解决、交流合作等方面能力的目标。在新教育政策的引导下,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注重切实改进教学模式,力求以有效提问来激发学生兴趣,在参与教学活动中发挥主观能动性。《义务教育课程标准》(2011版)明确了学生在课堂教
学位
苯酚是一种有毒污染物,广泛存在于煤化工、制药等工业生产废水中,若不妥善处理会对生态环境和人类健康造成巨大的危害。厌氧生物技术是处理苯酚废水的重要方法,具有经济成本低、可回收生物能等优点,但也面临着由于苯酚水解速率慢导致高酚环境下乙酸产甲烷菌活性受到抑制和微生物种间电子传递效率低下等问题。本论文以苯酚厌氧生物转化过程中的问题为导向,从种间电子传递机制的角度出发,探索磁铁矿(Fe3O4)耦合零价铁(Z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