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HT2AR-PKC-GlyT2通路在切口痛大鼠痛觉敏化中的作用

来源 :上海交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engziwei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考察脊髓水平5-HT2AR-PKC-GlyT2通路在切口痛大鼠痛觉敏化中的作用。方法:本实验均采用成年SD雄性大鼠进行疼痛行为学测定和分子生物学实验取材。首先,我们参考预实验结果研究了5-HT2AR选择性激动剂TCB-2对切口痛大鼠机械缩足反应阈值(PMWT)的影响。通过切口痛术后鞘内注射3μg,10μg,30μg,100μg,200μg剂量梯度TCB-2,并设置阴性对照组,检测术前、术后单次鞘内注射TCB-2后1h、2h、3h、4h、5h、6h大鼠PMWT的变化,从而观察了不同剂量组TCB-2激活5-HT2AR对PMWT的影响,并确定TCB-2产生抗痛觉敏化的有效剂量与作用时间。之后,我们通过同时鞘内注射5-HT2AR选择性拮抗剂ketanserin与100μg有效剂量的TCB-2并设阴性对照,观察ketanserin是否能逆转TCB-2抗痛觉敏化作用,从另一角度反证5-HT2AR对于大鼠痛觉敏化的作用。我们也补充观察了100μg的TCB-2对切口痛热缩足潜伏期(PWTL)的影响。最后,我们通过机械痛行为学测试方法研究了PKC抑制剂chelerythrine与GlyR拮抗剂strychnine对于大鼠切口痛痛觉敏化的影响。在分子生物学实验中,我们通过Western Blot方法检测了假手术组与切口痛手术组大鼠脊髓腰膨大在术后即刻(0h)、1h、3h、5h、7h的膜上GlyT2表达情况,从分子角度对5-HT2AR—PKC—GlyT2通路参与大鼠切口痛的发生发展进行验证。结果:我们在对5-HT2A受体干预后的大鼠疼痛行为学研究中发现:与阴性对照组相比,切口痛大鼠鞘内单次注射5-HT2A受体激动剂TCB-2后1小时,各剂量梯度组的PMWT均呈现显著性升高(五组差异皆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药效的持续时间则具有剂量相关性,其中30μg,100μg,200μg三组持续时间均为4h,而10μg与3μg组的效果分别持续2h和1h;而鞘内注射100μg TCB-2的同时注射5-HT2A受体阻断剂ketanserin,则会逆转100μg的TCB-2(阳性对照组)对痛敏的改善(P<0.05),其PMWT与阴性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另外,我们发现与对照组相比,切口痛大鼠鞘内注射100μg的TCB-2在给药后6h内对PWTL均无显著改变(P>0.05)。Western Blot实验发现大鼠切口痛术后1h脊髓GlyT2的膜蛋白表达增加,与S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GlyT2可能参与切口痛大鼠痛觉敏化的形成。动物实验发现切口痛术后鞘内同时注射100μg TCB-2和GlyR拮抗剂strychnine或PKC抑制剂chelerythrine,strychnine和chelerythrine均可以逆转100μg TCB-2对PMWT的提高(两者均P<0.05)。结论:本研究可得出以下结论:1、脊髓5-HT2A受体可能参与大鼠急性切口痛痛觉敏化的调控;鞘内注射5-HT2A受体激动剂TCB-2具有剂量相关性的抗痛觉敏化作用,100μg为其最适给药浓度,单次给药抗痛觉敏化作用持续时间约为4h。2、大鼠急性切口痛痛觉敏化形成可能与膜上GlyT2的上调有关;脊髓5-HT2A受体的抗痛觉敏化作用可通过阻断PKC或GlyR的作用而逆转。这些结果提示,在脊髓水平5-HT2A受体-PKC-GlyT2通路可能参与切口痛大鼠痛觉敏化形成的机制,提示其为有前景的急性疼痛治疗靶点。
其他文献
交通对象信息的准确采集是交通效率与交通安全的基本条件之一。利用智能移动终端的传感器进行道路行人状态和车辆信息采集,实现对交通参与者的识别和统计,可以大大降低交通对
为解决公共语音识别引擎无法准确识别林业领域结构化词汇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汉字字音特征分层迭代求精的语音输入纠错算法,针对林业领域内信息的结构化特点、属性取值特定
液晶微镜阵列作为一种新型的电调控光透镜,具有区别于传统透镜的无机械运动调焦特征,目前在国内外受到广泛关注。迄今为止,对液晶微镜阵列的控制操作仍主要集中在一体化加电驱控方面,对大面阵液晶微镜的区块化甚至细化到各单元微镜的独立寻址加电驱控的研究相对薄弱。一般而言,具有任意单元可独立寻址驱控的大面阵液晶微镜,不仅能够实现更为精细的空间光束变换,且具有更强的目标全要素图像信息获取能力。现有的面阵液晶微镜驱
背景:全膝关节置换术已成为临床上保守治疗无效的中晚期膝关节骨关节炎患者的首选治疗方案,但是术中股骨后髁应选用何种截骨技术进行参照可获得最佳术后疗效目前尚无定论。目
移动设备支持的全球定位系统和无线通信技术的普及为轨迹数据的产生和发展奠定了基础,由此也衍生出一系列关于轨迹的研究和应用。轨迹相似度计算是一项热门研究,被广泛应用于
目的:选择行冠状动脉造影检查的疑似冠心病患者探索GDF-15、OPG、YKL-40血清水平与颈动脉粥样硬化程度及冠状动脉造影SYNTAX评分相关性,以便进一步在临床工作中指导急性冠脉综合征的风险评估,及脑血管疾病的发生概率,增加医疗关注强度,提前做好预防,降低心脏病、脑血管疾病的发生概率,减少社会经济负担,减少患者致残、致死率,改善患者生存质量,提高患者幸福指数。方法:120例,其中男性70例(放
牦牛(Bos grunniens)主要生活在中国青藏高原地区,是牧区人民的生产资料之一,但是其季节性发情和繁殖效率低的缺陷严重影响了牧区的经济收入。近年来,为改善这一现状,关于牦
作为Krüppel样转录因子(Krüppel-like factors,KLF)家族成员之一,KLF10具有三个高度保守的Cys2/His2锌指结构,调控着细胞的很多功能。最近有学者在小鼠3T3-L1细胞系中发现K
利用柞蚕卵繁育赤眼蜂防治农林害虫的效果显著。随着对赤眼蜂需求的增大,以及技术的普及推广,对柞蚕卵的需求量也随之增大,而近几年柞蚕灰卵病的出现严重影响了繁蜂的产量及质量。本研究首先对引起柞蚕灰卵病的致病菌进行了鉴定,并以松毛虫赤眼蜂为供试寄生蜂,柞蚕灰卵和健康卵为中间寄主,通过比较两种寄主卵对松毛虫赤眼蜂寿命、繁殖力、寄主选择与适应性、子代蜂个体大小与抱卵量、子代蜂寄生能力等方面的差异,明确了在生产
亚洲玉米螟是东北玉米主产区发生最重、危害最大的害虫之一,利用赤眼蜂,如松毛虫赤眼蜂,玉米螟赤眼蜂等对其进行防治的手段已经较为普遍。根据田间的实际释放与回收蜂种的情况来看,田间寄生的玉米螟卵孵育出的大多数为玉米螟赤眼蜂,而松毛虫赤眼蜂的回收率偏低,这一现象的出现导致大家对松毛虫赤眼蜂防治亚洲玉米螟的效果产生质疑。寄生蜂之间的种内或种间竞争是一种普遍现象,这种竞争会影响对优势蜂种的正确评价,进而对防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