含裂隙煤岩体注浆裂隙劈裂扩展规律试验研究

来源 :西安科技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nmaac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注浆技术作为一种重要的改善煤岩体结构及性能,提高其承载能力的有效途径之一,被广泛应用于巷道围岩加固、帷幕堵水等。由于煤岩层地质条件极其复杂、煤岩体本身不可透视、以及浆液流动不可完全控制等原因,目前尚未很好地掌握含裂隙煤岩体注浆过程中裂隙劈裂扩展规律及实时动态识别方法。本文通过采用理论分析、注浆模型试验以及数值计算等研究方法,对裂隙几何参数以及裂隙与注浆孔交互关系对煤岩体注浆裂隙劈裂扩展影响规律进行了研究。论文的主要研究内容和研究成果如下:(1)利用RFPA-flow数值计算软件,针对围岩裂隙与注浆孔位置关系的不同,建立二者相交及不相交两种模型,分别进行单裂隙及多裂隙煤岩体注浆二维数值模拟试验,模拟分析了注浆劈裂裂隙扩展演化的全过程,进而对裂隙起裂压力以及劈裂裂隙的萌生、扩展规律进行了分析。(2)自主设计搭建三维相似材料注浆模拟试验系统,可实现注浆过程中声发射信号的实时监测以及核磁共振信号的检测,该系统为揭示注浆对含裂隙煤岩体裂隙劈裂扩展的影响规律提供实验基础。(3)制备相似材料试样,并提前预制不同几何参数及与注浆孔不同交互性的裂隙,并开展注浆模拟试验。通过分析试验过程中的AE声发射振幅、能量、振铃计数等特征信号以及声发射事件的空间定位分布,反演出了相似材料试样裂隙劈裂、扩展甚至贯通的过程,从而分析了裂隙对煤岩体注浆裂隙劈裂扩展的影响规律。(4)结合注浆前后相似材料试样核磁共振扫描横向驰豫时间T2谱,分析对比了注浆前后试样孔隙分布的变化规律。本文以注浆加固为背景,搭建了注浆模拟试验平台,研究结果最终揭示了注浆对含裂隙煤岩体裂隙劈裂扩展的影响规律,对注浆工程的设计与注浆效果的评价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其他文献
目的探索酒精性肝病的潜在生物标志物及对维生素B6通路进行初步探索。方法急性酒精模型:将5-6周龄C57BL/6雄鼠随机分成标准饲料喂养组(Pair-fed)和酒精喂养组(Et OH),每组5只
分拆上市在我国资本市场上起步晚、发展缓慢且门槛高,许多企业因为国内的上市门槛太高、分拆上市难度太大而选择海外分拆上市。随着2009年作为“成长型企业孵化器”的创业板
在微流控技术领域,壁面带电的纳米通道可以起到与离子选择性膜类似的作用,因此对微纳复合管道的相关研究也取得了重大进展。本文利用两组纳米通道阵列连接三个平行微米通道建立对称模型,通过数值模拟解释了通道内的除盐机理。例如,当纳米通道阵列两侧的电势差(Vcn)等于10倍的热电压(VT)时,系统的除盐率已经可以达到90%左右,Vcn等于20VT时即可以超过99%,且随着Vcn越大,系统除盐率增长得越缓慢;流
本文利用光发射电子显微-光谱装置,主要针对飞秒激光作用下Au-TiO_2纳米粒子体系中TiO_2导带电子弛豫过程展开研究。首先,通过光发射电子显微镜得到飞秒激光作用下TiO_2纳米粒子和Au纳米粒子光电子产额的功率依赖关系,确定了不同纳米粒子光电子发射过程对应的多光子阶次。结合入射激光的光子能量,确定了Au纳米粒子的功函数在4.65eV4.71eV范围之间,TiO_2纳米粒子发生多光子电子发射过程
随着工业的发展,自然资源的不断减少和全球变暖带来的影响,如何有效利用现有资源以及对资源进行回收利用变得非常重要。热电材料可以实现热能与电能的直接转化,在废热回收以及制冷方向上有着良好的应用前景,于是寻找新型的热电材料变得尤为重要。本文通过基于密度泛函理论(density functional theory,DFT)的第一性原理理论计算,研究了一系列Heusler合金的结构特性、电子特性,和磁特性,
养驴业是我国的特色畜牧业,近些年伴随着社会对阿胶等产品需求的增长,发展迅猛。但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是,传统养驴以役用为主,而目前的养驴业以肉、皮、奶用为目标,因此缺乏
目前我国主要采用的催化裂化生产技术是流化裂化催化(Fluid Catalytic Cracking,FCC),实现对FCC中催化剂定碳量的快速精确测量在保证安全稳定的生产环境、提高催化裂化工艺产
铁磁材料广泛地应用于电力、交通、机械等工业领域中。随着金属材料服役时间久,环境恶劣,受到各种撞击、腐蚀、温度变化等因素影响,使得金属内部产生变形、断裂等各种缺陷,故对金属损伤的检测非常重要。本文应用COMSOL Multiphysics建立了电磁超声换能器(Electromagnetic Acoustic Transducer,EMAT)仿真模型,对铁磁材料的换能机理进行了研究,并搭建硬件系统进行
煤气化技术是实现煤炭清洁高效利用的重要技术之一,虽然煤气化技术在中国已经有了长达百年的发展历史,但是传统煤气化技术具有设备庞大,工艺复杂,投资大,污染严重等一系列问
中国三叠系分布非常广泛,海、陆相地层同时发育,既有典型的南海北陆空间差异,又有上陆下海的时间转变。中国大部分地区的三叠系具有显著的地方性,且较为复杂,特别是中国南方地区在这一时期的沉积地层表现出明显的二分性,即先接受海相沉积后接受陆相沉积,此外,中国三叠纪沉积地层还记录了复杂且丰富的地质演化历史。因此,研究中国三叠纪地层对于厘清其地层时空框架,进而对认识其期间发生的地质演变历史具有重大意义。前人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