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门氏菌全基因组数据库构建及其分子靶标挖掘与应用研究

来源 :江南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nmydmyd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沙门氏菌是常见的食源性致病菌之一,血清型是该菌危害性判定和临床治疗的重要依据。根据抗原结构的差异,沙门氏菌可分为50多个血清群,2600多种血清型,复杂多样的血清型增加了传统检测和防控方法的难度。以核酸为基础的分子生物学检测方法以其快速、准确、简便的特点,逐渐成为可取代传统检测方法最具潜力的检测技术之一。而检测分子靶标的特异性和数量是建立沙门氏菌血清分型快速检测技术的瓶颈。本论文针对目前食品来源的沙门氏菌未有系统基因组学研究,各血清型基因组数据未充分发掘等问题,首先基于前期构建的全国食品微生物安全风险识别数据库和菌种资源库,利用二代测序技术和生物信息学方法,对食源性沙门氏菌基因组进行全面的分析,构建沙门氏菌全基因组数据库。在此基础上,采用泛基因组分析和PCR验证相结合的方式,系统挖掘了沙门氏菌属、血清群和血清型的特异性检测新靶标,并建立多种新型快速检测体系;通过功能预测、基因敲除、功能验证和转录组学探讨了沙门氏菌属特异性靶标基因的生物学功能和代谢调控网络;利用生物学特性和全基因组分析,从环境土壤中筛选出了一株针对沙门氏菌不同血清型的新型噬菌体,并初步应用于食品中沙门氏菌的污染防控。主要研究内容和结果如下:(1)沙门氏菌全基因组数据库的构建获得我国食品样品中351株沙门氏菌全基因组序列,包括8个血清群和44种血清型。对其基因组特征全面解析,包括泛基因组分析、遗传进化分析、毒力和耐药基因携带情况等方面,从而了解其基因组特性。研究表明,沙门氏菌为闭合型泛基因组,其泛基因数量为29241个,其中核心基因1418个,不同血清型之间具有一定程度的聚类性;大部分菌株携带毒力岛1和毒力岛2相关基因,且不同血清群之间携带毒力基因相似度极高;血清群B和血清群E中London和Meleagridis血清型携带的耐药基因较多,血清群F、M、Q携带的耐药基因较少,且血清群内不同血清型携带的耐药基因比较相似。(2)沙门氏菌属靶标及环介导等温扩增技术(Loop Mediated Isothermal Amplification,LAMP)检测体系挖掘得到13个沙门氏菌属靶标(靶标mla B、group_25736和group_28248主要针对包含邦戈尔沙门氏菌在内的沙门氏菌,靶标ssa Q、yhh A、ssa H、ssa P、cit X_2、ssa O、ssc B、ssa S、ssa G和ssa T主要针对肠道沙门氏菌),并以ssa Q基因构建LAMP检测体系。该检测体系特异性良好,可准确识别多种沙门氏菌血清型,与非沙门氏菌之间不存在交叉反应,检测限为2.1×101CFU/m L,灵敏度较高,可实现对食品样品中沙门氏菌的快速鉴定。(3)沙门氏菌血清群靶标及多重PCR(Multiplex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m PCR)检测体系挖掘得到常见血清群B、C1、C2、D和E靶标各1个B-rfb J、C1-9679、C2-pim B、D-rfb J和E-28255。进一步与最常见血清型Enteritidis和Typhimurium靶标相结合,构建3个m PCR检测体系,可实现对食品样品中常见血清群和血清型沙门氏菌的同时检测,节省了检测时间和成本。(4)沙门氏菌血清型靶标及链置换LAMP量子点荧光微球免疫层析试纸条体系构建挖掘得到15种血清型新靶标64个,包括血清群B中的Typhimurium、Derby、Indiana和Agona,血清群D中的Enteritidis,血清群C1中Rissen、Braenderup、Infantis和Virchow,血清群C2中的Hadar和Albany,血清群E中的Weltevreden、London、Meleagridis和Senftenberg。靶标具有良好的特异性和较高的灵敏度,成功应用于食品样品检测过程中。以S.Typhimurium靶标构建链置换LAMP量子点荧光微球免疫层析试纸条,其检测的特异性良好,裸视LOD为103CFU/m L,比Au NPs标记的免疫层析试纸条灵敏度提高了10倍。在102~107CFU/m L之间具有良好的线性关系,R2为0.969,理论计算出的LOD为10-1CFU/m L。在饮用水、橙汁、生菜和鸡肉中的裸视LOD分别为103、104、104和105CFU/m L。样品添加回收,回收率在85%~110%的范围内,相对标准偏差低于7.8%。(5)沙门氏菌毒力岛2相关属靶标基因功能的探讨绝大部分新靶标基因功能预测为假定蛋白,其中7个属靶标为毒力岛2相关基因,构建毒力岛2基因ssa G、ssa H、ssa O、ssa P、ssa Q、ssa T和ssc B突变株,与野生株相比,各突变株在显色培养基上的显色、生长性能和总蛋白表达能力无变化,生物膜形成能力存在一定的差异,突变株的细胞黏附性(除△ssa Q),入侵性,增殖性和毒性均减弱,转录组分析发现大部分差异表达基因被富集到菌体鞭毛,菌毛,核糖体合成等过程中,与细菌的运动性和趋化性密切相关。说明这7个基因直接或间接的影响细菌的运动性和趋化性,从而更好的发挥其毒性。(6)新型沙门氏菌噬菌体的分离和应用筛选出针对不同血清型的新型沙门氏菌噬菌体vB_Sal P_TR2,属于短尾噬菌体,可裂解Albany、Corvallis、Newport、Kottbus和Istanbul五种血清型;该噬菌体对一定范围的p H值和温度具有耐受性,潜伏期时间相对较短,不携带任何毒力或抗生素耐药基因;在体外纯培养物和食品基质中,能抑制一定数量沙门氏菌的增殖。综上,本论文构建了沙门氏菌全基因组数据库,并在此基础上,进行了分子检测靶标的系统性挖掘,毒力岛2相关基因功能的初步研究和新型噬菌体的分离与应用,为沙门氏菌的快速检测,致病机制的深入研究和生物学高效防控等领域的快速发展奠定基础。
其他文献
5G通信技术的快速发展打开了移动网络的新时代。当前的智能电子产品拥有着更强的数据传输能力、更快的传输速度和计算速度,这会成倍的增加芯片的功耗,致使核心处理器的热生产率显著提高。同时,电子产品的功能越来越丰富,体积却越来越小,因此,它们的内部结构更复杂、整体机构的密封性更高。在紧凑、封闭、狭小的空间中,电子器件的快速散热成为一个严峻的挑战。因此,新型高导热绝缘高分子复合材料正成为全球电子绝缘领域的研
炎症性肠病包括溃疡性结肠炎和克罗恩病;主要特点是肠黏膜炎症,临床反应严重且复发频繁。但长期使用传统药物(布尼奈德、5-氨基水杨酸和氢化可的松)可能引起骨质疏松、糖尿病、高血压等副作用,从而影响治疗效果。新的治疗方法如单克隆抗TNF-α、益生菌、益生元、不饱和脂肪酸等代替传统药物治疗炎症性肠病,可以调节肠道微生物,干扰宿主免疫反应。尽管益生菌调节肠道屏障、缓解结肠炎的作用已被大量研究证实,但是关于益
肥胖症是指机体受多因素影响而导致的脂肪过度堆积或异常分布的一种慢性代谢型疾病。众所周知,肥胖率近年来迅速上升,已成为全球性的健康和经济负担。超重和肥胖在过去40年里持续增长,并造成了严重的健康后果。排除病理因素,能量代谢紊乱是导致肥胖的主要原因。长期高能量食物摄入和低能量消耗会导致脂肪堆积和白色脂肪组织增生,并且会引起肠道菌群的改变。已有研究表明,补充益生菌可以作为重塑肠道菌群的手段修复肠道菌群失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的收入也越来越高,对饮食的安全意识也越来越高。本论文以抗营养因子、中药潜在有害物质和重金属为研究对象,制备了针对大豆胰蛋酶抑制因子、噁唑烷硫酮、秋水仙碱、乌头碱、松香酸、马兜铃酸、铅离子和汞离子的单克隆抗体,并基于这些抗体建立了相应的免疫学快速检测方法。1、抗营养因子单克隆抗体制备及免疫学检测方法的建立(1)通过免疫小鼠,细胞融合,得到了可同时识别BBI和KTI的配对抗体3
由于真菌毒素污染会引发严重的食品安全问题,因此真菌毒素的精准测定在食品安全分析中非常重要。长余辉纳米材料具有特殊的余辉发光性质,可以有效避免复杂样品基质自发荧光及散射光的干扰,对于提高检测灵敏度和准确度具有重要意义。本论文旨在利用长余辉纳米材料特殊的余辉发光性质,结合适配体识别、发光共振能量转移、磁分离和比率型探针等手段,构建多种快速、灵敏和实用的分析方法,应用于食品中真菌毒素的测定,主要研究结果
面团冷冻是烘焙食品工业化发展的革新技术。酵母在冻藏过程中活性下降被认为是导致冷冻发酵面团品质劣变的最关键因素之一。目前多以酵母悬浮液体系中的酵母冻藏作为评测其性质变化的文献研究结果不能完全反映酵母在真实冻藏面团中性质变化及其对面团性质影响。此外,冻藏期间酵母性质对面包质构、风味、色度及储藏期面包老化行为的影响也鲜有报道,这些缺失很难从根本上清晰地揭示酵母对冷冻面团品质劣变的影响。因此,本课题拟通过
环糊精水解酶(Cyclodextrinase,CDase)是糖苷水解酶家族13(GH13)中第20亚家族(GH13_20,又称为新普鲁兰酶亚家族)中的一员,通常可以作用环糊精(Cyclodextrin,CD)、淀粉和普鲁兰多糖等底物。其中,对CD的水解速率高于其他底物。麦芽低聚糖通常是2~10个葡萄糖单元由α-1,4糖苷键连接的直链低聚糖,具有良好的加工适应性和功能营养特性。CDase由于其能打开
环锭纺一直是占据纱线生产总量80%以上的重要纺纱方法,为进一步提高环锭纺纱产品性能,集聚纺、柔洁纺等环锭纺纱新技术应运而生,这些技术通过减小加捻三角区或在线降低纤维模量等方式改善所纺纱线性能。本课题依据环锭纺成纱原理与棉纤维特性,研发了给液纺纱技术,通过直接接触形式对前罗拉钳口与导纱钩之间的加捻段纤维须条进行给液处理,利用液体与棉纤维间的润湿与粘合以及机械作用贴伏毛羽,并将其再次卷入须条内部,从而
致病菌是危害人类生命与健康的重要问题,随着抗生素的滥用,细菌产生耐药性,药物的抑菌效率降低,致病菌感染加重。纳米材料由于其特殊的尺寸效应和化学反应位点,具有独特的抑菌机制,不易引发耐药性,成为新型抗菌剂的研究热点。其中二硫化钼(MoS2),相比于金属、光催化型纳米材料,具有较高的比表面积、负载率、良好的生物相容性;相比于石墨烯,具有近红外光热效应,在抑菌领域具有极大的应用潜力。然而MoS2表面带负
长双歧杆菌(Bifidobacterium longum)是人肠道中丰度最高的双歧杆菌,应用最为广泛的益生菌之一。具有拮抗致病菌、调节免疫反应、调节糖脂代谢、改善肠道动力等诸多功效,并且被美国食品药品管理局(FDA)与欧洲食品安全局(EFSA)认证为安全可食用菌种。2010年,我国卫生部将其列入《可用于食品的菌种名单》。市场上应用较为广泛的长双歧菌株为日本的BB536、丹麦的NCC2705,中国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