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成都平原地区的田园诗呈现闲适安逸的生活态度、凝练而精致的美感,体现认同感和凝聚力,这与成都平原乡村景观有着无法割舍的关系。由于地理条件和人文背景,杜甫、薛涛等都在成都平原留下传唱千古的文学作品,描绘成都平原乡村景观风貌。随着城市化进程,乡村原始风貌被改变,回溯乡村景观风貌,从田园诗意象出发,构建成都平原乡村景观的诗意。基于田园诗视角,从意象关系、意象情感表达及情感内涵出发,探讨成都平原地区的田园诗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成都平原地区的田园诗呈现闲适安逸的生活态度、凝练而精致的美感,体现认同感和凝聚力,这与成都平原乡村景观有着无法割舍的关系。由于地理条件和人文背景,杜甫、薛涛等都在成都平原留下传唱千古的文学作品,描绘成都平原乡村景观风貌。随着城市化进程,乡村原始风貌被改变,回溯乡村景观风貌,从田园诗意象出发,构建成都平原乡村景观的诗意。基于田园诗视角,从意象关系、意象情感表达及情感内涵出发,探讨成都平原地区的田园诗意象与乡村景观的关系;运用实践调研和案例分析法,分析成都平原乡村景观发展现状以及田园诗意象在乡村景观中的运用现状,得出可鉴之处和存在的问题并制定应用原则;运用统计学方法,从880首成都平原地域范围内的诗词中采集100首田园诗、提取意象并进行分类;解析意象组合的意境表达,将意象用于景观意境的营造中,并在乡村景观功能上进行拓展;将上述应用策略用于成都鹿溪村景观设计实践中,验证成都平原乡村景观的田园诗意象设计的可行性。通过上述内容,期望为成都平原乡村景观设计提供经验参考,同时能丰富乡村景观在自身范围内的研究价值,为人们寻找“诗意的栖居”提供景观这一新载体,使得乡村景观的意义得到升华,传承中国传统人文精神。
其他文献
21世纪以来,世界各国都在广泛推进STEM教育。在科学发展和教育改革共同进行下的中国,STEM课程的建设刻不容缓。在我国现行的课程体系下,校本课程是学校开展STEM课程的重要渠道。然而我国学者对于STEM课程的研究多以分析国外课例、政策为主,教学模式的本土化研究仍有待于提高。基于此,本研究对美国和谐公立学校首创的STEM-SOS模式(STEM Students on the Stage Model
从古至今,本土文化的传承是课程教学的重要任务之一。在学生学习的过程中,教科书是其重要载体,教科书中文化内容的选取与编排影响着学生的价值理念。通过文献研究和文本分析发现,目前关于本土文化的研究多集中于人文类教科书(如语文、历史、政治等),鲜有研究关注理工类教科书中的本土文化要素。此外,目前大多为单一学科,同一时期教科书的文化内容研究,少有研究涉及统整课程教科书中文化理念的变迁研究。初中科学教科书蕴含
科技强国的建设中创新是第一动力,人才是第一资源,科技人才队伍建设是各国在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中赢得国际竞争优势的基石。在科教兴国、人才强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引领下,中国各大城市的人才竞争日趋激烈。各地政府一方面不断提升城市资源优势,另一方面也不断通过创新政策工具,发挥政策优势来吸引和集聚科技人才。实践中,在地方资源禀赋各异、社会经济发展目标不尽相同的情况下,哪些政策工具能与城市资源有机结合促
探究式教学是国际科学教育改革的核心特征,也是我国新一轮课程改革的重点,科学课程改革对师资力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课堂话语分析是探索科学教师课堂教学的重要切入点。本研究关注职前理科教师在探究式教学中的提问方式及其与课堂应答的关系。本研究基于社会建构主义视角,以2018年“东芝杯”全国教学技能大赛中15名物理、化学学科获奖职前教师为研究样本,首先通过时序分析、列联表和对应分析的方法,描述职前理科教师在探
随着对教师素质要求的提高,职前教师的教育问题受到广泛关注。《教学技能训练》课程是师范生教育类课程的专业必修课,对提高师范生的教学技能至关重要。大学课程大都是大学教师根据教育部的相关文件要求,结合社会对师范学习的要求,进行课程设计和实践,缺乏对学生自身需求的关注。本研究以服务设计为理论基础,以《教学技能训练》课程为载体,考察师范生的学习需求,并尝试探究不同群体师范生在该课程学习时的学习需求情况。本文
全球化时代,各国互相联系与依存的程度日趋加深,塑造具备跨文化能力的人才成为当前中学外语教育的迫切任务之一。但国内关于跨文化能力的研究主要针对大学生,有关中学生跨文化能力的内涵、框架和标准等基本问题的研究较为薄弱。在中国文化走出去的时代背景下,这一研究问题的必要性与紧迫性日益凸显。中国海峡两岸暨香港英语课程标准与欧洲语言能力标准均对跨文化能力提出要求。课程标准和语言能力标准作为教材编写、教学与评价的
校史文化是校园文化的精神内核,传承和弘扬校史文化对于学校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大学校史馆是展示大学校史文化重要的空间载体,具有历史展示、宣传教育、品牌推广等多重功能。当前我国大学校史馆的建设还存在一定问题,在研究上,缺乏针对性的理论指导;在空间展陈上,存在展示手法传统,展陈内容更替不及时等问题;在空间体验上,存在空间感染力不足,空间体验性不强等现实问题。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校史文化有效传承和传播。本文旨在
21世纪,我国博物馆进入新发展阶段,博物馆的类型、运营与管理方式及由其衍生出的文创产品正发生着翻天覆地的变化。高校博物馆作为博物馆的特殊分支,也迎来了一个快速发展的时期。其藏品不仅依托于优秀的中华传统文化,还立足于校园文化,所涉及门类极其丰富,包含传媒类、货币类、印刷类、医药类、艺术类等。然而,部分高校博物馆文创产品由于发展时间较为短暂、设计经验不足等原因,长期以来忽略校园特色、创新性薄弱、品质粗
自闭症谱系障碍发病率在全球范围呈现上升趋势,如何提升自闭症患者的康复效果成为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自闭症康复的研究成果多在医学、心理学、教育学等领域,治疗方式以医学手段和教育干预为主,但环境营造也对自闭症康复起着重要的辅助作用。目前,有关自闭症康复的环境设计研究多集中于建筑与室内设计领域,对自闭症患者有重要康复意义的户外景观设计研究数量很少。以设计学为主体,以环境行为学、心理学、统计学等学科为理论支
中国的妖怪文化源远流长、影响广泛,但步入当代之后,妖怪及其文化的发展与新变在我国并未取得较大的成果,近年来,尽管妖怪借助着传统文化的热潮也重新回到了大众的视野,获得了较为广泛的认同和关注,但雷同的模式与诸多的限制使之越发展就越靠近瓶颈。当不断地去辨析、探索这股钳制妖怪文化发展的力量时,我们会发现,其源头或在于当前时代过度推崇并依赖科学,更准确地说是在文化领域中被滥用、误用的科学教条。本文以妖怪为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