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式理论视角下的交替传译 ——基于“21世纪中国权利、发展与问题的讲座”口译实践报告

来源 :福建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empm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1世纪是一个以知识经济和信息革命为特点的全球一体化时代,各国交往日益频繁,其中口译对促进沟通起了重要作用,它是一种通过语言形式来传递的交际行为,是一种复杂的心理活动过程。在认知心理学当中,图示理论作为一种理论模式,它有力地解释了人类的心理活动过程,准确地描绘了人们认知事物过程中的心理模式构建过程,诠释了口译员在口译过程中的思维因循路线。本实践报告以图式理论为基础,以笔者某次政治学讲座的现场交替传译为语料,旨在从形式图式、语言图式、内容图式和文化图式四个方面探讨图式理论影响交替传译的情况。研究发现,图式理论在交替传译中的运作主要分为三个阶段,即理解阶段,记忆阶段和表达阶段。首先,在理解阶段中,图式可以使译员的大脑得到激活,发言者的语音语调,词汇语法都唤醒了译员的背景语言图式。译员会通过对语言的识别和感知,并通过形式图式和内容图式进行源语理解。其次,记忆阶段。经过上一阶段的唤醒,译员已经可以恰当地保留关键信息,并合理地预测发言者接下来要说的内容。最后,表达阶段,也就是译语产出阶段。在这一阶段,译者根据现场交际双方的相关文化背景、目的和场合,刺激文化背景图式,最后借助语言图式将目的语固定下来,完成译语输出。本研究具有提高交替传译的听众可接受性的理论意义和提高译语产出精确性和完整性的实践价值。
其他文献
技术作为当今时代最重要的现象之一,塑造了这个时代的基本现实。当代法国著名哲学家贝尔纳·斯蒂格勒(Bernard Stiegler,1952—)从批判的视角对技术进行了深入的思考和研究,其代表作《技术与时间》集中展现了对技术本质的思考与批判。斯蒂格勒的思想来源包括三个组成部分,首先是以吉尔、西蒙栋、勒鲁瓦-古兰为代表的法国技术哲学与人类学;其次是胡塞尔、海德格尔、德里达的现象学;第三是法兰克福学派的
在当代中国社会转型的大背景下,各种新型社会问题浮现出来。随着公民文化水平、法治意识、维权意识的提升,互联网的发达,越来越多的公民开始参与社会议题及维护自己的权益。受到西方20世纪60年代之后勃兴的媒介行动主义的影响,纪录电影人不再满足于单纯的观察和记录,而将自己的反思加入到创作中去,将自身投入到社会改良的行动中去,产生了中国的社会行动纪录片。从目前的情形来看,社会行动纪录片既是国内媒介行动主义的一
韦恩·布斯在《小说修辞学》(1961年)中提出“隐含作者”与“不可靠叙述者”,研究作者与叙述者、人物和读者之间的“对话”。对于纪录片文本而言,也存在着与小说文本相对应的作者、叙述者、人物和观众。那么,在目前社会文化语境下,一些用情节化、戏剧化叙述方式来增强故事性的纪录片,同样可以借鉴虚构作品中的不可靠叙事策略。笔者结合纪录片毕业作品《毕业二十七》的第一人称不可靠叙事创作实践,探究纪录片第一人称叙事
西部地区作为我国经济欠发达地区,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发展相对比较缓慢,乡镇综合文化站建设作为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丰富基层群众精神文化生活、保障基本文化权益的的重要载体,其建设情况和资源利用效率情况是体现乡镇综合文化站发挥作用的重要指标。本文尝试对我国西部地区农村公共文化服务特征、西部地区乡镇综合文化站发展现状进行阐述,通过对东部、中部、西部地区乡镇综合文化站发展情况进行对
未完成感一直是具象变现绘画中的一个重要的一项。它关乎了观察中的场域与物的不断流变。绘画中感受与表达的不断变换。审美前理解和审美补全的介入也让作品不断变完整。在这些变化中,作为创作者随着时间变化个人经验变化在写生绘画中让作品更加的“完整”和审美主体和展览主体也一同参与这个“完成”,一起共同完成作品,而作品本质上对于所描绘之物与空间的“真”的本质其实都是未完成的。而这些“未完成”部分的分析我将借用王少
随着跨文化交流的日益频繁,口译正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在口译活动中,译员只有听懂并理解了源语,才能呈现出好的翻译。而译员面对的文化差异以及自身语言知识的不足是他们提高翻译业务水平道路上的拦路虎。笔者作为英语口译专业的学生,在学习中对相关理论有所涉猎,其中图式理论给了笔者以重要的启示。因此,本文以笔者的一次交替传译实践为研究对象,从语言图式、内容图式还有形式图式三个方面,探讨图式的建构对译员的重要
快速的城市化造成了水生态恶化、水资源短缺、城市水环境污染等问题。净化水体、提升水系景观的品质,对于建设两型社会、增强城市的综合魅力,实现美丽中国梦有着重要的意义。从十八大中国将生态文明建设纳入“五位一体”总体布局,越来越多的学者开始关注生态环境。目前国内对于城市水系景观的研究大多从规划设计和整治角度进行,较少对城市水系景观进行系统的评价研究,因此对城市水系景观进行评价研究有利于改变现有的水生态环境
由韩礼德所提出的衔接理论给翻译研究者以很大启迪。本文从衔接理论的视角探讨《诗经》英译文比较问题。论文选择理雅各和许渊冲两个英译本作为具体的研究语料,以衔接手段重复、指代、省略和连接为切入点,重点讨论《关雎》、《采葛》、《静女》等在这两个译本中的呈现方式,比较两者之间的异同,剖析由此引致的译文表达的重点与重现诗歌含义程度的差异。论文研究的目的主要是从衔接理论的角度探讨文学翻译中原文表达的再现或缺失在
有限责任公司至诞生之日起,其兼具“人合”性和“资合”性的公司特质就决定了股权转让行为将成为公司资本转换和提高公司治理能力的常用手段。从计划经济时代的近乎停滞到市场经济时代的迅猛发展,有限责任公司股权转让行为变得愈加纷繁复杂,现有制度已不适应市场和时代需要,因而亟需完善。完善制度的关键不是对具体漏洞的修补,而是关注制度的构建,找出存在的根本性问题。以近三年明溪县的有限责任公司股权转让业务为分析样本和
威斯坦·休·奥登作为20世纪30年代最杰出的诗人与评论家之一,其战争长诗《西班牙》(1937)和十四行组诗《战争时期》(1938)都是他亲赴西班牙与中国战场归来后有感而发的杰出诗作。作为奥登战争题材诗歌的代表作,这两组诗歌不仅是对战争的抒写,更是战场经历引发的奥登对战争与现代文明关系的一种伦理思考。正是基于这一前提,本文选取《西班牙》和《战争时期》作为研究对象,以文学伦理学批评作为理论支撑,重点挖