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肺癌是一种常见的恶性肿瘤,是世界上癌症相关死亡的主要原因。虽然如今在诊断和治疗方法方面取得了相当大的进步,但肺癌的5年总生存率依然低于15%。因此,应确定预后标志物和潜在的药物靶标以增强预后和个体化治疗。E2F转录因子是一组转录基因,其在高等真核生物中编码转录因子(TF)家族并参与哺乳动物细胞中的细胞周期调节和DNA合成。在细胞系,小鼠模型和人组织的相关研究表明TF与肺癌(LC)肿瘤发生有关。为了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肺癌是一种常见的恶性肿瘤,是世界上癌症相关死亡的主要原因。虽然如今在诊断和治疗方法方面取得了相当大的进步,但肺癌的5年总生存率依然低于15%。因此,应确定预后标志物和潜在的药物靶标以增强预后和个体化治疗。E2F转录因子是一组转录基因,其在高等真核生物中编码转录因子(TF)家族并参与哺乳动物细胞中的细胞周期调节和DNA合成。在细胞系,小鼠模型和人组织的相关研究表明TF与肺癌(LC)肿瘤发生有关。为了探求八种E2F转录因子的不同表达模式和预后价值。我们应用了ONCOMINE,GEPIA,Kaplan-Meier绘图仪和TCGA,cBioPortal等数据库分析肺癌患者中E2F转录因子的mRNA表达水平和预后值,并且应用免疫组织学实验验证其表达。研究发现E2F1,E2F2,E2F3,E2F5,E2F6,E2F7,E2F8六个转录因子的表达水平在肺腺癌和鳞状细胞肺癌组织中高于肺组织,而E2F4转录因子的表达水平在前者低于肺组织。E2F2,E2F4,E2F5,E2F7,E2F8五个转录因子的表达水平则与晚期肿瘤分期密切相关。而使用Kaplan-Meier绘图仪数据库的生存分析显示,所有肺癌患者的E2F1,E2F2,E2F4,E2F5,E2F7,E2F8六个转录因子的高表达水平与低复发生存率(RFS)相关。相反,高表达的E2F3,E2F6转录因子预测肺癌患者的RFS较高。所以研究表明,E2F1,E2F2,E2F4,E2F5,E2F8是肺癌患者精确治疗的潜在靶标,而E2F3,E2F6,E2F7是肺癌新的预后生物标志物。
其他文献
第一部分用萃取体系负载有机相预分散法制备ZrO介孔材料.利用TOPO-煤油/盐酸-Zr(Ⅳ)体系的负载有机相为油相,制各出了稳定的胶质液态泡沫.冷冻条件下,利用萃取体系负载有机相预分散水解法制备了孔径约3nm的ZrO介孔材料.采用TG-DTA,TEM,XRD,氮气吸附-脱附等方法对其进行表征,结果表明600℃煅烧后的材料均具有较大的比表面积,存在不规则的中孔孔道;增大初始Zr(Ⅳ)的浓度会使样品的
纳米TiO是一种多性能的半导体材料,白色粉末,分为三种晶型:板钛矿型、锐钛矿型、金红石型.广泛应用于涂料、颜料、化妆品、填料以及光催化剂等领域.目前,制备TiO的方法有:液相沉淀法、溶胶凝胶法、微乳液法,但至今还没有出现用高分子网络凝胶法制备纳米TiO的相关文献报道.该文将采用高分子网络凝胶法制备超细TiO粉体,详细探讨了制备的最佳条件,通过红外光谱(FTIR)、X射线衍射(XRD)、透射电镜(T
锂离子电池是一种新型二次电池,在二十世纪90年代初,由日本SONY公司率先研制成功,并推向市场.锂离子电池具有工作电压高、比能量高、循环寿命长、安全性能好以及使用温度范围宽等特点.在锂离子电池众多的正极活性材料中,尖晶石型LiMnO化合物,由干其原材料资源丰富,价格低,环境污染小,合成工艺简单,成为最有希望取代LiCoO的材料.本文对小批量制备尖晶石型LiMnO材料的工艺条件进行了研究,主要包括原
TiO光催化氧化是近30年来发展起来的一种高级氧化技术.由于该项技术可以将许多其他方法难降解的有机污染物氧化分解为、CO、HO等无毒、无害的小分子物质,因此日益成为广大环保工作者的研究热点.目前对该项技术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反应机理、反应动力学、高活性催化剂的制备及高效大型光催化反应器的设计等方面.该论文旨在为TiO光催化反应体系机理方面的研究作一些基础性的工作,探讨了以下几个问题:1.悬浮体系光催化
富营养化水源水夏秋季节频繁爆发蓝藻水华,蓝藻水华产生的有毒微囊藻毒素用传统水处理工艺无法有效去除,必须采取有效的预处理或深度处理措施.该课题主要考察了生物活性炭(Biologial Activated Carbon,简称BAC)及紫外—微臭氧(UV-microO)两类深度水处理工艺对藻毒素的降解效果.关于BAC工艺,该试验考察了水力停留时间(Hydraulic Retention Time,简称H
目的:糖尿病是21世纪世界面临的最大流行病之一,而中国糖尿病发病、患病、死亡的长期趋势仍然未知。本研究旨在评估中国糖尿病发病、患病、死亡率的变化百分比,并评估其净年龄、时期和队列效应,为临床糖尿病的预防和控制提供理论指导。 方法:从全球疾病负担(GBD)2017研究中收集1990年至2017年中国糖尿病的年龄别发病率、患病率及死亡率数据。通过Joinpoint泊松回归分析估算糖尿病发病率、患病率
研究背景: 1984年在日本首次发现日本斑点热患者,随后在中国,韩国,菲律宾,泰国等亚洲国家相继报道发现日本斑点热。日本斑点热由日本立克次体引起,通过蜱叮咬传播。日本立克次体是一种严格的胞内寄生,革兰染色阴性细菌。日本斑点热的主要症状为发热、皮疹、皮屑和淋巴结肿大等。日本立克次体临床症状不典型,缺乏特异性,易与其他发热性疾病相混淆而造成误诊和漏诊,延误治疗时机。因此,快速而准确的诊断至关重要。
人粒细胞无形体病(Human anaplasmosis,HA)是嗜吞噬细胞无形体(Anaplasmaphagocytophilum,以下简称AP)经蜱虫传播的一种新发人兽共患疾病,临床表现主要为不适、发热、肌痛和头痛等,并伴有白细胞和血小板减少症和转氨酶升高。它可以引起人感染粒细胞无形体病和反刍动物蜱传热。1994年美国的威斯康辛州首次报道该病例。HA的临床早期症状和体征是非特异性的,通常与病毒性
目的:基于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卫生援助与合作实践视角,思辨卫生合作影响因素,构建“一带一路”卫生合作国家分类指标体系,为“分类识别”与“分类施策”提供方法学路径。 方法:梳理相关理论与文献,定性归纳卫生合作影响因素框架,应用因子分析法验证框架的合理性;基于因素框架,运用层次分析法初构“一带一路”卫生合作国家分类指标体系;检索世界卫生组织、世界银行、联合国开发计划署等官网及权威数据库、出版著
目的:探讨农村妇女参与宫颈癌筛查意愿的影响因素,并确定贫困农村地区最具有卫生经济学效益的筛查方案,为提高筛查的参与率和为贫困农村地区选择合适的宫颈癌筛查方案提供依据。 方法:本研究使用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在3086名年龄位于35~64周岁的女性进行调查及筛查。研究中筛查意愿的调查采用《宫颈癌筛查意愿表》,共包含5个部分:宫颈癌危险感知、筛查认知、筛查态度、自我效能和筛查意愿。再使用结构方程模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