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域旅游合作网络理论与模型研究及其应用分析

来源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ivso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旅游业作为我国各地区优化产业结构的重要手段已被各级政府广泛重视。但各地资源禀赋的差异化、竞争的日趋激烈与旅游业自身的产业关联性等重要因素,使得开展区域旅游合作成为当前各地区最为积极探索的热点和难点事宜之一。我国目前的区域旅游合作总体上仍感觉虚多实少,合作组织开展活动的随意性、盲目性比较突出,旅游合作成效不尽如人意。 许多关于区域旅游合作的研究均指出,区域旅游合作缺乏成效的一个主要原因就是我国传统的行政区域分隔制度和传统的垂直一体化行政指导问题,使得很难建立有效的权威的全区域合作组织,从而无法实现资源的有效整合。针对此类问题,已有研究取得了相当大的进展,指出了应加强合作的协调机制、激励机制、共享机制等的建设,合作信息技术平台的搭建等。但区域旅游合作的理论建设非常薄弱,没有形成统一的理论体系。使得理论对实践的指导缺乏系统性和权威性。相当数量的论文停留于区域旅旅游合作中存在的问题的介绍和评述,缺乏对合作本质的分析与系统归纳,对区域旅游合作的发生发展规律与机制研究不够,其实践指导意义还比较有限。 本文在可持续发展思想指导下以系统学思维为理论逻辑的基点,在地理学、经济学、网络科学等基本理论的指导下研究区域旅游合作问题,认为区域旅游要达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的统一,并在变动的环境中求得生存和发展,必须走区域旅游合作网络化发展的道路。而区域旅游合作不是合作共同目标与合作行为简单、盲目的叠加。它是与区域旅游业发展规律相适应的有机过程体系,这种合作过程的可持续发展必须有相应的运行机制作为保障,落实到一定组织管理结构上。即区域旅游合作组织是区域旅游合作过程的物质载体,而对区域旅游合作过程运行规律的研究实质就是区域旅游合作组织开展工作的精神载体。然而区域旅游合作组织的元素、目标、运行方式等都不同于传统组织,必须探寻全新的组织载体框架。现代网络理论和观点的运用无疑是有效分析和解决区域旅游合作的大胆尝试。 基于对网络理论的认识和分析,发现区域旅游的所有结点实质是处于相互联系的网络之中。寻求合作并实现合作目标使得这种随意的网络关系明朗化、制度化且具有网络组织的特性,而网络组织本身的结构特性又有利于组织成员运用资源实现共同目标。在本文的研究中,尝试性的从网络学的角度,将整个区域旅游合作纳入系统的、动态的合作网络组织中去研究,界定了区域旅游合作网络组织的概念,认为区域旅游合作网络组织可表述为:在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三者统一的原则下,为了实现区域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区域范围内以各地区政府部门、旅游企业和旅游企业联合会、其他社会利益组织(如环保组织等)、旅游专业人士、居民代表等为结点,以各种旅游资源共享和合作目标的链接为路径,依据系统的合作网络机制而形成的超越了传统组织的有形界线,凌驾于各个合作者之上,按区域旅游合作过程规律不断演进的,跨边界组织构架。 由于区域旅游合作是内在的反映区域旅游业发展规律的过程体系,而区域旅游合作组织是这一过程体系的物质载体,合作过程通过组织的运行来实现,因此,区域旅游合作过程的研究是研究区域旅游合作网络组织模型运行的前提。本文在研究国内外已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提出了优化的区域旅游合作四阶段理论,论述了区域旅游合作过程中每阶段实施的前提条件和主要内容。 以区域旅游合作过程为脉络,完整的构建了层次清晰、结构合理的区域旅游合作网络模型。为了反映区域旅游合作的一般共性,本文将网络模型设计为三层,这三层均反映的是任何区域旅游合作范围内最核心的三层,即最高决策层;主要政府部门以及主要企业联合会;区域范围内参与合作的核心景区(景点)所在基层合作者。指出,在区域旅游合作网络模型中,并不是简单的一个网络模型,不同范围中可能包含许多不同区域层次的旅游合作网络,这将是在旅游业可持续发展指导下,区域旅游合作发展成熟的基本态势。通过分析影响区域旅游合作网络组织结构的基本变量和网络组织的构成关系来探讨合作网络组织的形成、演化与治理机制。此外,分析了区域旅游合作网络模型的基本特征。 最后,在理论与模型探讨的基础上,本文以咸宁市为例进行了理论应用分析。通过区域旅游合作四阶段理论的应用,分析了咸宁区域旅游合作的微宏观环境,提出了区域旅游合作的共同目标,构建了咸宁市区域旅游合作网络模型。并对咸宁市区域旅游合作网络模型做了启示性的分析说明,期望本论文的成果对区域旅游合作有一般性的指导意见。
其他文献
城市公园绿地是影响城市小气候的重要因子,具有较强的降温增湿、释氧固碳、调节小气候的生态效应。因此,定量地研究城市公园绿地的生态效益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2005年至20
本文根据自然灾害系统论原理,构建雪灾灾害系统评价指标体系和评价模型。根据雪灾发生系统的复杂性和锡林郭勒盟当地的特点,考虑到数据获取的难易度,构建了锡盟雪灾区划评价指标
城中村问题是在我国城乡二元体制的特殊国情下,由于快速城市化而出现的一种特殊现象。近年来,城中村问题己经成为城市政府、城中村村民、学术界共同关注的棘手而重要的问题,促使
在北京快速城市化的背景下,已出现了较明显的人口和住宅的郊区化,而商业向郊区的扩散在近几年也越来越明显。具体表现在郊区商业网点的大幅增加以及越来越多的连锁超市门店布置
区域的主要功能决定了区域管理的目标,从而决定了区域内各行业部门管理目标的统一性以及应该服务的方式和内容,包括农业技术推广部门的功能、目标、服务内容及服务方式。我国城
目前地理信息系统面临着海量全球空间数据库、全球性问题研究以及位置相关信息社会化服务等方面的巨大挑战.传统的空间信息表达、组织、管理和发布方式基于地图,已不能适应这
长期以来,保护耕地和保障城市发展用地这对矛盾,使各级土地管理部门工作者处于两难境地。在此形势下,土地开发与整理应运而生。为了鼓励土地开发整理,《土地管理法实施条例》第十
由于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口的急剧增加,使得全球和区域性的生态环境问题日益尖锐。如何协调土地利用与生态环境建设之间的关系,维护土地的可持续利用,是当前急需解决的问题。这就
本文以数值方法为主要技术手段,应用了卫星遥感数据、气象观测、气象客观分析场资料以及地理信息的多种数据源作为数值方法的输入场,模拟出了2004年5月19日的北京城市范围的热
黄土区是我国水土流失的重点地区。近年来,在国家退耕还林还草政策的推动下,黄土区内农地减少,林地、草地和荒坡的面积逐渐增加。土地利用的变化,可能会影响到土壤侵蚀,然而,目前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