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科学的投资决策和高效的投资行为是提高企业绩效和促进企业价值增值的重要保障,但是中国上市公司由于外部治理环境的不完善和内部委托代理等问题普遍存在非效率投资现象。因此,如何提高投资效率促进企业价值增值,成为中国企业亟待解决的一个难题。而融资融券制度的实施,作为一种金融创新,其不但可以提高市场的定价效率和股价的信息含量,缓解市场上信息不对称的问题,而且其作为一种外部治理机制,能够对企业管理层进行约束和监督,从而使得企业能够更加有效地经营,抑制其非效率投资行为。但是中国学者很少将两者直接联系在一起进行研究,所以本文研究融资融券制度对中国上市公司非效率投资的影响,对融资融券制度的完善以及上市公司投资决策水平的提高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遵循理论分析→实证研究→政策建议的研究思路,研究融资融券制度的实施对于上市公司非效率投资问题的影响。在理论分析中,基于经典的委托代理理论和信息不对称理论,研究了上市企业非效率投资问题的形成路径和融资融券制度对于企业非效率投资的影响机制,提出本文“融资融券制度能够有效抑制企业的非效率投资”的核心研究假设。在实证研究中,本文首先运用修正后的Richardson残差度量模型对中国上市公司的非效率投资程度进行测度和分析,随后本文采用双重差分模型,利用2009年到2018年中国上市公司的面板数据实证研究融资融券制度是否能够有效抑制中国上市公司的非效率投资,进一步地,针对企业内外部治理环境的异质性,本文采用分组检验研究内外部治理环境对于融资融券治理效应的影响。最后,为了避免内生性问题,本文使用倾向得分匹配法进行研究,出于稳健性考虑,本文扩大样本容量、使用融资融券具体交易数据以及改变融资融券入围指标的变量定义来重新进行检验。
实证结果表明:(1)中国上市公司普遍存在非效率投资的问题,且投资不足的企业所占比重较大,但是对于中国上市公司而言,投资过度的程度要大于投资不足的程度。(2)融资融券制度能够有效抑制中国上市企业的非效率投资程度,且融资融券作为一种知情交易,对于中国上市公司投资过度的抑制力度更大。(3)融资融券制度作为一种外部约束机制,与企业的内部和外部治理环境存在着替代关系,企业的内部和外部治理环境越差,融资融券制度对于企业非效率投资的抑制作用会越强。(4)回归结果具有稳健性。
基于理论分析和实证研究,本文提出三点政策建议:(1)提高上市企业内部治理能力,企业应建立有效制约的组织架构,对管理层进行有效监督及激励,平等地对待所有股东,提高上市企业内部治理能力从而减少非效率投资行为。(2)完善融资融券制度,应进一步扩容融资融券标的和放宽交易限制。(3)加强金融体系的监管,制定严格的法律法规以及监管政策,落实监管职责,防范系统性风险。
本文遵循理论分析→实证研究→政策建议的研究思路,研究融资融券制度的实施对于上市公司非效率投资问题的影响。在理论分析中,基于经典的委托代理理论和信息不对称理论,研究了上市企业非效率投资问题的形成路径和融资融券制度对于企业非效率投资的影响机制,提出本文“融资融券制度能够有效抑制企业的非效率投资”的核心研究假设。在实证研究中,本文首先运用修正后的Richardson残差度量模型对中国上市公司的非效率投资程度进行测度和分析,随后本文采用双重差分模型,利用2009年到2018年中国上市公司的面板数据实证研究融资融券制度是否能够有效抑制中国上市公司的非效率投资,进一步地,针对企业内外部治理环境的异质性,本文采用分组检验研究内外部治理环境对于融资融券治理效应的影响。最后,为了避免内生性问题,本文使用倾向得分匹配法进行研究,出于稳健性考虑,本文扩大样本容量、使用融资融券具体交易数据以及改变融资融券入围指标的变量定义来重新进行检验。
实证结果表明:(1)中国上市公司普遍存在非效率投资的问题,且投资不足的企业所占比重较大,但是对于中国上市公司而言,投资过度的程度要大于投资不足的程度。(2)融资融券制度能够有效抑制中国上市企业的非效率投资程度,且融资融券作为一种知情交易,对于中国上市公司投资过度的抑制力度更大。(3)融资融券制度作为一种外部约束机制,与企业的内部和外部治理环境存在着替代关系,企业的内部和外部治理环境越差,融资融券制度对于企业非效率投资的抑制作用会越强。(4)回归结果具有稳健性。
基于理论分析和实证研究,本文提出三点政策建议:(1)提高上市企业内部治理能力,企业应建立有效制约的组织架构,对管理层进行有效监督及激励,平等地对待所有股东,提高上市企业内部治理能力从而减少非效率投资行为。(2)完善融资融券制度,应进一步扩容融资融券标的和放宽交易限制。(3)加强金融体系的监管,制定严格的法律法规以及监管政策,落实监管职责,防范系统性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