屈侧网状色素异常症致病基因全基因组外显子测序搜寻及POFUT1基因突变分析

来源 :安徽医科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eizi52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研究背景:屈侧网状色素异常症(Reticular pigmented of the flexures,RPAF,OMIM number:179850)又称为Dowling-Degos病(Dowling-Degos disease,DDD),是一种少见的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性皮肤病。早期有学者认为该病是黑棘皮病的一种良性异型。1978年,Wilson-Jone等正式将该病命名为屈侧网状色素异常症。该病好发于腕部、颈部、腋窝、腹股沟、乳房下及四肢屈侧等,临床上主要表现为网状分布的深褐色斑疹。男女均可发病,发病年龄变化较大,从青春期早期到中年期不等。2006年,Betz等对2个屈侧网状色素异常症家系行全基因组扫描,将致病基因定位于12q,LOD值为4.42。此区域含有Ⅱ型角蛋白,对这些角蛋白基因测序发现,2个家系中的患者均在角蛋白5(keratin5,KRT5)存在突变,对照人群无突变,从而确定角蛋白5为DDD的致病基因。但,仍有一些家系或散发病例未在该基因上发现任何突变。2006年,Li等对1个中国DDD家系行全基因组扫描,将该病的致病基因定位于17p13.3。该区域包含21个已知基因和16个预测基因,至今该区域的致病基因尚未克隆出。这说明DDD具有一定的遗传异质性。  目的:对1个中国屈侧网状色素异常症家系(家系Ⅰ)进行全基因组连锁和全基因组外显子测序分析,经过逐步的滤过和与家系Ⅰ无血缘关系的 DDD样本的验证,筛选出该病的致病基因。  方法:(1)经过严格筛查,2个DDD家系和1个DDD散发患者纳入了本次研究。对参加初筛的 DDD家系进行全基因组分型,本次所采用的芯片为Illumina-660W-Beadchips。应用Merlin软件进行连锁分析,根据LOD值确定候选区域,然后进行单倍型共分离,确定表型与染色体共分离的区域。(2)利用Genome AnalyzerⅡx对该家系的成员进行全基因组外显子捕获。(3)注释所有检测到的变异体的功能,分类为无义突变(nonsense mutation)、错义突变(missense mutation)、编码区插入或缺失突变(coding indels,I)、同义突变(samesense mutation)、剪切位点突变(splice acceptor and donor site,SS)和非编码区突变(Non-coding region mutation)等,筛选出可能影响基因功能的突变,如编码区插入或缺失、非同义突变(nonsysnonymous,NS)、剪切位点突变。在可得的公共数据库中(HapMap外显子组、dbSNP129,和千人基因组变异体数据库)过滤2个DDD患者的可影响基因功能的突变,再与2个对照者的分析结果进行对比。2个患者共有的,2个对照者没有的,公共数据库中没有的变异体即为候选变异体。  进一步评估上述的候选变异体对基因功能的影响,结合连锁分析所定位的染色体区域,进而筛选出DDD可能的候选致病基因。(4)对初筛家系的候选致病基因行Sanger测序,筛选出表型共传递的变异体。(5)通过Sanger测序在其他家系的患者和散发患者中检验候选致病基因。之后,对大样本的对照者的该基因进行分析,排除多态性。  结果:(1)本课题组对 DDD家系Ⅰ应用全基因组连锁分析(Genome-wide linkage analysis)方法将LOD值=1.5的表型与染色体共分离的区域定位在染色体20:17,722,478-36,009,145。(2)对全基因组外显子测序结果进行对比、过滤等分析发现,患者共有,而对照者、公共数据库未携带的突变位点为42个,其中突变点(c.246+5delG)位于连锁分析定位的候选区域内的POFUT1基因上。(3)进一步对家系I中的5名患者和8名正常人的POFUT1进行Sanger测序,结果发现所用患者和1个12岁的男孩(该家系的发病年龄为20岁左右)携带突变位点POFUT1(c.246+5delG),家系内所有对照和100名正常人均不携带该突变。其余1个家系和1个散发患者没有在POFUT1上发现突变位点。  结论:(1)本研究通过全基因组连锁分析和全基因组外显子测序法发现家系I的突变位点位于POFUT1上。(注:在该课题进行期间,李明等应用全基因组关联分析和外显子测序技术将该病的致病基因锁定在该基因上,在其他家系中得到验证。并通过体内外实验证实了POFUT1在黑色素合成与转运中的重要作用。)(2)课题组进一步证实了李明等关于 POFUT1为 DDD致病基因的发现,补充了DDD的POFUT1的突变数据库。
其他文献
目的: 肺癌是危害人类健康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其发病机制尚未完全阐明。研究表明它是环境危险因素和个体遗传因素交互作用的结果。暴露于相同的环境,不同个体肺癌发生情况
1.目的 1. 1利用超声造影(Contrast-enhanced ultrasound,CEUS)观察子宫肌瘤的微血流灌注特点。 1. 2总结不同类型子宫肌瘤的CEUS特征并提出相应的诊断标准。 1. 3探
随着人口寿命的延长,老年人数量的增加,老年人患恶性肿瘤的人数也随之大幅度增加。恶性肿瘤的主要治疗手段包括放射治疗、手术和化疗,但是有些人错误地认为,老年癌症患者难以
目的:1.比较正常对照组和抑郁症组对所选择的国际标准化情绪图片在愉悦度和唤醒度两个维度评分之间的联系和差异。2.比较正常被试对所选择的国际标准化情绪图片在愉悦度和唤醒
目的:应用三维治疗计划系统评价鼻腔NK/T细胞淋巴瘤患者不同照射计划的剂量分布特点,以探讨合理的照射方法。 材料和方法:为13例IE期鼻腔NK/T细胞淋巴瘤患者分别设计常规单前
在我国广袤无垠的大地上,历代遗留下的石窟群落,星罗棋布.它们兀立于大漠荒野上,坚挺、雄浑、苍劲,绵延万里.鲁迅先生比喻它们是国土上筑起的又一座“长城”.它们闪烁着人类
期刊
研究背景:盆底器官膨出是盆底支持结构缺陷、损伤与功能障碍造成的主要后果,是严重影响中老年妇女的健康和生活质量的常见病。随着人类寿命的延长,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受到越来越
在逆境中,人们总是期盼奇迹的发生,等待的时间越长,这种信念就会越强烈。2008年金融危机之后,欧债危机、新兴经济体增速放缓等负面消息纷至沓来。在全球经济复苏乏力、人们等待经
苦瓜这个最早生长在亚热带地区的瓜类蔬菜,目前已是百姓餐桌上的常客。苦瓜,因苦得名,也叫凉瓜。苦瓜不仅具有清热解毒、明目、解热的作用,而且还具有降血糖、抗肿瘤、抗病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