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尔法淋巴结在甲状腺乳头状癌中的临床意义

来源 :温州医科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ophia_yin10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德尔法淋巴结(又称喉前淋巴结)癌转移长期以来被认为是头颈部恶性肿瘤的预后指标,但其与甲状腺乳头状癌关系的数据较少,为数不多研究中,甲状腺癌德尔法淋巴结转移的影响因素存在较大差异,本研究主要探讨德尔法淋巴结癌转移在甲状腺乳头状癌中的预测因子及其与其他区域淋巴结转移的关系。
  资料与方法:
  本研究收集自2018年8月起至2019年10月因甲状腺乳头状癌在温州医科大学附属台州医院行手术治疗的病例,术中行甲状腺腺叶切除前解剖德尔法淋巴结区域,先清扫德尔法淋巴结单独装标本袋送常规病理检查,再行甲状腺腺叶切除及其余中央区淋巴结清扫。入组标准:⑴在本院首次行甲状腺手术治疗;⑵术中行DLN清扫并单独常规病理检测;⑶术中均行患侧中央区淋巴结清扫;⑷常规病理类型为甲状腺乳头状癌。排除标准:⑴未单独行DLN病理检测病例;⑵常规病理为非甲状腺乳头状癌或伴有其他类型恶性肿瘤;⑶临床资料不详细或存在缺失的病例;(4)再次手术病例。最终有191名患者纳入组研究,所有患者均行中央区淋巴结清扫,术中行德尔法淋巴结单独分离并常规病理学检测。在探索德尔法淋巴结癌转移预测因子时,临床病理因素包括:患者年龄、性别、原发癌位置、原发癌大小、是否多灶、是否双侧癌、其余中央区淋巴结是否转移、甲状腺包膜是否侵犯、甲状腺球蛋白抗体(TgAb)和甲状腺过氧化酶抗体(TPOAb)水平、BRAF基因是否突变。
  采用SPSS24.0软件对数据先行单因素变量分析,应用?2检验或Fisher精确检验初步筛选出有显著统计学差异的临床病理因素。然后再进一步行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顾分析确定甲状腺乳头状癌德尔法淋巴结癌转移的独立危险因子。采用?2检验分析DLN转移与非转移组间其余中央区淋巴结转移是否存在统计学意义,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确定DLN转移组与非转移组间其余中央区淋巴结及侧颈区淋巴结转移数是否存在统计学意义。P值小于0.05被定义为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
  最终有191名患者满足条件进入本研究,其中28名患者存在德尔法淋巴结癌转移,DLN探及率67.5%(129/191),转移率为14.7%(28/191)。对临床及病理因素行单因素变量分析后,得出年龄<45岁(p=0.002)、肿瘤位于腺体上1/2或峡部(p<0.001)、肿瘤直径>1cm(<0.001)、其余中央区淋巴结癌转移(<0.001)是德尔法淋巴结癌转移的危险因素。然后我们再对上述临床病理资料进一步行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肿瘤位于腺体上1/2或峡部(P=0.001,OR=6.075)、肿瘤直径>1cm(P=0.000,OR=7.799)、其余中央区淋巴结转移(P=0.004,OR=6.949)是发生DLN癌转移的独立危险因素,年龄大于45岁是其保护因素(P=0.013,OR=0.255)。在DLN转移的患者中,其余中央区淋巴结转移概率明显升高(89.3%:42.3%P<0.001),且转移的淋巴结数目相对更多(3.89vs1.31,P=0.000),在侧颈区淋巴结转移中同样出现此现象(5.20vs2.42,P=0.045)。
  结论:
  甲状腺乳头状癌DLN转移较为常见,肿瘤位于腺体上1/2或峡部、肿瘤直径>1cm、其余中央区淋巴结转移是发生DLN癌转移的独立危险因素,年龄大于45岁是其保护因素。DLN转移,则其余中央区淋巴结转移的概率明显升高,且意味着其余中央区及侧颈区存在更多的转移性淋巴结。在临床实践中,建议外科医师在术前及术中对所有甲状腺癌患者进行喉前淋巴结单独评估,根据术后常规病理制定个体化的治疗与随访方案。
其他文献
不孕不育症是育龄男女未能实现自我意愿生育的生殖系统疾病。来自世界卫生组织的数据显示不孕不育已成为仅次于恶性肿瘤和心脑血管病的全球第三大顽固疾病。据不完全统计,全球范围内不能实现自然生育的育龄夫妇占比约为8%~30%,而且这个比例正在逐年增高。近些年,辅助生殖技术(Assisted Reproductive Technology,ART)蓬勃发展,解决了许多不孕不育症患者的生育问题。然而,即便是采用
学位
学位
目的:  建立温州地区20W-31+6W胎儿的静脉导管、脐静脉、动脉导管、肺动脉内径和血流量的正常参考值范围,计算脐静脉血流入静脉导管与主肺动脉血流入动脉导管的百分比率,并观察上述各参数与孕周的相关关系。并探讨妊娠中晚期胎儿静脉导管分流率在预测胎儿生长受限的应用价值。  方法:  随机从2017年9月10日至2018年11月27日来本院常规产检的孕妇中选取162例孕周为20-31W正常妊娠的孕妇,
目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s,COPD)是一种呼吸系统疾病,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目前临床上慢阻肺的防治提倡“早发现、早诊断及早治疗”。维生素D是一种脂溶性的类固醇衍生物,其在机体内的主要活性形式为25-羟维生素D(25-(OH)D,25-hydroxyvitamin D),近年来多项研究证据表明,维生素D是预测及调控多种慢
背景:手术患者在麻醉诱导期往往会出现较为剧烈的血压波动。尽管麻醉医生在诱导前会根据患者的年龄、体重、基础疾病等情况并结合自身积累的经验为患者制定个体化的麻醉方案,但剧烈的血压波动依旧无法避免,诱导期容易发生围麻醉期心血管事件。维持诱导期稳定的血流动力学是临床麻醉医生一直努力的目标,其难点主要取决于患者个体间心血管条件的不同。麻醉前如果能对患者进行有效的风险评估,并积极干预,可提高麻醉安全性。  目
学位
学位
背景和目的:  近年来,我国的肥胖率在城乡各类人群中居高不下。肥胖可分为中央型肥胖和非中央型肥胖,中央型肥胖因为腹部脂肪过度堆积改变胸壁、肺和膈肌的关系,从而影响全麻术后患者的呼吸功能。因此,需要针对肥胖患者这一特殊群体的围术期术前评估进行研究,而临床上常用体重指数(BMI)、腰围/臀围比值不能诊断中央型肥胖,CT、MRI有检测成本高,方法复杂等缺点。超声测量腹部脂肪厚度具有成本低,使用便利等优点
学位
目的:  探讨鸟-胞内分枝杆菌肺病(MAC)的多层螺旋CT(MSCT)的表现特征,并与耐多药性肺结核(MDR-TB)的MSCT表现进行对照分析,以期为临床诊断提供影像学帮助。  方法:  回顾性收集为台州医院2014年6月至2019年6月期间经菌种鉴定的MAC肺病41例(MAC组);采用1∶1病例对照研究,选取同时期符合纳入标准的41例耐多药肺结核作为对照组(MDR-TB组)。所有受试者均在抗结核
目的:  动态测定超声引导下腰段竖脊肌平面阻滞(ESPB)感觉阻滞范围以确定ESPB阻滞的药物扩散特点及有效范围,探讨ESPB用于腰椎融合手术围术期麻醉及术后镇痛的有效性及安全性。  方法:  选择2019年8月-12月于我院择期行后路腰椎融合术的患者40例,年龄45~70周岁,ASAⅠ或Ⅱ级,手术时间小于3h;采用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两组(n=20):试验组(N组)和对照组(C组)。患者取俯卧位
目的:  肺癌是全球癌症死亡的首要原因,伴随社会老龄化不断增长,发病率也呈现逐年上涨的趋势,临床治疗中主要以化学治疗为主,而顺铂又是化学治疗中的重要药物之一,但在使用顺铂的治疗过程中极其容易产生耐药性,这也成为了顺铂治疗失败的关键问题。因此,研究肺癌顺铂耐药机制成为现今肺癌治疗的热点问题之一。  近年来,表观遗传学与化学药物敏感性的研究逐渐成为热点。长链非编码RNA是一种长度超过200个核苷酸的非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