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德尔法淋巴结(又称喉前淋巴结)癌转移长期以来被认为是头颈部恶性肿瘤的预后指标,但其与甲状腺乳头状癌关系的数据较少,为数不多研究中,甲状腺癌德尔法淋巴结转移的影响因素存在较大差异,本研究主要探讨德尔法淋巴结癌转移在甲状腺乳头状癌中的预测因子及其与其他区域淋巴结转移的关系。
资料与方法:
本研究收集自2018年8月起至2019年10月因甲状腺乳头状癌在温州医科大学附属台州医院行手术治疗的病例,术中行甲状腺腺叶切除前解剖德尔法淋巴结区域,先清扫德尔法淋巴结单独装标本袋送常规病理检查,再行甲状腺腺叶切除及其余中央区淋巴结清扫。入组标准:⑴在本院首次行甲状腺手术治疗;⑵术中行DLN清扫并单独常规病理检测;⑶术中均行患侧中央区淋巴结清扫;⑷常规病理类型为甲状腺乳头状癌。排除标准:⑴未单独行DLN病理检测病例;⑵常规病理为非甲状腺乳头状癌或伴有其他类型恶性肿瘤;⑶临床资料不详细或存在缺失的病例;(4)再次手术病例。最终有191名患者纳入组研究,所有患者均行中央区淋巴结清扫,术中行德尔法淋巴结单独分离并常规病理学检测。在探索德尔法淋巴结癌转移预测因子时,临床病理因素包括:患者年龄、性别、原发癌位置、原发癌大小、是否多灶、是否双侧癌、其余中央区淋巴结是否转移、甲状腺包膜是否侵犯、甲状腺球蛋白抗体(TgAb)和甲状腺过氧化酶抗体(TPOAb)水平、BRAF基因是否突变。
采用SPSS24.0软件对数据先行单因素变量分析,应用?2检验或Fisher精确检验初步筛选出有显著统计学差异的临床病理因素。然后再进一步行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顾分析确定甲状腺乳头状癌德尔法淋巴结癌转移的独立危险因子。采用?2检验分析DLN转移与非转移组间其余中央区淋巴结转移是否存在统计学意义,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确定DLN转移组与非转移组间其余中央区淋巴结及侧颈区淋巴结转移数是否存在统计学意义。P值小于0.05被定义为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
最终有191名患者满足条件进入本研究,其中28名患者存在德尔法淋巴结癌转移,DLN探及率67.5%(129/191),转移率为14.7%(28/191)。对临床及病理因素行单因素变量分析后,得出年龄<45岁(p=0.002)、肿瘤位于腺体上1/2或峡部(p<0.001)、肿瘤直径>1cm(<0.001)、其余中央区淋巴结癌转移(<0.001)是德尔法淋巴结癌转移的危险因素。然后我们再对上述临床病理资料进一步行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肿瘤位于腺体上1/2或峡部(P=0.001,OR=6.075)、肿瘤直径>1cm(P=0.000,OR=7.799)、其余中央区淋巴结转移(P=0.004,OR=6.949)是发生DLN癌转移的独立危险因素,年龄大于45岁是其保护因素(P=0.013,OR=0.255)。在DLN转移的患者中,其余中央区淋巴结转移概率明显升高(89.3%:42.3%P<0.001),且转移的淋巴结数目相对更多(3.89vs1.31,P=0.000),在侧颈区淋巴结转移中同样出现此现象(5.20vs2.42,P=0.045)。
结论:
甲状腺乳头状癌DLN转移较为常见,肿瘤位于腺体上1/2或峡部、肿瘤直径>1cm、其余中央区淋巴结转移是发生DLN癌转移的独立危险因素,年龄大于45岁是其保护因素。DLN转移,则其余中央区淋巴结转移的概率明显升高,且意味着其余中央区及侧颈区存在更多的转移性淋巴结。在临床实践中,建议外科医师在术前及术中对所有甲状腺癌患者进行喉前淋巴结单独评估,根据术后常规病理制定个体化的治疗与随访方案。
德尔法淋巴结(又称喉前淋巴结)癌转移长期以来被认为是头颈部恶性肿瘤的预后指标,但其与甲状腺乳头状癌关系的数据较少,为数不多研究中,甲状腺癌德尔法淋巴结转移的影响因素存在较大差异,本研究主要探讨德尔法淋巴结癌转移在甲状腺乳头状癌中的预测因子及其与其他区域淋巴结转移的关系。
资料与方法:
本研究收集自2018年8月起至2019年10月因甲状腺乳头状癌在温州医科大学附属台州医院行手术治疗的病例,术中行甲状腺腺叶切除前解剖德尔法淋巴结区域,先清扫德尔法淋巴结单独装标本袋送常规病理检查,再行甲状腺腺叶切除及其余中央区淋巴结清扫。入组标准:⑴在本院首次行甲状腺手术治疗;⑵术中行DLN清扫并单独常规病理检测;⑶术中均行患侧中央区淋巴结清扫;⑷常规病理类型为甲状腺乳头状癌。排除标准:⑴未单独行DLN病理检测病例;⑵常规病理为非甲状腺乳头状癌或伴有其他类型恶性肿瘤;⑶临床资料不详细或存在缺失的病例;(4)再次手术病例。最终有191名患者纳入组研究,所有患者均行中央区淋巴结清扫,术中行德尔法淋巴结单独分离并常规病理学检测。在探索德尔法淋巴结癌转移预测因子时,临床病理因素包括:患者年龄、性别、原发癌位置、原发癌大小、是否多灶、是否双侧癌、其余中央区淋巴结是否转移、甲状腺包膜是否侵犯、甲状腺球蛋白抗体(TgAb)和甲状腺过氧化酶抗体(TPOAb)水平、BRAF基因是否突变。
采用SPSS24.0软件对数据先行单因素变量分析,应用?2检验或Fisher精确检验初步筛选出有显著统计学差异的临床病理因素。然后再进一步行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顾分析确定甲状腺乳头状癌德尔法淋巴结癌转移的独立危险因子。采用?2检验分析DLN转移与非转移组间其余中央区淋巴结转移是否存在统计学意义,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确定DLN转移组与非转移组间其余中央区淋巴结及侧颈区淋巴结转移数是否存在统计学意义。P值小于0.05被定义为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
最终有191名患者满足条件进入本研究,其中28名患者存在德尔法淋巴结癌转移,DLN探及率67.5%(129/191),转移率为14.7%(28/191)。对临床及病理因素行单因素变量分析后,得出年龄<45岁(p=0.002)、肿瘤位于腺体上1/2或峡部(p<0.001)、肿瘤直径>1cm(<0.001)、其余中央区淋巴结癌转移(<0.001)是德尔法淋巴结癌转移的危险因素。然后我们再对上述临床病理资料进一步行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肿瘤位于腺体上1/2或峡部(P=0.001,OR=6.075)、肿瘤直径>1cm(P=0.000,OR=7.799)、其余中央区淋巴结转移(P=0.004,OR=6.949)是发生DLN癌转移的独立危险因素,年龄大于45岁是其保护因素(P=0.013,OR=0.255)。在DLN转移的患者中,其余中央区淋巴结转移概率明显升高(89.3%:42.3%P<0.001),且转移的淋巴结数目相对更多(3.89vs1.31,P=0.000),在侧颈区淋巴结转移中同样出现此现象(5.20vs2.42,P=0.045)。
结论:
甲状腺乳头状癌DLN转移较为常见,肿瘤位于腺体上1/2或峡部、肿瘤直径>1cm、其余中央区淋巴结转移是发生DLN癌转移的独立危险因素,年龄大于45岁是其保护因素。DLN转移,则其余中央区淋巴结转移的概率明显升高,且意味着其余中央区及侧颈区存在更多的转移性淋巴结。在临床实践中,建议外科医师在术前及术中对所有甲状腺癌患者进行喉前淋巴结单独评估,根据术后常规病理制定个体化的治疗与随访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